-
题名论抗日战争初期的国民党战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高华德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52-56,共5页
-
文摘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一个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从此,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了合作,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评价这一功绩时,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
关键词
八路军
中国人民
解放区
国民党战场
国民党军队
新四军
单纯防御
部队
日本帝国主义
台儿庄战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德的军事教条主义及其历史背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乌传袞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84-90,共7页
-
文摘
对于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李德是负有直接责任的。但是,这并非全部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种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真实反映,正因为如此,对李德军事教条主义的表现形式、实质和产生背景进行探讨,是完全必要的。
-
关键词
短促突击
苏联红军
中央苏区
毛泽东
单纯防御
苏区中央局
军事路线
红一方面军
教条主义
李德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两种战略模式之比较分析与太平天国北伐决策之失误
- 3
-
-
作者
张德顺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1999年第3期52-55,共4页
-
文摘
太平天国定都金陵后究竟应否北伐,史学界早有争议,问题关键并不在此,而是北伐时机以至战略方式的把握与选择正确与否的问题。对洪、杨而言,北伐并非其首创,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案可稽,前者如朱元璋,后者如刘福通等。本文拟通过朱元璋模式以及从永安到南京模式的...
-
关键词
朱元璋
太平天国北伐
战略模式
比较分析
太平军北伐
战略目标
战略决策
单纯防御
战略构想
战略指挥
-
分类号
K25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遵义会议简介
- 4
-
-
作者
韩泰华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2年第2期55-56,共2页
-
文摘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遵义会议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科学的评价。这次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一九三○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三年三月,中央红军曾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但是,由于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完全排挤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对军事的正确领导,致使中央红军没有能粉碎团民党反动派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发动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在一九三四年十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
关键词
贵州遵义
毛泽东同志
长征
历史转折点
中央红军
遵义会议
王明
主要原因
周恩来
单纯防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共产党与武汉保卫战
- 5
-
-
作者
江抗美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7期37-43,共7页
-
文摘
武汉保卫战(又称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华中重镇——武汉,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是一场守土卫国、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正义防御战;同时,又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规模最大、动用兵力最多、会战时间最长、作战地域最广、日军损失最重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虽然由于国民党当局坚持片而抗战的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而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消耗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挫败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使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对中华民族的自由与独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毛泽东
单纯防御
八路军办事处
战役
武汉保卫战
中国共产党
华中
周恩来
国民党
代表团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