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腥草总黄酮通过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改善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陆宏龙 赖飞娥 +1 位作者 黄洪 覃艺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6-1433,共8页
目的研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刀片于Balb/c小鼠角膜上皮层划“#”字并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I type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 目的研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刀片于Balb/c小鼠角膜上皮层划“#”字并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I type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构建HSK模型。将鉴定成功的HSK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鱼腥草总黄酮低(75 mg/kg)、高(300 mg/kg)剂量组和高剂量鱼腥草总黄酮+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激动剂Pam3CSK4(0.3 mg/kg)组,另设置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及给药期间,每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角膜病变情况,并进行评分。给药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TLR2、兔抗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角膜水肿、溃疡及新生血管,角膜病变损伤严重,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NF-γ与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4和IL-6水平显著升高,角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小鼠角膜损伤得到改善,角膜病变评分显著降低,血清中INF-γ与IL-2水平显著升高,IL-4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角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显著降低(均P<0.01)。然而,TLR2激动剂Pam3CSK4可部分逆转鱼腥草总黄酮对HSK小鼠角膜炎及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结论鱼腥草总黄酮可有效改善HSK小鼠角膜损伤,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i型单纯疱疹病毒 鱼腥草总黄酮 免疫反应 TLR2/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婷 邢怡桥 +1 位作者 杨燕宁 梅海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0-1054,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CE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分泌和活性改变。黏着斑激酶(FAK)对MMPs的表达、释放和激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角膜上皮感染HSV-1后FAK的表达变化鲜有报道... 背景研究表明,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CE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分泌和活性改变。黏着斑激酶(FAK)对MMPs的表达、释放和激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角膜上皮感染HSV-1后FAK的表达变化鲜有报道。目的探讨HSV-1感染对体外培养的人CECsMMP-2和FAK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SV-1(F株)感染体外培养的人CECs,应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于感染后2、20、40h检测人CECsMMP-2、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的MMP-2mRNA、FAKmRNA较非感染细胞(即加入无病毒无血清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MMP-2mRNA:F目目=0.968,P=0.436;F蚴I=47.649,P=0.000;F女Ⅱ#目=0.757,P=0.536.FAKmRNA:F时间=0.658,P=0.631;F组别=35.182,P=0.000;F交互作用=1.386,P=0.137)。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2h时p-FAK、FAK、MMP-2在感染细胞与非感染细胞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20h、40h感染细胞的蛋白表达较非感染细胞均明显增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MMP-2、FAK、p-FAK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结论在HSV-1感染早期,FAK的激活可刺激MMPs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角膜溃疡及坏死性病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黏着斑激酶 i型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水煎液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艳 杨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统中,采用对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实验,观察黄芪水煎液抗HSV-I的药效。结果黄芪水煎液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98 μg/ml,最小有效浓度为1.95 μg/ml,治疗指数为12... 目的研究黄芪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统中,采用对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实验,观察黄芪水煎液抗HSV-I的药效。结果黄芪水煎液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98 μg/ml,最小有效浓度为1.95 μg/ml,治疗指数为128。结论黄芪有较显著的抗HSV-Ⅰ作用,且对细胞毒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水煎液 i型单纯疱疹病毒 实验 细胞毒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糖蛋白B胞浆区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4
作者 李英辉 刘军 +5 位作者 薛采芳 甄荣芬 李旬 王宪锋 刘忠湘 万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糖蛋白BgB胞浆区蛋白并制备其特异性抗体。方法从感染HSV-1的BHK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特异性扩增HSV-1gB胞浆区编码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融合表达...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糖蛋白BgB胞浆区蛋白并制备其特异性抗体。方法从感染HSV-1的BHK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特异性扩增HSV-1gB胞浆区编码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融合表达。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用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42000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抗体滴度为1400。结论获得重组HSV-1gB胞浆区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i型 糖蛋白B 原核表达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纯化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肿瘤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介导GALV fus基因治疗肺腺癌的体外试验研究
5
作者 朱冰 杨建茹 +2 位作者 江跃全 陈诗奉 付新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启动子UL38及无肿瘤特异性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P)调控的嗜肿瘤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介导的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致融性外膜糖蛋白(GALV.fus)基因系统体外对人肺腺癌的选择性杀伤效应。方法:选择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目的:探讨特异性启动子UL38及无肿瘤特异性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P)调控的嗜肿瘤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介导的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致融性外膜糖蛋白(GALV.fus)基因系统体外对人肺腺癌的选择性杀伤效应。方法:选择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肺腺癌细胞(A549)和正常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FL-Ⅰ GNHu 5),将构建成功的重组HSV-Ⅰ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包装细胞Vero中制备重组HSV-Ⅰ病毒,用来转染A549和HFL-Ⅰ GNHu 5,观察其转染、表达状况及体外抗肿瘤作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片段取代GALV.fus作对照质粒。提取受染A549和HFL-Ⅰ GNHu 5细胞的总蛋白,以Western Blot法鉴定GALV.fus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包装重组HSV-Ⅰ载体,致融性病毒感染A549后引起强烈的细胞膜融合,且杀伤作用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非致融病毒仅引起病毒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呈圆形,镜下未见细胞融合斑。CMVP调控的重组HSV-Ⅰ在HFL-ⅠGNHu 5生长静止抑制状态均引起细胞膜融合,UL38P调控的重组HSV-Ⅰ仅在生长状态导致细胞膜融合;而细胞处于静止和抑制状态时,不引起细胞膜融合以及任何细胞病理改变。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受染A549和HFL-Ⅰ GNHu 5细胞,均可检到GALV.fus基因蛋白表达。结论:UL38p调控的GALV.fus基因在有效的载体内对体外肺癌细胞有强效的选择性杀伤效果和应用安全性,为临床肺癌治疗探索出一种新型基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致融性外膜糖蛋白 i型单纯疱疹病毒 肺腺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郭秋言 徐一 雷志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荔枝草醇提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SV-Ⅰ感染兔肾细胞,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荔枝草醇提物,并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荔枝草醇提物对兔肾细胞... 目的探讨荔枝草醇提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SV-Ⅰ感染兔肾细胞,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荔枝草醇提物,并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荔枝草醇提物对兔肾细胞的毒性及对HSV-Ⅰ感染兔肾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CPE结果显示荔枝草醇提物在质量浓度为1 350μg/m L时可使细胞产生皱缩、破碎等毒性特征,在质量浓度为169μg/m L时,毒性特征消失,在半数细胞毒性质量浓度675μg/m L下能明显抑制HSV-Ⅰ。MTT法结果显示荔枝草醇提物质量浓度在21~338μg/m L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均大于60%,当质量浓度为42、84、338μg/m L时的吸光度值均大于病毒对照组的吸光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荔枝草醇提物在体外对HSV-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草醇提物 抗病毒作用 单纯疱疹病毒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感染的研究——兔三叉神经节致敏T淋巴细胞检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宏伟 谢立信 董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216-218,共3页
报告应用抗兔致敏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2只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家兔三叉神经节致敏T淋巴细胞检测的结果。首次揭示在角膜原发感染HSV-Ⅰ过程中三叉神经节内致敏T淋巴细胞的出现。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 报告应用抗兔致敏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2只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家兔三叉神经节致敏T淋巴细胞检测的结果。首次揭示在角膜原发感染HSV-Ⅰ过程中三叉神经节内致敏T淋巴细胞的出现。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接种后第13天出现,第85天消失。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在TG内HSV-Ⅰ潜伏感染的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单纯疱疹病毒i型 潜伏感染 T淋巴细胞 角膜炎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9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超 夏丽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是一种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性疾病。国外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一9(IL一9)在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HSK中是否起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小鼠HSK发生和发展...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是一种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性疾病。国外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一9(IL一9)在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HSK中是否起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小鼠HSK发生和发展过程中IL一9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一9的表达与HSK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4~6周龄清洁级健康BALB/c小鼠180只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160只。对照组仅进行“#”字形划痕,不接种病毒;实验组小鼠角膜用注射针划痕后接种5μl含有1×10^6空斑单位(PFU)/ml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KOS毒株建立HSK小鼠模型。分别于病毒接种前(0d),接种后1、3、5、7、8、10、14、21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的变化;于接种后14d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IL-9mRNA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9蛋白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小鼠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实验组小鼠出现点状、树枝状、地图状角膜上皮缺损,接种后6d内上皮缺损痊愈,但于接种后第7天起出现角膜基质灰白色混浊,14d基质混浊加重并达高峰,之后逐渐减轻。Real—timePCR结果显示,未接种病毒(0d)的正常小鼠角膜组织中仅有极微量的IL-9mRNA表达,实验组小鼠接种病毒后1、3、5、7、8、10、14dIL-9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37±0.45、5.66±0.53、3.93±0.35、5.62±0.34、3.23±0.18、2.57±0.14、2.19±0.20,总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64,P=0.000),其中接种后各时间点IL-9mRNA相对表达量与0d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病毒后21d,IL-9mRNA相对表达量与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IL-9蛋白在实验组小鼠角膜的上皮层、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小鼠角膜组织中未见IL-9蛋白的表达。结论采用角膜划痕和HSV-1KOS毒株接种法可成功建立BALB/c小鼠HSK模型,IL-9参与了HSK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 白细胞介素一9 角膜基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GALV.fus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的组装、扩增及鉴定
9
作者 朱冰 杨建茹 +5 位作者 江跃全 陈诗奉 付新平 张力平 汪天虎 程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包装已成功构建的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Ⅰ,HSV-Ⅰ)晚期表达基因-UL38启动子调控的、嗜肿瘤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致融性外膜糖蛋白(Gibbon ape leukemia virus membrance fusion glycopratein,GALV... 目的:包装已成功构建的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Ⅰ,HSV-Ⅰ)晚期表达基因-UL38启动子调控的、嗜肿瘤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致融性外膜糖蛋白(Gibbon ape leukemia virus membrance fusion glycopratein,GALV.fus)基因质粒(HSV-UL38P-GALV.fus),无肿瘤特异性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ytomegalovirus promoter,CMVP)GALV.fus质粒(HSV-CMVP-GALV.fus),GALV.fus基因片段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片段所取代的治疗对照质粒(HSV-CMVP-EGFP),分别命名为Synco-2、Synco-1、Baco-1。方法:扩增已成功构建的HSV-UL38P-GALV.fus、HSV-CMVP-GALV.fus、HSV-CMVP-EGFP质粒,然后分别在Vero细胞用脂质体转染、包装成重组嗜肿瘤单纯疱疹病毒。重组单纯疱疹病毒的扩增及纯化采用Vero细胞及氯化铯纯化常规方法,病毒滴度测定采用TCID50法。Synco-1、Synco-2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分别提取受染肝癌细胞HepG2的总RNA,以RT-PCR的方法鉴定GALV.fus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包装了3种重组单纯疱疹病毒Baco-1、Synco-1和Synco-2,按需要在Vero细胞内扩增后以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TCID50法测得病毒滴度分别为3×1010 pfu/ml1,×1011 pfu/ml和4×1010 pfu/ml。受染肝癌细胞株HepG2中以RT-PCR法检测到GALV.fus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包装、扩增及纯化3种重组单纯疱疹病毒,受染肝癌细胞株HepG2中以RT-PCR法检测到GALV.fus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单纯疱疹病毒 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致融性外膜糖蛋白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洪伟 王同松 +1 位作者 张松梅 谢立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5-1091,共7页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可诱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ACV),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其是否对HSK发挥治疗作用值得研究。目的研究贝伐单抗对小鼠HSK角膜瘢痕和新生血...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可诱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ACV),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其是否对HSK发挥治疗作用值得研究。目的研究贝伐单抗对小鼠HSK角膜瘢痕和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并感染的Vero细胞生产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于冰上对HSV.1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制备成HSV-1液。选用SPF级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200只,用0.6μl滴度为1×10空斑形成单位(PUF)/ml的HSV-1行小鼠角膜基质注射以制备HSK模型,将模型眼分为单纯ACV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按照分组分别于感染后5、8、11和14d选择角膜混浊评分为1分的模型眼结膜下注射50μgACV、50IxgACV+5/xl贝伐单抗和5斗l生理盐水。此外采用紫外线照射均有轻度新生血管和瘢痕的6只模型小鼠双眼诱导HSK复发,于复发后0、2、4和6d行5μl贝伐单抗(25mg/m1)右眼结膜下注射,左眼结膜下注射5μl生理盐水。于造模后5、7、11、14和17d以及复发的O、2、4和6d行小鼠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用角膜知觉测量仪行中央角膜敏感度检测;制备角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角膜中CD31和βⅢTubulin荧光表达以评估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神经纤维分布;采用ImageJ软件测定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瘢痕面积。结果HSK成模率达80%以上,造模后7d和复发后2d角膜混浊最重,造模后15d和复发后2d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最大。造模后模型眼中央角膜敏感度逐渐降低,于造模后9d下降到最低。ACV+贝伐单抗注射组角膜病变面积小于单纯ACV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中央角膜敏感度为5.50±O.7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的0.50±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7,P=0.029)。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角膜病变面积增长率为(167.10±52.53)%,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的(312.30±7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2,P=0.046)。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造模后7d,模型眼角膜及同侧三叉神经节(TG)中胸苷激酶(TK)和感染细胞蛋白一27(ICP一27)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高,造模后45d明显下降,诱导复发后2dTKmRNA和ICP-27mRNA均再次升高,复发后7d表达量降至最低。造模后45d同侧TG中均可见LATmRNA表达量达峰值,诱导复发后2d相对表达量下降,复发后7d相对表达量再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角膜铺片结果显示,造模后生理盐水注射组小鼠较正常对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明显增加,角膜神经纤维明显减少,单纯ACV注射组和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少于生理盐水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角膜神经纤维较生理盐水组注射组和单纯ACV注射组均增加。结论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可抑制HSK模型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和瘢痕形成,与ACV联合应用时二者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i型 贝伐单抗 角膜新生血管 药物疗法 紫外线 复发 动物模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松斌 杨少敏 +3 位作者 黄佳彬 孙武平 熊东林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1,共8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尚未明确的致病机制让PHN治疗效果欠佳,...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尚未明确的致病机制让PHN治疗效果欠佳,缺乏有效模拟PHN的动物模型更让PHN发病机制的研究止步不前。本文主要综述目前PHN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由VZV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诱导的PHN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疼痛行为学表现。旨在比较现有PHN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阐明PHN致病机制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同时也为PHN动物模型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动物模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i型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SIL-2R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华 宋宏文 +3 位作者 迟福昌 王志安 郭绒霞 孙乃学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 目的研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了30例复发性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血清SIL-2R的水平并与25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CD3、CD4/CD8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血清SIL-2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复发性HSK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低下,SIL-2R水平升高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这也为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i型 T-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 角膜炎 H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表达癌调蛋白的HSV-1减毒载体能有效治疗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明 高瀛政 +2 位作者 李萌 曹霞 黄新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评价潜伏表达癌调蛋白OCM的HSV-1减毒型载体(1716-OCM)在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体外细胞感染模型中检测重组病毒增殖特性及OCM表达。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716-OCM注射组和野生型病毒角膜... 目的评价潜伏表达癌调蛋白OCM的HSV-1减毒型载体(1716-OCM)在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体外细胞感染模型中检测重组病毒增殖特性及OCM表达。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716-OCM注射组和野生型病毒角膜感染组),每时间点3只/组,于感染后7、14、30、60 d免疫荧光法检测OCM基因及病毒蛋白gB在大鼠视网膜和下丘脑中的表达。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中,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治疗对照组,1716-OCM感染组及1716-OCM感染加cAMP增敏组),5只/组。治疗45 d后,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视觉电生理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RGCs数量及神经髓鞘蛋白表达。结果重组减毒型1716-OCM在体外细胞感染中病毒增殖远低于野生型病毒,其能够介导OCM有效表达。重组病毒能够介导OCM在大鼠眼部RGC层及脉络膜层表达。相比于野生型病毒,1716-OCM未引发显著的眼部组织结构破坏。在视神经损伤模型中,相比于未治疗组,1716-OCM联合cAMP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视网膜RGC存活(P=0.007)并抑制视神经脱髓鞘(P=0.03)。FVEP分析显示1716-OCM联合cAMP显著促进大鼠ΔN1-P1峰振幅恢复(P<0.001)。结论减毒型重组1716-OCM能够介导OCM在大鼠视网膜表达,玻璃体腔注射1716-OCM重组病毒和cAMP能够有效治疗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表达 视神经损伤 癌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截短gB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霖 范桂香 +1 位作者 袁育康 王军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5-428,450,共5页
目的 为有效预防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HSV - 1 )感染 ,给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奠定基础 ,构建表达截短HSV - 1 gB糖蛋白的DNA疫苗。方法 用PCR技术从HSV - 1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 1gB糖蛋白 1 - 5 1 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序列 ,通过 pGEM... 目的 为有效预防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HSV - 1 )感染 ,给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奠定基础 ,构建表达截短HSV - 1 gB糖蛋白的DNA疫苗。方法 用PCR技术从HSV - 1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 1gB糖蛋白 1 - 5 1 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序列 ,通过 pGEM -T中介载体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 1 (+)的CMV启动子下游。结果 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可在动物体内正确表达目的基因 ,对HSV - 1病毒攻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本研究对截短HSV - 1 gB基因DNA疫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也为多价HSV 1DNA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i型 糖蛋白B截短基因 DNA疫苗 分子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新药17997抗病毒效应的细胞微量量热的研究
15
作者 鲁建华 谭安民 陶佩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 ,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 ,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 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 ,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 ,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7997能够抑制病毒复制 ,对宿主细胞的热代谢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新药17997 抗病毒效应 细胞 微量量热法 单纯疱疹病毒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