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治疗人膀胱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连文峰 林向阳 +6 位作者 张素英 王春仙 杨永安 于洋 宫香宇 陈艳军 张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CV)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膀胱癌细胞株253J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Ad-hTERT-...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CV)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膀胱癌细胞株253J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Ad-hTERT-HSV-tk裸鼠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GCV治疗并观察结果。通过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破坏情况及安全性;通过TUNEL染色进一步观察肿瘤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Ad-hTERT-HSV-tk/GCV治疗组,显示出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其肿瘤体积、重量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抑瘤率明显。Ad-hTERT-HSV-tk/GCV治疗组凋亡指数高于其它各组,而增殖指数却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Ad-hTERT-HSV-tk/GCV系统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靶向性转入人膀胱癌细胞,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基因 病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对Carbocyclic Oxetanocin G的耐药性及耐药病毒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活性研究
2
作者 胡楠 龚启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新药CarbocyclicoxetanocinG(C.OXTG)耐药性的产生情况及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将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在含10μmol/LC.OXTG的环境中连续培养20代,通过空斑抑制试验测定各代病毒... 目的探讨治疗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新药CarbocyclicoxetanocinG(C.OXTG)耐药性的产生情况及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将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在含10μmol/LC.OXTG的环境中连续培养20代,通过空斑抑制试验测定各代病毒株对C.OXTG的敏感性,测定野生HSV1、培养20代后的HSV1的耐药性及其生物克隆株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活性。结果HSV1在含C.OXTG的环境中连续传代培养4代后,便出现了耐药性。培养20代后的病毒株及其克隆株的ED50为野生株的10倍,且病毒的TK酶活性远远低于野生病毒株。结论HSV1在含C.OXTG的环境中很快产生耐药性且耐药病毒株缺乏TK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cyclic Oxetanocin G 耐药性 单纯疱疹病毒 核侍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特异的胸苷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尚武 朱振宇 +2 位作者 陈瑞君 黄迪 马涧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56-259,共4页
30℃培养基因工程菌,迅速转移至42℃培养4h诱导重组质粒中外源EB病毒胸苷激酶(EBVTK)基因的表达。菌体蛋白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大小与EBVTK分子大小... 30℃培养基因工程菌,迅速转移至42℃培养4h诱导重组质粒中外源EB病毒胸苷激酶(EBVTK)基因的表达。菌体蛋白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大小与EBVTK分子大小的理论值67ku相符,占菌体总蛋白的6%以上。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与混合NPC病人血清中EBVTK特异性抗体反应,呈现良好的抗原性。以3HdT为底物测定菌体总蛋白的TK比活性,结果提示,重组蛋白具有胸苷激酶活性。研究为EBVTK在NPC诊断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4型 激酶 基因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疱疹病毒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冀中豪 任文陟 +2 位作者 郝杨 张铭锦 高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1-76,共6页
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实现对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的快速、准确、简便检测。根据Gen Bank中FHV-1的TK基因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Ⅰ染色观察分析扩增效果。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检测... 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实现对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的快速、准确、简便检测。根据Gen Bank中FHV-1的TK基因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Ⅰ染色观察分析扩增效果。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检测实验表明该检测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的模版是101copies/μL,是PCR检测方法灵敏度的10倍。金属浴、烘箱、恒温水浴锅与PCR仪四种不同的扩增反应仪器均可达到LAMP的要求,扩增出梯形条带。建立了针对FHV-1的LAMP检测方法,该种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的扩增引物,对检测的仪器、反应条件及检测人员技术要求比较宽松,从扩增开始到通过SYBR GreenⅠ实现的结果可视化解读所用时间不到1 h,实现了快速、准确、简便检测FHV-1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疱疹病毒Ⅰ型 SYBR GreenⅠ 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P启动子介导胸苷激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岳殿超 李宝金 +3 位作者 徐辉雄 张泷涓 王瑛 吕明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构建AFP启动子介导HSV-TK基因表达载体,并对其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人AFP基因启动子。回收纯化后克隆入pBluescript Ⅱ KDR-TK相同克隆位点,切取AFP-TK片段,然后通过酶联反应插入到pEGFP-C1中... 【目的】构建AFP启动子介导HSV-TK基因表达载体,并对其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人AFP基因启动子。回收纯化后克隆入pBluescript Ⅱ KDR-TK相同克隆位点,切取AFP-TK片段,然后通过酶联反应插入到pEGFP-C1中,构建成pEGFP-C1-AFP-TK。对获得的片段进行鉴定、细胞靶向和外源基因表达的鉴定。【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含300bp核苷酸,与已报道的序列比较,100%相符。限制性酶切分析,重组质粒pEGFP-C1-AFP-TK已经克隆AFP启动子。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pEGFP-C1-AFP-TK转染后的HepG2细胞后,表明TK基因在mRNA水平上能有效的表达,裂解后的HepG2细胞膜蛋白中有相对分子质量约61~83ku大小的特异性条带。【结论】人肝细胞癌(HepG2)靶向性质粒pEGFP-C1-AFP-TK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启动子 HEPG2细胞 靶向表达 单纯疱疹病毒-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涛 张虹 +4 位作者 王骞 梁峰 李伟 李贵刚 卢运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更昔洛韦 (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gancyclovir,HSV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及旁观者效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更昔洛韦 (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gancyclovir,HSV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及旁观者效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将pCMV/hytk IRES hrGFP质粒导入HXO Rb44细胞株。用潮霉素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并命名为HXO Rb44/tk。RT PCR鉴定hytk基因在HXO Rb44/tk细胞中的转录结果。比较HXO Rb44和HXO Rb44/tk细胞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通过MTT法检测GCV对不同比例HXO Rb44/tk和HXO Rb44混合细胞的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并通过上清移换实验研究旁观者效应发生的机制。结果 HXO Rb44/tk细胞经RT PCR可检测出 5 30bp的hytk基因片段。HXO Rb44/tk和HXO Rb44细胞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HXO Rb44/tk细胞仅占很低比例时即可观察到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而GCV作用的HXO Rb44/tk细胞上清对HXO Rb44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 HSV tk基因转移联合GCV治疗可作为Rb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GCV 自杀基因系统 视网膜母细胞瘤 体外抗肿瘤效应 基因疗法 核苷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嵌合型调控元件在肿瘤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培杰 高维强 方煜翔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5-262,共8页
肿瘤靶向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调控治疗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特异、高效地表达。首次构建一种嵌合型表达调控元件,旨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实现联合调控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体外实验表明,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 P... 肿瘤靶向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调控治疗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特异、高效地表达。首次构建一种嵌合型表达调控元件,旨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实现联合调控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体外实验表明,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 P中,该调控元件可将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肿瘤表达特异性分别提高420%和480%。体外细胞存活实验表明,运用该元件调控单纯疱疹病毒-1胸腺激酶(HSV-1 TK)的表达能特异性杀伤LNCa P细胞,验证了该元件可成功用于治疗基因的肿瘤靶向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靶向基因治疗 嵌合型表达调控条件 绿色荧光蛋白 单纯疱疹病毒-1激酶 前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