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治疗股浅动脉支架闭塞一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车武强 蒋雄京 +5 位作者 邹玉宝 严治涛 熊洪亮 王鹏 杨瑶瑶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4-122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双下肢跛行,连续步行100米后出现症状。于2014-12在我院行外周血管造影示:左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左胫前动脉近段狭窄99%;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于...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双下肢跛行,连续步行100米后出现症状。于2014-12在我院行外周血管造影示:左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左胫前动脉近段狭窄99%;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于左股动脉近中段串联置入自膨支架2枚,左胫前动脉近段单纯球囊扩张成功。4个月后于右侧股浅动脉全程串联置入自膨支架3枚。此后双侧下肢症状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消蚀术 股浅动脉 准分子激光 下肢跛行 胫前动脉 单纯球囊扩张 间歇性跛行 左股动脉 血管造影 弹性回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晓伟 佟小强 +1 位作者 邹英华 蒋学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 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 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 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 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 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 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 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成形术 B超引导 经皮肝穿刺 介入治疗 下腔静脉成形术 肝静脉狭窄 肝静脉穿刺 下腔静脉狭窄 单纯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术 扩张 严重并发症 应用价值 不同程度 下肢水肿 定位准确 患者症状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适合所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吗 被引量:1
3
作者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内科保守治疗 血管内成形术 单纯球囊扩张 治疗方法 前瞻性研究 搭桥手术 阿司匹林 国内外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疗效的临床及造影评价指标
4
作者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3,共1页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弹性回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但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20%~30%,因此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主要指标就是再狭窄发生率。随着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以及最近几年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支架术后的疗效评价已不是单纯的再狭窄发生率。下面就常用的评价指标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评价指标 临床实践 疗效评价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单纯球囊扩张 术中并发症 造影 术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顾世杰 陈秋源 +5 位作者 崔瑞文 马晴 马麟 石小红 孟凡航 曹荣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分析TRAS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7例肾移植受者中有21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4.1%(21/507)。TRAS诊断时间为术后5(4,7)个月,67%(14/21)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TRAS。与介入治疗前比较,介入治疗后1周和1个月TRAS患者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移植肾动脉峰值血流流速均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TA联合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期间,共有1例出现移植肾动脉再发狭窄,经单纯球囊扩张后好转,1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移植肾动脉闭锁导致肾脏萎缩失功,其余18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PTA联合支架置入是肾移植术后TRAS首选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显著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 血管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支架置入 单纯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