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明颗粒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果 刘刚 +1 位作者 刘晖 钟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5/2014-05在我院就诊的80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5/2014-05在我院就诊的80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野平均敏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视野平均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O1,O3潜伏期与对照组患者O1,O3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1,O3,O4振幅与对照组患者O1,O3,O4振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明颗粒可延缓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者视网膜功能。组患者总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复方血栓通胶囊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功能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俊杰 尹翠梅 +3 位作者 刘亚丽 吕蕾 徐秀峰 刘照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附45例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帖红艳 汪晓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2-92,共1页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5例(70眼)单纯型DR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500 mg、3次/d口服,益脉康片80mg、3次/d口服,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网膜振荡电位(OPS)、DR分...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5例(70眼)单纯型DR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500 mg、3次/d口服,益脉康片80mg、3次/d口服,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网膜振荡电位(OPS)、DR分期变化。结果治疗后视力、OPS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前DRⅠ期18眼、Ⅱ期23眼、Ⅲ期29眼,治疗后DR分期0期3眼、Ⅰ期21眼、Ⅱ期24眼、Ⅲ期22眼(P均<0.05)。服药期间仅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是治疗单纯型DR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中药 益脉康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左宏宇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川芎嗪0.1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2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结果本组病例34例(58只眼),显效28只眼,占48.28%;有效25只眼,占43.10%;稳定5只眼,占...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川芎嗪0.1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2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结果本组病例34例(58只眼),显效28只眼,占48.28%;有效25只眼,占43.10%;稳定5只眼,占8.62%。总有效率为91.38%。结论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使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致盲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川芎嗪 治疗 临床观察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0.9%氯化钠注射液 缓慢静脉滴注 每日1次 总有效率 致盲率 发生率 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37-137,共1页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患者的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次,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中眼底病变改善和稳定者多于对照组,眼底病变恶化者少于对照组(P<0....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患者的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次,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中眼底病变改善和稳定者多于对照组,眼底病变恶化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对两... 目的观察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提升视力水平,且不会使血糖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益脉康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无灌注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7
作者 夏得喻 张金燕 +4 位作者 王明方 姜清敏 徐登瑞 石雅文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33例(33眼,单纯PDR组)及NVG患者30例(30眼,PDR合并NVG组)。使用SS-OCTA进行眼底检查,并使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NPA边界。视网膜按照两种方式分区,不同的同心圆分区: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个象限: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统计两组患者各分层、各分区的NPA面积及缺血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SCP层和DCP层不同同心圆和不同象限的NPA和ISI差异,分析NPA的分布特点以及NPA对NVG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DCP层NPA面积、ISI均大于SCP层(均为P<0.001);PDR合并NVG组患者SCP、DCP层的NPA面积、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01)。(2)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PDR合并NVG组患者SCP层、DCP层的NPA面积和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和DCP层中,颞下象限的NPA面积最大(均为P<0.01)。(3)两组患者在SCP层及DCP层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DCP层中不同环形分区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CP层、DCP层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其他区域(均为P<0.05),环区9-12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均为P<0.05),其余环形区域的NPA面积、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ISI与PDR继发NVG的风险均呈负相关(P=0.036、0.038)。D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和ISI增大是PDR继发NVG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其发生风险(P=0.029、0.028)。结论PDR患者DCP层鼻下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增加是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无灌注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8
作者 董楠楠 魏丽清 +2 位作者 陈榆 汪家鹏 林蕾蕾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深层血管丛(DVC)血流密度、浅层血管丛(SVC)血流密度。随访过程中1眼行玻璃体切割,2眼不明原因失访,最终95眼完成1 a随访,失访率3%。根据治疗后1 a时视力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73眼和预后不良组22眼(包括视力残疾9眼和视力回退13眼),比较两组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对PDR患者PRP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DR分期、CRT、CMT、SFCT、DVC血流密度、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wk,1、3 mo FAZ均较治疗前降低,DVC、SVC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均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1 wk,1、3 mo FAZ、DVC、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 wk CRT、CMT、SFCT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3 mo CRT、CMT、SFCT较治疗后1 wk和治疗前均降低,预后不良组治疗后3 mo CRT、CMT、SFCT均较治疗后1 mo升高,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PDR患者治疗后3 mo时CRT、CMT、SFCT单独及联合预测PRP治疗后1 a治疗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1、0.783、0.902,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决策曲线显示PDR患者PRP治疗后3 mo CRT、CMT、SFCT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价值。结论:PDR患者行PRP治疗后1 wk-1 mo期间是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刻,治疗后3 mo时采用OCTA测量CRT、CMT、SFCT能预测治疗1 a期间视力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PRP) 视网膜结构与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与疾病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刘春香 游浩凌 +3 位作者 陶雯璇 杨东雷 王园园 刘素美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信使RNA(mRNA)、微小RNA⁃1271⁃5p(miR⁃1271⁃5p)表达水平与T2DR的发生和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张家...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信使RNA(mRNA)、微小RNA⁃1271⁃5p(miR⁃1271⁃5p)表达水平与T2DR的发生和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收治的T2DR患者87例为T2DR组,根据T2DR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增生性T2DR(NPDR)组46例和增生性T2DR(PDR)组41例。另纳入9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T2DM组、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T2DM组和T2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对照组、T2DM组、T2DR组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受试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T2DR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对T2DR和PDR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R组糖尿病病程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T2DM组、T2DR组HbA1c、FBG水平、PBMC中FOXO3a 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miR⁃1271⁃5p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PBMC中FOXO3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271⁃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病程和FOXO3a mRNA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T2DR的危险因素,miR⁃1271⁃5p影响T2DM患者发生T2DR的保护因素(P<0.05);T2DM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二者联合预测T2D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0.691、0.954;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二者联合预测PDR发生的AUC分别为0.884、0.909、0.955;相较于FOXO3a mRNA、miR⁃1271⁃5p各自单独预测的AUC,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P<0.05)。结论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表达水平较高,miR⁃1271⁃5p表达水平较低,二者与T2DR的发生和病情进展相关,FOXO3a mRNA和miR⁃1271⁃5p联合对T2DR和PDR的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叉头框蛋白O3a 微小RNA⁃1271⁃5p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素颖 徐裕乔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9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相关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发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本病在临床的诊疗、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相关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发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本病在临床的诊疗、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及相关影像学表现,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缩压(SBP)(β=-1.05,OR=0.35,P<0.05),空腹血糖(FPG)(β=-0.50,OR=0.61,P<0.05),餐后2 h血糖(2 hPG)(β=-0.66,OR=0.52,P<0.01),尿酸(UA)(β=-0.01,OR=0.99,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Gr)(β=0.02,OR=1.02,P<0.05),凝血酶时间(TT)(β=1.12,OR=3.07,P<0.05),颈部血管病变(β=2.60,OR=13.41,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β=0.15,OR=1.17,P<0.05),下肢血管病变(β=-3.39,OR=0.03,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PG、2hPG、SBP、UA、MALB/Cr、TT、ALT、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OX-2和RAGE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朱春明 鲍延丽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评估血清环氧合酶-2(COX-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本科室就诊的T2DM发生DR的患者118例118眼为DR组,未发生DR的T2DM患者75例75眼为... 目的:评估血清环氧合酶-2(COX-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本科室就诊的T2DM发生DR的患者118例118眼为DR组,未发生DR的T2DM患者75例75眼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50眼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OX-2、RAGE水平并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COX-2、RAGE诊断T2DM患者发生DR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及T2DM组相比,DR组患者血清COX-2、RAGE水平显著升高,且T2DM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T2DM组患者,DR组患者T2DM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史占比增多(均P<0.05);T2DM病程长、有高血压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COX-2、RAGE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COX-2、RAGE及二者联合诊断T2DM患者发生DR的AUC分别为0.828、0.819、0.907,联合诊断优于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COX-2=3.220,P=0.001;Z二者联合-RAGE=2.734,P=0.006)。结论:T2DM发生DR患者血清COX-2、RAGE水平显著升高,其作为血清学指标诊断T2DM患者发生DR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环氧合酶-2(COX-2)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新宝 陈佳玉 +7 位作者 魏嘉洪 夏静 杨爱萍 陈春峰 李明芳 冯成 赵永旺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观察组采取个性化PPV,对照组采用传统PPV。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巩膜外加压比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以及玻璃体内再积血(PVH)、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均比对照组低(均为P<0.05)。2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和行巩膜外加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提高(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 d、1周BCVA提高均不明显(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CVA均提高(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以及PVH、DME和NVG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个性化PPV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提高手术效率,快速提升PDR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时间 最佳矫正视力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eptin、Apelin水平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残疾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嘉丽 封月娟 刘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爱帕琳肽(Apelin)水平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残疾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198例(198眼),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将患者分为视力残疾组48例、...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爱帕琳肽(Apelin)水平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残疾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198例(198眼),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将患者分为视力残疾组48例、视力良好组15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术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eptin、Apel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eptin、Apelin水平对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eptin、Apelin水平对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视力良好组比较,视力残疾组年龄大,PDR程度、术前虹膜新生血管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Leptin、Apelin水平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PDR、术前虹膜新生血管、Leptin升高、Apelin升高为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eptin、Apelin联合预测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均<0.05)。结论血清Leptin、Apelin水平升高是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瘦素 爱帕琳肽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雷 赵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合并症 生化指标 基础治疗 中医治疗 眼底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氢化钠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15
作者 杨志凰 王利萍 刘鹏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43-948,共6页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2DM组、T2DM+NaHS组,每组20只。Sham组采用常规饲料喂养,T2DM组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使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再腹腔注射链脲...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2DM组、T2DM+NaHS组,每组20只。Sham组采用常规饲料喂养,T2DM组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使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T2DM+NaHS组在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腹腔注射100μmol/kg NaHS,连续给药8周。蛋白酶消化实验比较3组视网膜血管损伤情况;HE染色比较3组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TUNEL染色比较3组凋亡阳性细胞数量;蛋白质印记法检测3组视网膜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T2DM组和T2DM+NaHS组视网膜血管周细胞迁移、新生血管平均数、TUNEL阳性细胞数及视网膜Bax/Bcl-2、IL-18、IL-1β、VEGF、HIF-1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且T2DM组比T2DM+NaHS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NaHS可抑制VEGF表达,降低2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损伤、视网膜炎症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素 硫氢化钠 2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FRP-4和CHI3L1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玉洁 张壬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10/2023-10本院收治的DR患者103例为DR组,其中DR早期39例,DR中期42例,DR晚期22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10/2023-10本院收治的DR患者103例为DR组,其中DR早期39例,DR中期42例,DR晚期22例;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DM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SFRP-4、CHI3L1水平。结果:DR组患者血清SFRP-4、CHI3L1水平及TG、LDL-C、HbA1C、FPG、HOMA-IR均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DM组患者血清SFRP-4、CHI3L1水平及TG、LDL-C、HbA1C、FPG、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DR晚期患者病程、TG、LDL-C、HbA1C、FPG、HOMA-IR、SFRP-4、CHI3L1均高于DR中期、DR早期(均P<0.05)。DR患者血清SFRP-4、CHI3L1水平与病程、TG、LDL-C、HbA1C、FPG、HOMA-IR、DR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SFRP-4、CHI3L1及联合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0.801、0.898。血清SFRP-4、CHI3L1水平是影响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FRP-4、CHI3L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DR关系密切,二者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分泌卷曲蛋白-4(SFRP-4) 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17
作者 齐夏丽 吴晓昀 +2 位作者 雷珍艳 郭晴晴 赵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087-4090,共4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病变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合...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病变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DR患者367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分为发生组(90例)、未发生组(27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肽素、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中期因子(MK)、载脂蛋白B100(ApoB10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Toll样受体4(TLR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合并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病程长于未发生组,收缩压、HbA1c、FBG、和肽素、YKL-40、MK、VEGFA、TLR4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SBP)、HbA1c、FBG、和肽素、YKL-40、MK、VEGFA、TLR4是T2DM合并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为病程、SBP、HbA1c、FBG、和肽素、YKL-40、MK、VEGFA、TLR4,基于此构建的模型预测效能良好,临床可用于指导视力残疾防治措施的制定,以期降低视力残疾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残疾 干预措施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18
作者 王翔 林仿 +1 位作者 励丽 孙杰辉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ANGPTL2)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ANGPTL2)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168例,其中合并DR患者84例(DR组),无DR患者84例(NDR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清学指标。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R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ANGPTL2、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与NDR组比较,DR组病程更长,臀围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比较:与NDR组比较,DR组患者血清ANGPTL2、空腹血糖、HbA1c较高,2 hC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血清ANGPTL2(OR=1.766,95%CI:1.115~2.797)、HbA1c(OR=2.423, 95%CI:1.258~4.669)是DR的危险因素。血清ANGPTL2预测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53~0.803),预测效能中等。HbA1c预测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2(95%CI:0.580~0.784),预测效能较低。结论 高水平血清ANGPTL2、HbA1c是DR的危险因素,血清ANGPTL2对预测该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雪雪 张真稳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随着我国糖尿病(DM)患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未来还会进一步上升。人体代谢最活跃的组织是视网膜,因此糖尿病很容易对视网膜产生影响。持续的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系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丢失和血-视网... 随着我国糖尿病(DM)患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未来还会进一步上升。人体代谢最活跃的组织是视网膜,因此糖尿病很容易对视网膜产生影响。持续的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系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丢失和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障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影响约35%的糖尿病患者,它是21世纪的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延缓其进展刻不容缓。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而闻名,广泛用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患者,其对涉及血管生成、炎症、凋亡和抗氧化的不同病理生理途径具有不同的作用,从而产生了新的治疗选择,有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因此,本文综述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他汀类药物在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20
作者 刘畅 芮艳霞 吴恒兰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277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KD和DR的存在情况,比较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血常规、血糖、血脂、炎症标志物如血小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277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KD和DR的存在情况,比较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血常规、血糖、血脂、炎症标志物如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肾脏损伤指标如肾小球滤过率、尿酸、尿素氮、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白蛋白、尿白蛋白与肌酐比(UACR)等疾病危险因素的组间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筛查DKD和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54.7%的DKD患者未合并DR,41.1%的DR患者未合并DKD。DR对DKD的阳性预测值为58.9%,阴性预测值为65.8%。DKD、DR均与高收缩压、长病程、较高水平的PLR、Scr、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UACR及较低水平的白蛋白、Hb、eGFR相关。DKD患者有较高的尿酸,而合并DR患者有较高的舒张压。结论DR与DKD是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微血管并发症,二者有较多共同危险因素,但在T2DM患者中有显著差异,DR对T2DM患者合并DKD的临床诊断效能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