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研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嘉庆 王旭飞 +5 位作者 张杰雄 王建中 张伟 张斌 邵春林 施立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6-1920,共5页
建设了一基于复旦大学2×3MV串列加速器的单粒子微束装置。离子束经分析磁铁30°水平偏转传输后再经90°偏转磁铁竖直上行至辐照终端,以内径1.5μm的毛细玻璃管微准直器获取离子微束。采用薄膜闪烁体结合光电倍增管的探测... 建设了一基于复旦大学2×3MV串列加速器的单粒子微束装置。离子束经分析磁铁30°水平偏转传输后再经90°偏转磁铁竖直上行至辐照终端,以内径1.5μm的毛细玻璃管微准直器获取离子微束。采用薄膜闪烁体结合光电倍增管的探测结构对微束离子进行精确探测和计数,并以高压静电偏转开关快速关断束流以实现对离子数目的精确控制。目前实验已获得在质子能量为3 MeV时,能散(能量分布曲线中半高宽FWHM)<60keV、束分辨<2.2μm、定量照射精度>95%的质子微束。本文对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的束流管道设计、微束获取、束开关及单粒子探测等核心环节的研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微束 准直器 分辨 定量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单粒子微束的发展及放射生物学应用现状
2
作者 陈法国 林海鹏 +3 位作者 王勇 党旭红 梁润成 任越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92,共9页
综述了单细胞单粒子微束的发展及其在放射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准直或聚焦方式,可以将加速器粒子束流在空气中的束斑限定到微米或亚微米大小,而聚焦微束因其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快的电磁扫描照射速度成为发展主流;借助于先进的... 综述了单细胞单粒子微束的发展及其在放射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准直或聚焦方式,可以将加速器粒子束流在空气中的束斑限定到微米或亚微米大小,而聚焦微束因其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快的电磁扫描照射速度成为发展主流;借助于先进的荧光显微镜及微速成像技术,当前的粒子微束能够对活细胞辐射诱导DNA损伤的早期响应进行在线可视化观测。微束对单个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精准定量和定位照射的特点,使其成为低剂量效应、辐射诱导旁效应以及亚细胞结构辐射敏感性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正逐步将其应用从细胞培养模型拓展到更为复杂的组织或体内模型,用于研究受照生物样品辐射响应的空间和时间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单粒子微束 粒子加速器 米分辨率 放射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准直微束过程模拟与微束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岸 李嘉庆 +6 位作者 王旭飞 张杰雄 王建中 张伟 张斌 邵春林 施立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06,共5页
利用GEANT4程序对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的毛细管准直过程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前采用的1μm孔径、1 mm长度的毛细玻璃管准直器能够引出峰值能量2.2 MeV、能量分辨130 keV、束径2.4μm的质子微束,可达到装置对微束能量与束... 利用GEANT4程序对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的毛细管准直过程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前采用的1μm孔径、1 mm长度的毛细玻璃管准直器能够引出峰值能量2.2 MeV、能量分辨130 keV、束径2.4μm的质子微束,可达到装置对微束能量与束径分辨的设计指标,从理论上明确了毛细管准直微束引出的可行性。针对影响入射目标细胞微束品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微束品质与准直系统和入射束流各状态参数的依赖关系,为毛细管准直微束的引出与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微束 毛细管准直器 品质 细胞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