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扰动清种式大蒜单粒取种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侯加林 方立志 +3 位作者 张海阔 周凯 李天华 李玉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163,共12页
针对勺链式大蒜播种机取种过程中常出现的漏种、重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多重扰动清种式大蒜单粒取种排种器。取种勺在充种阶段获取多粒蒜种,经多重扰动清种,最终取种勺内仅余1粒蒜种。本文以金乡蒜种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确... 针对勺链式大蒜播种机取种过程中常出现的漏种、重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多重扰动清种式大蒜单粒取种排种器。取种勺在充种阶段获取多粒蒜种,经多重扰动清种,最终取种勺内仅余1粒蒜种。本文以金乡蒜种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了排种器的各项参数和多重扰动装置的最佳安装位置。通过DEM-MBD耦合仿真试验,分析了倾斜角、取种勺线速度对充种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凹槽形状对单粒取种率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第2弧形突出部分坡度、倾斜角、取种勺线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单粒取种率和漏种率作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数据分析软件,分析了各因素对单粒取种率与漏种率的影响,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多重扰动装置最佳结构参数。设计试验台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倾斜角、取种勺线速度分别为15°、0.07 m/s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多重扰动装置与取种勺凹槽顶端距离适配不同级别蒜种,当Ⅰ级、Ⅱ级、Ⅲ级蒜种距离分别为0、6.1、12.1 mm时,单粒取种成功率分别为92.2%、97.2%、95.6%,具有良好的取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播 多重扰动 单粒取种 DEM-M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播种机单粒取种及补种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甲振 耿爱军 +2 位作者 栗晓宇 侯加林 韩绪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8,共7页
我国大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首位,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在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大蒜机械化种植应运而生。其中,大蒜蒜瓣单粒取种、补种的是大蒜播种机研究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大蒜的播种质量,使... 我国大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首位,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在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大蒜机械化种植应运而生。其中,大蒜蒜瓣单粒取种、补种的是大蒜播种机研究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大蒜的播种质量,使大蒜出苗齐壮,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介绍了大蒜播种机单粒取种、补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中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机械播 单粒取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取种装置取种清种性能离散元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加林 王后新 +2 位作者 牛子孺 席芮 李天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8-57,共10页
针对当前大蒜机械化种植单粒率低的问题,采用"取多留一"的设计思路,设计了爪式循环单粒取种装置,采用离散元技术建立大蒜充种与清种动力学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明晰了该装置完成单粒取种的内在机理。充种过程以取种爪中间... 针对当前大蒜机械化种植单粒率低的问题,采用"取多留一"的设计思路,设计了爪式循环单粒取种装置,采用离散元技术建立大蒜充种与清种动力学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明晰了该装置完成单粒取种的内在机理。充种过程以取种爪中间板圆弧半径、圆心角及侧板横向间距为试验因素,以目标率为试验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多因素仿真试验,得到影响目标率的参数依次为取种爪侧板横向间距、中间板圆心角、中间板圆弧半径;清种过程以清种栅板倾角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通过One-Factor试验设计原理进行清种性能试验,得到其响应曲线。采用Design-Expert8.0.6进行取种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各参数最优值分别为中间板圆弧半径为48.52 mm,中间板圆心角为72.59°,侧板横向间距为25.11 mm,栅板倾斜角度为7.41°;模型预测的目标率为90.64%,合格率为92.52%,漏播率为3.30%。开展了室内及大田试验,试验数据与优化结果一致,为大蒜机械化播种单粒取种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离散元方法 设计优化 大蒜 单粒取种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蒜瓣单粒定向取种器的研究设计 被引量:13
4
作者 荐世春 赵峰 +1 位作者 李青 李福欣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9年第2期18-20,共3页
在对蒜瓣外形特征进行测量并统计研究等基础上,设计了旋转式蒜瓣单粒定向取种器的关键部件-仿生种穴排种盘的结构形式。并对排种盘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应大蒜蒜瓣单粒精确取种及低损伤率的旋转式蒜瓣单粒定向取种器的参数和结构型式。
关键词 旋转式 蒜瓣 单粒定向 仿生穴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勺链式大蒜取种器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崔荣江 荐世春 +2 位作者 杨继鲁 王小瑜 马继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2,107,共5页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重要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播种质量。为此,以勺链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基于金乡紫皮大蒜,对取种勺(取种器)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样机试验表明:当v=0.25m/s、B=40mm、L1=1 1 mm、L2=2 3 mm、H=1 0、β=5°时,...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重要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播种质量。为此,以勺链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基于金乡紫皮大蒜,对取种勺(取种器)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样机试验表明:当v=0.25m/s、B=40mm、L1=1 1 mm、L2=2 3 mm、H=1 0、β=5°时,单粒取种成功率为9 5%,漏取率为1.2%,重取率为3.8%,满足大蒜播种需求。该研究为不同品种、级别大蒜取种勺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单粒取种 勺链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两级取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崇峻 赵梦宇 +5 位作者 沈永帅 张光辉 刘勇 李丛伟 甄田魁 崇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175,182,共8页
针对勺链式取种方式在蒜箱与取种勺接触部分容易出现空穴而导致漏取的问题,采用两级取种的设计思路,优化了取蒜勺的取种环境,并通过对两级取种装置的结构设计与理论研究,确定了两级取种装置的结构参数。以取种勺的勺宽、弧度半径和挡板... 针对勺链式取种方式在蒜箱与取种勺接触部分容易出现空穴而导致漏取的问题,采用两级取种的设计思路,优化了取蒜勺的取种环境,并通过对两级取种装置的结构设计与理论研究,确定了两级取种装置的结构参数。以取种勺的勺宽、弧度半径和挡板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多因素取种试验,得到试验因素对影响两级取种装置取种性能的主次因素排列为勺宽、弧度半径、挡板高度。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参数优化功能,以低漏播指数、低重播指数、高合格指数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求得较优的参数组合范围:当勺宽为24.2mm、弧度半径为18.8mm、挡板高度为12mm时,理论漏播指数为1.90%,重播指数为2.36%,合格指数为95.74%。田间试验表明:漏播指数为1.8%,重播指数为2.6%,合格指数为95.6%,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且优于山东省大蒜播种机地方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 单粒取种 响应面 设计优化 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定向大蒜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8
7
作者 耿爱军 栗晓宇 +3 位作者 侯加林 张智龙 张姬 崇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5,共9页
针对现有大蒜播种机难以满足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栽种"农艺要求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自动定向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底盘、机架、种箱、取种装置、蒜种定向装置、插播装置、气动控制系统和镇压轮组成。采用链勺式取种... 针对现有大蒜播种机难以满足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栽种"农艺要求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自动定向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底盘、机架、种箱、取种装置、蒜种定向装置、插播装置、气动控制系统和镇压轮组成。采用链勺式取种方式完成单粒取种,利用三级锥形料斗实现蒜种鳞芽定向,通过鸭嘴式插播器实现直立栽种。设计了各关键部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探明了影响取种效果和鳞芽定向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合理工作参数组合。以兰陵大蒜为试验对象,取种试验表明,当播种机行进速度0.10 m/s、振动机构振动作用力15 N、十字轮转速20 r/min时,单粒取种率为93.50%,多粒率为2.30%,漏取率为4.20%,综合取种效果最优;蒜种定向试验表明,当3级料斗尖锥半顶角依次为45°、40°和30°时,料斗安装间距100 mm、料斗打开间隔时间0.4 s时的鳞芽朝上率为94.44%,综合定向效果最优。大蒜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参数组合下鳞芽朝上率为89.2%,重播率为3.2%,漏播率为2.0%,播种效率为500~650 m^2/h,满足大蒜播种农艺需求。该文研究结果为推动大蒜播种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设计 大蒜播 定向 单粒取种 直立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8
作者 谢东波 张春岭 +3 位作者 吴晓庆 王韦韦 刘立超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7,共11页
为解决杂交蒜尺寸差异大而导致排种过程中单粒合格指数低及漏播指数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以杂交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杂交蒜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农艺种植要求,构建了... 为解决杂交蒜尺寸差异大而导致排种过程中单粒合格指数低及漏播指数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以杂交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扰种齿辅助气吸式大蒜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杂交蒜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农艺种植要求,构建了扰种齿曲面方程,确定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取种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基于EDEM软件对排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最佳扰种齿结构参数;最后以作业速度、排种盘转速、真空度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高、漏播指数低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杂交蒜排种性能试验;在回归模型优化的基础上得出,当作业速度为1 km/h、排种盘转速为11.66 r/min、真空度为5 kPa时,取种合格指数为87.1%、漏播指数为8.8%,满足大蒜单粒取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蒜 单粒取种 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式大蒜播种机的设计 被引量:10
9
作者 文恩杨 吴彦强 +1 位作者 李天华 侯加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0,共5页
针对当前我国大蒜种植机械存在的单粒取种率低、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播种率低等问题,综合考虑大蒜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牵引式大蒜播种机。该机利用提种爪单粒提种及弹簧扶正的原理,有效改善了播种机单粒取种、蒜种鳞芽朝上、漏播... 针对当前我国大蒜种植机械存在的单粒取种率低、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播种率低等问题,综合考虑大蒜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牵引式大蒜播种机。该机利用提种爪单粒提种及弹簧扶正的原理,有效改善了播种机单粒取种、蒜种鳞芽朝上、漏播及重播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田间性能试验表明:该机纯作业生产率为0.1hm^2/h,鳞芽朝上率92.1%,播种深度合格率92.04%,重播率6.4%,漏播率2.1%,满足大蒜播种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播 弹簧扶正装置 单粒取种 鳞芽朝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娇 宋文远 +4 位作者 曹亚州 王常林 郭惠萍 朱琳 杨福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9-136,共8页
针对目前大蒜种植中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大蒜播种机排种装置中高速运行时振动较大容易造成漏种等问题,设计出一种排种装置可调节的、单粒取种和播种的新型大蒜播种机械,能够通过改变型孔调节长度适应不同尺寸蒜种。通过对... 针对目前大蒜种植中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大蒜播种机排种装置中高速运行时振动较大容易造成漏种等问题,设计出一种排种装置可调节的、单粒取种和播种的新型大蒜播种机械,能够通过改变型孔调节长度适应不同尺寸蒜种。通过对大蒜播种机排种机构进行设计,确定大蒜播种机样机的设计方案、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及参数确定,并完成虚拟零件设计及整机装配建模,确定了不同品种蒜种排种时排种器的最佳调节尺寸。通过大田试验对大蒜播种机的田间播种进行验证,对漏种、重种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手工点种每人每天只播约0.013hm^(2),而机械化播种每天能够完成近1.33hm^(2),效率约为人工的100倍;机械播种可保证株距、行距及深度,均匀度好、出芽整齐,不会互相影响,大蒜总体产量较高;实现了单粒取种播种合格指数皆大于80%,满足我国精密播种要求。整机可以较好地实现大蒜的机械化种植,斜倾一定角度、平躺和直立种植大蒜均可较好地发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播 单粒取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机械化栽植生产建议
11
作者 刘宇 伍正芳 +4 位作者 刘波 梅林森 郭佳 叶江红 蒋辉霞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第6期46-47,共2页
川芎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道地药材之一,其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特别是苓种栽植过程中人工费用占比高,效率低下。人工栽植的无序性及个人素质的差异,导致标准化种植服务体系难以建立,严重影响后续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 川芎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道地药材之一,其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特别是苓种栽植过程中人工费用占比高,效率低下。人工栽植的无序性及个人素质的差异,导致标准化种植服务体系难以建立,严重影响后续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川芎品质的不齐。本文阐述了川芎机械化栽植技术的迫切需求和必要性,剖析了目前存在的痛点难点,提出了川芎机械化栽植所迫切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单粒取种和扶正定植技术,为栽植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基于川芎产业发展趋势,提出加强机械化栽植技术研究和推广,改良现有技术,开发新的机器装备;推进机械化栽植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立,引领苓种栽植模式创新,推进苓种栽植提档升级;加强高素质农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机械化栽植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栽植 机械化 单粒取种 扶正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