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近红外光谱进行玉米单籽粒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光谱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贾仕强 郭婷婷 +3 位作者 唐兴田 司格 严衍禄 安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从玉米籽粒胚的朝向,中长波漫反射分析和短波透射分析,进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品种识别模型性能的影响来选择最佳的玉米单籽粒光谱测量方式,进而鉴定玉米单籽粒品种真实性。原始光谱经过预处理后,使用判... 从玉米籽粒胚的朝向,中长波漫反射分析和短波透射分析,进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品种识别模型性能的影响来选择最佳的玉米单籽粒光谱测量方式,进而鉴定玉米单籽粒品种真实性。原始光谱经过预处理后,使用判别式偏最小二乘法(PLS-DA)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选取前9个因子建立8个玉米品种的仿生模式识别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籽粒胚正对光源优于胚背对光源,中长波漫反射分析优于短波透射分析,小样品池效果好于小光阑。采用最优测量方法(籽粒胚正对光源,使用小样品池和中长波漫反射分析)获取玉米单籽粒的近红外光谱,建立的品种识别模型对本品种样品的平均正确识别率达到94.6%,对其他品种样品的平均正确拒识率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玉米单籽粒 品种识别 光谱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单籽粒性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新中 魏益民 +4 位作者 罗勤贵 郑建梅 王波 张国权 王新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前测定小麦单籽粒品质的方法有单籽粒谷物品质测定法和谷蛋白溶涨指数法(SIG)。为了揭示单籽粒品质检测的作用,选用1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单籽粒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内单籽粒硬度、籽粒直径、单籽粒重量及SIG的变异较大,水分含量... 目前测定小麦单籽粒品质的方法有单籽粒谷物品质测定法和谷蛋白溶涨指数法(SIG)。为了揭示单籽粒品质检测的作用,选用1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单籽粒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内单籽粒硬度、籽粒直径、单籽粒重量及SIG的变异较大,水分含量变异不大。单籽粒品质指标硬度、粒重、粒径及SIG与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品质、籽粒品质部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对于预测磨粉品质、早代株系品质筛选及食品品质具有快速、方法简单及预测能力强的优点。将单籽粒谷物品质测定参数及SIG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进行小麦育种后代筛选及品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籽粒鉴定法(SKCS) 谷蛋白溶涨指数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小麦单籽粒中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13
3
作者 景茂 严衍禄 刘广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22,共3页
用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了小麦单籽粒种子的蛋白质,其分析结果与经典的化学分析结果相关性达0.92以上,没有系统偏差,达到了农业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FTNIRDRSA 小麦 单籽粒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检测单籽粒小麦粗蛋白含量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静珠 刘倩 +1 位作者 陈岩 刘翠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5期127-131,共5页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性状遗传力较高,通过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籽粒母本可以达到优质育种的预期效果。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多籽粒小麦粗蛋白平均模型来实现单籽粒小麦粗蛋白含量的快速预测。实验采集47份小麦样本(...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性状遗传力较高,通过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籽粒母本可以达到优质育种的预期效果。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多籽粒小麦粗蛋白平均模型来实现单籽粒小麦粗蛋白含量的快速预测。实验采集47份小麦样本(每份100粒)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平均光谱信息,通过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筛选特征变量优化建立多籽粒小麦粗蛋白平均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4,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28%,相对分析误差为3.30。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出待测单籽粒小麦的高光谱图像,应用平均模型预测单籽粒小麦在每个空间像素点的粗蛋白,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粒麦种的最终粗蛋白含量。经验证,应用上述模型预测同一组样本的单籽粒小麦时,不同籽粒的小麦粗蛋白含量确实存在差异,但蛋白含量均围绕其所在样本的平均值浮动,因此反映出采用平均模型预测单籽粒小麦蛋白的准确性和基本可行性。该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小麦育种过程中高蛋白籽粒麦种的优选提供一种新思路,推动小麦优质育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单籽粒小麦 粗蛋白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单籽粒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益民 张国权 +1 位作者 欧阳韶晖 胡新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7,共4页
小麦单籽粒鉴定法( S K C S) 的发明使得对小麦品种间和品种内单籽粒性状的研究成为可能,从而为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制定、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带来了新的认识和信息。通过对13 个小麦品种( 品系) 单籽粒性状的研究认为,品种... 小麦单籽粒鉴定法( S K C S) 的发明使得对小麦品种间和品种内单籽粒性状的研究成为可能,从而为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制定、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带来了新的认识和信息。通过对13 个小麦品种( 品系) 单籽粒性状的研究认为,品种内单籽粒含水量存在着较大的变化;单籽粒重量的变幅较为突出,且品种内的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个别品种籽粒宽度的变异系数较高;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绝大多数为硬质麦,个别品种存在着 籽粒质地不纯的现象;籽粒宽度和籽粒重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籽粒鉴定 性状 育种 籽粒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玉米单籽粒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怡锟 于燕波 +4 位作者 申兵辉 杨勇琴 艾俊民 严衍禄 康定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9-2234,共6页
以不同存储时间,同一产地及收获时间的10个玉米品种种子为对象,研究存储时间在玉米单籽粒近红外光谱真实性鉴定中,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结果的影响。利用1月份光谱数据建立品种真实性鉴定模型(单月建模),分别鉴定2到12月的相同品种... 以不同存储时间,同一产地及收获时间的10个玉米品种种子为对象,研究存储时间在玉米单籽粒近红外光谱真实性鉴定中,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结果的影响。利用1月份光谱数据建立品种真实性鉴定模型(单月建模),分别鉴定2到12月的相同品种,原始光谱采用平滑、一阶差分和矢量归一化进行预处理, PLS-DA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正确鉴定率均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同一品种的同一种子批,由储藏开始建立的品种真实性鉴定模型已无法对储藏11个月后的该种子批进行高准确度的鉴定,储存时间由1个月增加至11个月时,模型的平均正确鉴别率降低26.27%,这说明玉米种子的存储时间越长将降低应用近红外光谱鉴定品种真实性的鉴定准确度。另外,本研究发现玉米种子存储时间越长,导致同一品种种子样品的光谱数据在空间分布上产生差异,光谱数据离散化更明显,重复性一致性越低,使得玉米种子的真实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越低。通过扩充建模集中易受干扰的信息的范围,即将1年内在不同时间段里随取样时间变化而导致的在不同环境因素、仪器因素及种子样品等变化因素下采集到的光谱数据,均扩充到建模光谱数据中,以增加根据扩充数据建立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包容性。通过1月与2月建模集联合后建立的包容性模型(联合建模),之后分别对2016年3月—12月测试集的样品进行鉴定,之后逐月增加建模集光谱数据,并对非建模集所在月份进行逐月鉴定,以京科968为例,结果表明,模型对建模集相邻月份的测试准确度较高,之后逐月降低。当建模集内加入1到6月份建模集内的特征光谱后,包容性模型的平均正确鉴别率可稳定在92%以上。通过以上方式,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包容性模型对于玉米种子真实性的正确识定率相较于单月模型均有明显提高。J92与XY211的平均正确鉴别率分别提高11.58%与7.71%。将2016年整年的光谱数据均加入包容性模型的建模集中,使测试集玉米杂交种2017年的平均正确鉴别率达到94.68%,自交系达到95.03%,为进一步研发专用模型和实用设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玉米 单籽粒 模型稳定性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籽粒及单穗籽粒直链淀粉质量分数NIRS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林三 张宏 +6 位作者 冯娇娇 钟雨越 张旭东 李艺博 徐淑兔 薛吉全 郭东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06-1613,共8页
籽粒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快速、无损伤测定是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关键环节。以196份高直链单籽粒和360份高直链单穗玉米籽粒为样本,分别利用碘染色法和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的光谱预处理法,构建单籽粒和单穗籽粒直链淀粉质量... 籽粒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快速、无损伤测定是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关键环节。以196份高直链单籽粒和360份高直链单穗玉米籽粒为样本,分别利用碘染色法和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的光谱预处理法,构建单籽粒和单穗籽粒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NIRS分析模型,并通过分割建模样品化学值变异范围的方法建立2个单穗籽粒的NIRS子模型,以期提高对单穗籽粒样品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4个模型的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分别为1.805、3.370、2.394、2.408,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2.017、3.205、2.369、2.596,各项决定系数(R2cal、R2cv、R2val)为0.626 1~0.897 0。表明,所建玉米单籽粒NIRS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早代玉米单籽粒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鉴定;单穗NIRS子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穗NIRS模型在预测准确度上的不足,将总模型与子模型配合使用能提高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籽粒 直链淀粉质量分数 近红外光谱 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单籽粒垩白大米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海云 舒韵涛 +3 位作者 卫勇 杨仁杰 单慧勇 艾成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10,共2页
垩白是我国稻米外观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稻米单籽粒检测,可为水稻品质改良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单籽粒大米垩白的鉴别方法。从超市购置五常稻花香型大米,在实验室人工分离出垩... 垩白是我国稻米外观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稻米单籽粒检测,可为水稻品质改良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单籽粒大米垩白的鉴别方法。从超市购置五常稻花香型大米,在实验室人工分离出垩白籽粒、非垩白籽粒各50粒,共100个样品。并在4000~12000 cm-1范围内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其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发现PCA方法无法完全实现垩白籽粒的聚类鉴别。分别从第一主成分(PC-1)及第二主成分(PC-2)的载荷图中提取特征峰,并建立基于特征峰的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结果发现,融合PC-1及PC-2的特征峰,即在波数为4250,4494,4962,5410,5614,5994,6394,7018及8338 cm-1处,建模结果最优,其对校正集和预测集进行判别,正确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PCA 偏最小二乘判别 单籽粒 垩白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单粒硬度的频率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世华 马庆 王四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55份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系)籽粒硬度变幅为11±18~86±16,其中硬质麦34份(1级29份、2级4份、3级1份),混合麦14份(2级4份,3级10份),软质麦7份(4... 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55份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系)籽粒硬度变幅为11±18~86±16,其中硬质麦34份(1级29份、2级4份、3级1份),混合麦14份(2级4份,3级10份),软质麦7份(4级1份,5级6份),硬质、混合和软质类型比例分别为61.8%、25.5%和12.7%,极硬或极软类型少。东北春麦区、西北春麦区、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北部春麦区软质和混合麦比例较高。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其硬度均值有关,硬质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1%~19%,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7%~99%,硬度均值58±18~86±16;混合麦硬度指数低于46和高于47的籽粒分别为26%~60%和40%~74%,硬度均值45±19~57±20。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为81%~97%,高于47的籽粒为3%~20%,硬度均值为11±18~33±19;软质或硬质品种籽粒分布集中,一致性较好;混合型品种籽粒分布分散,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籽粒硬度 SKCS 单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袁翠平 田纪春 王永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为了找到更好的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采用近红外法(NIR)和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法(SKCS)对54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IR法和SKCS法测得的籽粒硬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727**),... 为了找到更好的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采用近红外法(NIR)和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法(SKCS)对54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IR法和SKCS法测得的籽粒硬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727**),线性回归方程为YNIR-H=0.2478XSKCS-H+39.666(NIR-H表示NIR法测得的籽粒硬度,SKCS-H表示SKCS法测得的籽粒硬度);与NIR法相比,SKCS法无需磨粉处理,能较好地反映出样品的均匀性和混杂程度,是一种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快速有效的籽粒硬度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测定方法 品种比较试验 近红外法 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选育重穗型遵玉系列杂交玉米新组合的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周伟 陈启武 周英伦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88,共2页
重穗型玉米组合要求单株单穗干籽粒达到0.2-0.25kg,在中密度及较高肥水条件配合下,依靠单株重穗单产达600-800kg/667m2。重穗型玉米的选育及推广意义在于其适应我省我市生态环境及耕作水平。选育重穗型玉米单交种的技术要点是要选育或... 重穗型玉米组合要求单株单穗干籽粒达到0.2-0.25kg,在中密度及较高肥水条件配合下,依靠单株重穗单产达600-800kg/667m2。重穗型玉米的选育及推广意义在于其适应我省我市生态环境及耕作水平。选育重穗型玉米单交种的技术要点是要选育或引进不同来源,并具有高配合力、抗病性强、有一定自身生产力的玉米自交系。在两亲本穗长、行粒数、穗行数为最大值时进行组配并兼具有千粒重及熟期、株型达到最优,才能达到重穗。我公司选育的遵玉系列重穗型组合九个品种,已经审定通过且正在开发应用。新型的重穗型组合正不断涌现,为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重穗型遵玉系列 杂交玉米 新组合 穗干籽粒 肥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