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的分析诊断及防治
1
作者 李超 《饲料博览》 2020年第11期78-78,共1页
现今,大环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已有许多特定的病名。最著名的是马、牛、绵羊、猪和家禽的葡萄穗霉毒素中毒,该病由前苏联首次确诊,但在欧洲和南非也有发生。本病常引起皮肤和黏膜受损、泛白细胞减少症、神经症状和流... 现今,大环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已有许多特定的病名。最著名的是马、牛、绵羊、猪和家禽的葡萄穗霉毒素中毒,该病由前苏联首次确诊,但在欧洲和南非也有发生。本病常引起皮肤和黏膜受损、泛白细胞减少症、神经症状和流产。在感染后2~12 d 可出现死亡。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对症治疗和饲喂未被污染的饲料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中毒 神经症状 防治方法 对症治疗 诊断及防治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葡萄穗 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衍 李存 +2 位作者 李留安 汤树生 李道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68,共3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其导致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胃肠炎症和免疫功能降低等。研究表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具有严重的免疫毒性,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其攻击的主要对象[1]。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单端...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其导致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胃肠炎症和免疫功能降低等。研究表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具有严重的免疫毒性,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其攻击的主要对象[1]。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免疫毒性的机制。此外,单端孢霉烯会引起核糖体应激反应,并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如NF-κB,MAPK和JAK/STAT等。该毒素与核糖体的肽基结合后可以激活MAPK磷酸化,以调节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2]。A型和B型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因其广泛分布及其对人和动物的高毒性,在人和动物健康方面备受关注[3]。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在其摄取、结合和整体生物活性(包括毒性)方面有显著不同,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侧基,这些侧基决定着它们的大小、极性和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毒素 镰刀菌属 免疫应答 免疫毒性 真菌毒素 应激反应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T2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其脱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符小杏 杨信 +3 位作者 李强 符雨 谢玉荣 王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3,共3页
T2毒素是饲料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毒素,对家禽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综述T2毒素对家禽生长的影响、作用机制及脱毒措施。
关键词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T2毒素 中毒机制 脱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规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新元 董飞 +5 位作者 仲伶俐 武德亮 王淑芳 徐剑宏 马桂珍 史建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8,172,共9页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和镰刀菌烯醇(fusarenone X,4ANIV)等5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为主的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玉米-小麦套作、水稻-小麦轮作及水稻-再生稻等种植制度对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结果】(1)取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的镰刀菌毒素污染种类以NIV为主,NIV含量显著高于3ADON、15ADON及4ANIV(P<0.05),但与DON没有显著差异(P>0.05);(2)小麦样品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ON+3ADON+15ADON+NIV+4ANIV,trichothecenes)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样品(P<0.05);(3)绵阳、德阳和资阳小麦中tirchothecenes含量不仅显著高于当地玉米及水稻样品(P<0.05),而且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的小麦、玉米及水稻样品(P<0.05);(4)种植制度对2019年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水平影响显著,水稻-小麦轮作方式下的小麦样品中trichothecenes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小麦套作方式下小麦样品(P<0.05),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会显著增加再生稻中trichothecenes含量(P<0.05)。【结论】四川省小麦、玉米和水稻主要毒素污染种类为NIV毒素;通过适当调整取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制度,如减少水稻-小麦轮作或再生稻种植面积,将有助于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粮食 镰刀菌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DON的污染及其对畜禽的危害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学军 齐德生 张妮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8-40,共3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谷物受镰刀菌污染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经动物吸收后能快速地排泄而在动物组织中很少残留。但该毒素对动物的采食量以及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单端()化合物 DON 畜禽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技术的产真菌毒素镰刀菌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谢雪钦 刘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1-300,共10页
镰刀菌属于自然界中最频繁产生毒素的真菌类别之一。该属真菌的毒素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伏马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类,引起人畜各种生理异常甚至癌变。本文综述了3类镰刀菌毒素的结构和危害、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 镰刀菌属于自然界中最频繁产生毒素的真菌类别之一。该属真菌的毒素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伏马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类,引起人畜各种生理异常甚至癌变。本文综述了3类镰刀菌毒素的结构和危害、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其产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突出了产毒真菌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在毒素早期预警、危害前置化干预中的意义。同时,在剖析现有产毒真菌PCR检测体系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克服瓶颈方法和进一步提高体系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伏马菌素 玉米赤 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