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生物降解及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宁雪悦 常晓娇 +2 位作者 孙长坡 王峻 赵仁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8-335,共8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极易污染粮食、饲料及其制品,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为控制和消除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污染和危害,多种真菌毒素脱毒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具有高效、绿色等诸多优点的生物降解方法,已...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极易污染粮食、饲料及其制品,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为控制和消除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污染和危害,多种真菌毒素脱毒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具有高效、绿色等诸多优点的生物降解方法,已成为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热点技术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生物降解领域的新进展,旨在为相关消除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族毒素 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转化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邹忠义 贺稚非 +3 位作者 李洪军 邹程焓 韩鹏飞 杨佳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43-448,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动物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进行转化降解。本文就这些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化学法和生物法...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动物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进行转化降解。本文就这些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化学法和生物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转化作用机理、转化产物及其毒性,旨在为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转化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族毒素 转化 降解 机理 产物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紊玮 王艳玲 +1 位作者 薛华丽 毕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7-275,共9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编码酶、分子调控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生物合成至少涉及到3个基...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编码酶、分子调控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生物合成至少涉及到3个基因家族,分别为Tri5基因簇、Tri1~Tri16基因簇和Tri101基因簇,包括编码单端孢霉二烯合酶的Tri5,编码P450单加氧酶的Tri4、Tri11和Tri13,编码转录调控因子的Tri6和Tri10,编码乙酰基转移酶的Tri7、Tri3、Tri16和Tri101,编码酯酶的Tri8,编码羟化酶的Tri1,编码毒素输出泵的Tri12。生物合成起始于反式法尼基焦磷酸环化形成单端孢霉二烯,再经过一系列的加氧、异构化、环化和酯化反应,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毒素,毒素形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代谢途径和基因差异决定的。生物合成除了受TRI6和TRI10特异的转录调控因子调控之外,还受到与外界环境相关的全局性调控因子Pac和VeA的调控。本文旨在为食品、饲料等农产品的毒素防控、毒素脱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镰刀菌 单端烯族毒素 生物合成途径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及其脱毒微生物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邹忠义 贺稚非 +1 位作者 李洪军 韩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84-389,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大类霉菌毒素,对人与动物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它们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影响到畜牧业生产。许多学者正在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控制方...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大类霉菌毒素,对人与动物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它们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影响到畜牧业生产。许多学者正在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控制方法,其中生物脱毒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例如利用微生物将毒素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由于生物脱毒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结构与毒性官能团,以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毒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转化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族毒素 毒性官能团 微生物转化 生物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文达 何成华 +5 位作者 王希春 李治忠 刘海明 刘斌 施志玉 张海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02-18004,共3页
[目的]为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有效、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比较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相关问题并预测了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结果]使用TLC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限可达2... [目的]为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有效、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比较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相关问题并预测了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结果]使用TLC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限可达20~300μg/kg。在羟基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法检测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为10~50μg/kg,衍生化或荧光酰化后检测B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可达20~50μg/kg,甚至更低。利用HPLC,以甲醇-水或乙腈-水混合物为流动相检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其检测限为100~500μg/kg。利用LC-MS/MS检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可达0.8~10.0 ng/kg。[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良分析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饲料中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单端烯族毒素 检测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粮谷及其制品中六种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被引量:5
6
作者 静平 胥璐 +7 位作者 马志勇 鲍蕾 于冰 丛海林 吕宁 吴振兴 梁成珠 汪纪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 建立粮谷及其制品中六种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MycoSep(R)226或MycoSep(R)227多功能柱净化,Waters Atlantis dC18 色谱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 目的 建立粮谷及其制品中六种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MycoSep(R)226或MycoSep(R)227多功能柱净化,Waters Atlantis dC18 色谱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6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6,定量下限为0.1~20μg/kg,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0.1%~123%,相对标准偏差为7.5%~19.8%.结论 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中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残留的确证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B型单端烯族真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粮谷及其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及其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亚荣 马丽艳 王富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83-387,共5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谷物类食品中,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危害程度、去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预防控制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谷物类食品中,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危害程度、去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预防控制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族毒素 理化性质 污染 去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检测饼干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2 位作者 韩涛 陈湘宁 郭思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179-2187,共9页
目的建立饼干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 6,V:V)提取后用MycoSep227或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电喷... 目的建立饼干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 6,V:V)提取后用MycoSep227或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和负离子模式(ESI^-)多反应模式检测。结果样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定量限为5~20μg/kg,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6.9%~1 01.8%,相对标准偏差为3.7%~13.9%。结论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检测一种样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类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饼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多目标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2 位作者 韩涛 陈湘宁 张艳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90-394,399,共6页
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和检测两个环节,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多目标分析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体积比介于80/20-90/10的乙腈/水溶剂,通过超声震荡、高速搅拌等方式处理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提取方法。以免疫亲和柱和Mycose... 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和检测两个环节,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多目标分析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体积比介于80/20-90/10的乙腈/水溶剂,通过超声震荡、高速搅拌等方式处理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提取方法。以免疫亲和柱和Mycosep多功能净化柱为代表的固相萃取(SPE)技术净化(纯化)样品效率较高。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免疫分析法两类,物理化学法中的液质联用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提取范围广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类真菌毒素 多目标分析 固相萃取技术 物理化学法 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检测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2 位作者 郭思梦 韩涛 陈湘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3-157,162,共6页
建立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后用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结果表明,样... 建立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后用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5,检出限为2~5 μg/kg,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3.19%~107.39%,相对标准偏差为1.46%~13.24%。表明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检测单种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烯类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粮谷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晓慧 陆启荣 +1 位作者 胡嗣祎 王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可将毒素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论文以生物脱毒为出发点,从细菌、真菌和酵母菌三个角度概述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T-2毒素和DON的脱毒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开发并挖掘更加安全高效的生物脱毒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单端烯族毒素 T-2毒素 DON 生物脱毒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霉菌毒素中毒症
12
作者 王雪敏 王斌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年第11期64-65,共2页
本文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概述了黄曲霉毒素、麦角、单端孢霉毒素、串珠镰刀霉菌毒素、赭曲霉毒素、卵孢霉素、红青霉素等引起的家禽中毒。
关键词 毒素中毒症 家禽 症状 病理 黄曲毒素 麦角 单端孢霉毒素 串珠镰刀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G.N.Whitlow W.M.Haggler +1 位作者 潘雪男(译) 覃矜(校)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6年第2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毒素 单端烯族毒素 饲料 次级代谢产物 玉米赤烯酮 黄曲毒素 烟曲毒素 分子量 生物碱 贮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与畜禽免疫抑制
14
作者 刘文治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1常见的霉菌和霉菌毒素 霉菌通常污染饲料或饲料原料,在其中生长并产生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产毒霉菌主要有3个属,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而霉菌毒素目前已发现超过350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 1常见的霉菌和霉菌毒素 霉菌通常污染饲料或饲料原料,在其中生长并产生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产毒霉菌主要有3个属,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而霉菌毒素目前已发现超过350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A)、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烟曲霉毒素(FUM)等。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家禽饲料中,自然状况下发生率最高且致害作用最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免疫抑制 单端烯族毒素 玉米赤烯酮 黄曲毒素 畜禽 呕吐毒素 T-2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15
《湖北畜牧兽医》 2009年第4期38-38,共1页
霉菌毒素中毒症是指与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食物或饲料接触而引发的疾病。产毒霉菌有数百种,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赫曲毒素和麦角生物碱六大类。作物上的霉菌可在田间及在加工和贮存... 霉菌毒素中毒症是指与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食物或饲料接触而引发的疾病。产毒霉菌有数百种,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赫曲毒素和麦角生物碱六大类。作物上的霉菌可在田间及在加工和贮存期间均能产生霉菌毒素。通常情况下,人或动物是通过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而发生中毒的。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中毒 单端烯族毒素 毒素污染 防治 玉米赤烯酮 中枢神经系统 动物体内 黄曲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中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的产生和影响
16
作者 胡海生 高洁 +3 位作者 杨厚兵 张巍 张广栋 张献垒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8期167-169,共3页
真菌毒素是由丝状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曲霉菌和镰刀菌是在粮食作物中产生真菌毒素的主要植物病原体。我国已被记录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最常见的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真菌毒素。由... 真菌毒素是由丝状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曲霉菌和镰刀菌是在粮食作物中产生真菌毒素的主要植物病原体。我国已被记录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最常见的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真菌毒素。由于真菌毒素对生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意义重大。本文综述粮食中的主要真菌毒素及其来源和危害,为粮食安全储存和真菌毒素检验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黄曲毒素 单端烯族毒素 玉米赤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与小麦粉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建伟 黄伟 陈谨华 《现代面粉工业》 2011年第4期51-52,共2页
呕吐毒素(Vomi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缩写DON),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共有150多种,是一类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典型症状是采食量下降,DON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毒素。
关键词 呕吐毒素 小麦粉 单端烯族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免疫抑制剂 典型症状 化合物 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霉菌中毒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鸽凤 顾琪 +1 位作者 于世平 姚琛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12期164-164,共1页
霉菌毒素对人、畜健康危害巨大。家禽对霉菌毒素尤其敏感,目前已知对家禽影响较大的的霉菌毒素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家禽霉菌中毒后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易引起消化... 霉菌毒素对人、畜健康危害巨大。家禽对霉菌毒素尤其敏感,目前已知对家禽影响较大的的霉菌毒素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家禽霉菌中毒后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易引起消化道疾病且难以治愈。造成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肉禽死亡率上升。1原因饲料霉变产生毒素导致家禽霉菌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中毒 家禽 毒素 防治 单端孢霉毒素 玉米赤烯酮 赭曲毒素 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饲料中DON毒素的危害 被引量:2
19
作者 鹿明广 张国胜 张克文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6期34-35,共2页
随着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谷物制品及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含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毒素的含量严格控制在限量之内已成当务之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由禾谷镰刀菌及其他一些真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的一种。DON的污... 随着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谷物制品及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含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毒素的含量严格控制在限量之内已成当务之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由禾谷镰刀菌及其他一些真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的一种。DON的污染非常普遍,尽管其毒素不强,但严重危害人畜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危害 饲料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单端烯族毒素 食物安全 禾谷镰刀菌 谷物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性及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常敬华 赵月菊 +2 位作者 邢福国 朱玉昌 刘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单端烯族毒素 真菌毒素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