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离子导体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艳妮 张乾 +2 位作者 张琦 赵晋源 杜亚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研发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电池,是近几年为下一代电池设定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易泄露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兼具高可加工性、... 研发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电池,是近几年为下一代电池设定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易泄露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兼具高可加工性、高柔韧性、低可燃性以及宽电化学窗口等优势,有望替代液态电解质,并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装置中极具应用潜能。与传统双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DICPEs)相比,单离子导体型聚合物电解质(SICPEs)具有高的离子迁移数(tLi+接近1),可有效避免浓差极化的形成,抑制锂枝晶生长。文中总结了近几年SICPEs体系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合成方法、分子结构设计,分析了当前单离子导体体系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锂离子电池用单离子导体的研究提供技术创新方面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导体 离子电导率 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GO掺杂半互穿网络型多孔单离子传导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运丰 董佳明 +4 位作者 谭畅 霍士康 王佳颖 何阳 王雅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本文成功制备了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通过原位聚合方式成功将其添加到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出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改性半互穿网络型多孔单离子传导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与未掺杂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半互穿网络型多孔单离子传导聚合... 本文成功制备了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通过原位聚合方式成功将其添加到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出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改性半互穿网络型多孔单离子传导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与未掺杂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半互穿网络型多孔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相比,该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吸液率、机械拉伸强度和离子电导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掺杂磺酸锂功能化石墨烯后,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表现出与电极界面更好的相容性,组装的Li|LiFePO_(4)锂离子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更高的倍率性能。对氧化石墨烯磺酸锂功能化可应用于对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有助于提升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的综合性能,获得更高的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 孔隙率 离子电导率 磺化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俊涛 梁美霞 +4 位作者 李洪武 张翠芬 刘玉文 李小龙 黄玉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85-592,共8页
综述了用于锂金属聚合物电池中固态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从均聚、共聚、共混、杂原子链及单阴离子型聚合物电解质等方面对不同体系的组成与性质进行了概述,并对该类电解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固态离子聚合物电解质 锂金属聚合物电池 均聚体系 共聚体系 共混体系 杂原子链聚合物体系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解质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尧 尹雷 +1 位作者 余晴春 蒋峰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8-701,共4页
将锂化后的Nafion树脂与聚乙二醇二甲醚按不同比例共混涂膜,制备得到新的固态单一离子聚合物锂离子电解质膜,并对该电解质膜的热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TGA测试表明该电解质膜在250℃以下具有... 将锂化后的Nafion树脂与聚乙二醇二甲醚按不同比例共混涂膜,制备得到新的固态单一离子聚合物锂离子电解质膜,并对该电解质膜的热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TGA测试表明该电解质膜在250℃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最大可达到4.25 MPa;当EO/Li+为20时,电解质膜的锂离子电导率可分别达到2.16×10-5 S/cm(40℃)和4.26×10-4S/cm(100℃);此外,该电解质膜的锂离子迁移数大于0.9,接近于单一锂离子导体。所制备的电解质膜有望在中高温锂电池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导体 离子电导率 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旭尧 刘姝伶 +1 位作者 闫晓丹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20年第5期402-412,共11页
聚合物电解质能够避免传统液态电解液漏液的隐患,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单离子导体是一类锂离子迁移数接近1的聚合物电解质,能有效避免阴离子移动产生浓差极化,降低内部阻抗,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成为近... 聚合物电解质能够避免传统液态电解液漏液的隐患,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单离子导体是一类锂离子迁移数接近1的聚合物电解质,能有效避免阴离子移动产生浓差极化,降低内部阻抗,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成为近年来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较高的体系,并探讨了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导体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欣欣 邹海凤 +1 位作者 陈卓 程琥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65-8169,共5页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PSTFSI),将其与PEO按不同EO/Li^(+)共混,制备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表明,PEO/LiPSTFSI电解质膜在27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PSTFSI),将其与PEO按不同EO/Li^(+)共混,制备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表明,PEO/LiPSTFSI电解质膜在27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60℃时,EO/Li^(+)=16的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达到1.94×10^(-5)S/cm,且锂离子迁移数>0.85,接近于锂单离子导体;同时电解质膜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体 离子电池 聚氧化乙烯 聚合物电解质 聚合物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电解质在低温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宇豪 李志勇 郭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3-2258,共16页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与电极兼容性好、易加工等特点,聚合物基电解质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在低温下(≤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缓慢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极化增大,放电...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与电极兼容性好、易加工等特点,聚合物基电解质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在低温下(≤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缓慢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极化增大,放电容量急剧衰减,且低温下枝晶生长更加严重,极大限制了固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聚合物基电解质在低温下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接着阐述了聚合物基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制,通过实例重点阐述了低温聚合物基电解质的设计策略及应用,包括添加无机/有机填料、引入液体塑化剂、分子结构工程等优化聚合物基电解质体相离子传导的方法,以及原位聚合和构建良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正极电解质界面等优化聚合物基电解质和电极间界面离子传输的方法。最后,评估并展望了低温聚合物基电解质的传输机制、设计原则、制备方法的不足及创新。本文有望促进聚合物基电解质及其固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低温 离子传导 固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锂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锦芳 王媛媛 +2 位作者 刘荣 张根廷 李晓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5-3179,3205,共6页
以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为PEO基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接枝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单体,并用氢氧化锂溶液进行锂化反应,最后得PEGMEM-co-AMPS-Li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PEGMEM为锂离子提供迁移路径,接枝单... 以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为PEO基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接枝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单体,并用氢氧化锂溶液进行锂化反应,最后得PEGMEM-co-AMPS-Li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PEGMEM为锂离子提供迁移路径,接枝单体AMPS可有效抑制PEGMEM中氧乙烯(EO)链段的结晶,同时将锂离子引入到共聚物中形成单离子电解质。该电解质具有良好的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窗口,且与正负电极接触表现出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展现了高性能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在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及倍率循环稳定性上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体 聚合物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拥军 陈白珍 +1 位作者 李义兵 袁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从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基材和电解液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最近几年凝胶型、微孔型和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锂盐、增塑剂、离子液体和单离子导体等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简... 从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基材和电解液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最近几年凝胶型、微孔型和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锂盐、增塑剂、离子液体和单离子导体等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简要评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的前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翠红 潘春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8-60,38,共4页
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质轻、粘弹性好、优良的安全性能和加工性能等许多无机电解质和有机溶剂电解质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微型移动电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室温电导率低,应用受到限制。综述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制以及室温... 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质轻、粘弹性好、优良的安全性能和加工性能等许多无机电解质和有机溶剂电解质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微型移动电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室温电导率低,应用受到限制。综述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制以及室温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离子电池 离子传导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茹 王子阳 +2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7,156,共6页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LiPCSI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电解质隔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锂摩尔比(EO/Li^(+))不同的电解质隔膜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EO/Li^(+)=10的电解质隔膜电化学性能最优,其离子电导率为2.99×10^(-5)S/cm,锂离子迁移数接近于1(锂离子迁移数tLi^(+)=0.94),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4.77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体 聚合物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超支化聚醚磺酸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建军 王新灵 唐小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HPG)和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 ,并对 HPG进行进一步的磺化和成盐 ,得到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磺酸盐 (SHPG) ,将 SHPG与 PEU共混得到了准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利用红外光谱、DSC、TGA和复阻抗谱分析等对样... 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HPG)和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 ,并对 HPG进行进一步的磺化和成盐 ,得到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磺酸盐 (SHPG) ,将 SHPG与 PEU共混得到了准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利用红外光谱、DSC、TGA和复阻抗谱分析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SHPG的含量为30 %~ 4 0 % (质量 )时 ,PEU/ SHPG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室温 (2 5℃ )电导率 σ达到 6× 10 -6S/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离子电导率 聚氨酯/超支化聚醚磺酸盐 固体聚合物 电解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超支化聚醚硫酸盐单离子型固体电解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建军 王新灵 +1 位作者 王雷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和超支化聚醚硫酸盐 (SHPG- Na)共混制得了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运用红外光谱、升温红外、Raman光谱和复阻抗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复合体系中的阳离子与醚氧原子发生络合作用并随盐浓度... 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和超支化聚醚硫酸盐 (SHPG- Na)共混制得了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运用红外光谱、升温红外、Raman光谱和复阻抗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复合体系中的阳离子与醚氧原子发生络合作用并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温度对高盐浓度体系中的醚键和羰基与阳离子间的络合作用影响较大 ,而对低盐浓度体系的影响较小 ;在较低盐浓度时 ,SO3 在体系中主要以自由离子和离子对的形式存在 ,当盐浓度较高时 ,除了自由离子和离子对 ,还出现了盐的集聚体 ;PEU/SHPG- Na(离子化程度为 6 0 % )的最佳配比为 3 0 %~ 40 % (质量分数 ,即 [EO]/[Na+ ]=5~ 6 ) ,室温 (2 5°C)下最高离子电导率σ=3 .1μS/cm,中等温度 (6 0°C)下达到1 0 -5数量级 ,且电导率与温度的的关系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超支化聚醚硫酸盐 离子 固体电解质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电解质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寻之玉 侯璞 +2 位作者 刘旸 倪守朋 霍鹏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83,共13页
便携式电子器件迅速发展,安全性能更高的聚合物电解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近些年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各类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多孔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以及能够提供赝电容的氧化还... 便携式电子器件迅速发展,安全性能更高的聚合物电解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近些年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各类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多孔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以及能够提供赝电容的氧化还原聚合物电解质,并详细讨论了上述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发展宽电压窗口、高离子导电型、高机械强度、质轻且薄的有机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会是超级电容器电解质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综合性能优异的聚合物电解质将会在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传导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方圆 王琳 +5 位作者 王哲 宋子晖 王锦艳 张守海 刘程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固态储能器件由于其在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能量存储设备。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储能器件的关键元件,具有高的安全系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其制备简便,价格低廉且界面相容性... 固态储能器件由于其在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能量存储设备。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储能器件的关键元件,具有高的安全系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其制备简便,价格低廉且界面相容性好等优点,成为固态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宏观形态出发,分别概述了聚环氧乙烷(PEO)、聚碳酸酯(PC)、聚硅氧烷和其他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的传输机理及在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并对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储能器件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导机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琴 李存璞 魏子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7-66,共10页
聚合物电解质(又称为离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肩负着传递离子从而形成完整电池回路的作用。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面临着离子传导率低,膜耐碱性差以及机械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综述了提高... 聚合物电解质(又称为离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肩负着传递离子从而形成完整电池回路的作用。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面临着离子传导率低,膜耐碱性差以及机械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综述了提高耐碱性和电导率的策略,着重介绍了季铵阳离子基团、咪唑阳离子基团、螺环季铵阳离子基团、吡咯阳离子基团以及构建交联结构、优化聚合物主链、在聚合物侧链引入保护基团等策略,重点分析了上述因素对于耐碱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电导率的提升策略,主要介绍了构建相分离以及构建可穿梭的离子交换基团两种方法。综合分析表明,通过构建亲疏水相分离结构、交联结构、改善聚合物主链、增强阳离子基团的碱稳定性等策略,有望在实现高电导率的同时获得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离子交换膜 聚合物电解质 OH.传导 耐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聚合物快离子导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国勇 李静 +7 位作者 陈俊超 陈代前 胡晨吉 唐凌飞 陈博文 易若玮 沈炎宾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良好可加工性能的锂快离子导体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锂快离子导体主要限制于硬质陶瓷,目前尚无柔性聚合物类型的锂快离子导体被报道。在这个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三种不同有机单体的自... 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良好可加工性能的锂快离子导体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锂快离子导体主要限制于硬质陶瓷,目前尚无柔性聚合物类型的锂快离子导体被报道。在这个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三种不同有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的三元无规共聚单离子快离子导体(SISC)。该SISC中包含丰富的锂离子传输位点和具有阴离子锚定功能的阴离子受体。此外,三种不同单体的共聚反应带来低结晶度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有利于链段运动,从而获得小的锂离子传输的活化能(E_(a))。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SISC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分别达到1.29·mS·cm^(-1)和0.94。将SISC与锂金属负极和多种正极(包括LiFePO_(4)、LiCoO_(2)和硫化聚丙烯腈(SPAN))原位聚合,组装得到的全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其中,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表现出高达8C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寿命(在0.5C倍率下稳定循环>700圈)。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聚合物基快离子导体设计理念,对于发展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离子导体 离子导体 原位聚合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二唑磺酸锂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18
作者 毛建昭 高慧慧 +5 位作者 薛润萍 杨晨 刘鹏清 徐建军 陈胜 姜猛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04-310,共7页
以硫酸肼(HS)、对苯二甲酸(TPA)、4,4′-联苯醚二甲酸(DPE)为单体,发烟硫酸做溶剂和脱水剂一步合成了一系列不同TPA和DPE单体配比的磺化聚芳■二唑(SPOD),再通过氢氧化锂中和得到聚芳二唑磺酸锂(Li-SPOD)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浇铸成膜法... 以硫酸肼(HS)、对苯二甲酸(TPA)、4,4′-联苯醚二甲酸(DPE)为单体,发烟硫酸做溶剂和脱水剂一步合成了一系列不同TPA和DPE单体配比的磺化聚芳■二唑(SPOD),再通过氢氧化锂中和得到聚芳二唑磺酸锂(Li-SPOD)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浇铸成膜法制得Li-SPOD电解质膜,研究改变TPA和DPE两种单体配比对Li-SPOD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不同单体配比均能实现在聚合过程中一步得到SPOD,磺酸基团接枝在DPE结构的苯环上,并且可以达到理论接枝量;同时Li-SPOD电解质膜的聚集态结构差异很小;热性能的表现均非常优异,初始热分解温度都在450℃以上;力学性能随DPE单体含量的增加稍有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电导率约为10^(-5)S/cm级别,随DPE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Li-SPOD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较好,对锂稳定电化学窗口均在4.0 V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二唑磺酸锂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导体 磺化聚芳二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翔 黄楷 +2 位作者 孙志杰 向勇 张晓琨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1-199,共9页
固体电解质是发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的重要材料基础。由聚合物相与无机相复合形成的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兼具聚合物轻质、柔性,以及无机材料高强度、高稳定性等优势,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目前,制约聚合物复... 固体电解质是发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的重要材料基础。由聚合物相与无机相复合形成的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兼具聚合物轻质、柔性,以及无机材料高强度、高稳定性等优势,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目前,制约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实际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为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综述了目前关于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机制的科学认识以及提升其离子电导率的方法,分析了先进表征工具在揭示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机制方面的应用潜力,并展望了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陶瓷杂化界面 离子传导机制 先进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全氟磺酸锂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0
作者 鲁凌峰 万晓丰 +2 位作者 葛金明 李光华 朱园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7-1384,共8页
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环保等优点,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相比,锂单离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ingle li... 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环保等优点,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相比,锂单离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ingle lithium-ion conducting 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SLIC ASPEs)在安全性、稳定性、电池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探索新型SLIC ASPEs合成的新途径,以甲基丙烯酰氯、对溴苯酚和2(2碘四氟乙氧基)四氟乙基磺酰氟为初始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和乌尔曼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全氟磺酸锂的新型甲基丙烯酯单体(MA PSF Li),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得到新型交联型SLIC ASPEs(PMAPEO co PMA PSF Li x,x为单体MA PSF Li与p BP MA的投料量比),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单体的结构,考察了PMAPEO co PMA PSF Li x膜的热稳定性、微相结构、离子传导率和机械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PMAPEO co PMA PSF Li 30膜的热分解温度为220℃,离子电导率达到29.5 mS/cm,抗拉强度为4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全氟磺酸锂盐 交联 离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