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减薯蓣丸抑制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的神经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延 谭子虎 +3 位作者 刘进进 刘茜 祝媛玥 杨琼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4-68,共5页
目的检测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减薯蓣丸对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复制慢性脑灌... 目的检测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减薯蓣丸对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复制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应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AMPK及p-AMPK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较浅,神经锥体细胞数减少,海马组织p-AM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加深,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AMPK和p-AMP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损伤后,AMPK过度激活,出现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加减薯蓣丸可抑制海马区AMPK的激活,减轻海马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灌注不足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加减薯蓣丸 海马 颈总动脉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尼特羊宰后成熟过程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糖酵解与肉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致昊 刘畅 +5 位作者 窦露 侯艳茹 陈晓雨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162,共7页
本实验选取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宰后4℃下成熟过程中(0、24、48、72、96 h)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质量浓度和活力、糖酵解及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究宰... 本实验选取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宰后4℃下成熟过程中(0、24、48、72、96 h)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质量浓度和活力、糖酵解及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究宰后AMPK的含量和活性对糖酵解和成熟进程的影响,确定苏尼特羊宰后最佳的成熟时间。结果表明:羊肉中磷酸化AMPK的质量浓度和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达到最高点。糖酵解指标中,pH值在宰后24 h内显著下降(P<0.05);肌糖原和游离葡萄糖的含量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乳酸含量在宰后24 h到达最大值。肉品质相关指标中,羊肉的剪切力在24 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48 h后总体趋于稳定;a^(*)值及b^(*)值在宰后均呈现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L^(*)值在宰后96 h达到最大;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96 h)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29、30、41、40、46种,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48 h时醛类物质种类最多,有助于提高羊肉的整体风味。综上所述,宰后不同时间点AMPK含量和活性的变化会造成糖酵解指标的改变,进而影响了肉品质指标的变化;在宰后48 h的羊肉具有较好的品质和风味,适宜加工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糖酵解 肉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介导巨噬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华成俊 陈玉善 +3 位作者 王婷婷 宗永华 靳博远 李世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2-845,共4页
机体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以此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并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做出相应响应。如今,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度适应性的复合体,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用来感知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1]... 机体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以此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并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做出相应响应。如今,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度适应性的复合体,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用来感知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1]。该通路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反应,当能量不足时,一磷酸腺苷或二磷酸腺苷会与AMPK结合,然后激活该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磷酸 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宰后初期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在不同部位肉中的差异表达及与牛肉品质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一敏 朱立贤 +5 位作者 曹丽 毛衍伟 梁荣蓉 牛乐宝 韩明山 罗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9,共7页
文中主要探讨了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在宰后早期(3、5.5、7和10 h)不同部位牛肉中的差异性表达以及对最终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牛柳(psoas major,PM)与西冷(longissimus dorsi... 文中主要探讨了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在宰后早期(3、5.5、7和10 h)不同部位牛肉中的差异性表达以及对最终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牛柳(psoas major,PM)与西冷(longissimus dorsi,LD)2个部位,分别测定p H值、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AMPK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且PM中的AMPK活性显著高于LD(P<0.05);AMPK活性与p H值与肌糖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乳酸含量及(AMP+IMP)/ATP[AMP:adenosine monophosphate,一磷酶腺苷;IMP:inosine monophosphate,肌苷酶;ATP:adeh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酶腺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丙酮酸激酶随宰后时间先升高后降低(P<0.05),而且PM中丙酮酸激酶达到最大活性值的时间以及最大值要早于且高于LD(P<0.05);同时,PM在成熟期间表现出较高的嫩度以及较低的蒸煮损失(P<0.05)。上述结果表明,AMPK能够通过调节糖酵解进程而影响牛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牛肉 糖酵解 丙酮酸激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水平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5
作者 龙彬梅 黄超林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水平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7例PE患者为试验组,选择本院同期住院的正常分...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水平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7例PE患者为试验组,选择本院同期住院的正常分娩孕妇5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MPK、sFlt-1和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分析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的PE患者AMPK、sFlt-1、MDA、SOD水平差异;利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方法对妊娠女性发病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分析试验组患者AMPK、sFlt-1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AMPK、sFlt-1、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PE组的AMPK、sFlt-1、MDA水平均低于重度PE组,SOD高于重度PE组(P<0.05);两组妊娠期患糖尿病情况和AMPK、sFlt-1、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和AMPK、sFlt-1、MDA、SOD水平是影响孕妇发生PE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E患者AMPK、sFlt-1与MDA水平呈正相关,与SOD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PE患者AMPK、sFlt-1水平出现异常升高,AMPK、sFlt-1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清活化蛋白激酶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糖酵解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藏磊 马纪兵 +4 位作者 韩玲 余群力 宋仁德 石红梅 孔祥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50,共7页
为研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糖酵解及肉品质的影响,以H2O2、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 为研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糖酵解及肉品质的影响,以H2O2、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H2O2+Compound C(AMPK抑制剂)处理的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成熟过程中AMPK级联反应相关指标、糖酵解代谢指标及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初期,活性氧诱发胞浆Ca2+浓度显著升高(P<0. 05);在6~24 h,牦牛肉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β(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Beta,CaMKKβ)活力及AMPK活力H2O2组均显著(P<0. 05)高于NAC组;在12~48 h,丙酮酸激酶活力H2O2组显著(P<0. 05)高于其他组,致使H2O2组乳酸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NAC组及AMPK抑制剂组,极限pH值低于NAC组及AMPK抑制剂组(P> 0. 05);H2O2组剪切力显著(P<0. 05)低于其他组,清除活性氧的NAC组蒸煮损失显著(P<0. 05)低于其他组。综上所述,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活性氧通过诱导AMPK通路加速肌糖原降解,致使pH值下降,促进了糖酵解代谢;活性氧能够通过AMPK途径提高肉的嫩度,清除活性氧能够显著提高肉的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糖酵解 牦牛肉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活化AMPK-eNOS减轻油酸所致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慧 刘敬 +8 位作者 侯文锋 王尧清 张文彦 许波 马成俊 李忌 孟庆国 孙喜灵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219,共7页
目的:考察小檗碱对油酸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系(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为受试对象;分别以油酸、油酸联合小檗碱、油酸联合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 目的:考察小檗碱对油酸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系(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为受试对象;分别以油酸、油酸联合小檗碱、油酸联合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激活剂(AICAR)或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HAEC;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合成;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水平,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探针检测细胞内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AMP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其磷酸化(p-AMPK、p-eNOS)水平。结果:油酸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小檗碱组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油酸联合小檗碱组的细胞活性较油酸组明显好转(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油酸组的脂质浸润程度明显,油酸在不同浓度下使内皮细胞的脂质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加入小檗碱可明显减少这种脂质堆积。油酸组的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小檗碱能显著抑制油酸所致的内皮NO水平的减少,并且减少由于油酸所致的ROS水平的升高;油酸抑制了AMPK的活化,使p-AMPK和p-eNOS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小檗碱可明显逆转油酸所致AMPK和eNOS磷酸化水平下降,Compound C可拮抗其作用。结论:小檗碱可减轻油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与其活化AMPK/eNOS信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油酸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和AMPK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延超 朱荣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ATP质量摩尔浓度;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0.5 h到运动后即刻,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与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升高(P〈0.05),运动后1、2、6 h组,腓肠肌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与安静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ATP质量摩尔浓度各组变化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2)AMPK活性在运动0.5 h后开始升高,运动后2 h达到最高,运动后6 h开始下降但还高于对照组。(3)与安静组比较,运动0.5 h组、运动1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显著性;运动后1 h、2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别升高1.98、3.57和1.95、2.55倍;运动后6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一次性大强度耐力运动后1~6 h,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增强,其原因可能是AMPK活化,促进MAFbx mRNA、MuRF1 mRNA基因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活化蛋白激酶 泛素蛋白连接酶 蛋白质降解 大鼠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肌肉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对肉嫩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安宇凡 毛衍伟 +6 位作者 杨啸吟 朱立贤 李继强 郝剑刚 谷月 成海建 张一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18,共9页
宰后能量代谢是影响肉嫩度的关键生化途径,其中糖酵解是宰后能量代谢的主导过程,其进程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本文综述了影响宰后糖酵解进程的因素及具体影响机制。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沉默信... 宰后能量代谢是影响肉嫩度的关键生化途径,其中糖酵解是宰后能量代谢的主导过程,其进程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本文综述了影响宰后糖酵解进程的因素及具体影响机制。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1,SIRT1)是宰后糖酵解的重要上游调控因子,本文重点概括了AMPK/SIRT1信号通路对糖酵解及宰后内源酶系的影响,并解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AMPK/SIRT1信号通路调控肉的嫩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糖酵解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内源蛋白酶系 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促进AMPK活化抑制低氧诱导的H2c9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蕊 张鹏祥 +3 位作者 李飞星 石金铮 郝翠君 李会贤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lin,DHM)对低氧诱导的H2c9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关系。方法 H2c9细胞分为对照组(20%O2)、10%O2组、5%O2组和2.5%O2组,然后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观察低氧对H2c9细...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lin,DHM)对低氧诱导的H2c9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关系。方法 H2c9细胞分为对照组(20%O2)、10%O2组、5%O2组和2.5%O2组,然后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观察低氧对H2c9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H2c9细胞分为对照组(20%O2)、20%O2+40μmol/L DHM组、5%O2组、5%O2+20μmol/L DHM组、5%O2+40μmol/L DHM组和5%O2+80μmol/L DHM组,然后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观察二氢杨梅素对低氧诱导的H2c9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H2c9细胞分为20%O2(对照组)、5%O2组、5%O2+AICAR组、5%O2+DHM组、5%O2+Dorsomorphin组、5%O2+DHM+AICAR组、5%O2+DHM+Dorsomorphin组、5%O2+AICAR+Dorsomorphin组,然后检测AMPK和p-AMPK蛋白水平,观察DHM拮抗低氧诱导的H2c9细胞是否与AMPK活性有关。使用CCK-8检测H2c9细胞活力,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H2c9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2c9细胞AMPK和p-AMPK蛋白水平。结果与20%O2组比较,5%O2组的H2c9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与5%O2组对比,5%O2+20μmol/L DHM组、5%O2+40μmol/L DHM组和5%O2+80μmol/L DHM组的H2c9细胞活力明显增加及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20%O2组比较,5%O2组H2c9细胞内的活性形式AMPK即磷酸化的AMPK(p-AMP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5%O2组比较,5%O2+AICAR组、5%O2+DHM组、5%O2+DHM+AICAR组中H2c9细胞中p-AMPK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而5%O2+DHM+Dorsomorphin组和5%O2+AICAR+Dorsomorphin组中H2c9细胞中p-AMPK无明显增加。结论 DHM通过促进AMPK活化拮抗低氧诱导的AMPK活性下降,进而抑制低氧诱导的H2c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低氧 心肌细胞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永妮 李烁 赵智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23-1230,共8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录启动因子1(SIRT1)/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肺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黄芪甲苷低浓度组(10μmol/L)、黄芪甲苷中浓度组(20μmo...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录启动因子1(SIRT1)/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肺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黄芪甲苷低浓度组(10μmol/L)、黄芪甲苷中浓度组(20μmol/L)、黄芪甲苷高浓度组(40μmol/L)、黄芪甲苷+SIRT1抑制剂组(40μmol/L黄芪甲苷+200 nmol/L EX527)。MTT和Br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leaved Caspase-3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1、AMPK、p-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细胞的存活率、BrdU阳性细胞率、Bcl-2 mRNA水平、SIRT1、p-AMPK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Bax和cleaved 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黄芪甲苷不同浓度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BrdU阳性细胞率、Bcl-2 mRNA水平、SIRT1、p-AMPK蛋白表达及p-AMPK/AMPK升高(P<0.05),凋亡率以及IL-6、IL-1β、TNF-α的含量、Bax和cleaved 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黄芪甲苷高浓度组相比,黄芪甲苷高浓度+EX527组细胞存活率、BrdU阳性细胞率、Bcl-2 mRNA水平、SIRT1、p-AMPK蛋白表达及p-AMPK/AMPK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IL-6、IL-1β、TNF-α的含量、Bax和cleaved 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通过调控SIRT1/AMPK通路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 肺炎链球菌 肺泡上皮细胞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转录启动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祥雨 郑佳文 +4 位作者 田笑笑 曹洪杰 李航婷 唐云平 杨最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分为模型组、岩藻黄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灌胃6周,每日1次。每周记录小鼠的体质量,第14周结束时小鼠禁食12 h后全部处死。后续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和瘦素含量;检测肝脏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组中的TC、TG、LDL-C、ALT、AST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且降低了瘦素水平,增加了脂联素分泌,GSH-Px、SOD、CAT升高(P<0.05),MDA降低(P<0.05),且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糖原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岩藻黄素组肝脏组织学结构好转,趋近于正常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岩藻黄素治疗可上调AM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下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表达;抑制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信号通路中Keap-1的水平,提高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下调TLR4信号通路中TLR4蛋白的表达,抑制髓样分化因子88、磷酸化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和磷酸化核因子κB蛋白(p65)的表达。结论:岩藻黄素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调节炎症等途径修复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小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引导配体2通过调控AMPK/SIRT1-FoxO1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天航 顾朝辉 +5 位作者 张月玲 李洁 杜鹃 付燕 陈娜 陈佳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 探讨Slit引导配体2(SLIT2)是否通过调控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盒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通过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DR组(db/db小鼠)、DR+阴性对... 目的 探讨Slit引导配体2(SLIT2)是否通过调控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盒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通过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DR组(db/db小鼠)、DR+阴性对照载体组(DR+sh-NC组)和DR+sh-SLIT2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db/m小鼠为对照组。DR+sh-NC组和DR+sh-SLIT2组麻醉后分别在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sh-SLIT2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SLIT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SLIT2、AMPK、SIRT1、FoxO1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R组、DR+sh-NC组、DR+sh-SLIT2组血糖、每日饮水量、每日排尿量、食物摄入量及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视网膜存在血管病变及病理损伤,SLIT2 mRNA及蛋白表达、IL-6、TNF-α和VEGF水平,FoxO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MPK、SIRT1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DR+sh-NC组相比,DR+sh-SLIT2组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及病理损伤明显减轻,SLIT2 mRNA及蛋白表达、IL-6、TNF-α和VEGF水平,FoxO1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MPK、SIRT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沉默SLIT2表达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及炎症水平,这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SIRT1-FoxO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引导配体2 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叉头盒蛋白O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活性对宰后牛肉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永芳 宫玉霞 +5 位作者 杨雅媛 韩玲 余群力 朱跃明 韩广星 薄文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5-52,共8页
为探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对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以0.50 mol/L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AICAR)处理的西... 为探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对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以0.50 mol/L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AICAR)处理的西杂牛背最长肌为对象,于4℃进行成熟,测定宰后成熟期间肌肉AMPKα基因(PRKAA1、PRKAA2)转录量、P-AMPK表达量、AMPK活性、糖酵解水平及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宰后24~120 h,处理组AMPKα基因转录量、P-AMPK表达量及AMPK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168 h,处理组pH值和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168 h,处理组L*、b*值及ATP、ADP、AMP和I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120 h,处理组蒸煮损失率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ICAR通过激活AMPK并加快宰后糖酵解影响肌肉内环境、肉色、剪切力及肌纤维微观结构变化,加快宰后肌肉成熟进程,说明AMPK活性对宰后肌肉糖酵解及品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且可通过调控宰后肌肉AMPK活性来调节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牛肉 糖酵解 品质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提取物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与脂肪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小可 赵丹丹 +4 位作者 于娜 方心 张毅 莫芳芳 高思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及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脂肪分解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0.04、0.2、1g/L浓度山茱萸提取物干预24h后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比色法测...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及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脂肪分解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0.04、0.2、1g/L浓度山茱萸提取物干预24h后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比色法测定干预2d后ISO 30min诱导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甘油释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2d后脂肪细胞AMPK、GLUT4和HSL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AMPK、ACC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g/L山茱萸提取物干预成熟脂肪细胞24h后可增加葡萄糖消耗,干预2d后可明显抑制不同浓度ISO诱导的脂肪分解,0.2、0.04g/L提取物可抑制低浓度ISO诱导的脂肪分解;各浓度提取物干预2d可不同程度上调AMPK、GLUT4mRNA水平,下调HSL mRNA表达,1g/L浓度时AMPK、ACC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山茱萸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AMPK基因表达的相关途径增加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并抑制ISO诱导的脂肪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环烯醚萜 成熟脂肪细胞 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ac1对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静 李坤 +3 位作者 雷晓斐 杨宏丽 李双玲 徐昌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活化交换蛋白1(Epac1)对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E3F4组、每组15只。模型组、CE3F4组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对照组不建模。标准环境下饲养至出生后第8周...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活化交换蛋白1(Epac1)对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E3F4组、每组15只。模型组、CE3F4组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对照组不建模。标准环境下饲养至出生后第8周,对照组、模型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5μL,CE3F4组鞘内注射0.2nmol/μL CE3F4溶液25μL。鞘内注射第4天采用球囊扩张法扩张结直肠,分别于20、40、60、80 mm Hg压力下行腹壁收缩反射(AWR)评分,同时测量疼痛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时的压力。应用q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支配结肠的L5~S1节段背根神经节(DRG)Epac1、蛋白激酶C(PKC)ε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0、60、80 mm Hg压力时AWR评分升高,疼痛感觉阈值与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时的压力下降(P均〈0.05),提示成功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与模型组比较,CE3F4组在40、60 mm Hg压力时AWR评分显著下降(P均〈0.05)。模型组在疼痛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时的压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CE3F4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G的Epac1、PKCε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CE3F4组Epac1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PKCε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Epac1可能参与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其机制与下游PKCε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磷酸活化交换蛋白1 蛋白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GLUT4/GSK3β/PPARα信号通路研究地骨皮水提物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姚欢欢 陈吉 +1 位作者 陈思思 周迪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8-12,F0004,共6页
目的基于AMPK/GLUT4/GSK3β/PPARα信号通路探讨地骨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60只6周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实验组(n=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脂实验组中造模成功且符合模型要求... 目的基于AMPK/GLUT4/GSK3β/PPARα信号通路探讨地骨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60只6周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实验组(n=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脂实验组中造模成功且符合模型要求的4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2 mg/(kg·d)],地骨皮低剂量组[5 mg/(kg·d)]、高剂量组[10 mg/(kg·d)],每组10只。连续给药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观察肝脏形态。BCA法测定肝脏中蛋白质质量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FBG高于对照组,地骨皮低、高剂量组FB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周后,地骨皮低、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6周后,地骨皮低、高剂量组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清晰;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脂质空泡明显可见;地骨皮高剂量组大鼠的肝脂肪空泡明显减少,肝细胞结构病变和脂肪变性程度显著改善。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脏有明显累积的脂质液滴,地骨皮高剂量组脂质累积减少。模型组大鼠肝脏中p-AMPK、PPARα和GLUT4的水平低于对照组,GSK3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骨皮高剂量组p-AMPK、PPARα和GLUT4蛋白水平上调显著,GSK3β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地骨皮可显著降低T2DM大鼠的FBG,改善血脂异常和肝脏病理变化,其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途径上调GLUT4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下调GSK3β蛋白表达来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 胰岛素抵抗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勇 马延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及可能机制。将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休息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心梗安静组(MI-Sed)和心梗运动组(MI-Ex),MI-Ex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Sham组和MI... 为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及可能机制。将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休息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心梗安静组(MI-Sed)和心梗运动组(MI-Ex),MI-Ex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Sham组和MI-Sed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左心室导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期压力(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Masson染色进行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色法测定心肌糖原、脂肪酸(FA)和乳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lα(PGC-1α)表达水平。结果得到,与Sham组比较,MI-Sed组LVSP、±(dp/dt)max都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LVEDP则都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心肌糖原含量降低(P<0.01)、FA与乳酸含量升高(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降低(P<0.01),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水平升高(P<0.05)、GLUT4和PGC-1α蛋白下降(P<0.01)。与MI-Sed组比较,MI-Ex组LVSP、±(dp/dt)max都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LVEDP则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心肌糖原含量升高(P<0.05),FA和乳酸含量下降(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以及p-AMPKα、GLUT4和PGC-1α蛋白水平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结果表明,长期有氧运动通过激活AMP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改善了HF心脏的代谢性重塑并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心力衰竭 能量代谢 有氧运动 代谢性重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2抗氧化应激作用在缺血再灌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明 夏中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28-31,共4页
Sestrin2是一种高保守、应激诱导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的重要蛋白分子。作为P53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一种重要蛋白分子,Sestrin2可以激活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蛋白并磷酸化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进而抑制哺乳... Sestrin2是一种高保守、应激诱导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的重要蛋白分子。作为P53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一种重要蛋白分子,Sestrin2可以激活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蛋白并磷酸化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进而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可减轻组织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近几年,国内外对Sestrin2蛋白分子的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Sestrin2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进展以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trin2 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瘤患儿增生期和退化期瘤组织中AMPK、mTOR表达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娟 俞松 +3 位作者 王凯 柳望舒 季一发 甘永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90-91,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期和退化期小儿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探讨AMPK/m TOR通路在小儿毛细血管瘤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小儿毛细血管瘤患者的瘤组织标本,按照Mulliken...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期和退化期小儿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探讨AMPK/m TOR通路在小儿毛细血管瘤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小儿毛细血管瘤患者的瘤组织标本,按照Mulliken分类法24例患儿瘤组织处于增生期(增生期组),26例患儿瘤组织处于退化期(退化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AMPK、m TOR的积分光密度。结果增生期组AMPK、m TOR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33.94±12.78、182.43±47.10,退化期组分别为85.87±19.53、47.22±44.52。两组毛细血管瘤组织AMPK、m TOR积分光密度相比,P均<0.01。50例小儿毛细血管瘤患者瘤组织AMPK、m TOR积分光密度值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与增生期小儿毛细血管瘤组织相比,消退期小儿血管瘤组织中AMPK表达升高,m TOR表达降低。AMPK/m TOR信号通路参与小儿毛细血管瘤的消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儿童 5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血管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