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化学发光和阻抗技术研究DNA单碱基错配
1
作者 姚武 崔朋 胡晓倩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717,734,共8页
单碱基错配的识别和稳定性差异在核酸多态性研究中至关重要。在同一电化学传感器平台上,采用电化学发光(ECL)和电化学阻抗(EIS)2种技术,协同研究DNA链中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点的单碱基错配识别和稳定性差异。电极表面具有茎环构象的探针DN... 单碱基错配的识别和稳定性差异在核酸多态性研究中至关重要。在同一电化学传感器平台上,采用电化学发光(ECL)和电化学阻抗(EIS)2种技术,协同研究DNA链中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点的单碱基错配识别和稳定性差异。电极表面具有茎环构象的探针DNA与完全互补DNA、不同类型或不同位点单碱基错配DNA杂交前后的ECL和EIS信号强度变化有显著差异。信号强度变化可揭示单碱基错配识别的稳定性。结果表明,DNA链中心位点的C-A单碱基错配稳定性低于链两端的,靠近键合电极表面双链链端的C-A单碱基错配稳定性低于非键合电极表面双链链端的,同一中心位点C-X碱基对的稳定性顺序为C-G≫C-T>C-A≥C-C。研究结果可为核酸多态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阻抗 生物传感器 单碱基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型阳离子共聚物辅助构建DNA生物传感体系用于检测单碱基错配
2
作者 张铭珂 韩佳伦 +2 位作者 刘晨 吴金才 杜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3-169,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体系中单碱基错配,利用氧化石墨烯优异的荧光淬灭能力、对单双链DNA吸附能力的差异,搭配与之相配合出现较高的核酸伴侣活性的梳型阳离子共聚物PLL-g-Dex,构建了一个无酶、准确且高效的分析体系。通过荧光检测手段,...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体系中单碱基错配,利用氧化石墨烯优异的荧光淬灭能力、对单双链DNA吸附能力的差异,搭配与之相配合出现较高的核酸伴侣活性的梳型阳离子共聚物PLL-g-Dex,构建了一个无酶、准确且高效的分析体系。通过荧光检测手段,首先确定了实验设计的可行性。之后依次检测过程中各组分的最优浓度,发现在T-DNA浓度为20 nmol/L的情况下,当GO浓度9μg/mL,cDNA浓度90 nmol/L,PLL-g-Dex浓度96 nmol/L时为最佳实验点。最后检测体系对单碱基错配的选择性,发现不同碱基错配体系所呈现出的荧光强度不同。而且相比其他碱基,PLL-g-Dex对C-C碱基错配的选择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单碱基错配 DNA 氧化石墨烯 PLL-g-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表面竞争杂交反应的新型DNA检测方法(英文)
3
作者 杨帆 张杨刚 田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8-1034,共7页
基于纳米金表面DNA的竞争杂交反应和纳米金粒子的离心分离-富集过程,建立了一种DNA荧光检测方法,实现对飞摩尔级目标DNA的高灵敏度检测.同时通过DNA的竞争杂交过程并结合缓冲液离子强度的阶跃式升高,实现了对目标DNA上单个碱基错配的有... 基于纳米金表面DNA的竞争杂交反应和纳米金粒子的离心分离-富集过程,建立了一种DNA荧光检测方法,实现对飞摩尔级目标DNA的高灵敏度检测.同时通过DNA的竞争杂交过程并结合缓冲液离子强度的阶跃式升高,实现了对目标DNA上单个碱基错配的有效分辨.本研究还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DNA分离-富集方法,相对于通常使用的磁珠分离过程更为经济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DNA检测 单碱基错配 DNA富集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在基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红娜 赵佳丽 +1 位作者 张燕青 陈锦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49-249,共1页
目的核酸电化学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DNA特异性片段和DNA损伤的传感器.基于DNA杂交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分析、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文对近年来电化学... 目的核酸电化学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DNA特异性片段和DNA损伤的传感器.基于DNA杂交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分析、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文对近年来电化学DNA传感器涉及基因检测相关的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技术 DNA生物传感器 基因检测 单碱基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