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储层单砂体构型刻画及剩余油控制因素
被引量:
26
1
作者
韩洁
王敬瑶
+3 位作者
李军
蒋有伟
郑长龙
王凤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14,共7页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扶余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3.5°~6.2°,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油藏
层次细分
单砂体构型
空间配置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李军
宋新民
+2 位作者
薛培华
张海龙
孙景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4°~7°,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细分
单砂体构型
空间配置
剩余油
曲流河油藏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复合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划分
被引量:
11
3
作者
赵晔
师永民
+2 位作者
刘新菊
万琳
冯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砂体的7种12类接触组合关系,对研究区复合单砂体进行表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砂体发育最广,强分流改道与汇流区域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型;席状砂沟通其他类型砂体时油层连片分布,但侧向切叠的席状砂不具备挖潜条件;分离型砂体在下游区最为发育,砂体直接接触泥岩,却不为井网所控制。该项研究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操作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相
复合
单砂体构型
单一成因砂
体
组合
测井曲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储层单砂体构型刻画及剩余油控制因素
被引量:
26
1
作者
韩洁
王敬瑶
李军
蒋有伟
郑长龙
王凤刚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吉林油田公司英台采油厂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14,共7页
文摘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扶余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3.5°~6.2°,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曲流河油藏
层次细分
单砂体构型
空间配置
剩余油
Keywords
meandering river reservoir
hierarchical subdivision
architecture of monosandbody
configuration
remaining oil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李军
宋新民
薛培华
张海龙
孙景民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文摘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4°~7°,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层次细分
单砂体构型
空间配置
剩余油
曲流河油藏
扶余油田
Keywords
hierarchical subdivision, architecture of single sandbody, spatial assemblage, remaining oil, meandering river reservoir, Fuyu oilfield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复合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划分
被引量:
11
3
作者
赵晔
师永民
刘新菊
万琳
冯博
机构
北京大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7ZX05013005-009)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长6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中心迁移频率较快,导致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由于对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注采不对应、宏观剩余油分布具强分散等问题。在野外露头的指导下,依据测井数据,以三大类单一成因砂体的7种12类接触组合关系,对研究区复合单砂体进行表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砂体发育最广,强分流改道与汇流区域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型;席状砂沟通其他类型砂体时油层连片分布,但侧向切叠的席状砂不具备挖潜条件;分离型砂体在下游区最为发育,砂体直接接触泥岩,却不为井网所控制。该项研究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操作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相
复合
单砂体构型
单一成因砂
体
组合
测井曲线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shallow water delta front
composite single sandbody configuration
monogenetic sandbody combination
logging curve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扶余油田扶余组曲流河储层单砂体构型刻画及剩余油控制因素
韩洁
王敬瑶
李军
蒋有伟
郑长龙
王凤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李军
宋新民
薛培华
张海龙
孙景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塞浅水三角洲前缘复合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划分
赵晔
师永民
刘新菊
万琳
冯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