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微乳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徐波
蒋国斌
+3 位作者
于劲磊
胡金燕
赵靓
徐炳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50-356,共7页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选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烷基糖苷1214(APG 12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95%纯度鼠李糖脂(R-95%)这6种表...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选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烷基糖苷1214(APG 12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95%纯度鼠李糖脂(R-95%)这6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其乳化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进行筛选,结合其形成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粒径分布和界面张力分析其特性,并提出微乳液增溶油能力和增溶油成本。研究表明:APG 1214、SDBS、Tween 80乳化性能好、临界胶束浓度低具有更易形成微乳液的优势;5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SDBS、APG 1214、SDS、AES)均可与正丁醇、水和3号白油自发形成单相微乳液,单相区面积大小为AES型>SD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大增溶油能力大小为SDS型>AE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低增溶油成本大小为AES型<SDS型<SDB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S型和AES型微乳液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比例分别为(6∶4)~(7∶3)和(7∶3)~(8∶2)时,形成微乳液的增溶油能力强和增溶油成本低,是较好的油类清洗应用参考配方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单相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增溶油能力
粒径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刘德新
范明福
+1 位作者
姚立涛
赵修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5,11,共4页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凝胶(胍尔胶)压裂液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8%~16.7%的单相微乳液,40~100℃下可快速形成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破胶时间可控制在60~120 min,且单相微乳的加入对破胶后体系的黏度没有影...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凝胶(胍尔胶)压裂液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8%~16.7%的单相微乳液,40~100℃下可快速形成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破胶时间可控制在60~120 min,且单相微乳的加入对破胶后体系的黏度没有影响.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与常规凝胶压裂液体系相比,破胶前,黏度要高10%,滤失量低50%,摩阻要低8%~10%.破胶后,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呈微乳特性,表面张力约为常规凝胶压裂液的一半,且悬浮残渣能力强,返排压力低.经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高30%,裂缝导流段渗透率恢复率高30%~40%.因此,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具有高黏度、低滤失量、低摩阻、良好的破胶性能和较强的悬浮残渣能力等独特性能,使其在压裂后返排能力强,残渣滞留量少,对储层伤害低,岩心和裂缝导流段的渗透率恢复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微乳液
凝胶压裂
液
滤失量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微乳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徐波
蒋国斌
于劲磊
胡金燕
赵靓
徐炳科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50-35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F0213802)。
文摘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选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烷基糖苷1214(APG 12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95%纯度鼠李糖脂(R-95%)这6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其乳化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进行筛选,结合其形成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粒径分布和界面张力分析其特性,并提出微乳液增溶油能力和增溶油成本。研究表明:APG 1214、SDBS、Tween 80乳化性能好、临界胶束浓度低具有更易形成微乳液的优势;5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SDBS、APG 1214、SDS、AES)均可与正丁醇、水和3号白油自发形成单相微乳液,单相区面积大小为AES型>SD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大增溶油能力大小为SDS型>AE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低增溶油成本大小为AES型<SDS型<SDB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S型和AES型微乳液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比例分别为(6∶4)~(7∶3)和(7∶3)~(8∶2)时,形成微乳液的增溶油能力强和增溶油成本低,是较好的油类清洗应用参考配方范围。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单相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增溶油能力
粒径
界面张力
Keywords
surfactant
single-phase microemulsion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oil solubilization capacity
particle size
interfacial tension
分类号
X7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刘德新
范明福
姚立涛
赵修太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公司
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5,11,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编号:2008ZX05002-005)
文摘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凝胶(胍尔胶)压裂液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8%~16.7%的单相微乳液,40~100℃下可快速形成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破胶时间可控制在60~120 min,且单相微乳的加入对破胶后体系的黏度没有影响.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与常规凝胶压裂液体系相比,破胶前,黏度要高10%,滤失量低50%,摩阻要低8%~10%.破胶后,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呈微乳特性,表面张力约为常规凝胶压裂液的一半,且悬浮残渣能力强,返排压力低.经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高30%,裂缝导流段渗透率恢复率高30%~40%.因此,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具有高黏度、低滤失量、低摩阻、良好的破胶性能和较强的悬浮残渣能力等独特性能,使其在压裂后返排能力强,残渣滞留量少,对储层伤害低,岩心和裂缝导流段的渗透率恢复值高.
关键词
单相微乳液
凝胶压裂
液
滤失量
渗透率
Keywords
single-phase microemulsion
gel fracturing fluid
filtration loss
permeability
分类号
TE25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O647.2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微乳液特性的影响
徐波
蒋国斌
于劲磊
胡金燕
赵靓
徐炳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刘德新
范明福
姚立涛
赵修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