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微乳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波 蒋国斌 +3 位作者 于劲磊 胡金燕 赵靓 徐炳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50-356,共7页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选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烷基糖苷1214(APG 12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95%纯度鼠李糖脂(R-95%)这6种表...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选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烷基糖苷1214(APG 12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95%纯度鼠李糖脂(R-95%)这6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其乳化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进行筛选,结合其形成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粒径分布和界面张力分析其特性,并提出微乳液增溶油能力和增溶油成本。研究表明:APG 1214、SDBS、Tween 80乳化性能好、临界胶束浓度低具有更易形成微乳液的优势;5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SDBS、APG 1214、SDS、AES)均可与正丁醇、水和3号白油自发形成单相微乳液,单相区面积大小为AES型>SD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大增溶油能力大小为SDS型>AE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低增溶油成本大小为AES型<SDS型<SDB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S型和AES型微乳液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比例分别为(6∶4)~(7∶3)和(7∶3)~(8∶2)时,形成微乳液的增溶油能力强和增溶油成本低,是较好的油类清洗应用参考配方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单相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增溶油能力 粒径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刘德新 范明福 +1 位作者 姚立涛 赵修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5,11,共4页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凝胶(胍尔胶)压裂液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8%~16.7%的单相微乳液,40~100℃下可快速形成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破胶时间可控制在60~120 min,且单相微乳的加入对破胶后体系的黏度没有影...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凝胶(胍尔胶)压裂液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8%~16.7%的单相微乳液,40~100℃下可快速形成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的破胶时间可控制在60~120 min,且单相微乳的加入对破胶后体系的黏度没有影响.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与常规凝胶压裂液体系相比,破胶前,黏度要高10%,滤失量低50%,摩阻要低8%~10%.破胶后,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呈微乳特性,表面张力约为常规凝胶压裂液的一半,且悬浮残渣能力强,返排压力低.经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高30%,裂缝导流段渗透率恢复率高30%~40%.因此,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具有高黏度、低滤失量、低摩阻、良好的破胶性能和较强的悬浮残渣能力等独特性能,使其在压裂后返排能力强,残渣滞留量少,对储层伤害低,岩心和裂缝导流段的渗透率恢复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微乳液 凝胶压裂 滤失量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