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动作电位同步记录电极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姚青海 崔长琮 +3 位作者 李强 王军奎 姚晓伟 赵永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设计跨心室壁三层单相动作电位(MAP)同步记录电极,为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以改造的 12 号不锈钢针头为外鞘,按先后顺序将彼此绝缘的外、中、内膜电极依次与外鞘组装,经过绝缘性、电导通性检测后,分... 目的 设计跨心室壁三层单相动作电位(MAP)同步记录电极,为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以改造的 12 号不锈钢针头为外鞘,按先后顺序将彼此绝缘的外、中、内膜电极依次与外鞘组装,经过绝缘性、电导通性检测后,分别在体记录了兔、犬跨左心室壁内、中、外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结果 ①兔左心室前壁内、中、外三层单相动作电位形态各不相同,中、外膜层 MAP复极起始部分具有典型的“峰和圆顶”特征,内膜层MAP复极过程中不存在明显切迹;在心率为272 次/min时,兔左心室内、中、外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分别为 140、140、130 ms;动作电位幅度分别为17.5、19.31、11.51 mV。②犬中、外膜层心肌复极起始部分具有“峰和圆顶”特征,中膜层心肌1期切迹不如外膜层典型,内膜层心肌复极1期仅有小的切迹;心率为 139 次/min时,犬内、中、外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分别为230、250、200 ms;动作电位幅度分别为46.33、66.41、43.30 mV。结论 自制单相动作电位能清晰、有效的记录在体动物跨心室壁各层的动作电位,可用于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的在体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跨心室壁复极异质性 同步记录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Thomas液(4℃,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平衡30min(T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明显短于IR组(46.33±7.29)s(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2时和C组比较,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DEX组HR明显慢于IR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EX组Mid部位,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与T1时比较,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T3时DEX组Mid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C组(P〈0.05);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IR组(P〈0.05)。与T0时和C组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TDR明显增大(P〈0.05);T2、T3时DEX组TDR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单相动作电位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电生理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家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屏 曾秋棠 +2 位作者 周彤 蔡运昌 汪贵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0只 ,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 (苄基四氢巴马汀组 )和实验组。按传统心内膜MAP记录方法经右颈外静脉插入四极接触电极导管至家兔右心室内膜记录MAP信号并同时记录...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0只 ,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 (苄基四氢巴马汀组 )和实验组。按传统心内膜MAP记录方法经右颈外静脉插入四极接触电极导管至家兔右心室内膜记录MAP信号并同时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对照组经耳缘静脉给予苄基四氢巴马汀 ( 5mg·kg-1) ,实验组给予阿魏酸钠( 0 6g·kg-1) ,给药前、后观察MAPA、MAPD5 0、MAPD90及ERP。结果 对照组用药前MAPA及MAPD2 0分别为( 2 7 0 1± 0 67)mV及 ( 79 0 5± 7 0 4 )ms,用药后分别为( 2 6 87± 0 73 )mV及 ( 77 5± 7 170 )mV(P >0 0 5 ) ;用药2 0 0 1 0 2 15收稿 ,2 0 0 1 0 4 13修回1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贵阳  5 5 0 0 0 22 包头钢铁职工医院 ,包头  0 14 0 0 0作者简介 :李 屏 ,女 ,36岁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Tel:0 85 1 5 934 319,E mail:lipingb @hotmail.com ;曾秋棠 ,男 ,36岁 ,医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前MAPD5 0、MAPD90、ERP分别为 ( 97 5± 6 770 )ms、( 12 3 5± 5 80 )ms、( 111± 13 5 0 )ms,用药后分别为 ( 12 4 5± 8 96)ms、( 15 3± 7 5 3 )ms、( 14 2± 13 3 7)ms (P <0 0 1) ;实验组用药前MAPA及MAPD2 0分别为 ( 2 6 5 8±1 0 3 )mV及 ( 75± 5 77)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单相动作电位 钾离子通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前后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莉 曹克将 +4 位作者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明龙 徐云 谢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运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记录方法,探讨心肌梗死后数周发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运用非开胸球囊堵闭猪的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通过MAP记录电极记录猪左心... 目的:运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记录方法,探讨心肌梗死后数周发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运用非开胸球囊堵闭猪的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通过MAP记录电极记录猪左心室心内膜多个部位MAP,比较心肌梗死前和梗死后数周出现VT猪的MAP各电生理参数的变化。这些参数包括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从激动开始至复极50%的时间APD50,复极90%的时间APD90;激动时间(activationtime,AT)、复极时间(repolarizationtime,RT)和AT、APD50、APD90、复极时间(RT)的离散度(dispersion),即ATd、APDd1、APDd2、RTd。结果:在心肌梗死前后分别记录了各40个部位MAP,测量各参数结果显示,猪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肌细胞复极时间APD50和APD90虽略有延长,但与心肌梗死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各参数的离散度,无论是APDd,还是心室激动时间及复极时间离散度均明显增加犤APDd1:(26±7)ms比(39±9)ms;APDd2:(34±11)ms比(48±13)ms;ATd:(32±9)ms比(52±17)ms,RTd:(29±10)ms比(50±15)ms,P<0.01犦。结论:心肌梗死数周后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激动传导差异性增加是心肌梗死后产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心肌梗死 室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七氟醚对心肌单相动作电位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谷宇 高鸿 杨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在兔离体心脏模型上研究异氟醚、七氟醚对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s)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56只,离体Langendorff灌注,随机均分为七组:0.65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异氟醚组(A组),0.65MAC异氟醚+庚醇组(B组),1.3MAC异氟醚组(C组),0.65MAC... 目的在兔离体心脏模型上研究异氟醚、七氟醚对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s)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56只,离体Langendorff灌注,随机均分为七组:0.65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异氟醚组(A组),0.65MAC异氟醚+庚醇组(B组),1.3MAC异氟醚组(C组),0.65MAC七氟醚组(D组),0.65MAC七氟醚+庚醇组(E组),1.3MAC七氟醚组(F组),庚醇组(G组)。观察记录平衡灌注期间(T0)和继续灌注期(T1)的HR、心内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和振幅(MAPA)。结果 T1时B、E、G组HR明显减慢于T0时,T1时B组HR明显慢于A、C、D、E、F、G组,E组HR明显慢于D、F组(P<0.01);T1时心内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心肌部位的B组MAPD100、MAPA明显短于T0时和其它各组(P<0.01);T1时C、E、G组心内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心肌部位的MAPD100明显长于T0时和A、B、D、F组(P<0.01或P<0.05),E组心内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心肌部位的MAPD100明显长于D、F组(P<0.01)。B组给药后有心律失常甚至心电活动停止现象。结论异氟醚延长MAPD100,可能与庚醇相似,异氟醚也通过阻滞缝隙连接,对心肌单相动作电位产生作用。七氟醚对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可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七氟醚 庚醇 单相动作电位 缝隙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铭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68,共3页
本文对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双相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进行了解释,并简要分析了相关高考试题的成因和判断方法。
关键词 双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 波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相动作电位研究触发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1
7
作者 解景田 谢来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3-366,共4页
触发性心律失常(triggered arrhythmia)以冲动起源异常机制为特征受到临床的普通重视。近年来,接触电极或接触电极导管记录人或动物心内、外膜单相动作电位新技术的出现,为在整体动物或人心脏上获得触发性活动提供了前提。目前,单相动... 触发性心律失常(triggered arrhythmia)以冲动起源异常机制为特征受到临床的普通重视。近年来,接触电极或接触电极导管记录人或动物心内、外膜单相动作电位新技术的出现,为在整体动物或人心脏上获得触发性活动提供了前提。目前,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已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局部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单相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大鼠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青 陈志坚 +4 位作者 廖玉华 赵欣 冯凯歌 官红权 周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检测TNF-α对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心梗后TNF-α诱导电生理异质性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的条件下,分离心肌组织块,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在不同浓度T... 目的:检测TNF-α对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心梗后TNF-α诱导电生理异质性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的条件下,分离心肌组织块,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在不同浓度TNF-α灌流条件下的MAPD。用酶解法分离大鼠的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不同浓度TNF-α对单个心室肌细胞Ito和IK1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离体心肌组织块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浓度依赖性地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相同浓度TNF-α对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显著延长了心内膜的MAPD。经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螯合剂)预处理后,相同浓度TNF-α对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影响不同导致的差异显著降低(P<0.05)。将TNF-α作用于大鼠心室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Ito和IK1电流密度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TNF-α对心内膜及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不同影响可能对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有诱导或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NF-α浓度依赖性抑制Ito和IK1电流,引起动作电位复极化异常从而诱发折返性心律失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室性心律失常 离体心肌组织块 单相动作电位 细胞膜短暂外向钾电流 细胞膜内向整流性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特征
9
作者 高玉玲 马晶 +2 位作者 陈玉娟 杨潇洋 李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685-686,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对家兔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和对照组各12只,分别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和标准饲料饲养10周后,检测血脂、心电图和室颤阈值,记录离体灌流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并记录心室肌细胞...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对家兔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和对照组各12只,分别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和标准饲料饲养10周后,检测血脂、心电图和室颤阈值,记录离体灌流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并记录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兔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室颤阈值(10.2±1.7)V,低于对照组的(13.9±1.3)V(P<0.05);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APD90)较对照组延长并呈更明显的逆频率依赖性,在1500ms起搏时MAPD90为(348±21)ms,而对照组为(271±16)ms;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为(14.7±0.8)pA/pF,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1.1)pA/pF(P<0.01)。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的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及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明显改变,复极时程延长,室颤阈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家兔 室颤阈值 单相动作电位 钙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心室压力钳方法研究家兔左心室单相动作电位的变化
10
作者 魏华 刘萍 +3 位作者 黄海霞 王伟 赵海燕 钮伟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构建小动物心室压力钳方法,观察机械刺激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探索心脏机械电反馈现象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末期牵张左心室,观察心室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结果当左心室分别被强度为1... 目的构建小动物心室压力钳方法,观察机械刺激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探索心脏机械电反馈现象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末期牵张左心室,观察心室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结果当左心室分别被强度为130 mmHg、140 mmHg、150 mmHg的额外牵张刺激钳制时,左室MAPD90〔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onophasic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upstroke to the level of 90%)〕较正常分别延长15.4%、26.1%、44.4%(P<0.05),左室MAPD20、MAPD50无明显变化;牵张前后右室MAPD20、MAPD50及MAPD90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能较准确地模拟生理、病理生理条件下心室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并能灵活地对心脏施加机械刺激,为在器官水平上研究心脏机械电反馈(mechano-electricfeedback,MEF)提供了压力控制方法上的改进;左心室复极末期牵张刺激可引起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复极减慢,右室则无明显改变,提示该刺激直接导致了左心室上内向电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压力钳 单相动作电位 机械电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荒漠沙蜥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11
作者 李仁德 杨明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98,共5页
采用吸附式电极记录了荒漠沙蜥在不同体温条件下 ,在体心脏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实验温度为 :5℃ ,10℃ ,15℃ ,2 0℃ ,2 5℃ ,30℃和 35℃ 7个温度等级 .结果表明 :(1)在最适温度 (2 0~ 2 5℃ )时 ,荒... 采用吸附式电极记录了荒漠沙蜥在不同体温条件下 ,在体心脏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实验温度为 :5℃ ,10℃ ,15℃ ,2 0℃ ,2 5℃ ,30℃和 35℃ 7个温度等级 .结果表明 :(1)在最适温度 (2 0~ 2 5℃ )时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与高等动物及人类基本相似 ;但也有其特殊性 :动作电位 0期除极期最大幅值为 11.4 2± 2 .5 8m V;复极 2期电位幅值基本保持恒定 ,呈平台期 (PP2 :Plateau Phase2 ) ;在复极 3期末 ,电位基本恢复到 0电位(膜电位为 0 m V) .(2 )随着体温的升高 (5~ 35℃ )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呈温度依赖性减小 ;0期最大除极速度 (Vmax)呈温度依赖性增加 (5℃为 77.0 8± 4 7.11m V/ms;35℃为 614.63±10 5 . 0 2 m V/ms) ;低于最适温度时 (2 0~ 2 5℃ ) ,在 2相平台期末 ,又出现一次除极电位 (后隆起波 ) .其最大电位为 0 .5 8± 0 .18m V.(3)随着体温的升高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1期电位呈温度依赖性降低 (5℃为 2 .2 4± 1.31m V/ms;35℃为 0 .82± 0 .4 9m V/ms) .(4 )心电图 (ECG)的同步记录表明 :心电图中的 QRS波与心脏单相动作电位 0期除极完全相对应 ;T波与动作电位的复极 3期相对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沙蜥 心脏单相动作电位 体温 吸附式电极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挥发油对大鼠心肌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雪泉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利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法,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测定松针挥发油对大鼠心肌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单相动作电位幅度、去极化时程、动作电位最大上升速率、50%复极...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利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法,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测定松针挥发油对大鼠心肌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单相动作电位幅度、去极化时程、动作电位最大上升速率、5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程和9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结果松针挥发油中(0.226 mL/kg)、高剂量(0.715 mL/kg)能显著对抗乌头碱致大鼠心肌单相动作电位APD90的缩短作用(P<0.05),低(0.072 mL/kg)、高(0.715 mL/kg)剂量能显著对抗乌头碱致Vm ax的上升作用(与阴性组比P<0.05)。结果证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对药物诱发心律失常具对抗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分布而实现;松针挥发油能阻止乌头碱所致的钠离子内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挥发油 大鼠 心肌外膜 单相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单相动作电位振幅改变与心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刘盈盈 李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7期2320-2322,2327,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改变与心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西兰家兔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分离心脏并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内测定心肌...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改变与心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西兰家兔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分离心脏并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内测定心肌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的MAPA;另取血清标本及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损伤分子的含量。结果:I/R组动物心肌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的MAPA水平均显著高低于对照组;I/R组动物血清中CK-MB、cTnI、cTnT、MDA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心肌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的MAPA水平呈负相关,血清中SOD、GSH-Px、HO-1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Bcl-2、Bcl-xL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心肌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的MAP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会引起MAPA降低且与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单相动作电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贵龙 高鸿 +3 位作者 王子君 易菁 李伟超 刘艳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80~320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80~320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2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时半量复灌Thomas液(4℃,10ml/kg),60min时再灌注K-H液30min;0.5 MAC七氟醚组(Sev0.5组):K-H液为含饱和0.5 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1.0 MAC七氟醚组(Sev1.0组):K-H液为含饱和1.0 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2.0 MAC七氟醚组(Sev2.0组):K-H液为含饱和2.0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_0)、继续灌注15min(T_1)、再灌注15min(T_2)、再灌注30min(T_3)的HR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中层和内膜层心肌MAP,计算MAP复极50%及90%的时程(MAPD_(50)、MAPD_(90))。并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T_0和T_1时比较,T_2、T_3时IR组、Sev1.0组、Sev2.0组HR明显减慢(P<0.05);与IR组比较,T_2、T_3时Sev0.5组、Sev1.0组HR明显增快,Sev2.0组HR明显减慢(P<0.05)。与IR组比较,T_3时Sev0.5组MAPD_(50),Sev0.5组、Sev1.0组、Sev2.0组MAPD_(90)明显缩短(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Sev0.5组有1例,Sev1.0组有2例,Sev2.0组有1例发生心律失常,与IR组比较,Sev0.5组、Sev1.0组和Sev2.0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浓度七氟醚均可缩短缺血-再灌注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D_(90),且这一作用在0.5~2.0 MAC的七氟醚浓度范围内无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其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离体心脏 缺血-再灌注 单相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单相动作电位振幅的影响及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明珉 熊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的影响及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I/R组和Dex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的影响及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I/R组和Dex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ex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内测定心肌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的MAPA;另取心肌组织并测定氧化应激分子含量及凋亡基因表达量。结果:I/R组心肌组织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MAPA的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Klotho、SOD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CaMKⅡ、NOX2、NOX4、MDA的含量以及CaSR、USP14、JNK、Bax、Fas、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ex组心肌组织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MAPA的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Klotho、SOD的含量均显著高于I/R组,心肌组织中CaMKⅡ、NOX2、NOX4、MDA的含量以及CaSR、USP14、JNK、Bax、Fas、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I/R组;Pearson检验显示:心肌组织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MAPA的水平与心肌组织中CaMKⅡ、NOX2、NOX4、MDA的含量以及CaSR、USP14、JNK、Bax、Fas、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与Klotho、SOD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MAPA且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的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右美托咪定 单相动作电位振幅 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包填塞对兔心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16
作者 陆杰 张能 李德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实验用接触电极记录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和体表记录心电图(ECC)方式观察厂急性心包填塞对MAP和ECC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心包填塞可使MAP波幅下降,MAP复极达50%水平时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P<0... 实验用接触电极记录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和体表记录心电图(ECC)方式观察厂急性心包填塞对MAP和ECC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心包填塞可使MAP波幅下降,MAP复极达50%水平时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P<0.01),QRS波幅下降(P<0.01),心率减慢(P<0.01)。本文提示:急性心包填塞对心肌细胞的复极活动有很大影响。急性心包填塞可能会改变心肌细胞高子通道或离子泵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包填塞 单相动作电位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艳秋 高鸿 +2 位作者 龙娟 李惠 张凯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芬太尼组( R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瑞芬太尼+氨茶碱组( RA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30 mg/L氨茶碱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 ( T0)、继续灌注15 min ( T1)、30 min ( T2)和60 min ( T3)时心率( HR)和左心室前壁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 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T3时HR减慢,MAPD90延长,TDR增大( P<0.05)。与C组和RA组比较,R组HR减慢时,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减慢HR时,MAPD90延长,TD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氨茶碱增快HR,缩短MAPD90,从而使TDR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单相动作电位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家兔心房动作电位及快速起搏所致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利民 冯义柏 曾秋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对家兔在体心房单相动作电位(AMAP)及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时电重构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TSN组各12只。将电极经颈内静脉置入右心房记录AMAP,观察基础状态下、给药...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对家兔在体心房单相动作电位(AMAP)及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时电重构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TSN组各12只。将电极经颈内静脉置入右心房记录AMAP,观察基础状态下、给药后0.5 h及以600次.m in-1心房快速起搏后0.5 h、8 h AMAP及其频率适应性的变化。结果与起搏前相比对照组AERP200 m s在起搏后0.5h缩短21.2 m s,起博后8h缩短21.6m s(P<0.05),且心房肌的频率适应性丧失。TSN在基础状态下对AMAPA、AMAPD无明显影响,但使AERP200 m s由(105.9±3.8)m s延长至(114.7±7.2)m s(P<0.05)。起搏后TSN组维持原有的心房肌频率适应性。结论快速心房起搏使心房肌的频率适应性丧失而致电重构,TSN能通过抑制L-型钙通道减轻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心房起搏 单相动作电位 电重构 钙超载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沈兴 余更生 +4 位作者 田杰 白永虹 朱静 刘官信 陈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心脏移植后对兔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功能、心肌结构及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s,MA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心脏移植后对兔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功能、心肌结构及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s,MA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12),DCM实验组(n=13),DCM对照组(n=13),DCM模型通过静脉注射阿霉素诱导。DCM实验组移植骨髓MSCs,DCM对照组注射培养基,移植后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和MAP参数评价心功能和电生理的改变;并取移植区心肌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另选部分心肌组织做HE染色和透射电镜查看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CM各组心功能明显受损、MAP时程延长、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且实验组受损较对照组轻;移植的细胞有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表达。结论体内移植骨髓MSCs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DCM心功能,使病损心肌组织病变减轻,并可能抑制心电紊乱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心肌结构 单相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引起心动过缓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其与钾通道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安丽 高鸿 +5 位作者 段宏伟 张凯强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钟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496-3498,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致心动过缓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其与钾通道的关系。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K-H液60 min;右美托咪定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致心动过缓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其与钾通道的关系。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K-H液60 min;右美托咪定组(D组)灌注含0.05μg/L右美托咪定的K-H液60 min;四乙胺组(K组)灌注含10 mmol/L四乙胺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T0)、继续灌注15、30、60 min(T1-T3)时HR、单相动作电位(MAP),计算动作电位复极50%、90%的时程(MAPD50、MAPD90)。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D组和K组T1-T3时HR减慢(P〈0.01),MAPD50、MAPD90延长(P〈0.05);与C组比较,D组和K组HR减慢(P〈0.01),MAPD50、MAPD90延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引起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从而导致心率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相动作电位 钾通道阻滞剂 四乙胺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