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阶广义积分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灵活功率控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勇 李世华 +3 位作者 朱彬彬 陶雪慧 赵方平 王志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2-958,共7页
针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特点,提出一种在静止坐标系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灵活功率控制方法。通过双阶广义积分算法得到与电网电压同相以及滞后电网电压90°的2个正交电网电压。在静止两相坐标系下通过比例准谐振控制实现对给定... 针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特点,提出一种在静止坐标系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灵活功率控制方法。通过双阶广义积分算法得到与电网电压同相以及滞后电网电压90°的2个正交电网电压。在静止两相坐标系下通过比例准谐振控制实现对给定电流的快速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灵活功率控制 双阶广义积分 比例准谐振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参数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薛家祥 沈栋 +2 位作者 张思章 陈振升 廖天发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29,共6页
准确检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参数,既可提高逆变器的控制速度和精度,又可在过流、过压、欠压等情况下迅速关断开关管,保护逆变器并提高其安全性。文章根据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参数的检测要求,以DSP芯片TMS320F2808为核心,由线性光耦HCNR201... 准确检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参数,既可提高逆变器的控制速度和精度,又可在过流、过压、欠压等情况下迅速关断开关管,保护逆变器并提高其安全性。文章根据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参数的检测要求,以DSP芯片TMS320F2808为核心,由线性光耦HCNR201、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等器件构成检测电路、保护电路,设计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参数检测系统,并在1.5 kW高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上应用。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电参数检测 过流保护 过压欠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无功补偿调制及并网电流波形改善控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斌 粟梅 +2 位作者 林小峰 孙尧 王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0-1060,共11页
为满足新的并网标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功能的要求,针对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分段调制策略。分析与讨论了H6桥单相拓扑输出无功功率时,在输出电压过零点及电流过零点,并网电流产生畸变... 为满足新的并网标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功能的要求,针对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分段调制策略。分析与讨论了H6桥单相拓扑输出无功功率时,在输出电压过零点及电流过零点,并网电流产生畸变的原因。采用比例–积分–谐振(proportion integration resonance,PIR)控制器来抑制并网电流的直流分量。并通过构造PIR全程滑模面,推导并网电流滑模控制律,平滑了H6桥在两种调制模式的过渡过程,改善了并网电流的波形控制。最后,搭建了5 k V?A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实验系统,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调制方法与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无功补偿 比例–积分–谐振控制 全程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率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孟建辉 石新春 +2 位作者 付超 寇薇 王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87-92,共6页
为了使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具备漏电流抑制能力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率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该系统采用前级为ZVS Boost升压电路,后级为H6逆变拓扑的结构。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该光... 为了使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具备漏电流抑制能力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率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该系统采用前级为ZVS Boost升压电路,后级为H6逆变拓扑的结构。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该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整体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所提出的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不但具有较高的入网波形质量,而且有很高的转换效率,其最高效率可以达到9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ZVS BOOST变换 H6拓扑 高效率 P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