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4
1
作者 彭彬 文艺 +10 位作者 张诗静 林文嘉 李辉标 蔡佳仲 刘诗颖 罗建峰 罗泳欣 郑小妹 潘思敏 陈新林 侯江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304,共6页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纳入1例缓解期UC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共进行4轮次无洗脱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每一轮次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两个治疗期,每个治疗期干预1个月,共8个治疗期。受试者在试验期服用健脾清热化湿方颗粒与美沙拉秦,在对照期服用美沙拉秦。比较两个治疗期的中医证候评分(TCMS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腹痛和腹泻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性肠病简明健康量表(SH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腹泻、腹胀、肢体倦怠评分及TCMSS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BSFS评分和腹泻V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腹痛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劣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SH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患者在4个周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可改善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缓解期 健脾清热化湿方 脾虚湿热型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周期设计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文慧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09-2512,共4页
目的:在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中,对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的导入期与洗脱期的设置做进一步说明。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参考2010版CONSORT指南、2015最新版CENT指南以及收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单病例随机对... 目的:在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中,对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的导入期与洗脱期的设置做进一步说明。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参考2010版CONSORT指南、2015最新版CENT指南以及收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有必要设置合理的导入期与洗脱期,在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中应根据具体的干预措施、目标疾病的特点以及患者意愿设置个性化的导入期与洗脱期。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符合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特点,是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补充。由于中医药临床干预具有复杂性,中药复方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尚不清楚,在此形势下规范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从而获得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试验证据就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导入期 洗脱期 个体化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与要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井含光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0-893,共4页
目的:寻找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的应用难点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法:查阅国内外单病例随机对照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难点主要围绕着设计、实施和数据分... 目的:寻找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的应用难点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法:查阅国内外单病例随机对照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难点主要围绕着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三个部分。其中设计难点包括洗脱期的设置、样本量估算、基线数据测量、结局指标的测定等;实施难点包括随机化的实施、盲法的实施等;数据分析难点包括各种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模型的选用、如何应对数据的自相关性、缺失值和延迟效应。结论:设计难点部分:建议进行预试验来估算试验的洗脱期和样本量,系列试验的样本量估算可使用改进后的传统RCT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建议对结局指标测量工具进行效度与信度的评价,以此增加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实施难点部分:不建议盲目的实施随机化,试验中应遵从N-of-1"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兼顾试验的严谨性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完善中医药安慰剂的制备方法,为更好地实施盲法提供帮助;数据分析部分:建议在数据量小、数据关系简单、组间差异明显小的试验中选用图形分析法;数据量大,关系复杂的试验选用统计分析法;针对单个患者的N-of-1的统计分析,可选用动态回归模型;系列N-of-1建议选用分层贝叶斯模型;而混合效应模型能够解决数据的自相关性和缺失值问题,也能更好地应对延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 临床疗效评价 统计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相关伦理问题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齐于辰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对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的伦理审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最新版指南,对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进行分析,运用比较研究法讨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相关伦理问题。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 目的:对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的伦理审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最新版指南,对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进行分析,运用比较研究法讨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相关伦理问题。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伦理审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目前临床上N-of-1的伦理审查阶段仍较为模糊。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一种新兴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其伦理审查还需进一步明确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试验 医学伦理学 伦理审查 R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优效性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估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白雪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对比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Series of N-of-1)与随机对照试验(RCT)样本量概念的异同;尝试总结出N-of-1、Series of N-of-1优效性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比较... 目的:对比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Series of N-of-1)与随机对照试验(RCT)样本量概念的异同;尝试总结出N-of-1、Series of N-of-1优效性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三者从样本量估算方法及试验背景上进行比较。结果:N-of-1的样本量是指轮次数或疗效评价指标测量的次数; Series of N-of-1的样本量是指参与者数量。目前,临床试验过程中,N-of-1很少估算样本量,而Series of N-of-1样本量估算的方法是在RCT基础上改进得到的。结论:N-of-1是对病案描述的科学提炼与完善,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N-of-1中样本量估算方法虽然还未形成理论体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终会为样本量估算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方法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RCT 样本量估算 中医药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f-1无残留效应定量数据混合效应模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新林 陈平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间点间存在相关、无残留效应的N-of-1定量数据进行模拟研究,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统计性能。方法模拟参数设样本量为10(模型1),研究周期为3(模型2-4),不同时间点间相关系数为0.8(模型5-7),无残留效应,根据固定的效应差值...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间点间存在相关、无残留效应的N-of-1定量数据进行模拟研究,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统计性能。方法模拟参数设样本量为10(模型1),研究周期为3(模型2-4),不同时间点间相关系数为0.8(模型5-7),无残留效应,根据固定的效应差值产生多元正态分布数据,建立配对t检验、混合效应模型和差值的混合效应模型。使用效应差值估计值的Ⅰ类错误、检验功效、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AE),均方误差(RMSE)评价各种模型。结果所有模型估计值的均数都非常接近效应差值,所有模型估计值的ME、AE、RMSE都较小。除了模型7,其他模型的Ⅰ类错误概率都约等于0.05。随着效应差值的增大,所有模型的检验功效都随之增大。当两组的效应差值较小时(<1.0),模型5的检验功效最大,模型2至模型4的功效较小。当两组的效应差值较大时(≥1.0),所有模型的功效都小于0.010。结论混合效应模型比配对t检验更适合存在相关关系的N-of-1数据。混合效应模型的效果优于差值的混合效应模型,效果最优的模型是CS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混合效应模型 定量数据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中药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作用的个体化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訾素娜 杨佩兰 +5 位作者 徐敏华 吴银根 王振伟 葛飞 陈新林 黄海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8-1955,共8页
目的通过一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清热中药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作用价值与特点。方法同一个体进行3轮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每1轮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2个观察期,每期服药3周,停药1周,顺序随机确定。试验期服用个体化辨证方(以下... 目的通过一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清热中药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作用价值与特点。方法同一个体进行3轮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每1轮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2个观察期,每期服药3周,停药1周,顺序随机确定。试验期服用个体化辨证方(以下简称个体化方),对照期服用个体化方减清热方(个体化方去除清热中药,包括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及部分清热凉血药与清热泻火药)。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自我评价症状的likert量表(7分制),其他指标有24 h痰量等。单病例个体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群体统计采用混合效应模型。结果21例患者中,15例完成了包含3轮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单病例试验(占71.43%)。①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个体水平看,个体化方和个体化方减清热方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上分析,中医辨证痰热偏重的患者更倾向于个体化方,而正虚为主的患者倾向于个体化方减清热方。②21位患者作为一个群体的统计结果,两种方剂的总体症状的likert量表评分分别为(2.08±0.68 VS 1.94±0.69),其差值的均值(mean difference)及其95%可信区间为0.19(0.01,0.37),P=0.040,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个体化方减清热方较优,但不具备临床意义(MCID<0.5)。两种方剂的CAT量表评分亦有统计学差异(P=0.040),但不具备临床意义(MCID<0.5),其他3项指标(呼吸系统症状的likert量表评分、24小时痰量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就参加本项研究的支扩患者而言,在支扩稳定期似无必要在全程应用清热中药,可根据每个患者的痰热轻重,间断使用或减量使用清热中药,在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同时,可能降低中药费用并减少清热中药的潜在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支气管扩张症 个体化治疗 清热中药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现状与探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訾素娜 黄海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1期1882-1885,共4页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到的疗效。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文献,总结其用药特色,包括分期、分型治疗,稳定期中重用养阴抑或温阳的各家学说,以及用药剂量的特点等,探讨如何提高中药...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到的疗效。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文献,总结其用药特色,包括分期、分型治疗,稳定期中重用养阴抑或温阳的各家学说,以及用药剂量的特点等,探讨如何提高中药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尝试个体化的临床试验方法等,以期提高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辨证论治 循证医学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