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苯系物快速分离的微型气相色谱柱
1
作者 李文博 祝雨晨 +4 位作者 李之睿 马少杰 曾睿 赵斌 冯飞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因化学性质相似、分子结构相近,通常难以快速分离。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以SE-54为固定相的含有高密度椭圆柱阵列的微型气相色谱柱(μGCC),该μGCC表面积大、深宽比高。研究结...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因化学性质相似、分子结构相近,通常难以快速分离。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以SE-54为固定相的含有高密度椭圆柱阵列的微型气相色谱柱(μGCC),该μGCC表面积大、深宽比高。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μGCC最快能在55 s内分离苯、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这四种苯系物,且四种苯系物的分离度均大于1.5,实现了对苯系物的快速基线分离,且柱前压仅为8.71 psi(1 psi≈6.895 kPa),有利于将其应用于便携式气相色谱系统。该μGCC有望在苯系物现场实时检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气相色谱柱(μGCC) 高密度椭圆柱阵列 快速分离 (btex) 微电子机械统(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炼油工业区及周边环境介质中苯系物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师瑞 王理明 +2 位作者 邵瑞华 蔡亚岐 徐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71-2580,共10页
本研究考察了2021—2022年间典型炼油工业及周边区域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苯系物(BTEXs)(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异丙苯)的污染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炼油工业BTEXs污染特性、人体主要暴露途径,并进一步评估其健康... 本研究考察了2021—2022年间典型炼油工业及周边区域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苯系物(BTEXs)(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异丙苯)的污染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炼油工业BTEXs污染特性、人体主要暴露途径,并进一步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炼油区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BTEX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9.2μg·m^(−3)和578.3 g·g^(−1),其中冶炼区和产品储存区BTEXs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原油储存区、办公区和周边居民区.呼吸吸入BTEXs暴露量比口服摄入高约一个数量级,表明BTEXs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暴露.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炼油工业区BTEXs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安全水平(HI<1),说明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另外,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乙苯无明显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苯的致癌风险均超过10^(−4),表明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exs) 炼油工业 环境介质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医院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辉雄 文晟 +3 位作者 蔡全英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7-1132,共6页
采用预浓缩色质联用系统对广州市4家医院室内外空气中5种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基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家医院的5种BTEX的总浓度平均值为10.61~253.35μg/m3.5种BTEX中,以甲苯的浓度最高,但均低于... 采用预浓缩色质联用系统对广州市4家医院室内外空气中5种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基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家医院的5种BTEX的总浓度平均值为10.61~253.35μg/m3.5种BTEX中,以甲苯的浓度最高,但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阈值,也低于国外医院室内空气BTEX的浓度.室内BTEX浓度稍高于室外,多数采样点的室内浓度与室外浓度比值(I/O)大于1.0.除苯外,其他4种BTEX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好,表明它们有共同的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室内空气中BTEX的来源包括室内装修材料及汽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室内外btex浓度比 主成分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温混菌降解苯系物的特性及菌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月明 刘娜 +2 位作者 张兰英 刘鹏 高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93-1900,共8页
以吉化双苯厂被硝基苯、苯系物(BTEX)污染的土壤为菌源,经过筛选驯化得到一组在低温条件(10℃)下可降解苯系物(BTEX)的混菌。室内研究表明,在10℃,pH=6.8,苯系物(BTEX)总质量浓度200mg·L-1的条件下,84h后该菌对苯、甲苯、乙苯、二... 以吉化双苯厂被硝基苯、苯系物(BTEX)污染的土壤为菌源,经过筛选驯化得到一组在低温条件(10℃)下可降解苯系物(BTEX)的混菌。室内研究表明,在10℃,pH=6.8,苯系物(BTEX)总质量浓度200mg·L-1的条件下,84h后该菌对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降解率依次为93.2%、95.6%、91%、88.4%、对6种质量浓度的苯系物(BTEX)污染物中最难降解的苯进行降解动力学曲线模拟,当苯质量浓度小于17.48mg·L-1时,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当苯的质量浓度为17.48~195.30mg·L-1时,降解符合零级降解动力学、该混菌降解效果稳定、适应环境能力强,经80次传代后仍能保持良好的降解效果,且在6个不同地区含有不同背景组成的地下水中降解效果稳定、应用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降解率较高的3株菌B2、B4、B6作菌种鉴定,B2为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B4为斑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culicola),B6为多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in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温 混菌 (btex) 降解动力学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州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东方 邱海杰 +4 位作者 柳华斌 王勇 崔龙哲 赵玉凤 吴桂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4-98,共5页
2013年1月对随州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州市环境空气中几种苯系物的浓度差异明显,其中苯的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58.92μg/m3,甲苯、乙苯、间,对... 2013年1月对随州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州市环境空气中几种苯系物的浓度差异明显,其中苯的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58.92μg/m3,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17、7.69、22.46、12.11μg/m3。对比发现,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日间浓度高于夜间,工业区苯系物的浓度高于居住区和商业区。用SPSS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剂的挥发和涂料喷涂行业是苯的重要来源。苯系物的浓度变化特征与交通尾气排放、化石燃料燃烧、光化学反应活动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btex)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介质吸附去除地下水中苯系物综合性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娟 郑秀志 +6 位作者 谢加才 赵朝成 侯亚璐 刘芳 宋权威 王永强 卢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5,共7页
该文设计了地下水环境中不同含水介质对苯系物(BTEX)的吸附特征综合实验,结果表明粗砂、中砂、细砂和高岭土对BTEX的吸附均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在34 h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平衡吸附时间和平衡吸附量均随含水介质的粒径减小而... 该文设计了地下水环境中不同含水介质对苯系物(BTEX)的吸附特征综合实验,结果表明粗砂、中砂、细砂和高岭土对BTEX的吸附均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在34 h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平衡吸附时间和平衡吸附量均随含水介质的粒径减小而增大;高岭土对BTEX的平衡吸附量最大,为1.9~14.3mg·g^(-1);不同含水介质对BTEX的吸附均符合Henry等温吸附模型,BTEX在不同介质的分配系数随介质粒径减小而增大。通过计算不同含水介质对BTEX的平衡吸附量与介质性质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平衡吸附量与介质的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最大,与介质的粒径呈负相关性。该实验涉及含水介质性质测定和对BTEX吸附实验的设计、模型拟合和相关性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作为环境类专业的综合实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含水介质 吸附 (btex)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系物对仿刺参catalase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士博 王摆 +5 位作者 董颖 高杉 蒋经伟 孙红娟 殷旭旺 周遵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设置3种不同浓度(1/5、1/25、1/125的96 h-LC50)的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处理健康仿刺参,检测仿刺参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呼...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设置3种不同浓度(1/5、1/25、1/125的96 h-LC50)的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处理健康仿刺参,检测仿刺参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呼吸树、肠组织中的表达和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各苯系物处理组的仿刺参呼吸树和肠组织中,cat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显著;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对呼吸树中CAT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其中乙基苯的诱导倍数最高,为12.0~19.8倍;6种苯系物对肠组织中CAT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大小顺序为:邻–二甲苯〉乙基苯〉对–二甲苯〉甲苯〉间–二甲苯〉苯。表明苯系物对仿刺参呼吸树、肠具有氧化胁迫作用,可能造成2种组织的氧化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苯系物处理后,仿刺参肠组织中cat m RNA相对表达倍数与CAT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仿刺参肠和呼吸树中cat m RNA相对表达倍数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为苯系物对仿刺参的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ex) 仿刺参 氧化损伤 过氧化氢酶(CAT) 呼吸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东海海水和大气中BTEX分布及生态环境效应
8
作者 李进国 乔浩 +4 位作者 徐锋 王健 吴谨巍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25-3234,共10页
研究了2020年10月中国东海海域海水和大气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浓度分布特征,评估了其海-气交换通量,并分析了其生态风险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 研究了2020年10月中国东海海域海水和大气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浓度分布特征,评估了其海-气交换通量,并分析了其生态风险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6.8±76.8),(321.3±279.0),(530.3±530.0),(336.2±453.6)和(493.7±814.7)pmol/L,以及(122.3±84.2),(217.1±162.4),(423.8±399.0),(236.8±215.1)和(344.3±288.5)pmol/L,整体呈现出近岸和调查海域东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近岸高表明受陆源输入影响显著,调查海域东部高值可能与石油开采活动有关.大气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0.5±45.3),(410.1±384.4),(139.5±108.8),(128.3±123.9)和(108.9±97.6)×10^(-12),后向轨迹显示其受陆源输入的显著影响.东海海域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25.6±13.1),(73.1±78.2),(179.9±194.5),(146.3±185.4)和(216.3±358.7)g/(km·d),表明调查海域是大气中BTEX的重要来源.生态风险方面,海水中,BTEX浓度远低于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半数效应浓度(EC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明BTEX对部分海洋生物的直接危害较低;大气中,通过计算致癌风险值(R)、非致癌风险危害商(HQ)和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远低于参考值,表现出BTEX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威胁较低.通过O3和SOA生成潜势的分析发现,甲苯和二甲苯是大气中BTEX的关键活性成分,对环境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 分布 海-气通量 生态风险 环境效应 东海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EX污染物的厌氧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豆俊峰 丁爱中 孙寓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3,共7页
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单环芳烃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合称为BTEX)的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BTEX在NO3-,Mn4+,Fe3+,SO42-,CO2等电子受体条件下能够进行降解,已陆续分离到许多BTEX厌氧降解菌,并对其相应... 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单环芳烃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合称为BTEX)的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BTEX在NO3-,Mn4+,Fe3+,SO42-,CO2等电子受体条件下能够进行降解,已陆续分离到许多BTEX厌氧降解菌,并对其相应降解酶的生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相关的基因被克隆、鉴定和改造.通过对BTEX化合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代谢机制与途径、参与降解的主要微生物、相关降解酶及基因等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了BTEX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中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芳烃(btex) 厌氧降解 代谢机制与途径 微生特性 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谱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何秋生 王新明 +2 位作者 赵利容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通过吸附管采样和热脱附 GC MS分析研究了土焦炉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布。土法炼焦过程中TVOC排放高达 1 782 2 μg/m3 。成分分析显示 ,土法炼焦烟气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含... 通过吸附管采样和热脱附 GC MS分析研究了土焦炉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布。土法炼焦过程中TVOC排放高达 1 782 2 μg/m3 。成分分析显示 ,土法炼焦烟气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含苯系物、烷烃、卤代烃和萜烯类 ,其中以苯系物为主 ,分别占 75 .63%和 72 .2 5 %。BTEX比值分析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btex 炼焦厂 排放 大气 烟气 炼焦过程 焦炉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芳香烃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污泥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靖宇 宁寻安 +4 位作者 李锐敬 温炜彬 杨佐毅 贺睿哲 刘敬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1-1208,共8页
采用GC-MS测定了典型综合印染废水处理厂废水和污泥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原水中苯系物总量为203.96±15.18μg·L-1,其中二甲苯占62.7%,尾水中苯系物总量为0.2±0.029μg·L-1,整个处理工艺对苯系物的去除效... 采用GC-MS测定了典型综合印染废水处理厂废水和污泥中芳香烃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原水中苯系物总量为203.96±15.18μg·L-1,其中二甲苯占62.7%,尾水中苯系物总量为0.2±0.029μg·L-1,整个处理工艺对苯系物的去除效率为99%.原水中多环芳烃(PAHs)总浓度达1349.51±35.77 ng·L-1,以3—6环为主,主要富集在颗粒物上.整个工艺对PAHs的去除效率为95%,尾水中PAHs总浓度为65.81±20.99ng·L-1,以2—3环为主.干污泥中PAHs含量高达2996.10±151.0 ng·g-1,污泥吸附为水相中PAHs去除的主要机理之一.印染污泥直接填埋或农用会引起潜在的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污泥 多环芳烃(PAHs)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北部典型芳香烃类化合物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金浩 王莹 +3 位作者 张玉凤 王摆 宋伦 王志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为探究渤海北部海上油气区及周边近岸海域典型芳香烃类化合物污染状况,2015年5月现场采集了32个站位的海水样品,针对7种苯系物(BTEX)和17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并采用商值法和毒性当量法对污染物开展单一和联合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 为探究渤海北部海上油气区及周边近岸海域典型芳香烃类化合物污染状况,2015年5月现场采集了32个站位的海水样品,针对7种苯系物(BTEX)和17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并采用商值法和毒性当量法对污染物开展单一和联合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海域海水中7种苯系物总含量范围为65.1~222.6ng·L^-1,以甲苯含量最高,表层含量略低于底层,油气区平均含量低于周边近岸,受到陆源污染输入的影响特征明显。表层海水中ΣPAHs含量范围为98.9~356.0ng·L^-1,平均值为184.5ng·L^-1,以低环芳烃占优势,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比值法判定该海域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加工产品。该海域海水中苯并(a)芘的风险商RQ值大于0.1,表现出低度风险,其余3种处于可接受水平。4种芳香烃类化合物联合生态风险等级为低度风险,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不同区域仍存在一定差异性,海上石油开采与陆源输入是影响该海域个别区域生态风险较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渤海北部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中有害有机污染物筛查综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庞雅婕 刘长礼 裴丽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7,146,共5页
垃圾渗滤液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与垃圾填埋场地条件、填埋物种类和垃圾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对于垃圾渗滤液中有害有机物有多种分类法,按物质结构可以分为脂肪烃类、单环芳烃类、酚类、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按污染物源的用... 垃圾渗滤液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与垃圾填埋场地条件、填埋物种类和垃圾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对于垃圾渗滤液中有害有机物有多种分类法,按物质结构可以分为脂肪烃类、单环芳烃类、酚类、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按污染物源的用途可分为农用类、医用类、电子元件类等。许多污染物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或为内分泌干扰物,影响人类健康安全。目前国内对这些在地下水中含量甚微但危害巨大的有机污染物的限制规定很少。为此,探讨了一些危害严重污染物的限制标准。建议今后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研究中,应有针对性地着重研究此类污染物,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防止地下水受到此类物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渗滤液 地下水 有机污染 多环芳烃 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物持久性的化学品评分排序模式(SCRAM)修正——以石油开采场地土壤污染物评分排序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瑶 邹乔 +2 位作者 杜显元 李兴春 李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749-9752,9817,共5页
针对化学品评分排序模式(SCRAM)中持久性指标在某石油开采场地土壤污染物评分排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研究场地60种典型污染物,使用聚类分析按半衰期值大小将其分为4类,然后依照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比例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等级... 针对化学品评分排序模式(SCRAM)中持久性指标在某石油开采场地土壤污染物评分排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研究场地60种典型污染物,使用聚类分析按半衰期值大小将其分为4类,然后依照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比例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等级,得到污染物在[0.5,5]内以0.5为间隔的新评分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对SCRAM模式中环境持久性指标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评分方法应用于某石油开采场地典型土壤污染物的评分排序中。经修正的评分方法体现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对其综合得分和排序的影响,改变了原模式下不针对介质将22种污染物的持久性特征一概而论的状况,同时,由于对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持久性的重新定义,修正后的评分方法也纠正了污染物在毒性指标中亚分类(急/慢性毒性)选取的不合理性,使得评分排序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场地 化学品评分排序模式 环境持久性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秦金平 喻红梅 汤吉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采用自制的0.25mm×30m×0.5μmPEG20M(聚乙二醇20000)高效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建立了苯、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毛细管色谱分析方法。由于苯系物中含有与其沸点相近的非芳烃杂质干扰苯系物的分析,选用极性PEG20M毛细管色谱... 采用自制的0.25mm×30m×0.5μmPEG20M(聚乙二醇20000)高效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建立了苯、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毛细管色谱分析方法。由于苯系物中含有与其沸点相近的非芳烃杂质干扰苯系物的分析,选用极性PEG20M毛细管色谱柱使芳烃的保留时间延长,烷烃的保留时间缩短,从而解决干扰问题,而且其中二甲苯的3种同分异构体也能达到基线分离。该法明显优于国家标准GB/T3144-82,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色谱分析方法 保留时间 同分异构体 聚乙二醇 25mm 邻二甲 间二甲 干扰问题 基线分离 国家标准 分离效果 分析速度 芳烃 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厌氧修复化工园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祥胜 许德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58-2259,2262,共3页
综述了化工园区的发展带来的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主要有机污染物和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厌氧修复技术相关的有机污染物厌氧降解,并对地下水厌氧修复技术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地下水 三氯乙烯 多环芳烃 厌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岩梅 杨舒然 +4 位作者 孟晓东 许鸣杨 张博暄 郭晓春 付国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2,共8页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定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生物质炭粒径相差不大,但椰克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比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高2个数量级,孔隙结构发达.(2)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椰克粉末对3类有机物(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均很强,投加10个月,沉积物孔隙水中3类有机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2. 7%以上,与其属于非极性吸附剂、BET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有关;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弱,分别为62. 5%和59. 6%,与其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有关.(3)生物质炭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能很快达到平衡,也与其BET比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相关.研究显示,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如BET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物污染沉积物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炭 污染沉积 多环芳烃 酞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BTEX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明珠 李金娟 +4 位作者 王学中 毕方 李红 张鑫 张玮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8-958,共11页
BTEX (苯系物)作为空气中的一种痕量组分,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这些物质可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和探讨了环境空气中BTEX常用的采样、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列举了各方法的国内外应用实例. ... BTEX (苯系物)作为空气中的一种痕量组分,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这些物质可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和探讨了环境空气中BTEX常用的采样、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列举了各方法的国内外应用实例. BTEX采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2种:①吸附管采样法,其采样器体积小、便于携带,但易造成穿透现象,样品易损失.②空气采样法,其操作简单、重复使用率高,但清洗复杂、价格较高. BTEX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固相微萃取法,其可减少样品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难以实现样品的多次分析.②溶剂解析法,因其对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应用较少.③热脱附法,其常采用二级热脱附实现样品富集和浓缩,操作过程简单,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其升温和降温系统是影响前处理速度和效果的关键. BTEX检测方法主要包括:①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法,其灵敏度高,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较少.②气相色谱-光离子化检测法,其设备体积小巧常用于外场监测中.③差分吸收光谱法、直接空气进样质谱法、低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法/质谱检测法等.研究显示,空气中BTEX的分析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条件来确定,在保证分析仪器灵敏度和精确度的基础上,开发外场检测的便携式自动在线分析仪器,提高仪器便携性、自动化、智能化,更好地满足各项标准和部门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ex采样方法 btex前处理 btex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含水率对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有机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海霞 岳波 +3 位作者 孟棒棒 高红 黄慧 晏卓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5-311,共7页
使用管式炉模拟村镇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不同焚烧温度和不同垃圾含水率条件下,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氯苯及苯系物的生成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焚烧温度为550℃时,烟气中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最大,当温度小于550℃时,... 使用管式炉模拟村镇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不同焚烧温度和不同垃圾含水率条件下,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氯苯及苯系物的生成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焚烧温度为550℃时,烟气中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最大,当温度小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大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焚烧不仅可以抑制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减少大分子量PAHs的排放,还能降低氯苯的释放量和氯代数,从而减小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的毒性;苯系物随着温度升高,由热解转变为高温合成,释放量也随着增加.水分对多环芳烃和氯苯有较大影响,对苯系物的影响较小.在400℃条件焚烧时,水分含量对多环芳烃总体上是促进的,而在850℃焚烧条件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而水分对氯苯则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氯苯化合物的氯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生活垃圾焚烧 温度 含水率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VOC的水位波动带土壤气相抽提模拟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颖 汪洋 +4 位作者 唐军 李娟 杨洋 白顺果 史俊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0-356,共7页
为探究水位波动对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修复的影响,以西北某傍河石化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TMVOC模拟苯系物的自然衰减过程及不同水位状态下SVE修复过程,从修复效果、相间转化、饱和度演变等方面比较不同条件下苯系物... 为探究水位波动对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修复的影响,以西北某傍河石化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TMVOC模拟苯系物的自然衰减过程及不同水位状态下SVE修复过程,从修复效果、相间转化、饱和度演变等方面比较不同条件下苯系物的衰减率.结果显示,该场地较佳的抽提井的压强为9.1×104Pa,影响半径为8m;苯系物在自然衰减、水位稳定状态下SVE修复及水位波动状态下SVE修复12个月后的质量损失分别为17%、85%、96%;水位稳定和水位波动状态下SVE修复12个月后,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s,NAPL)的饱和度最大可达到0.066和0.044;水位稳定状态下,苯系物在“气-液-NAPL”相去除率逐渐降低,水位波动状态下,在水位下降的阶段,更多的NAPL相苯系物转化为气相,并被抽提气流携带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ex) 地下水位波动 TMVOC模型 土壤气相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