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布置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发展的一些动向及分析展望——介绍一种新的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 被引量:16
1
作者 章明川 牛天况 +3 位作者 范卫东 张建文 周月桂 曹佳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32,共7页
通过对国外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炉型发展的分析,指出燃烧器布置由简单的四角切圆变化到无双面水冷壁型的单炉膛双切圆布置是一明显的发展趋势。阐述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解决烟温偏差的理论构想,分析其对大型化锅炉燃烧贫煤的适应... 通过对国外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炉型发展的分析,指出燃烧器布置由简单的四角切圆变化到无双面水冷壁型的单炉膛双切圆布置是一明显的发展趋势。阐述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解决烟温偏差的理论构想,分析其对大型化锅炉燃烧贫煤的适应性,并对单炉膛双切圆燃烧系统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600MW燃贫煤锅炉应优先考虑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燃烧这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锅炉 单炉膛双切圆燃烧系统 燃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单炉膛双切圆锅炉水冷壁贴壁气氛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同干 刘晓东 +5 位作者 何利军 戴维葆 孔俊峰 陈国庆 戴家麒 马江英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7,共8页
为了研究影响单炉膛双切圆锅炉水冷壁贴壁气氛变化的因素,以某电厂超超临界1000 MW燃煤机组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试验,通过测量不同负荷和不同运行参数下锅炉水冷壁近壁区烟气成分(O_(2)、CO和H_(2)S),研究机组... 为了研究影响单炉膛双切圆锅炉水冷壁贴壁气氛变化的因素,以某电厂超超临界1000 MW燃煤机组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试验,通过测量不同负荷和不同运行参数下锅炉水冷壁近壁区烟气成分(O_(2)、CO和H_(2)S),研究机组负荷、运行氧量、分离燃尽风风量、煤粉细度等因素对水冷壁贴壁气氛中O_(2)、CO和H_(2)S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角位置(2、3、5、8号角)还原性气氛较强,中高负荷下,热角位置O_(2)体积分数基本为0,CO体积分数超过50000×10^(-6),热角位置发生高温腐蚀的可能性大;低负荷下,热角位置可测量到不同浓度的O_(2),CO体积分数降低到30000×10^(-6),仅有局部位置存在高温腐蚀的可能;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大,贴壁气氛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第3层热角位置贴壁气氛还原性最强;机组负荷越高,贴壁还原性气氛越强,负荷由50%BRL向75%BRL转变过程中,热角位置贴壁气氛中O_(2)体积分数迅速下降,CO体积分数迅速升高,还原性气氛急剧增强;适当提高运行氧量,减少燃尽风量,可以提高主燃区的过剩空气系数,贴壁气氛中CO体积分数下降,还原性强度减弱;降低煤粉细度,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烧,贴壁气氛中CO体积分数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贴壁气氛的还原性强度。燃烧调整可以缓解贴壁气氛还原性强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温腐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单炉膛双切圆 高温腐蚀 贴壁气氛 热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容量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52
3
作者 徐通模 袁益超 +1 位作者 陈干锦 邵国桢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3-2369,共7页
介绍了国际上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在分析与比较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超大容量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方向。表 1参
关键词 超大容量 超超临界锅炉 垂直管圈 单炉膛双切圆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的选型 被引量:9
4
作者 范浩杰 朱敬 +1 位作者 刘金生 章明川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5,共4页
在分析切向燃烧锅炉超大型化所面临的燃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切向燃烧锅炉两种发展趋势:塔式和单炉膛双切圆布置。通过比较我国2台典型百万千瓦等级切向燃烧锅炉,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供我国百万机组的选型参考。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锅炉 超大型化 塔式 切向燃烧 单炉膛双切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