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新炎 陈月亮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3-568,共6页
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运用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同步测试,对原始肌电图进行RMS时域转化,再进行均化处理。结果:途中滑单步周期中胫骨前肌有效放电... 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运用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同步测试,对原始肌电图进行RMS时域转化,再进行均化处理。结果:途中滑单步周期中胫骨前肌有效放电时间最长,臀大肌最短,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有效放电时间集中在蹬冰期;除胫骨前肌在弯道左单步周期落腿阶段出现振幅峰值外,其余肌肉肌电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直道左、右和弯道右单步周期腿部主要用力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弯道左单步周期腿部主要用力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结论:因弯道技术形成的腿部肌肉激活惯性导致股内肌在直道左单步周期落腿阶段出现多余放电;直道单步周期左右腿动作模式一致,肌肉协调模式不一致,弯道单步周期左右腿动作模式和肌肉协调模式都不一致;女子短距离速滑训练实践过程中对胫骨前肌和臀大肌可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应加强非平衡状态下胫骨前肌力量。在实践训练中应把握这些细节,有针对性地发展腿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单步周期 有效放电 振幅峰值 肌肉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直道滑冰腿部肌肉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芙蓉 陈月亮 吴新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肌,左、右腿振幅峰值最小的都是臀大肌;(2)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有效放电时间最长的都是胫骨前肌,最短的都是臀大肌;(3)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贡献度最大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结论:(1)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重心转移和蹬冰2个阶段都出现近似的振幅峰值,两者处于共激活状态,因此在训练实践中也要同步发展股后肌群力量;(2)单步周期中,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在腿部肌肉中有效放电时间最长、做功最大,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大,臀大肌有效放电时间最短,做功最小,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小,但在训练实践中,胫骨前肌的作用被低估,臀大肌的作用被高估;(3)运动员左、右腿单步周期动作模式一致,但摆动期左腿更主动,蹬冰期腿部肌肉的具体协调模式不同,在实践训练中设计练习方式时要注意左、右腿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直道滑冰 单步周期 振幅峰值 积分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速滑选手于静实地滑冰和陆上模拟滑冰肌电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新炎 陈月亮 李芙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18,共4页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对于静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动作结构和肌电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各动作阶段用时明显长于实地滑冰;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对于静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动作结构和肌电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各动作阶段用时明显长于实地滑冰;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技术动作构成不一致;两者单步周期各阶段腿部肌肉放电强度存在差异,从单步周期总体来看,实地滑冰腿部各肌肉放电强度明显强于陆地模拟滑冰;实地滑冰腿部各肌肉最大用力程度均大于陆地模拟滑冰,主要用力肌肉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尤为明显。表明:陆上模拟滑冰作为陆上训练期保持滑跑感觉、体验滑跑技术细节和模拟滑冰全过程力量训练的方式不合理,长期坚持练习对改进滑冰技术动作细节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单步周期 肌电 放电强度 协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短距离速滑途中滑髋关节伸肌肌电特征及对实践训练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新炎 陈月亮 李芙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运用芬兰ME6000-T16肌电测试系统和TM-6710CL高速摄像机同步测试,采集运动员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原始肌电图,进行RMS时域转化和均化处理。通过分析途中滑单步周期肌肉肌电特征,探索单步周期髋关节伸肌两组肌肉的协同-拮抗关系,探... 运用芬兰ME6000-T16肌电测试系统和TM-6710CL高速摄像机同步测试,采集运动员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原始肌电图,进行RMS时域转化和均化处理。通过分析途中滑单步周期肌肉肌电特征,探索单步周期髋关节伸肌两组肌肉的协同-拮抗关系,探讨其对实践训练的启示。结果发现:臀大肌在左直道单步周期蹬冰阶段中前期出现有效电活动,右直道单步周期蹬冰阶段后期出现有效电活动,弯道单步周期无有效电活动;两组髋关节伸肌在右直道单步周期出现相似振幅曲线,协同关系明显,在左直道单步周期无相似振幅曲线,协同关系不明显;途中滑跑臀大肌肌肉贡献远小于股二头肌和半腱肌,髋关节伸展在蹬冰阶段不是单一动作模式。结论: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途中滑跑直道蹬冰阶段臀大肌存在明显的肌电活动,但弯道滑跑阶段肌电活动不显著;直道左、右单步蹬冰阶段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肌电及其协同—拮抗关系的不同,提示运动员左、右腿蹬冰存在技术差异,改善右单步周期蹬冰阶段的动作结构,可能有利于两腿力量平衡,改善比赛后程动作发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单步周期 肌电特征 髋关节伸展 实践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距离速滑弯道滑跑与弯道牵引腿部肌电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芙蓉 陈月亮 吴新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对比分析弯道滑跑和弯道牵引单步周期的肌电振幅曲线和时间、肌电参数,发现:(1)两者单步周期用时差异具有显著性,蹬冰期用时差异没有显著性。(2)两者单步周期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对比分析弯道滑跑和弯道牵引单步周期的肌电振幅曲线和时间、肌电参数,发现:(1)两者单步周期用时差异具有显著性,蹬冰期用时差异没有显著性。(2)两者单步周期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动作时相也一致。两者右单步周期踝关节肌群、股后肌群和臀大肌振幅峰值差异明显,左单步周期踝关节肌群差异明显。(3)两者右单步周期踝关节肌群、股后肌群和臀大肌IEMG差异明显,左单步周期踝关节肌群IEMG差异明显。结果表明:两者因为使用器械的不同,单步周期踝关节肌肉收缩形式和动作模式不一致;两者单步周期蹬冰期股四头肌收缩形式和动作模式一致,右腿膝关节运动时肌肉间的协调模式不一致,左腿膝关节运动时肌肉间的协调模式一致;弯道牵引练习时,通过加大牵引力量,刺激肌肉运动单位募集水平提高,长期练习可以形成适应性,进而提高弯道滑冰加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短距离速滑 弯道滑跑 弯道牵引 单步周期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