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雷贝拉唑钠Beagle犬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翠玲 戴晓莉 +1 位作者 马玉奎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单次静脉给予右旋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并与雷贝拉唑钠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近似致死量试验法进行Beagle犬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动物分组后以不同的剂量给药1次,药后观察动物反应,检测体重、死亡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 目的研究单次静脉给予右旋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并与雷贝拉唑钠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近似致死量试验法进行Beagle犬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动物分组后以不同的剂量给药1次,药后观察动物反应,检测体重、死亡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连续观察14 d后剖检,观察主要脏器的病变。结果 Beagle犬单次给予右旋雷贝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的近似致死量范围分别为192.2~288.3 mg·kg^(-1)和128.1~192.2 mg·kg^(-1),死亡Beagle犬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流涎、呕吐、四肢无力、震颤、呼吸急促、俯卧不动、抽搐、躯体强直继而死亡。结论右旋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与雷贝拉唑钠基本一致,但毒性较雷贝拉唑钠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雷贝拉唑钠 单次给药毒性 近似致死量 BEAGLE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单次给药毒性和局部毒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洁 张伟 +5 位作者 李梅 孙鸽 胡波 王若琪 靳洪涛 李建国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临床前安全性,为后续放射性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R小鼠、新西兰兔和豚鼠,分别开展尾静脉注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对照组、5 550 MBq·kg^(-1)组和925 MBq·kg^(-1)组),血管刺激... 目的探讨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临床前安全性,为后续放射性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R小鼠、新西兰兔和豚鼠,分别开展尾静脉注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对照组、5 550 MBq·kg^(-1)组和925 MBq·kg^(-1)组),血管刺激、肌肉刺激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状态,测定动物体重、饲料消耗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单次给药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死亡动物及观察期结束后仍存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检查,摘取胸腺、脾脏、肾脏、睾丸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单次给药实验5 550 MBq·kg^(-1)组动物给药后均眼睑下垂,静卧少动,给药后约10 min有1只雄性动物死亡;925 MBq·kg^(-1)组动物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刺激、肌肉刺激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给药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 单次给药毒性 局部毒性 安全性评价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粉、狼毒大枣汤的单次给药毒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立威 樊丽 +4 位作者 倪世宇 于虹 周丽 陈哲 刘吉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期4-8,18,共6页
目的研究狼毒粉(EFSP)、狼毒大枣汤(DEFSJ)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制备EFSP、DEFSJ,采用改良寇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度;并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对小鼠肝、肾功... 目的研究狼毒粉(EFSP)、狼毒大枣汤(DEFSJ)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制备EFSP、DEFSJ,采用改良寇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度;并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FSP的LD_(50)为2.12 g/kg,95%可信限为1.61~2.78 g/kg,DEFSJ的LD_(50)为12.60 g/kg,95%可信限为9.65~16.48 g/kg。EFSP、DEFSJ给药组与枣汤组比较,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体重呈显著降低趋势,但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小鼠血液生化学结果显示,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升高(P<0.05),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两药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伤。结论 EFSP、DEFSJ均有一定的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粉 狼毒大枣汤 改良寇式法 单次给药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榕干浸膏小鼠单次给药毒性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展旺 张昕 +2 位作者 莫尊汇 王羚郦 易智彪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3期265-269,274,共6页
目的通过考察经小叶榕干浸膏给药后,小鼠单次给药毒性的病理学、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小叶榕干浸膏的半数致死量(LD_(50))或最大耐受量(MTD),以评价小叶榕干浸膏的安全性。方法LD_(50)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不同剂量进行... 目的通过考察经小叶榕干浸膏给药后,小鼠单次给药毒性的病理学、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小叶榕干浸膏的半数致死量(LD_(50))或最大耐受量(MTD),以评价小叶榕干浸膏的安全性。方法LD_(50)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不同剂量进行灌胃给药,观察7 d后小鼠的一般情况和肉眼观察脏器形态学变化;MTD实验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不同药物、不同剂量进行3次灌胃给药。观察统计14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病理学变化、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LD_(50)实验无小鼠死亡情况,无法确定小叶榕干浸膏的LD_(50)值;MTD实验结果按生药量计算为70.40 g·kg^(-1);经观察,各组小鼠头颈部及体表等处均正常,各个脏器未见颜色加深的病变或明显损伤,器官的组织细胞未见炎症细胞浸润、结构异常扩张或收缩改变等病理反应,且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与空白组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小叶榕干浸膏引起明显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论小叶榕干浸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榕干浸膏 单次给药毒性 最大耐受量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芍子喘方单次给药及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5
作者 张慧婷 李友林 +4 位作者 李磊 阎玥 姚婷 李春雷 史琦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5期547-553,569,共8页
目的 观察桂芍子喘方(GSZC)单次给药及重复给药26周对SD大鼠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GSZC),给药组给予最大药物浓度0.47 g(药粉)·mL^(-1),给药体积2 ... 目的 观察桂芍子喘方(GSZC)单次给药及重复给药26周对SD大鼠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GSZC),给药组给予最大药物浓度0.47 g(药粉)·mL^(-1),给药体积2 mL·100 g^(-1),给药剂量139.12 g(生药)·kg^(-1),24 h内给药2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饮用纯净水。观察最大给药量单次灌胃SD大鼠毒性反应,并持续观察14天,评价指标包括毒性症状、体重、饲料消耗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重复给药毒性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设GSZC高、中、低剂量组[65.1、32.6、16.3g(生药)·kg^(-1)]及对照组。每日上午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2 mL·100g^(-1),连续给药26周,停药后恢复期4周。检测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动物体重、饲料消耗量、血常规、生化、凝血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结果 单次给药实验中,SD大鼠灌胃给予GSZC,最大耐受剂量>139.12 g(生药)·kg^(-1),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85.17倍,未见明显毒性;重复给药实验中,SD大鼠灌胃给予GSZC重复给药26周,无毒反应剂量为16.3 g(生药)·kg^(-1),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10倍。长期给予GSZC可能引起动物血液检测指标的可逆性改变,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相关指标监测。结论 GSZC对SD大鼠在拟临床使用剂量范围及疗程内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芍子喘方 单次给药毒性 重复给药毒性 安全性评价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微消痔颗粒单次给药及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6
作者 郑海平 苏华 +2 位作者 曾宪彪 李燕婧 李开双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3期26-29,34,共5页
目的考察通微消痔颗粒(TWXZ)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反应。方法选取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WXZ组,每组各20只,采用最大耐受量试验法考察单次给药毒性。80只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WXZ高、中、低组,... 目的考察通微消痔颗粒(TWXZ)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反应。方法选取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WXZ组,每组各20只,采用最大耐受量试验法考察单次给药毒性。80只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WXZ高、中、低组,每组各2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TWXZ高、中、低剂组按剂量给药(42.0、21.0、10.5 g生药/kg),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水,连续30 d,以体重、血生化、血常规、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评价停药24 h及14 d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结果昆明小鼠单次给药毒性试验TWXZ最大耐受量为84 g生药/kg,相当于人日剂量(0.7 g生药/kg)的120倍,给药后小鼠体态、行为、食欲、排便无异常。SD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停药24 h和14 d TWXZ高、中、低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和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摄食量和血常规检查差异在允许范围内,主要器官病理学检查亦未发现明显与药物毒性相关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拟定的剂量、用法与疗程使用TWXZ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微消痔颗粒 小鼠 单次给药毒性 大鼠 重复给药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实毒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宿美凤 雒晓梅 +4 位作者 常晓燕 王小明 孙虹 李壮壮 石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303-306,311,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实单次给药产生毒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HPLC鉴定得到生物碱和非生物碱部分,苦参实总提物、生物碱和非生物碱部分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苦参实的半数致死量LD_(50)=15. 6 g_(生药)·kg_(体质量)^... 目的:研究苦参实单次给药产生毒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HPLC鉴定得到生物碱和非生物碱部分,苦参实总提物、生物碱和非生物碱部分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苦参实的半数致死量LD_(50)=15. 6 g_(生药)·kg_(体质量)^(-1),生物碱部分产生毒性,非生物碱部分未产生;结论:苦参实有毒,生物碱类物质是其毒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实 单次给药毒性 半数致死量 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