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次散射近似研究非视线光传输中的误差 被引量:7
1
作者 贾红辉 常胜利 +3 位作者 杨建坤 兰勇 邵铮铮 季家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非视线光传输多次散射模型,引入大气光传输系统脉冲响应峰值大小,定量计算了单次散射近似研究非视线光传输时的误差大小。结果表明:大气吸收系数ka对误差影响较小,误差随大气散射系数ks和非视线传... 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非视线光传输多次散射模型,引入大气光传输系统脉冲响应峰值大小,定量计算了单次散射近似研究非视线光传输时的误差大小。结果表明:大气吸收系数ka对误差影响较小,误差随大气散射系数ks和非视线传输光程S的增大而增大;当P值(ks×S)>3时,由于多次散射作用明显,误差>80%;当P<3时,误差随P值减小而减小,P<0.3时,误差<10%,此时单次散射近似可用来研究散射大气中非视线光传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单次散射 蒙特卡罗法 非视线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大气散射效应对星载激光测高仪接收脉冲回波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周辉 李松 +1 位作者 王良训 涂兰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大气散射效应是影响星载激光测高仪接收脉冲回波的重要因素。根据星载激光测高仪接收脉冲回波信号与大气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在忽略大气多次散射效应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散射激光束的几何轨迹和散射概率,推导出单次大气散射激光脉冲和... 大气散射效应是影响星载激光测高仪接收脉冲回波的重要因素。根据星载激光测高仪接收脉冲回波信号与大气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在忽略大气多次散射效应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散射激光束的几何轨迹和散射概率,推导出单次大气散射激光脉冲和接收脉冲回波的特征参数的数学解析式。以地球科学激光测高仪系统参数为输入,采用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模拟了大气散射介质分布、激光指向角和目标倾斜角对接收脉冲回波信号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散射介质的高度和粒子半径范围分别为0.2~6 km和0~120μm,则其对接收脉冲回波的能量、重心和均方根脉宽的影响最大值分别超过15%、250 cm和800 cm。随着激光指向角或目标倾斜角的增加,接收脉冲回波的能量基本不产生影响,但是其重心和均方根脉宽近似呈线性增加趋势。同时,采用高斯拟合方法可以减小大气散射效应对接收脉冲回波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于接收脉冲回波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激光测距精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测高仪 接收脉冲回波 单次大气散射 特征参数 高斯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度的紫外光NLOS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华 柯熙政 赵太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498,共4页
为了更精确、更全面地研究紫外光的通信性能,使之更适合于实际空间中的3维应用,在2维紫外光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基础上融入高度信息,并利用仿真计算了在添加高度信息与否的两种情况下接收功率误差的大小。结果表明,高度对于发射仰角和接... 为了更精确、更全面地研究紫外光的通信性能,使之更适合于实际空间中的3维应用,在2维紫外光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基础上融入高度信息,并利用仿真计算了在添加高度信息与否的两种情况下接收功率误差的大小。结果表明,高度对于发射仰角和接收仰角潜在的影响直接引起接收功率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通信。高度信息的考虑对通信设备在实际空间中的应用给予了正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紫外光通信 单次散射 高度 非视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春平 吴健 +3 位作者 万敏 冷杰 付娴娴 贺秀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6,共2页
根据米耶理论,对均匀系中单粒子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反照率与粒子尺度因子以及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粒子尺度因子x较小时,反照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x再继续增大时,反照率出现了"波动&quo... 根据米耶理论,对均匀系中单粒子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反照率与粒子尺度因子以及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粒子尺度因子x较小时,反照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x再继续增大时,反照率出现了"波动",总体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最终趋于0.5。利用米耶理论和van de hulst近似,还分别计算0.4~0.5μm和8~12μm光谱范围内气溶胶粒子的反照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波长为3μm的邻域外,随着波长的增大,反照率逐渐减小,但是利用van de hulst近似所计算的结果在8~12μm光谱范围内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散射反照率 单粒子 气溶胶 米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太湖上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饶加旺 马荣华 段洪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季...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季节均值的最大值为夏季的0.94±0.03,最小值为冬季的0.88±0.04;SSA的年均值为0.90.从频率分布来看,SSA的最高频率分布区间为0.9~0.92.分析表明,太湖上空存在中度吸收型的气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单次散射反照率 实测数据 湖泊水色遥感 CE-3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信道简化单次散射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汤义男 赵卫 谢小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椭球坐标系研究非直视日盲紫外光通信的单次散射模型,求解过程中要对有效散射体的体积进行复杂的数值积分并确定三组积分限。为便于分析,使用近似表达式极大简化了复杂单次散射信道模型,得出路径损耗是收发机几何结构与大气散射吸... 采用椭球坐标系研究非直视日盲紫外光通信的单次散射模型,求解过程中要对有效散射体的体积进行复杂的数值积分并确定三组积分限。为便于分析,使用近似表达式极大简化了复杂单次散射信道模型,得出路径损耗是收发机几何结构与大气散射吸收系数的函数。对传输距离和路径损耗的仿真证明,该近似表达式与原始模型的所得结果吻合很好。利用该近似表达式,分别仿真分析了大气能见度对紫外光通信系统路径损耗和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在能见度为10km时紫外光通信系统有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单次散射模型 路径损耗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云从紫外到远红外波段的平均单次散射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强 陈秀红 +1 位作者 何晓雄 魏合理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水云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层,一般由球形液态水滴组成,是陆地大气太阳辐射通量的重要调节者之一。水云的散射特性在气候模式、辐射传输和遥感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利用Mie理论首先计算了不同大小的单个水云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再根... 水云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层,一般由球形液态水滴组成,是陆地大气太阳辐射通量的重要调节者之一。水云的散射特性在气候模式、辐射传输和遥感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利用Mie理论首先计算了不同大小的单个水云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再根据90种实际观测的水云粒子尺度谱分布,建立了一个水云在光学波段(紫外到远红外)的平均散射特性数据库。利用这个数据库,分析了8种常用的典型水云的单次散射特性分布,以及在可见到近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三个波段的平均透过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云 单次散射特性 有效半径 尺度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视线单次散射大气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巨胜 侯天晋 +1 位作者 周鼎富 兰戈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为了研究波长为1.06μm的红外激光散射通信系统各种几何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大气传输模型分析了接收机、发射机的收发视场、俯仰角以及传输距离等几何参量对接收机接收功率和路径传输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接... 为了研究波长为1.06μm的红外激光散射通信系统各种几何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大气传输模型分析了接收机、发射机的收发视场、俯仰角以及传输距离等几何参量对接收机接收功率和路径传输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接收机的视场可以提高探测到的散射光信号功率,而增加发射机的发散角则基本不影响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在其它参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接收机或者发射机的仰角都减小了接收机的探测到的信号功率;在散射角和传输距离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发射机的仰角可以提高接收机探测到的散射光信号功率。这些结果对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散射通信 单次散射 大气传输 米氏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小林 许梦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洋越大,而越靠近内陆越小.日均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0.881~0.971范围内变化,多年的平均值为0.939±0.024,最大分布概率出现在0.965~0.970区间,其值约为25%.长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年平均值集中于0.938~0.940之间,年际变化很小,变化值小于1%;月均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6、8、9月有最大值,其值为0.968,而在2月有最小值,其值为0.915;季节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在夏季最大,其值为0.968,而在冬季最小,其值为0.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单次散射反照率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振海 张武 +4 位作者 史晋森 黄建平 陈艳 田磊 向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4-1431,共8页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站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2007年11月1日-2008年10月31日AE-31黑碳仪和2007年8月1日-2008年7月31日M9003积分浊度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气...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站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2007年11月1日-2008年10月31日AE-31黑碳仪和2007年8月1日-2008年7月31日M9003积分浊度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特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气溶胶年平均散射系数为158.86M.m-1,吸收系数为14.11M.m-1,520nm单次散射比为0.83;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年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11月;采暖期内日变化呈双峰型,非采暖期内近似表现为单峰型。在沙尘天气条件下,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增大了103.8%和88.5%。结合同期APS-3321粒子谱仪的相关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无论是粒子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单次散射比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地区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贤洁 张镭 +4 位作者 李霞 史晋森 徐记亮 黄建平 张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6-1253,共8页
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能源部等研究机构于2008年4-6月进行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观测点设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和SACOL景泰移动观测点。利用颗粒物烟... 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能源部等研究机构于2008年4-6月进行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观测点设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和SACOL景泰移动观测点。利用颗粒物烟尘吸收光度计和TSI积分浑浊度仪资料分析了张掖地区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吸收系数、总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22:00,夜间的值较白天偏大;气溶胶吸收系数、总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月平均值在4月最大、5月次之、6月最小;450,550和700 nm波段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主要集中在0.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气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智勇 沈连丰 +1 位作者 汪井源 陈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气散射通信系统,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的接收光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的发送光脉冲在接收端的脉冲波形展宽.构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实现了... 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气散射通信系统,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的接收光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的发送光脉冲在接收端的脉冲波形展宽.构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实现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并对系统的通信距离和收发仰角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显示:日盲区紫外光在大气中散射传输时由于大气粒子的强烈散射与吸收,传输损耗较大,距离每增加10倍,接收功率下降20dB,因此日盲区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场合;近距离传输时散射造成的光脉冲多径展宽为微秒量级,对中低速通信系统影响较小;单个紫外LED发光功率较低,可通过多个LED阵列来提高发射功率,增大通信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日盲区 非视线 单次散射 紫外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中紫外散射传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智勇 沈连丰 +1 位作者 汪井源 李建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6-59,共4页
结合大气散射理论,引入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散射相函数和散射粒子半径两个参数,在长球面坐标系上修正了紫外光大气传输单次散射模型。仿真了正常、霾、雾、雨四种天气条件下的该散射模型的冲激响应,分析计算了这四种天气条件下的发送仰角... 结合大气散射理论,引入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散射相函数和散射粒子半径两个参数,在长球面坐标系上修正了紫外光大气传输单次散射模型。仿真了正常、霾、雾、雨四种天气条件下的该散射模型的冲激响应,分析计算了这四种天气条件下的发送仰角、通信距离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紫外大气传播中通信距离受天气影响较大,通信速率受天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紫外光通信 单次散射模型 散射相函数 非视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μm激光气溶胶凝聚粒子散射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朝军 吴振森 刘亚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53-2357,共5页
气溶胶是大气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粒子严重影响1.06μm激光的传输特性。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是研究气溶胶中激光传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CCA模型,模拟了由64个球形原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 气溶胶是大气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粒子严重影响1.06μm激光的传输特性。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是研究气溶胶中激光传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CCA模型,模拟了由64个球形原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数值计算了1.06μm激光入射情况下四种形状气溶胶凝聚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随入射角变化的值;并分析了尺寸参数对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数目原始微粒的气溶胶凝聚粒子,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明显依赖于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气溶胶凝聚粒子的形状;对于不同尺寸参数的气溶胶凝聚粒子,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随尺寸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尺寸参数大于3时,气溶胶凝聚粒子的散射主要集中于前向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凝聚粒子 散射特性 单次散射反照率 不对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气象雷达多次后向散射信号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春晖 张建 +1 位作者 李明卓 王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81-1883,共3页
利用小角近似方法,分别给出了单次和多次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方程.通过引入的多次散射评价参量,分析了接收视场角和光学厚度等因素对多次后向散射信号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多次后向散射主要与接收视场角和光学厚度密切相关,当接收视场角比... 利用小角近似方法,分别给出了单次和多次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方程.通过引入的多次散射评价参量,分析了接收视场角和光学厚度等因素对多次后向散射信号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多次后向散射主要与接收视场角和光学厚度密切相关,当接收视场角比发射视场角大10倍,光学厚度超过3时,多次后向散射信号逐渐增大并占主要优势,当接收视场角比发射视场角大100倍时,光学厚度超过1时,多次后向散射信号开始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方程 单次后向散射 多次后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云在红外波段的散射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力芳 魏合理 饶瑞中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文中用T矩阵(T matrix)、Lorenz Mie等效球和几何光学(GOM)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六角冰晶尺度在1 10000μm范围内、波长在红外2.5~13μm范围内的散射特性。依据局地实际测量的三十种卷云粒子尺度分布,得到有效尺度从15~160μm卷云粒子... 文中用T矩阵(T matrix)、Lorenz Mie等效球和几何光学(GOM)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六角冰晶尺度在1 10000μm范围内、波长在红外2.5~13μm范围内的散射特性。依据局地实际测量的三十种卷云粒子尺度分布,得到有效尺度从15~160μm卷云粒子的平均散射特性,并把这些单次散射特性参数化成卷云有效直径的多项式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云 参数化 T矩阵 几何光学 冰晶 红外波段 单次散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盲区”紫外光大气散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刚 李晓毅 +1 位作者 陈谋 朱国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无线紫外光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非视距通信等特点,在军事通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紫外光的大气传输特性,为下一步实现紫外光通信组网提供物理层的理论依据,研究了紫外光非视距单次散射模型,并简化模型建立了紫外光单次散射近似... 无线紫外光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非视距通信等特点,在军事通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紫外光的大气传输特性,为下一步实现紫外光通信组网提供物理层的理论依据,研究了紫外光非视距单次散射模型,并简化模型建立了紫外光单次散射近似模型。使用近似模型分析了紫外光通信三种工作模式下的通信效果,着重探讨了定向条件下收发器不同角度对通信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收发角度对紫外光通信影响较大,其中定向条件下通信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非视距 单次散射 定向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LPMD的散射路径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平 芮洋 邓水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88,共7页
NLOS(non-line-of-sight)非视距误差是地面无线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为了从NLOS散射信号中识别出单次散射路径和多次散射路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PMD(line-of-possible-mobile-device)目标可能位置线的识别算法.该算法以所有LPMD线的交... NLOS(non-line-of-sight)非视距误差是地面无线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为了从NLOS散射信号中识别出单次散射路径和多次散射路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PMD(line-of-possible-mobile-device)目标可能位置线的识别算法.该算法以所有LPMD线的交点来计算初步参考点位置,并通过距离初步参考点较远的一部分交点对剩余较近的交点做负期望补偿,以修正参考点的位置,同时使用参考点到各LPMD线的直线距离来构造散射路径类型判决表达式,进行单/多次散射路径判决.在不同的仿真参数条件下,分别对普通场景和特殊场景进行了散射路径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侦测站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达到4 km时,本文算法的虚警和漏警概率分别只有3%和9%,比原有基于LPMD算法的分别降低了21%和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 散射路径识别 单次散射 多次散射 目标可能位置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成像技术的穿透散射介质成像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日辉 代锋 +3 位作者 尹冬 刘烨斌 戴琼海 张勇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1-2435,共15页
烟、雾、霾、浑浊海水等散射介质对穿过它们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在散射环境下,通过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为提取场景内的有效信息带来困难.因此,研究穿透散射介质成像,提取有效的场景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都有... 烟、雾、霾、浑浊海水等散射介质对穿过它们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在散射环境下,通过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为提取场景内的有效信息带来困难.因此,研究穿透散射介质成像,提取有效的场景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关于穿透散射介质成像,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型和算法,大致可分为主动式方法和被动式方法两类.被动式方法主要以自然光为照明手段,对自然光的传播路径建模,求解相关参数以获得场景信息,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无光或暗光的场景.为此,研究者提出主动式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光扫描、主动偏振光以及时间门等.这些传统的成像方法存在光照不足、需要扫描或需要复杂的成像设备等问题.计算摄像学领域近年来提出的瞬态成像技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因为瞬态成像技术在传统的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的信息,使得许多用传统成像技术无法观测的场景属性可以被理解和获取.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瞬态成像技术的穿透散射介质成像的方法,将常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单次散射模型扩展为瞬态单次散射模型,并设计出偏移拍摄法,以重构场景的深度及纹理.该方法能在散射环境中重构毫米级精度的深度图和较清晰的纹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计算摄像学 瞬态成像 单次散射模型 偏移拍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沙尘环境中太赫兹波的散射与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加洁 张明 +3 位作者 史怡雯 姜婷 徐强 韩一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2-808,共7页
基于HITRAN2012数据库,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给出了太赫兹波段沙尘颗粒的复折射率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曲线。采用Mie散射理论,分析了不同粒径沙尘颗粒对太赫兹波的散射及消光特性。基于单次散射假定,研究了太赫兹波在浮尘、扬沙等弱沙尘... 基于HITRAN2012数据库,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给出了太赫兹波段沙尘颗粒的复折射率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曲线。采用Mie散射理论,分析了不同粒径沙尘颗粒对太赫兹波的散射及消光特性。基于单次散射假定,研究了太赫兹波在浮尘、扬沙等弱沙尘环境中的散射与传输特性,考虑不同条件下沙尘粒子的谱分布,分析了入射频率、粒径分布等因素对散射及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THz~4 THz太赫兹波段,单个沙尘粒子的散射及消光特性分布主要由粒子的尺寸参数决定。对于尺寸较小的沙尘粒子,后向散射系数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当粒子尺寸较大处于Mie振荡区时,后向散射系数起伏变化较大。在浮沉和弱沙尘两种天气条件下,沙尘粒子群的统计消光系数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大具有相似的增大趋势。本文研究结果对太赫兹波技术在应急通信、大气环境监测、风沙探测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沙尘颗粒 单次散射 散射与传输特性 MIE散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