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信道简化单次散射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汤义男 赵卫 谢小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椭球坐标系研究非直视日盲紫外光通信的单次散射模型,求解过程中要对有效散射体的体积进行复杂的数值积分并确定三组积分限。为便于分析,使用近似表达式极大简化了复杂单次散射信道模型,得出路径损耗是收发机几何结构与大气散射吸... 采用椭球坐标系研究非直视日盲紫外光通信的单次散射模型,求解过程中要对有效散射体的体积进行复杂的数值积分并确定三组积分限。为便于分析,使用近似表达式极大简化了复杂单次散射信道模型,得出路径损耗是收发机几何结构与大气散射吸收系数的函数。对传输距离和路径损耗的仿真证明,该近似表达式与原始模型的所得结果吻合很好。利用该近似表达式,分别仿真分析了大气能见度对紫外光通信系统路径损耗和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在能见度为10km时紫外光通信系统有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单次散射模型 路径损耗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中紫外散射传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智勇 沈连丰 +1 位作者 汪井源 李建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6-59,共4页
结合大气散射理论,引入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散射相函数和散射粒子半径两个参数,在长球面坐标系上修正了紫外光大气传输单次散射模型。仿真了正常、霾、雾、雨四种天气条件下的该散射模型的冲激响应,分析计算了这四种天气条件下的发送仰角... 结合大气散射理论,引入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散射相函数和散射粒子半径两个参数,在长球面坐标系上修正了紫外光大气传输单次散射模型。仿真了正常、霾、雾、雨四种天气条件下的该散射模型的冲激响应,分析计算了这四种天气条件下的发送仰角、通信距离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紫外大气传播中通信距离受天气影响较大,通信速率受天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紫外光通信 单次散射模型 散射相函数 非视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成像技术的穿透散射介质成像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日辉 代锋 +3 位作者 尹冬 刘烨斌 戴琼海 张勇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1-2435,共15页
烟、雾、霾、浑浊海水等散射介质对穿过它们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在散射环境下,通过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为提取场景内的有效信息带来困难.因此,研究穿透散射介质成像,提取有效的场景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都有... 烟、雾、霾、浑浊海水等散射介质对穿过它们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在散射环境下,通过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为提取场景内的有效信息带来困难.因此,研究穿透散射介质成像,提取有效的场景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关于穿透散射介质成像,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型和算法,大致可分为主动式方法和被动式方法两类.被动式方法主要以自然光为照明手段,对自然光的传播路径建模,求解相关参数以获得场景信息,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无光或暗光的场景.为此,研究者提出主动式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光扫描、主动偏振光以及时间门等.这些传统的成像方法存在光照不足、需要扫描或需要复杂的成像设备等问题.计算摄像学领域近年来提出的瞬态成像技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因为瞬态成像技术在传统的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的信息,使得许多用传统成像技术无法观测的场景属性可以被理解和获取.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瞬态成像技术的穿透散射介质成像的方法,将常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单次散射模型扩展为瞬态单次散射模型,并设计出偏移拍摄法,以重构场景的深度及纹理.该方法能在散射环境中重构毫米级精度的深度图和较清晰的纹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计算摄像学 瞬态成像 单次散射模型 偏移拍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地震序列的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勤彩 郑斯华 +5 位作者 刁桂苓 高景春 朱振兴 赵英萍 刘胜国 李津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方法计算QC值,尾波功率谱计算自t>2ts开始,选用垂直向波形记录,取时间窗长为5.12s,步长2.56s向前滑动,每个时间窗两端5%的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然后做FFT变换,分别计算9个中心频点各时间窗的能量密度谱,尾波流逝时间取各时间窗的中心点。当信号的能量密度<4倍的背景噪声能量密度时,尾波能量密度取值结束。求得能量密度谱后,线性拟合可求得不同流逝时间各频点的Q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单次散射模型 QC值 衰减 品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邢台地区尾波Q_C值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小涛 韩丽萍 +3 位作者 张双凤 严俊岗 马广庆 王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利用红山数字地震台和邯郸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1年3月~2006年7月近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邯郸-邢台地区不同尾波窗长(20s、30s和40s)的QC值,不同时间窗长QC值的平均结果分别为35.8f0.95、46.0f0.94和59.4f0.93... 利用红山数字地震台和邯郸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1年3月~2006年7月近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邯郸-邢台地区不同尾波窗长(20s、30s和40s)的QC值,不同时间窗长QC值的平均结果分别为35.8f0.95、46.0f0.94和59.4f0.93。Q0值分布受地质构造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总体而言,研究区内Q0值较低,η值高,QC值对频度的依赖性强,随频率的增大衰减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散射模型 尾波QC值 时间窗长 衰减 Q0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估计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军 卓嘎 严李强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6,共5页
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容量决定系统准确传输信息的能力,决定通信性能的好坏。为提升光通信系统性能,提出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估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光通信系统单次散射模型,检测光通信的信噪比,估算信道容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光信号在传... 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容量决定系统准确传输信息的能力,决定通信性能的好坏。为提升光通信系统性能,提出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估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光通信系统单次散射模型,检测光通信的信噪比,估算信道容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路径损耗、收发端仰角、接收端偏轴角以及噪声光子数对光通信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确定不同因素对光通信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程度,完成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估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光通信系统信道容量进行估计的准确度高达98%,且信道估计的耗时较短,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信道容量 单次散射模型 信噪比 路径损耗 收发端仰角 噪声光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霾天气下非共面紫外光通信的信道容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晓梅 王建余 +2 位作者 宋鹏 宋菲 熊扬宇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5,共3页
根据雾霾天气下能见度与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中雾和霾天气下衰减系数随能见度的变化关系,研究了在收发仰角、偏轴角和通信距离等不同系统参数下,接收功率和信道容量随能见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雾霾 能见度 单次散射模型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2年昌马7.6级地震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尾波衰减特征研究
8
作者 梁钊城 郭晓 邹锐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2-539,共8页
Q c值是描述地震波在地下衰减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其大小能够反映该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弱和地下介质非均匀性程度。基于Aki的单次散射模型,选用2008—2020年间昌马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5个固定数字化地震台站接收到的震中距小于100... Q c值是描述地震波在地下衰减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其大小能够反映该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弱和地下介质非均匀性程度。基于Aki的单次散射模型,选用2008—2020年间昌马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5个固定数字化地震台站接收到的震中距小于100 km、M>2.0的1252次地震记录,计算分析该区域的尾波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窗长为20 s、30 s和40 s的Q c值与频率f的衰减关系分别为Q c=(71.76±8)f^((1.10±0.04))、Q c=(103.83±17)f^((1.04±0.06))和Q c=(120.77±22)f^((1.00±0.06));(2)通过克里金插值绘制的Q c值空间分布图表明昌马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的Q c值分布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3)研究区域的Q 0值较低,η值较高,与该区域构造活动性较强的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马地震 单次散射模型 尾波Q值 震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