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CP-1、IL-6、TNF-α联合检测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爱明 田松 姚成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685-2687,269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3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分级为:Ⅰ级21例、Ⅱ级26例、Ⅲ级22例、Ⅳ级24例,将Ⅰ~Ⅱ级设为...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3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分级为:Ⅰ级21例、Ⅱ级26例、Ⅲ级22例、Ⅳ级24例,将Ⅰ~Ⅱ级设为低级别组,Ⅲ~Ⅳ级设为高级别组,同时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设为健康组,观察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血清MCP-1、IL-6、TNF-α水平及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手术前后血清MCP-1、IL-6、TNF-α水平。结果 :(1)胶质瘤病理分级Ⅰ~Ⅳ及健康组血清MCP-1、IL-6、TNF-α水平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表达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MCP-1:健康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IL-6: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健康组,TNF-α: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健康组。person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病理分级与血清MCP-1、IL-6、TNF-α水平水平均存在明显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783、-0.814。(2)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区分脑胶质瘤低级别与高级别的效力,MCP-1、IL-6、TNF-α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783、0.802,敏感度分别为92.37%、83.56%、87.32%,特异度分别为88.37%、88.42%、84.26%,准确率分别为80.74%、71.98%、75.78%。3种指标联合评估时,AUC为0.956,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45%、98.32%、95.77%。(3)术后14d,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MCP-1较本组术前明显上升而IL-6、TNF-α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低级别组各指标与健康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高级别组MCP-1仍低于健康组而IL-6、TNF-α仍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血清MCP-1、IL-6、TNF-α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存在明显相关,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能力,同时或可用于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疼痛对小鼠外周组织炎症反应及TNF-α和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改霞 孙雨瑶 +4 位作者 陈子璐 罗醒 孙月萌 王雯竹 刘进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甲醛制备小鼠炎性疼痛模型研究炎性疼痛对机体局部组织形态结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4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右前肢腕部注射生理盐... 目的通过甲醛制备小鼠炎性疼痛模型研究炎性疼痛对机体局部组织形态结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4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右前肢腕部注射生理盐水40μL(NS组)、50mL/L甲醛40μL(FCOH组)、5μg/mL利多卡因0.3mL(L组)、5μg/mL利多卡因0.3mL+50mL/L甲醛40μL(FCOH+L组)处理;48h后分离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NF-α和MCP-1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相比,FCOH组于处理24h后出现炎症反应高峰,右前肢腕部厚度增加(1.73mmvs.4.02mm,P<0.05),体温升高(37℃vs.38.3℃,P<0.05);FCOH+L组于处理48h后出现炎症反应高峰,右前肢腕部厚度显著增加(1.68mmvs.5.10mm,P<0.05),体温升高(37℃vs.38.5℃,P<0.05)。此外,处理48h后,同FCOH组相比FCOH+L组小鼠右前肢局部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增高,而TNF-α和MCP-1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炎性疼痛参与调控局部炎症反应的进程,在修复损伤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发生起始阶段阻断疼痛传递可以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局部组织中TNF-α、MCP-1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反应进程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免疫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运载蛋白-2表达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万强 陈洪涛 +4 位作者 万蝉俊 徐驲 杨雪 骆始华 刘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8-1160,I0006,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脂质运载蛋白-2(LCN-2)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并随机分为5组: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酮ⅡA灌胃(7.5,15,30 mg·kg^(-...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脂质运载蛋白-2(LCN-2)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并随机分为5组: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酮ⅡA灌胃(7.5,15,30 mg·kg^(-1)·d^(-1));辛伐他汀组予辛伐他汀5 mg·kg^(-1)·d^(-1)灌胃;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另设10只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为对照组。14周后测小鼠血清LCN-2、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LCN-2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小鼠血清LCN-2、IL-6、MCP-1及TNF-α水平、主动脉LCN-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辛伐他汀组、丹参酮ⅡA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降低LCN-2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显著减轻ApoE^(-/-)小鼠AS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运载蛋白-2 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慧萍 曹军平 +1 位作者 徐丽 闫赋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高剂量组(20 mg·kg-1)、丹皮酚低剂量组(10 mg·kg-1),每组8只。灌胃给...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高剂量组(20 mg·kg-1)、丹皮酚低剂量组(10 mg·kg-1),每组8只。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取血清,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取主动脉切片,光镜下作病变分级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丹皮酚高剂量组能改善AS大鼠的主动脉病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P<0.01);丹皮酚可显著下调主动脉MCP-1和ICAM-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治疗大鼠AS的作用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