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守力 韩雅玲 +2 位作者 刘丽军 阎承惠 康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人80例,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CP-1水平。结果(1)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hs-CRP为(2.37±0.56)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1.59±0.41)μg/L(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为(1.18±0.37)μg/L与术前的(1.13±0.32)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为(26.04±5.43)pg/L,显著高于术前的(18.07±4.30)pg/L(P<0.01),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CP-1为(9.80±2.64)pg/L,与术前的(9.63±2.52)p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病人血浆hs-CRP及MC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常伟 孙汉英 +1 位作者 曾红兵 吕永曼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和火把花根治疗组,14d后测量24h尿蛋白,处死大鼠,用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C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火把花根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肾组织TGF-β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 系膜增殖性肾炎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杏仁核脑区(CeA)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在慢性炎症性疼痛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玉林 曹德利 +2 位作者 张志军 高永静 倪衡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100,共6页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足底皮下注射CFA 20μL,制作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机械性刺激缩爪阈值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MCP-1/CCR2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CCR2蛋白的表达变化;选择CFA 7天组,用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双标染色来定位表达MCP-1/CCR2的细胞类型。结果造模1h后小鼠同侧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显著降低(P<0.001),并能维持7天以上;造模1天后,CeA中MCP-1mRNA表达量增加(P<0.05),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5);CCR2mRNA从造模6h起表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A中CCR2蛋白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上调,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FA 7天组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而且荧光双标染色显示MCP-1/CCR2蛋白主要与神经元核标记物(NeuN)共标。结论足底皮下注射CFA能诱导小鼠产生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CeA中MCP-1/CCR2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且均在神经元表达,提示该部位表达增加的MCP-1/CCR2可能参与炎症性疼痛的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疼痛 杏仁核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小鼠 完全弗氏佐剂(C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立明 许丹 +8 位作者 马威 尚小明 孙淑娴 张春来 纪征 姜玉凤 卢峰 赵宝春 张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证实;采用ELISA方法(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检测血浆MCP-1水平。检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并比较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P-1水平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P-1水平达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CP-1水平不能够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P-1水平达峰无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CP-1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高血压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启应 孙明 +1 位作者 杨天山仑 周宏研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 ( 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 1的表达 ;在 2K1C大...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 ( 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 1的表达 ;在 2K1C大鼠高血压形成一周 ,主动脉壁MCP 1即有表达 ,并随时间延长 ,其表达持续增加。结论 :提示高血压早期即有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 ,并随时间延长增加 ,这可能与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高血压 主动脉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晓东 陈宗雄 +2 位作者 徐皓 陈金水 杨国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2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MCP-1,剂量分别为1μg、10μg、100μg、1mg;F组为正常裸鼠,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空白对照。结果A组裸鼠颈部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接种2周后均形成瘤体;1个月后瘤体体积均值达653.18mm3。C~E组中MCP-1明显阻止了骨肉瘤细胞的种植;极小剂量组B组MCP-1也明显延迟其种植生长,抑瘤指数为69.69%,B~E组裸鼠血清AKP值明显低于A组(P<0.01)。病理检查示B~E组裸鼠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结论MCP-1具有显著阻止骨肉瘤细胞种植的作用,局部应用对预防手术野内肿瘤细胞种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骨肉瘤 种植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玲 周炜 陈曼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73-2376,共4页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MMP-9与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特拉唑嗪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素芬 韩泉洪 +1 位作者 李丽华 南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 ... 目的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 lux、1000 lux的LED白光、蓝光、绿光中分别照射6 h、12 h、24 h,并分别设置对照组避光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PE细胞的增生值(A_(460)),分别使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生值显示:蓝光、白光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蓝光各照度6h、12 h、24 h,RPE细胞增生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增生值随着白光和蓝光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RT-PCR结果显示,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24 h,蓝光500 lux 12 h、24 h和1000 lux 12 h、24 h,绿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24 h,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蓝光500 lux 12 h、24 h和1000 lux 12 h、24 h,绿光500 lux 24 h、1000 lux 24 h,与对照组相比,RPE细胞MCP-1、IL-8分泌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蓝光在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MCP-1和IL-8分泌量较白光、绿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ED白光、蓝光和绿光能以照度和时间依赖性影响ARPE细胞增生及分泌MCP-1和IL-8,以蓝光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细胞介素-8 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执兵 刘俊 +3 位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方红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脂联素、血浆MCP-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日和6个月的血浆MCP-1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术后3日和6个月的FMD和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与脂联素和FMD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再狭窄 血管重塑 脂联素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浩 丁鹏 +6 位作者 王进昆 苏稳 牟临杰 王波 龚光辉 刘景传 王崇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体内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分为空白组(n=4)、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大脑皮层微量定向注射PBS液,实验组注射MCP-1。注射后3 d、... 目的探讨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体内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分为空白组(n=4)、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大脑皮层微量定向注射PBS液,实验组注射MCP-1。注射后3 d、5 d、7 d、14 d、21 d分别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各6只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内不同部位nestin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皮质区、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矫正累积吸光度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01)。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MCP-1可以促进MCP-1富集部位的nestin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神经干细胞 趋化因子 N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胃黏膜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海平 高桦 邱明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12-3114,共3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cell,MC)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Pio组)、环孢素A组(CsA组)、胰岛素组(INS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和正常对...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cell,MC)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Pio组)、环孢素A组(CsA组)、胰岛素组(INS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模型。16周后取大鼠胃组织,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MC数量、脱颗粒情况以及MC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胃黏膜MC数量、MC脱颗粒比和MCP-1表达均明显增多;所有药物治疗组少于DM组(P<0.01);Pio组和CsA组比较MC数量、脱颗粒比和MCP-1表达相似(P>0.05),且低于INS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胃黏膜MC数量、脱颗粒比和MCP-1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吡格列酮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大鼠胃的病变,从而保护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黏膜 吡格列酮 肥大细胞(MC)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SIRT1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表达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懿 阮云军 +1 位作者 王玉筵 吴赛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MDM)炎性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入普通培养基)、ox-LDL组(80μmol/L ox-LDL处理细胞24 h)、白藜芦醇苷处理组(100μm...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MDM)炎性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入普通培养基)、ox-LDL组(80μmol/L ox-LDL处理细胞24 h)、白藜芦醇苷处理组(100μmol/L白藜芦醇苷预处理2 h后,再加入80μmol/L ox-LDL处理24 h)、EX-527组(10μmol/L EX-527预处理细胞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负载法检测活性氧(ROS)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白藜芦醇苷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MCP-1、TNF-α、IL-6的蛋白水平。结果 ox-LDL促进THP-1巨噬细胞增殖。100μmol/L白藜芦醇苷组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增殖,同时明显增加SOD含量,降低胞内MDA与ROS含量。ox-LDL抑制THP-1巨噬细胞中SIRT1 mRNA与蛋白表达,促进MCP-1、TNF-α、IL-6 mRNA与蛋白表达。白藜芦醇苷显著增加ox-LDL诱导后SIRT1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MCP-1、TNF-α、IL-6 mRNA与蛋白表达,EX-527能抑制白藜芦醇苷上述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苷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提高抗巨噬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少ox-LD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苷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 活性氧(ROS)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通过p38和ERK/MAPK途径在人单核细胞中诱导Stat3丝氨酸磷酸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运年 金亚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3,共6页
为了探讨人单核细胞中,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诱导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以及导致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 为了探讨人单核细胞中,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诱导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以及导致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途径在其中的作用,首先采用针对Stat3 705位酪氨酸和727位丝氨酸特异性抗体进行磷酸化时间和剂量的检测,发现MCP-1仅导致Stat3丝氨酸磷酸化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而酪氨酸并没有磷酸化.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时间点的方法对MAPK途径成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38、JNK进行检测,发现MCP-1在人单核细胞中仅诱导ERK、p38活化并呈时间依赖性,而不能诱导激活JNK途径.为了确证ERK、p38途径在人单核细胞中参与MCP-1诱导的Stat3丝氨酸磷酸化,采用ERK、p38途径活化的小分子抑制化合物不同浓度处理单核细胞,对Stat3丝氨酸磷酸化检测发现,MCP-1通过ERK、p38两条途径参与Stat3丝氨酸磷酸化.这些结果表明,MCP-1在人单核细胞中仅诱导Stat3丝氨酸磷酸化而不是酪氨酸磷酸化;MAPK成员中ERK、p38两条途径均参与MCP-1诱导的Stat3丝氨酸磷酸化,而JNK途径没有活化参与Stat3丝氨酸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 丝氨酸磷酸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2介导MCP-1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艳 刘喜平 +2 位作者 李琴山 尚惠锋 钱民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本室前期工作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诱导人内皮细胞(hVECs)凋亡.为进一步揭示MCP-1诱导凋亡分子机理,首先观察MCP-1对hVECs 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 motifchemokine receptor-2,CCR2)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CP-... 本室前期工作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诱导人内皮细胞(hVECs)凋亡.为进一步揭示MCP-1诱导凋亡分子机理,首先观察MCP-1对hVECs 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 motifchemokine receptor-2,CCR2)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CP-1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CCR2在hVECs的表达.以脂质体为载体的CCR2反义寡核苷酸序列转染hVECs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膜联蛋白(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显示,CCR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hVECs48h后可明显降低CCR2蛋白质的表达(P<0.05),抑制MCP-1诱导的hVECs凋亡(P<0.01).反义CCR2抑制凋亡结果与加入CCR2阻断剂RS102895后细胞凋亡测定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MCP-1的主要受体CCR2介导了MCP-1诱导的hV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反义寡核苷酸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对人肾成纤维细胞MCP-1和PA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代红 袁发焕 张耀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慢性肾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肾肿瘤患者切除的肾标本获取肾组织(经光镜检查,无肿瘤细胞浸润)分离、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培养的细胞为... 目的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慢性肾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肾肿瘤患者切除的肾标本获取肾组织(经光镜检查,无肿瘤细胞浸润)分离、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培养的细胞为人肾成纤维细胞后,分组进行下一步实验。应用RT 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蛋白水解酶激活受体2(PAR2)mRNA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了人肾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10~500ng/ml)可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PAR2和MCP1mRNA的表达,且依赖于肝素的存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苯甲脒(200μmol/L)能抑制类胰蛋白酶的上述效应。TGFβ中和抗体不影响上述效应。结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可能通过PAR2直接作用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促进人肾成纤维细胞表达MCP1,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 成纤维细胞 苯甲脒 蛋白水解酶激活受体2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内毒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哲 闫超 +1 位作者 高登峰 牛小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4-528,544,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VSMCs,分为5组:对照组、LPS组、LPS+姜黄素5μmol/L组、LPS+姜黄素10μmol/L和LPS+姜黄素30μmol/L组。MTT法...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VSMCs,分为5组:对照组、LPS组、LPS+姜黄素5μmol/L组、LPS+姜黄素10μmol/L和LPS+姜黄素30μmol/L组。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姜黄素对VSMCs细胞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白细胞介素(IL-6)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MAPKs)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姜黄素在0~8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姜黄素(5、10、30μmol/L)可以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MCP-1和IL-6过分泌和TLR4的高表达,同时降低MAPKs(ERK1/2、p38MAPK、JN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姜黄素能够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VSMCs炎症因子的分泌、TLR4的过表达及下游MAPKs信号通路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TOLL样受体-4 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细胞介素-6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1/Th2细胞平衡和MCP-1/CCR2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侯丽萍 耿建林 +1 位作者 谷巍 刘晴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ell surface chemo...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ell surface chemokine receptor 2,MCP-1/CCR2)信号的影响。方法:将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治疗组(n=15),采用免疫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诱导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大鼠模型,治疗组按照每只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2D_(3)],隔天1次,共用4周,其余2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自身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逐步线性回归分析TSH与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组织中的NF-κB p65;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中MCP-1/CCR2信号轴。结果:模型组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甲状腺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并趋向于对照组。治疗组TSH、TGAb、TPOAb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t=4.000、2.603、5.279,P=0.000、0.015、0.000),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t=2.400、2.216、7.392,P=0.025、0.037、0.000)。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t=3.522、2.432,P=0.001、0.022),IFN-γ、IL-12水平及IFN-γ/IL-4、IL-12/IL-10比值明显降低(t=2.940、4.700、5.416、8.178,P=0.007、0.000、0.000、0.000),均趋向于对照组水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与TGAb、TPOAb、IFN-γ、IL-12均呈正相关,与IL-4和IL-10呈负相关(r=0.872、0.868、0.731、0.706、-0.557、-0.236,均P<0.001),其中TGAb、TPOAb和IL-12对TSH的影响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的NF-κB p65、MCP-1及CCR2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2、2.267、5.143,P=0.000、0.031、0.000)。结论:维生素D_(3)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以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进而降低Th1/Th2比值,还可能是通过抑制MCP-1/CCR2信号轴,最终减轻EAT大鼠甲状腺炎,改善甲状腺功能,抑制甲状腺抗体生成,保护甲状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3)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缺血缺氧大鼠星形胶质细胞MCP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陈澍雨 杨雪珂 +4 位作者 张晓丽娜 李顺达 赵永强 杨艳 袁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模型和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系TNC1细胞糖氧剥夺(OGD)模型,从体内体外探索天麻素(GAS)对星形胶质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TNC1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模型和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系TNC1细胞糖氧剥夺(OGD)模型,从体内体外探索天麻素(GAS)对星形胶质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TNC1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糖氧剥夺组(OGD)、糖氧剥夺+天麻素(OGD+G)。将3 d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组(HIBD)、HIBD模型+天麻素干预组(HIBD+G)。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及大鼠左侧损伤皮质半暗区MCP1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OGD组TNC1细胞MCP1表达明显增加(P<0.05),GAS可减轻OGD损伤后MCP1的表达(P<0.05);体内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GAS干预显著降低了HIBD后星形胶质细胞MCP1的表达(P<0.05)。结论:GAS可以通过降低星形胶质细胞MCP1的表达对HIBD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天麻素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糖氧剥夺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siRNA沉默长正五聚蛋白3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表达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梅黎 李飞 +1 位作者 苏伟 张凯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AVICs)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沉默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后AVICs...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AVICs)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沉默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后AVICs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变化,探讨PTX3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为CAVD的瓣膜标本12例为实验组,并以心脏移植术中无病变的主动脉瓣膜标本12例为对照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外培养AVICs,以不同浓度LPS(0、50、100、200 ng/mL)干预AVICs 24 h,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L-6、IL-8、MCP-1的表达水平;利用PTX3靶向小干扰RNA(PTX3 siRNA)转染AVICs 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PTX3的沉默效果;转染PTX3 siRNA后的AVICs再以LPS(100 ng/mL)干预24 h,Real-time PCR检测其炎症细胞因子IL-6、IL-8、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瓣膜PTX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②不同浓度LPS干预后,AVICs表达IL-6、IL-8、MCP-1的水平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LPS浓度达100 ng/mL时,IL-6、IL-8、MCP-1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P<0.01);③PTX3 siRNA可有效沉默PTX3的表达(P<0.01);④与对照组(Scramble siRNA组)比较,在100 ng/mL LPS干预后,LPS+PTX3 siRNA组AVICs表达IL-6、IL-8、MCP-1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CAVD患者瓣膜表达PTX3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PS促进AVICs表达炎症细胞因子IL-6、IL-8、MCP-1,但靶向沉默PTX3可明显抑制AVICs在LPS刺激下IL-6、IL-8、MCP-1的表达水平。PTX3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可能在CAVD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 长正五聚蛋白3 脂多糖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丽 鲍轶 +4 位作者 吴加元 莫娟芬 郭丽 吴晓燕 阮玲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21-2525,I0021,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虎杖苷分别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虎... 目的: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虎杖苷分别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虎杖苷处理48 h,继续培养6 d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瘦素(Leptin)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3T3-L1分化过程中虎杖苷对MCP-1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PD显著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PD抑制3T3-L1细胞分化;低剂量PD(20μmol·L^(-1))导致脂肪细胞中分化相关基因PPARγmRNA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高剂量PD(100μmol·L^(-1))对于PPARγmRNA表达水平影响不明显,不过可以使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升高。添加低剂量和高剂量的PD导致成熟脂肪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PD可以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D通过抑制脂肪细胞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表达及分泌,及增加Leptin基因表达,可能可以通过调控炎症状态影响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脂肪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