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守力 韩雅玲 +2 位作者 刘丽军 阎承惠 康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人80例,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CP-1水平。结果(1)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hs-CRP为(2.37±0.56)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1.59±0.41)μg/L(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为(1.18±0.37)μg/L与术前的(1.13±0.32)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为(26.04±5.43)pg/L,显著高于术前的(18.07±4.30)pg/L(P<0.01),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CP-1为(9.80±2.64)pg/L,与术前的(9.63±2.52)p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病人血浆hs-CRP及MC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常伟 孙汉英 +1 位作者 曾红兵 吕永曼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和火把花根治疗组,14d后测量24h尿蛋白,处死大鼠,用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C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火把花根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肾组织TGF-β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 系膜增殖性肾炎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立明 许丹 +8 位作者 马威 尚小明 孙淑娴 张春来 纪征 姜玉凤 卢峰 赵宝春 张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证实;采用ELISA方法(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检测血浆MCP-1水平。检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并比较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P-1水平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P-1水平达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CP-1水平不能够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P-1水平达峰无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CP-1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高血压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启应 孙明 +1 位作者 杨天山仑 周宏研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 ( 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 1的表达 ;在 2K1C大...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 ( 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 1的表达 ;在 2K1C大鼠高血压形成一周 ,主动脉壁MCP 1即有表达 ,并随时间延长 ,其表达持续增加。结论 :提示高血压早期即有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 ,并随时间延长增加 ,这可能与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高血压 主动脉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晓东 陈宗雄 +2 位作者 徐皓 陈金水 杨国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2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MCP-1,剂量分别为1μg、10μg、100μg、1mg;F组为正常裸鼠,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空白对照。结果A组裸鼠颈部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接种2周后均形成瘤体;1个月后瘤体体积均值达653.18mm3。C~E组中MCP-1明显阻止了骨肉瘤细胞的种植;极小剂量组B组MCP-1也明显延迟其种植生长,抑瘤指数为69.69%,B~E组裸鼠血清AKP值明显低于A组(P<0.01)。病理检查示B~E组裸鼠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结论MCP-1具有显著阻止骨肉瘤细胞种植的作用,局部应用对预防手术野内肿瘤细胞种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骨肉瘤 种植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玲 周炜 陈曼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73-2376,共4页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MMP-9与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特拉唑嗪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素芬 韩泉洪 +1 位作者 李丽华 南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 ... 目的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 lux、1000 lux的LED白光、蓝光、绿光中分别照射6 h、12 h、24 h,并分别设置对照组避光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PE细胞的增生值(A_(460)),分别使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生值显示:蓝光、白光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蓝光各照度6h、12 h、24 h,RPE细胞增生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增生值随着白光和蓝光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RT-PCR结果显示,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24 h,蓝光500 lux 12 h、24 h和1000 lux 12 h、24 h,绿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24 h,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蓝光500 lux 12 h、24 h和1000 lux 12 h、24 h,绿光500 lux 24 h、1000 lux 24 h,与对照组相比,RPE细胞MCP-1、IL-8分泌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蓝光在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MCP-1和IL-8分泌量较白光、绿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ED白光、蓝光和绿光能以照度和时间依赖性影响ARPE细胞增生及分泌MCP-1和IL-8,以蓝光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细胞介素-8 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执兵 刘俊 +3 位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方红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脂联素、血浆MCP-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日和6个月的血浆MCP-1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术后3日和6个月的FMD和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与脂联素和FMD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再狭窄 血管重塑 脂联素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介导单核细胞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萍 张爱荣 +3 位作者 洪淑惠 孔北华 吴学忠 高晓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介导单核细胞对大鼠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pLXSN/MCP-1转染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滴度最高的PA317病毒上清液感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以RT-PCR和Boyd...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介导单核细胞对大鼠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pLXSN/MCP-1转染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滴度最高的PA317病毒上清液感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以RT-PCR和Boyden Chamber分析MCP-1的表达。分离Fischer344大鼠脾脏单核巨噬细胞,采用MTT法检测MCP-1介导单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观察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对卵巢癌腹腔转移大鼠模型生存期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CD25(IL-2R)及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研究建立的NuTu-19/MCP-1细胞株中MCP-1稳定表达并具有较高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趋化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CP-1体外介导单核细胞对NuTu-19/MCP-1细胞的最大杀伤率为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荷瘤动物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FCM显示NuTu-19/MCP-1组(25.82%)细胞中CD25(IL-2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uTu-19/neo(8.73%)细胞(P<0.05)。CD44v6的含量在NuTu-19/MCP-1组(6.61%)显著低于对照组(40.74%)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MCP-1可介导单核细胞抑制卵巢癌细胞NuTu-19的生长,MCP-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作用,MCP-1免疫基因治疗对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趋化因子 卵巢肿瘤 基因疗法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加重脑缺血小鼠损伤
10
作者 贺雯 王瑶 贾立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状况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急性期小鼠脑组织Hcy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 time RT-PCR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CP-1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巨噬细胞迁移程度,TUNEL法检测Hcy对内皮细胞影响;利用MCP-1中和抗体观察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明显,缺血脑组织损伤严重,神经细胞死亡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Hcy水平显著升高,MCP-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Hcy刺激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诱导NF-κB(p65)入核,促进巨噬细胞迁移,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给予NF-κB(p65)抑制剂后MCP-1生成减少;MCP-1中和抗体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迁移。结论:Hcy、MCP-1与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相关,且Hcy可能通过NF-κB通路促进MCP-1表达,发挥诱导巨噬细胞浸润作用,加重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NF-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小雪 周政 +1 位作者 李启期 姜丹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S刺激诱导24 h建立hPDLSCs炎症模型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西格列汀低浓度组(0.5μmol/L)、西格列汀中浓度组(1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组(2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2μmol/L+10μg/mL)。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4、48、72 h后的hPDLSCs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72 h后hPDLSCs凋亡情况;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试剂盒测定hPDL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hPDLSCs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PDLSCs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及SDF-1和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PDLSCs中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西格列汀低、中、高浓度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AMD3100可部分逆转高浓度西格列汀对LPS诱导的hPDLSCs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抑制hPDLSCs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脂多糖 人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杏仁核脑区(CeA)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在慢性炎症性疼痛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玉林 曹德利 +2 位作者 张志军 高永静 倪衡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100,共6页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足底皮下注射CFA 20μL,制作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机械性刺激缩爪阈值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MCP-1/CCR2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CCR2蛋白的表达变化;选择CFA 7天组,用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双标染色来定位表达MCP-1/CCR2的细胞类型。结果造模1h后小鼠同侧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显著降低(P<0.001),并能维持7天以上;造模1天后,CeA中MCP-1mRNA表达量增加(P<0.05),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5);CCR2mRNA从造模6h起表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A中CCR2蛋白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上调,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FA 7天组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而且荧光双标染色显示MCP-1/CCR2蛋白主要与神经元核标记物(NeuN)共标。结论足底皮下注射CFA能诱导小鼠产生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CeA中MCP-1/CCR2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且均在神经元表达,提示该部位表达增加的MCP-1/CCR2可能参与炎症性疼痛的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疼痛 杏仁核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小鼠 完全弗氏佐剂(C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2 位作者 张雪松 赵杰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6-768,共3页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运用 RT- 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 6 ...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运用 RT- 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 6 h的 MCP- 1 m RNA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后 3、6、1 2 h和 1、3、5、7d各个时间段 MCP- 1阳性细胞与损伤局部单核 /巨噬细胞数目的变化。 结果 :脊髓损伤后 ,MCP- 1 m RNA水平明显升高 ,MCP- 1阳性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脊髓损伤后 1 2 h至 3d,同时 ,单核 /巨噬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损伤后 3~ 7d。 结论 :MCP- 1、单核 /巨噬细胞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继发反应 ,单核 /巨噬细胞出现的高峰时间滞后于 M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趋化因子 MCP-1 单核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墩果酸调节SDF-1/CXCR4信号轴对脂多糖致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滕晓丽 周晓黎 +3 位作者 孟庆彬 汪念 廖艳 万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轴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以5、10、20、40μmol/L OA处理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后...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轴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以5、10、20、40μmol/L OA处理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后续实验OA处理的最佳剂量;将AR42J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LPS组(10 mg/L LPS)、OA低剂量组(OA-L组,10 mg/L LPS+5μmol/L OA)、OA中剂量组(OA-M组,10 mg/L LPS+10μmol/L OA)、OA高剂量组(OA-H组,10 mg/L LPS+20μmol/L OA)、Rr-SDF-1激活剂(SDF-1)组(10 mg/L LPS+20 ng/ml Rr-SDF-1)、OA-H+Rr-SDF-1组(10 mg/L LPS+20μmol/L OA+20 ng/ml Rr-SDF-1)。CCK-8法、Ed U染色检测AR42J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AR42J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选择5、10、20μmol/L OA作为后续处理AR42J细胞的低、中、高剂量;与NC组比较,LPS组A_(450)值、Ed U阳性细胞率、SOD活性、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MDA含量、IL-6、TNF-α水平、Bax、SDF-1、CXCR4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OA-L组、OA-M组、OA-H组A_(450)值、Ed U阳性细胞率、SOD活性、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MDA含量、IL-6、TNF-α水平、Bax、SDF-1、CXCR4蛋白表达降低,Rr-SDF-1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与OA-H组比较,OA-H+Rr-SDF-1组A_(450)值、Ed U阳性细胞率、SOD活性、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MDA含量、IL-6、TNF-α水平、Bax、SDF-1、CXCR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OA可能通过抑制SDF-1/CXCR4通路减轻LPS致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通路 脂多糖 胰腺腺泡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骏 肖新莉 +5 位作者 刘哲 秦皓 刘丽华 张敏 张波 刘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2~79(59.3±12.1)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类型,颅脑CT检查计数颅内分布区的梗死病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26)、稳定型斑块组(n=38)、不稳定型斑块组(n=60)。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膜联蛋白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膜联蛋白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1蛋白质表达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的颈内动脉分布区病灶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显著(F=21.36、24.5,P<0.05);②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型斑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的含量比较差异显著(F=19.8,P<0.05);不稳定型斑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织膜联蛋白A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表达率明显少于稳定型斑块组(t=2.19、2.876,χ2=9.23,P<0.05)。结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 膜联蛋白A1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F-1/CXCR4轴探讨雷公藤多糖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贾微 宁志莹 +5 位作者 岑妍慧 刘鑫 杨瑞 李博佳 李森 张宸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8,I0003-I0006,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糖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第4天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制备原代胰腺干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胰腺干细胞;使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β细胞...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糖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第4天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制备原代胰腺干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胰腺干细胞;使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β细胞;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各培养时间点细胞进行拍照记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各给药时间点SDF-1释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DF-1和CXCR4的相对mRNA表达量;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各组细胞SDF-1和CXCR4蛋白表达量。结果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所取细胞Nestin阳性、呈棕黄色;双硫腙(DTZ)染色呈阳性,且给药组细胞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对照组细胞SDF-1释放量相对持平,实验组细胞SDF-1释放量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步上升,在第26天达到峰值,随后SDF-1释放量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步下降;qPCR技术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SDF-1和CXCR4的相对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WB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SDF-1和CXCR4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雷公藤多糖可以通过SDF-1/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糖 胰腺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α与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君辉 陈晓斌 +3 位作者 李宇君 帅红霞 张建华 余学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趋化因子(SDF-1α)的水平,以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1例,初诊2型糖尿病(DM)患者60例。ELISA法检测血清SDF-1α水平。同时测定hsCRP...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趋化因子(SDF-1α)的水平,以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1例,初诊2型糖尿病(DM)患者60例。ELISA法检测血清SDF-1α水平。同时测定hsCRP、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糖(F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结果①初诊2型糖尿病组血清中SDF-1α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血清SDF-1α与hsCRP、FBG、FINS、HbA1C、HOME-IR正相关。③糖尿病组hsCRP与HbA1C、HOME-IR和TG成正相关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DF-1α水平升高,与hsCRP、FBG、FINS、HbA1C、HOME-IR正相关,SDF-1α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水和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褚利群 董宁 +2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刘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2-1126,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R病程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1和MIF的水平与DR病程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患者80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DR(NDR)组20例、非增生型DR(NPDR)组38例和增生型DR(PDR)组22例,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即对照组26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于术中抽取未稀释的房水0.1ml,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中MCP-1和MI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房水中平均MCP-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60.78±562.98)、(1463.26±623.41)、(686.76±186.16)、(494.35±148.59)n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68,P=0.000),对照组与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0.117);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患者房水中平均MIF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5±1.99)、(3.56±0.90)、(1.10±0.48)、(0.86±0.46)μ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502,P=0.000);对照组与NDR组房水中MIF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受检者房水中MCP-1与MIF质量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564,P=0.000)。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MCP-1和MI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但4个组间MCP-1和MI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58、0.81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一1和MIF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CP一1和MIF在DR的损伤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兆忠 贾倩倩 +4 位作者 李红瑜 王建成 赵艳 陈斯佳 龙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葡萄糖组(糖浓度为5.6 mmol/L)和高糖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PTL组,分别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葡萄糖组(糖浓度为5.6 mmol/L)和高糖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PTL组,分别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MC,MTT法检测MC的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MCP-1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反映NF-κB的活性,EM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高糖诱导后MC增殖、MCP-1表达和NF-κB活性明显增强,NF-κB结合蛋白IκBα明显降解;应用PTL干预后,MC增殖、MCP-1表达和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IκBα降解被抑制。结论 PTL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MC NF-κB活化及MCP-1的表达,从而为PTL用于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糖尿病肾病 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丽艳 胡艳云 +2 位作者 曹小会 陈婕 王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9期1724-1727,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sTNFR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接诊的1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sTNFR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接诊的1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厄贝沙坦组以及联合用药组。二甲双胍组患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组口服,联合用药组给予二甲双胍和厄贝沙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sTNFR1、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糖代谢指标、蛋白尿以及血肌酐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sTNFR1、sICAM-1、hs-CRP、MCP-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用药组sTNFR1、sICAM-1、hs-CRP、MCP-1水平均低于二甲双胍组和厄贝沙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联合用药组低于二甲双胍组和厄贝沙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24h尿蛋白定量、尿清蛋白排泄率以及血肌酐低于二甲双胍组以及厄贝沙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二甲双胍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sTNFR1、MCP-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糖代谢水平和减轻蛋白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