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与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和功能鉴别 |
倪博
张珍珍
袁厅
张磊
王海燕
甘源
冯志新
|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
|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促进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活化 |
罗育坤
梁春
黄东
许从峰
贾庆哲
王克强
葛均波
|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3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抑制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的产生(英文) |
刘元林
江小霞
苏永锋
霍思维
朱恒
吴英
毛宁
张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
2011 |
2
|
|
4
|
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陈湘诺
叶宇豪
马宁辉
熊阳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钙离子载体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吴军
王捷
杨太成
赖晃文
郑文岭
王晓怀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6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 |
彭卫斌
沙卫红
李瑜元
聂玉强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7
|
不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
曲春枫
杜君
孙宗棠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8
|
来源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感染rAAV-HBsAg后的功能改变 |
胡贵方
吴小兵
俞守义
康禹
侯云德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9
|
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 |
刘芳
乔艳艳
薛洋
杜芳芳
张俊
张红英
王学兵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成熟标志物的比较 |
钱继红
陈同辛
王玺
金莹莹
朱建幸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不同培养基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发育的影响 |
陈晨
刘元林
梁晓雷
朱恒
李红
吴英
毛宁
张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
2011 |
1
|
|
12
|
紫杉醇对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骆高江
陈智理
姜昌浩
|
《医药导报》
CAS
|
2010 |
1
|
|
13
|
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表达淋巴细胞趋化因子mRNA的初步研究 |
鲁雄兵
谢辉莉
黄红卫
史子敏
熊建华
潘正跃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4
|
少量人外周血体外培养鉴定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方法初探 |
陈静思
王华
罗晓燕(指导)
|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STAT3信号通路在IL-6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CCR7表达中的作用 |
李腾飞
苏崇宇
黄刚
付小龙
余佩武
赵永亮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姜朋涛
邢美芬
张戎
孙志达
杨晓帆
王慧娟
顾镭
张缪佳
季晓辉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7
|
左旋咪唑刺激猪内皮细胞抑制单核源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 |
乔金增
杨宁
刘士瑜
岳磊
李焕荣
|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8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研究 |
蔡凯
高艳荣
柯燕
张大亮
马丽华
薛慧
贾绍昌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19
|
地塞米松刺激猪内皮细胞对猪单核源树突状细胞内源性抗原递呈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王莹
吴晗
李志军
张永红
李焕荣
李秋明
|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19 |
0 |
|
20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
谢芳艺
姚堃
王胜军
彭光勇
季晓辉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