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素脂蛋白PplA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的研究
1
作者 杜小栩 陈绵绵 +5 位作者 任耿佳 杨立锋 丁强 宋厚辉 江玲丽 孙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75,共9页
为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脂蛋白PplA在细菌运动、鞭毛形成和生物被膜(BF)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LM野生株EGD-e中扩增pplA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分别克隆至pKSV7载体中构建pplA基因缺失重组质粒并采用PCR与测序鉴定;以EGD-e为模... 为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脂蛋白PplA在细菌运动、鞭毛形成和生物被膜(BF)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LM野生株EGD-e中扩增pplA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分别克隆至pKSV7载体中构建pplA基因缺失重组质粒并采用PCR与测序鉴定;以EGD-e为模板扩增pplA基因及其启动子片段,分别克隆至pIMK2质粒中构建pplA基因回补质粒并经PCR与测序鉴定。将缺失重组质粒转化EGD-e感受态细胞并利用双重压力(42℃、氯霉素抗性)使重组质粒中的同源臂序列与LM基因组发生交换,获得携带缺失重组质粒的pplA基因缺失菌株后,在30℃无抗环境下传代培养使缺失重组质粒丢失,以获得缺失株(ΔpplA)并经PCR与测序鉴定;将回补质粒转化ΔpplA感受态细胞,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得到回补株(CΔpplA)并经PCR与测序鉴定。在37℃和30℃分别培养各菌株,每隔1 h测定各菌株菌液的OD_(600nm)值,共测12 h以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同时对各菌株点板计数,结果显示,PplA不影响LM的体外生长能力。将各菌株菌液接种于TSA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 h和48 h时检测细菌运动圈大小,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和回补株相比,ΔpplA株运动圈直径极显著和显著增大(P<0.01、P<0.05)。采用RT-qPCR方法检测野生株与ΔpplA株中鞭毛相关基因(flgB、flgC、flgD、flgE、flgG、flgK、flgL、mogR、gmaR、flhA、flhB、flaA、fliD、fliE、fliF、fliG、fliH、fliI、fliM、fliP、fliQ、fliR、mot B)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pplA株鞭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提高,其中flhB、fliF、flgD和flgE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最显著。在4℃、25℃以及37℃条件下静置培养EGD-e、ΔpplA及CΔpplA株,通过结晶紫法中的酶标仪检测法和显微镜观察法分别检测BF的形成量和BF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和25℃条件下,ΔpplA株BF的形成量显著和极显著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P<0.05、P<0.001),而在37℃时,ΔpplA株BF的形成量极显著高于野生株和回补株(P<0.01)。在4℃和25℃条件下,ΔpplA株的BF结构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更为疏松,而在37℃条件下,ΔpplA株BF的结构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最为紧密。以上结果表明,LM信息素脂蛋白PplA不影响细菌的体外生长能力,但可以通过调控鞭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抑制细菌的体外运动能力,并通过鞭毛的形成影响LMBF的形成能力。本研究为探究LM通过PplA调控鞭毛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外界和宿主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信息素脂蛋白PplA 运动性 鞭毛基因转录 生物被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可 胡文忠 +2 位作者 姜爱丽 徐永平 萨仁高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李斯特菌病,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致死现象。传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特异性强,高效性以及简便的检测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李斯特菌病,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致死现象。传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特异性强,高效性以及简便的检测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的研究概况,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PCR Real—time PCR 基因芯片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廖成水 贾艳艳 +6 位作者 李智丽 孙宁娜 李亮伟 王晓利 余祖华 郁川 程相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及Bliss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对Lm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计算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 目的:探讨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及Bliss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对Lm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计算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观察低剂量(1 mg/kg)、中剂量(10 mg/kg)和高剂量(100 mg/kg)甘草多糖对感染100×LD50 Lm小鼠的保护力。小鼠感染0.01×LD50的Lm后1、7、14、21、28、35 d剖杀小鼠,检测脾脏、肝脏和肺脏中Lm分布的消长情况。结果:低质量浓度时(10、20、50μg/m L),甘草多糖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对Lm标准菌株10403S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浓度时(100、200μg/m L)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Lm口服感染小鼠的LD50为2.70×10^8 CFU。高剂量甘草多糖对于100×LD50的Lm感染可提供50%的保护力。0.01×LD50的Lm感染小鼠,随着甘草多糖质量浓度增加小鼠脾脏、肝脏和肺脏的细菌量逐渐减少。结论:低质量浓度甘草多糖在体外对Lm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质量浓度增高促进强度逐渐降低,而甘草多糖可以提高小鼠抵抗Lm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 被引量:34
4
作者 崔焕忠 乔立桥 王义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LM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于充分了解李斯特菌病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防制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对LM的毒力因子(如李斯特溶血素、肌...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LM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于充分了解李斯特菌病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防制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对LM的毒力因子(如李斯特溶血素、肌动蛋白聚合蛋白、C型磷脂酶、内化素、细胞壁水解酶、酰胺酶及毒力调节因子如转录活化因子和应答调控因子等)和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毒力因子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尹海畅 吕兴锋 +3 位作者 刘思国 王伟 王建超 孟庆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5,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采用1/2a血清型的N21 LM菌株,分别以106、107、108、109和1010CFU的剂量口腔灌注感染6周龄ICR小鼠,每组10只;另取10只接种PBS作为对照组,测定LM对ICR小鼠的LD50;另取40只小鼠,平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以测定的LD50剂量接种LM,分别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体重变化及组织中细菌载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N21 LM菌株对ICR小鼠的LD50为109.25CFU;感染周期为10 d左右,感染小鼠出现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阴茎垂出及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先后出现实质内灶状细菌团块、形成血栓、细胞坏死等;脾脏主要表现为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肺脏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发现肝脏中细菌载量最高,脾脏次之。结果表明,ICR小鼠能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模型。本试验结果为研究LM的致病机制、疫苗研究及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LM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感染 ICR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辉 崔焕忠 郑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3-55,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了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李斯特菌病的发生80%是由生物被膜引起,由于生物被膜的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严重的危害了人们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膜形成 机制 调控 食源性病原 多重耐药性 人兽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捉PCR和直接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雅莉 刘箐 +6 位作者 刘芳 韩舜愈 王婧 夏俊芳 汪小波 樊学军 田绿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3-248,共6页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到5×101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4CFU/mL),检测限比Direct-PCR(5×103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6CFU/mL)高100倍;特异性实验、干扰实验结果表明IC-PCR可特异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aytogenes,LM),而和18株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IC-PCR具有快速、经济、灵敏、特异等优点,是一种适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企业的LM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免疫捕捉PCR 直接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梁锐萍 胡慧强 黄素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近年来又重新抬头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已在世界许多港口被检测到,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被认为是影响畜禽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文章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控...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近年来又重新抬头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已在世界许多港口被检测到,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被认为是影响畜禽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文章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控制该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蔓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感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晓薇 徐成刚 +5 位作者 张朝冠 江经纬 叶贺佳 区燕宜 徐小芹 廖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3,共3页
对从广州禽产品分离的6株LM进行了药敏试验、pH值的适应范围、动物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6株LM分离株对先锋必、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而对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新生霉素有耐药性。LM分离株在pH值... 对从广州禽产品分离的6株LM进行了药敏试验、pH值的适应范围、动物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6株LM分离株对先锋必、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而对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新生霉素有耐药性。LM分离株在pH值4.0~10.5范围内可存活。以109 CFU剂量感染SPF小鼠、清洁级新西兰兔和健康粤黄鸡,小鼠的致死率达100%,可引起兔结膜炎等症状,但未引起试验鸡的任何不适。6株LM分离株的Hly基因与标准参考株基因相似性达到96.1%以上,说明该基因在LM中较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禽产品 生物学特性 Hly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自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焕忠 张辉 +2 位作者 范译文 康倩 钱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0-293,共4页
自溶素是由细菌产生的可以降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酶,参与细菌的分裂、细胞壁更新、细菌自溶等生理过程。自溶素也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细菌的黏附与侵袭,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胞壁水解... 自溶素是由细菌产生的可以降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酶,参与细菌的分裂、细胞壁更新、细菌自溶等生理过程。自溶素也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细菌的黏附与侵袭,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胞壁水解酶p60、酰胺酶Ami、自溶素IspC、自溶素Auto与胞壁水解酶MurA等自溶素的蛋白结构、生理功能及致病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自溶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iap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区燕宜 徐成刚 +2 位作者 叶贺佳 吴晓薇 廖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该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C5305株的iap基因,在iap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XhoⅠ2个酶切位点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核苷... 该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C5305株的iap基因,在iap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XhoⅠ2个酶切位点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后获得重组质粒pET-28a—iap,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121(DE3)pLysS,经1mmol/LIPTG诱导4—6h后,通过SDS—PAGE及Westem-blotting鉴定,证明该基因得到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0,以可溶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iap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病诊断与病原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雄燕 顾玉芳 +2 位作者 杨玉莹 多婷 易艳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1,共3页
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测、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及低温培养试验,确诊一例鸡李斯特菌病,并鉴定一株鸡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氯霉素敏感性最高。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ELISA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迪来 凌宗帅 +5 位作者 王克刚 张志梅 孙芙蓉 王洪海 项海波 曾萍 《肉类研究》 2006年第6期47-50,共4页
本研究创造性地将SPA-ELISA应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LM)的检验中,建立了快速检测该菌的ELISA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肉品中的LM,样品中最低检出量为5个/10克,经增菌后的培养液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5CFU/ml,并... 本研究创造性地将SPA-ELISA应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LM)的检验中,建立了快速检测该菌的ELISA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肉品中的LM,样品中最低检出量为5个/10克,经增菌后的培养液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5CFU/ml,并可在48小时内报告结果,比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快5~6天,适于LM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ELISA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禽产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晓薇 徐成刚 +5 位作者 马保华 江经纬 叶贺佳 区燕宜 徐小芹 廖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5-66,共2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1,2]。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污染情况 广州地区 禽产品 食品卫生 发达国家 病原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ma B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红 孟庆玲 +6 位作者 乔军 才学鹏 张再超 蔡扩军 王为升 王俊伟 陈创夫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97,共6页
为了解缺失SigmaB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毒力影响。通过体外生长试验、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与侵袭试验、小鼠肝脾载菌量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试验、小鼠LD50试验来研究缺失株(LM-XS5-△SigmaB)的毒力变化。结果显示,... 为了解缺失SigmaB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毒力影响。通过体外生长试验、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与侵袭试验、小鼠肝脾载菌量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试验、小鼠LD50试验来研究缺失株(LM-XS5-△SigmaB)的毒力变化。结果显示,与野毒株相比,缺失株体外生长能力减弱、侵袭率和粘附率降低,小鼠肝脾载菌量显著减少,毒力基因(inlA、inlB、hly、prfA、actA)的转录水平降低,而小鼠LD50升高。可见,SgmaB基因对LM的毒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LM基因缺失疫苗和活疫苗载体的研发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SigmaB基因 侵袭率 粘附率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淑慧 杨鸿滋 +4 位作者 侯晓梅 李美燕 毛竹青 汪珊珊 王福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4-798,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耐药性、治疗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12例妊娠期LM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主诉、症状、... 目的:分析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耐药性、治疗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12例妊娠期LM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诊疗措施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2例孕妇发病年龄22~38岁,2例孕妇为双胎妊娠;12例孕妇发病孕周为27~40周,其中大部分入院孕周为28周以上,只有1例于孕27周入院;7例孕妇确定入院前有不洁饮食史,余病例饮食情况不详。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胎动异常(2例)、下腹痛(5例)、阴道流血(1例)、阴道流液(1例)、恶心呕吐(1例);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6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11例)及降钙素原(PCT)增高(12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值(4例),白蛋白低于35 g/L(11例),白蛋白低于30 g/L(4例);7例孕妇病理结果提示绒毛膜羊膜炎;6例孕妇羊水Ⅲ度污染,6例孕妇羊水清;12例孕妇血培养均为阳性;9例孕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妇入院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待足月经阴道分娩;1例孕妇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4例孕妇术后转入ICU,4例患者入院时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疗效欠佳,后调整抗生素,所有孕妇均好转出院;12例LM感染孕妇的14例胎儿中,1例娩出时即死亡,2例抢救无效死亡;5例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好转出院;6例未转新生儿科,其中2例至足月经阴道分娩,出院时均良好;2例新生儿血培养LM阳性;行颅脑MRI检查的新生儿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妊娠期LM感染是临床上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一旦感染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病原学检测为诊断“金标准”,对有疑似并有未确诊前,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应考虑覆盖LM,从而改善围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妊娠期 不良预后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松 刘永华 曲祖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3期54-55,共2页
随机从锦州市的超市中采集速冻食品,通过细菌的增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确定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通过细菌的血清学鉴定确定其血清分型。通过本研究了解单增李斯特菌在速冻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分离鉴定 动物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胜军 阎雪晶 王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4,48,共4页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方法克隆fbpa及其上、下游基因,构建其载体质粒;通过酶切反应将上、下游基因分别重组到载体质粒中,形成同源重组质粒;同源重组质粒电转入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采用PCR、Western blot...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方法克隆fbpa及其上、下游基因,构建其载体质粒;通过酶切反应将上、下游基因分别重组到载体质粒中,形成同源重组质粒;同源重组质粒电转入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采用PCR、Western blot鉴定敲除菌株。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基因组DNA无fbpa基因片段,且无FbpA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fbpa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7年江苏泰州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流行现状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卫 丁立军 +2 位作者 卢劲晔 沈晓鹏 周媛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85,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可通过食品、动物感染人类,致死率高达20%~30%。本研究调研了2016-2017年江苏地区人群、动物、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流行现状,为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可通过食品、动物感染人类,致死率高达20%~30%。本研究调研了2016-2017年江苏地区人群、动物、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流行现状,为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监测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强德 王录军 +6 位作者 付宏岐 张进义 蒋宝 薛萍 马文娟 曹少杰 刘波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38-40,共3页
研究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LM)的三种特异性毒力基因iap、hly、Inl,相应扩增片段分别为457 bp、745 bp、562 bp。引物特异性和菌株特异性试验均表明3对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对食品中LM... 研究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LM)的三种特异性毒力基因iap、hly、Inl,相应扩增片段分别为457 bp、745 bp、562 bp。引物特异性和菌株特异性试验均表明3对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对食品中LM进行检测时,整个检测过程在16 h内,检测灵敏度达到2 cfu·g-1样品,检测阳性结果与GB 4789.30-2010方法的完全一致。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是LM检测的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