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牛俊辉 李琦 +6 位作者 毛福超 钱满 贾艳艳 丁轲 张春杰 程相朝 廖成水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0403s)、缺失菌株(LM10403sΔtatD)和互补菌株(LM10403sCΔtatD)口服感染小鼠,确定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LM10403sΔtatD以1.00×10^(5) CFU口服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将40只6周龄雌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即磷酸缓冲盐溶液组(PBS)、LM10403s组、LM10403sΔtatD组和LM10403sCΔtatD组,PBS组小鼠灌胃200μL无菌PBS,实验组分别灌胃200μL含1.00×10^(6) CFU的菌液。灌胃24 h后剖杀各组小鼠,收集肠道内容物,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测定各处理小鼠盲肠样品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比较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信号通路富集。【结果】LM10403sΔtatD的LD_(50)为8.11×10^(7) CFU,毒力低于LM10403s。同时LM10403sΔtatD口服免疫小鼠后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亲本菌株的攻毒能提供80%保护率。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示:PBS与LM10403sΔtat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但LM10403s组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相比于PB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LM10403sΔtatD处理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高于LM10403s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而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高于LM10403s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功能预测分析显示:LM10403s处理组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程度高于LM10403sΔtatD处理组。【结论】tatD基因缺失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毒力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tatD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小鼠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减小,且有益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D基因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毒力 16S rRNA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PI-4 Lm4b_02327的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2
作者 刘彩霞 马勋 +7 位作者 吕双飞 王静 寇丽君 史唯地 孔翠莲 钱瑞宣 高盛杰 任慧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20,共8页
目的 试验旨在获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新疆冷冻鸡肉分离株LM928中LIPI-4 Lm4b_02327基因的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 Bank中LM Clip80459菌株(登录号CAS06084.1)Lm4b_02327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对Lm4b_02327基因进行扩增,纯化目... 目的 试验旨在获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新疆冷冻鸡肉分离株LM928中LIPI-4 Lm4b_02327基因的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 Bank中LM Clip80459菌株(登录号CAS06084.1)Lm4b_02327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对Lm4b_02327基因进行扩增,纯化目的片段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双酶切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后利用软件预测Lm4b_02327序列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对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同时构建pET32a-Lm4b_02327重组质粒,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纯化蛋白后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LM928菌株的Lm4b_02327基因全长为315 bp,共编码105个氨基酸,该蛋白为偏酸性、无信号肽、亲水性、无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质的不稳定蛋白,该蛋白质预测为PTSLacEⅡA组分。LM928菌株Lm4b_02327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CFSAN023463、52854、02-6680、02-6679、ICDC-LM188、LM3、N2306、GTA-L356和Clip80459菌株的同源性均为100.0%,与52860、FSL-J1-158和FSL J1-208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7.8%和97.8%,与52860、FSL-J1-158和FSL J1-208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94.3%和94.3%。系统进化树显示,LM928菌株的Lm4b_02327基因与4b血清型菌株聚为同一分支。经诱导后,pET32a-Lm4b_02327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大量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该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0 kDa,与预期大小一致。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Lm4b_02327基因,并获得该蛋白的大量表达,为深入研究蛋白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李斯特 lm4b_02327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M Petrifilm^(TM)环境李斯特菌测试片和平板法定量检测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比较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殿夫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X期78-79,共2页
用3M PetrifilmTM环境李斯特菌测试片和平板法定量检测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比较2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PetrifilmTM环境李斯特菌测试片法和平板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结果基本一致,适合于肉制品中单核细胞... 用3M PetrifilmTM环境李斯特菌测试片和平板法定量检测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比较2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PetrifilmTM环境李斯特菌测试片法和平板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结果基本一致,适合于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 PetrifilmTM 环境李斯特菌测试片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4
作者 钱瑞宣 李楠 +11 位作者 康立超 马勋 刘彩霞 史唯地 寇丽君 任慧杰 祁亚涛 殷中科 刘璐 王静 王正荣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共10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 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 50是LM928株的约1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可 胡文忠 +2 位作者 姜爱丽 徐永平 萨仁高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李斯特菌病,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致死现象。传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特异性强,高效性以及简便的检测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李斯特菌病,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致死现象。传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特异性强,高效性以及简便的检测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的研究概况,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PCR Real—time PCR 基因芯片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廖成水 贾艳艳 +6 位作者 李智丽 孙宁娜 李亮伟 王晓利 余祖华 郁川 程相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及Bliss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对Lm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计算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 目的:探讨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及Bliss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对Lm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计算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观察低剂量(1 mg/kg)、中剂量(10 mg/kg)和高剂量(100 mg/kg)甘草多糖对感染100×LD50 Lm小鼠的保护力。小鼠感染0.01×LD50的Lm后1、7、14、21、28、35 d剖杀小鼠,检测脾脏、肝脏和肺脏中Lm分布的消长情况。结果:低质量浓度时(10、20、50μg/m L),甘草多糖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对Lm标准菌株10403S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浓度时(100、200μg/m L)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Lm口服感染小鼠的LD50为2.70×10^8 CFU。高剂量甘草多糖对于100×LD50的Lm感染可提供50%的保护力。0.01×LD50的Lm感染小鼠,随着甘草多糖质量浓度增加小鼠脾脏、肝脏和肺脏的细菌量逐渐减少。结论:低质量浓度甘草多糖在体外对Lm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质量浓度增高促进强度逐渐降低,而甘草多糖可以提高小鼠抵抗Lm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生物被膜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萨仁高娃 胡文忠 +2 位作者 姜爱丽 马杰 冯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2-376,共5页
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阐述了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因子及流行病学,旨在为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因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晓燕 张会彦 +4 位作者 贾春凤 李慧 王羽 张先舟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274-927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特异基因hlyA,结合锁定寡核苷酸(LNA),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阳性质粒和模拟标本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实时定量荧光...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特异基因hlyA,结合锁定寡核苷酸(LNA),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阳性质粒和模拟标本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为模板克隆了hlyA基因,得到阳性质粒,并进一步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方法,得到标准曲线Y=-3.273 X+37.640,相关系数R2=1.000;该方法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2×10 CFU/ml;人工污染猪肉检出限可以达到3.2×102 CFU/ml。[结论]建立了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实现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锁定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 被引量:34
9
作者 崔焕忠 乔立桥 王义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LM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于充分了解李斯特菌病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防制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对LM的毒力因子(如李斯特溶血素、肌...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LM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于充分了解李斯特菌病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防制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对LM的毒力因子(如李斯特溶血素、肌动蛋白聚合蛋白、C型磷脂酶、内化素、细胞壁水解酶、酰胺酶及毒力调节因子如转录活化因子和应答调控因子等)和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毒力因子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衢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卫国 汪垂章 +5 位作者 张建民 金莞尔 王文英 杨瑞军 于丽莉 叶承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衢州市 食品 李斯特 检测 食源性病原菌 免疫功能低下 污染状况 结果报告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王海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基因组DNA多态性 ,为其分型、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根据DNA指纹图谱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的遗传多样性 ,同时构...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基因组DNA多态性 ,为其分型、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根据DNA指纹图谱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的遗传多样性 ,同时构建相似性系数矩阵和树状图。结果 不同序列的随机引物扩增的RAPD图谱的多态性程度不同 ,其中单一引物P-7与复合引物P-1P-3 、P-4P-9扩增产生的指纹图谱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均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由该 3种引物扩增的RAPD图谱计算出的相似性系数矩阵及由此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均能得到李斯特氏菌的系统发育关系。结论 RAPD技术可用于李斯特氏菌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菌种 菌株 基因扩 基因多态性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海畅 吕兴锋 +3 位作者 刘思国 王伟 王建超 孟庆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5,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采用1/2a血清型的N21 LM菌株,分别以106、107、108、109和1010CFU的剂量口腔灌注感染6周龄ICR小鼠,每组10只;另取10只接种PBS作为对照组,测定LM对ICR小鼠的LD50;另取40只小鼠,平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以测定的LD50剂量接种LM,分别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体重变化及组织中细菌载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N21 LM菌株对ICR小鼠的LD50为109.25CFU;感染周期为10 d左右,感染小鼠出现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阴茎垂出及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先后出现实质内灶状细菌团块、形成血栓、细胞坏死等;脾脏主要表现为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肺脏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发现肝脏中细菌载量最高,脾脏次之。结果表明,ICR小鼠能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模型。本试验结果为研究LM的致病机制、疫苗研究及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LM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感染 ICR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锐萍 胡慧强 黄素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近年来又重新抬头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已在世界许多港口被检测到,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被认为是影响畜禽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文章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控...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近年来又重新抬头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已在世界许多港口被检测到,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被认为是影响畜禽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文章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控制该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蔓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感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捉PCR和直接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雅莉 刘箐 +6 位作者 刘芳 韩舜愈 王婧 夏俊芳 汪小波 樊学军 田绿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3-248,共6页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到5×101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4CFU/mL),检测限比Direct-PCR(5×103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6CFU/mL)高100倍;特异性实验、干扰实验结果表明IC-PCR可特异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aytogenes,LM),而和18株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IC-PCR具有快速、经济、灵敏、特异等优点,是一种适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企业的LM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免疫捕捉PCR 直接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秀敏 王羽 +4 位作者 张先舟 王小丽 马晓燕 张会彦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122-13123,13134,共3页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方法]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CMCC54001)的hlyA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确定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最适反...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方法]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CMCC54001)的hlyA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确定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最适反应条件。采用该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灵敏度为4.2CFU/ml。[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技术 检测 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辉 王兴龙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7,共4页
通过扩增hly基因建立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35株经传统方法鉴定的菌株PCR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三种同属异种菌,包括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和威尔斯李斯特氏菌及非李斯特氏菌均... 通过扩增hly基因建立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35株经传统方法鉴定的菌株PCR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三种同属异种菌,包括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和威尔斯李斯特氏菌及非李斯特氏菌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PCR方法对Lm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限为7.3CFU/μl,对模拟污染的生猪肉和蔬菜的检测低限为4CFU/g,牛奶为4CFU/ml。应用该方法对285份食品样品检测,17份样品Lm呈阳性,结果与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完全一致。该种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可用于食品中Lm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晓薇 徐成刚 +5 位作者 张朝冠 江经纬 叶贺佳 区燕宜 徐小芹 廖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3,共3页
对从广州禽产品分离的6株LM进行了药敏试验、pH值的适应范围、动物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6株LM分离株对先锋必、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而对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新生霉素有耐药性。LM分离株在pH值... 对从广州禽产品分离的6株LM进行了药敏试验、pH值的适应范围、动物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6株LM分离株对先锋必、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而对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新生霉素有耐药性。LM分离株在pH值4.0~10.5范围内可存活。以109 CFU剂量感染SPF小鼠、清洁级新西兰兔和健康粤黄鸡,小鼠的致死率达100%,可引起兔结膜炎等症状,但未引起试验鸡的任何不适。6株LM分离株的Hly基因与标准参考株基因相似性达到96.1%以上,说明该基因在LM中较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禽产品 生物学特性 Hly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辉 崔焕忠 郑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3-55,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了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李斯特菌病的发生80%是由生物被膜引起,由于生物被膜的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严重的危害了人们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生物被膜 膜形成 机制 调控 食源性病原菌 多重耐药性 人兽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测及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红 蒋兴祥 +1 位作者 赵霞贇 何婷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氏菌 市售食品 污染现状 检测 食源性病原菌 人畜共患病 污染物监测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自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焕忠 张辉 +2 位作者 范译文 康倩 钱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0-293,共4页
自溶素是由细菌产生的可以降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酶,参与细菌的分裂、细胞壁更新、细菌自溶等生理过程。自溶素也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细菌的黏附与侵袭,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胞壁水解... 自溶素是由细菌产生的可以降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酶,参与细菌的分裂、细胞壁更新、细菌自溶等生理过程。自溶素也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细菌的黏附与侵袭,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胞壁水解酶p60、酰胺酶Ami、自溶素IspC、自溶素Auto与胞壁水解酶MurA等自溶素的蛋白结构、生理功能及致病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生性李斯特 自溶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