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江玲丽 陈健舜 方维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3-735,F0003,共4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毒力因子 巨噬细胞 人兽共患 上皮细胞 病原 食源 胃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鲜切甜瓜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关棣锴 胡文忠 +1 位作者 朴永哲 冯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97-300,共4页
根据多条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hly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了验证,并采用该法对染菌的鲜切甜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 根据多条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hly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了验证,并采用该法对染菌的鲜切甜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质粒标准品的灵敏度为1.12×102copies/μL,对染菌的鲜切甜瓜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最低检出限为6.28×102cfu/mL。该方法可为快速检测鲜切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度及其控制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hly基因 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鲜切甜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活农产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关棣锴 胡文忠 +1 位作者 姜爱丽 萨仁高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1-364,368,共5页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其引发的李斯特菌病致死率高达30%。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因子,着重介绍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的...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其引发的李斯特菌病致死率高达30%。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因子,着重介绍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的几种快速检测方法,旨在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快速检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PI-1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炳乾 何启盖 +1 位作者 肖军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参考GenBank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第I毒力岛(LIPI-1)有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段扩增、克隆了分离菌株XFL0605LIPI-1毒力岛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8 558 bp,包括完整的prfA、plcA、hly、mpl、actA和plcB6个基因。对LIPI-1编码的6个... 参考GenBank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第I毒力岛(LIPI-1)有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段扩增、克隆了分离菌株XFL0605LIPI-1毒力岛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8 558 bp,包括完整的prfA、plcA、hly、mpl、actA和plcB6个基因。对LIPI-1编码的6个毒力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各毒力基因反映的进化关系不尽一致,表明李斯特菌株在获得外源性毒力基因方面具有不同步性,各毒力基因来源也不尽相同。应用相应软件对各毒力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跨膜区进行预测,确定了基因序列中调控蛋白PrfA结合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确认了hlyA基因及推导氨基酸序列PEST基序和C端保守11肽序列。研究还发现LM菌株XFL0605actA基因编码604个氨基酸,缺失了105 bp富脯氨酸重复片段编码碱基,只有2个E/DFPPPPXD/E重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李斯特第I毒力岛 prfA基因簇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德良 马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9-451,共3页
为研究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90SB2株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和甲酰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结果显示:MBP于感染后4 h开始升高,10 ... 为研究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90SB2株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和甲酰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结果显示:MBP于感染后4 h开始升高,10 h后维持较高水平,10 h、24 h、48 h、120 h和144 h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B在感染后24 h之内无明显增加,24 h后有较大幅度升高,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72 h后开始缓慢下降。表明小鼠感染LM后会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一定程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血脑屏障 髓鞘碱蛋白 伊文思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重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构建(英文)
6
作者 柯春林 宋厚辉 +2 位作者 江玲丽 张桂芝 方维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4,共7页
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融合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actA基因启动子和信号肽下游,应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含gfp的重组李斯特菌突变株.PCR扩增及其产物的酶切鉴定均证实目的基因gfp融合到李斯特菌基因组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重... 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融合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actA基因启动子和信号肽下游,应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含gfp的重组李斯特菌突变株.PCR扩增及其产物的酶切鉴定均证实目的基因gfp融合到李斯特菌基因组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重组菌体发绿色荧光.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重组李斯特菌表达的GFP分子量约为28 kD,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重组菌对鸡胚和小鼠的毒力以及对体外培养细胞的侵袭力均低于野生型李斯特菌.该重组菌可用于研究李斯特菌的致病机理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指示性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同源重组 绿色荧光蛋白 外源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iap基因的克隆、表达与p60蛋白的纯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添 武海涛 +1 位作者 曹正茂 王小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7-161,共5页
以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法扩增出单增李斯特菌的iap基因。在iap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XhoⅠ2个酶切位点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克隆载体pMD-18T-iap。经测序正确后,将iap... 以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法扩增出单增李斯特菌的iap基因。在iap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XhoⅠ2个酶切位点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克隆载体pMD-18T-iap。经测序正确后,将iap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表达质粒pET-28a-iap。在IPTG诱导下,携带pET-28a-iap的E.coliBL21(DE3)高效表达分子质量约为60kD的可溶性蛋白及包涵体形式的蛋白,其中可溶性蛋白占总p60蛋白含量的76.3%左右。诱导表达的可溶性蛋白通过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在95.6%以上的重组p60蛋白,其提取率为68.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iap基因 克隆 表达 p60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p60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添 曹正茂 +1 位作者 武海涛 王小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60-163,共4页
在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60和获得重组宿主菌E.coliBL21(DE3)的基础上,对重组宿主菌E.coliBL21(DE3)进行表达p60蛋白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重组大肠杆菌培养至OD600nm达0.7~0.8左右时,加入浓度为1mmol/L的异丙基-β-D-... 在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60和获得重组宿主菌E.coliBL21(DE3)的基础上,对重组宿主菌E.coliBL21(DE3)进行表达p60蛋白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重组大肠杆菌培养至OD600nm达0.7~0.8左右时,加入浓度为1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在摇床温度为25℃,转速为150r/min条件下诱导表达6h,可得到重组表达的p60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为42.32%,其中可溶性蛋白占总p60蛋白的比例为85.36%左右,为p60蛋白诱导表达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p60蛋白 表达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mpl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炳乾 何启盖 +1 位作者 肖军 陈焕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8-992,共5页
目的克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mpl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方法分别从参考菌株CCTC-CAB97021和分离菌株XFL0605中PCR扩增mpl全基因,连接到T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菌DH5α中,经菌落PCR和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分别获得阳性克隆转化子后测序... 目的克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mpl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方法分别从参考菌株CCTC-CAB97021和分离菌株XFL0605中PCR扩增mpl全基因,连接到T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菌DH5α中,经菌落PCR和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分别获得阳性克隆转化子后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对测定核苷酸及推导AA序列与GenBank中李斯特菌属的部分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mpl全基因,所获得的mpl基因片段具有完整的ORF,均全长1533bp,编码510个氨基酸。对李斯特菌属mpl基因遗传性分析显示L.monocytogenes与L.seeligeri和L.ivanovii处于不同的分支,在L.monocytogenes种内分为两个群,表明mpl能够反应出这三种李斯特菌株的亲缘关系。结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mpl基因具有种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金属蛋白酶 mpl基因 T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在快速检测食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炳乾 肖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58-1560,共3页
为应用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设计合成了针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编码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能扩增出348bp的预期片段,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李斯... 为应用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设计合成了针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编码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能扩增出348bp的预期片段,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李斯特属的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威尔斯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用该方法检测了81份食品样品,检测结果与分离鉴定方法一致,表明本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检测样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污染率为8.6%,以禽肉类制品中的污染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hly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报告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勇 王书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总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结果本例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起病,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有效,脑脊液及血... 目的总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结果本例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起病,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有效,脑脊液及血培养均为LM生长。查阅到17篇相关文献,共24例患儿,其中4例死亡,10例发生脑积水等,氨苄西林或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 LM脑膜炎在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发生率低,但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脑脊液和血培养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李斯特 脑膜炎 氨苄西林 氨基糖苷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两对引物PCR检测速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倩 付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0-41,共2页
应用两对引物(HIY1—2及Inl1—2对50件速冻食品经两次增菌后因相吸附法提取DNA,分别PCR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基因和内化素基因。PCR法检测标本阳性率为12%,与常规检测方法对比,结果一致,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方法简便,省时... 应用两对引物(HIY1—2及Inl1—2对50件速冻食品经两次增菌后因相吸附法提取DNA,分别PCR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基因和内化素基因。PCR法检测标本阳性率为12%,与常规检测方法对比,结果一致,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方法简便,省时省力,对自食品中分离致病性单增李斯特菌,特别是食物中毒病原菌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示速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问题不可忽视。发展特异敏感的PCR方法鉴定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是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 李斯特 速冻食品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素脂蛋白PplA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的研究
13
作者 杜小栩 陈绵绵 +5 位作者 任耿佳 杨立锋 丁强 宋厚辉 江玲丽 孙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75,共9页
为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脂蛋白PplA在细菌运动、鞭毛形成和生物被膜(BF)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LM野生株EGD-e中扩增pplA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分别克隆至pKSV7载体中构建pplA基因缺失重组质粒并采用PCR与测序鉴定;以EGD-e为模... 为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脂蛋白PplA在细菌运动、鞭毛形成和生物被膜(BF)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LM野生株EGD-e中扩增pplA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分别克隆至pKSV7载体中构建pplA基因缺失重组质粒并采用PCR与测序鉴定;以EGD-e为模板扩增pplA基因及其启动子片段,分别克隆至pIMK2质粒中构建pplA基因回补质粒并经PCR与测序鉴定。将缺失重组质粒转化EGD-e感受态细胞并利用双重压力(42℃、氯霉素抗性)使重组质粒中的同源臂序列与LM基因组发生交换,获得携带缺失重组质粒的pplA基因缺失菌株后,在30℃无抗环境下传代培养使缺失重组质粒丢失,以获得缺失株(ΔpplA)并经PCR与测序鉴定;将回补质粒转化ΔpplA感受态细胞,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得到回补株(CΔpplA)并经PCR与测序鉴定。在37℃和30℃分别培养各菌株,每隔1 h测定各菌株菌液的OD_(600nm)值,共测12 h以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同时对各菌株点板计数,结果显示,PplA不影响LM的体外生长能力。将各菌株菌液接种于TSA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 h和48 h时检测细菌运动圈大小,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和回补株相比,ΔpplA株运动圈直径极显著和显著增大(P<0.01、P<0.05)。采用RT-qPCR方法检测野生株与ΔpplA株中鞭毛相关基因(flgB、flgC、flgD、flgE、flgG、flgK、flgL、mogR、gmaR、flhA、flhB、flaA、fliD、fliE、fliF、fliG、fliH、fliI、fliM、fliP、fliQ、fliR、mot B)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pplA株鞭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提高,其中flhB、fliF、flgD和flgE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最显著。在4℃、25℃以及37℃条件下静置培养EGD-e、ΔpplA及CΔpplA株,通过结晶紫法中的酶标仪检测法和显微镜观察法分别检测BF的形成量和BF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和25℃条件下,ΔpplA株BF的形成量显著和极显著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P<0.05、P<0.001),而在37℃时,ΔpplA株BF的形成量极显著高于野生株和回补株(P<0.01)。在4℃和25℃条件下,ΔpplA株的BF结构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更为疏松,而在37℃条件下,ΔpplA株BF的结构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最为紧密。以上结果表明,LM信息素脂蛋白PplA不影响细菌的体外生长能力,但可以通过调控鞭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抑制细菌的体外运动能力,并通过鞭毛的形成影响LMBF的形成能力。本研究为探究LM通过PplA调控鞭毛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外界和宿主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信息素脂蛋白PplA 运动 鞭毛基因转录 生物被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合并脊髓炎一例
14
作者 吴丹瑛 王沁雪 +3 位作者 朱冬梅 甘宇婧 黄敏 周苏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78,共6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合并脊髓炎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有助于诊断,脑脊液培养阳性为诊断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合并脊髓炎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脑干脑炎 脊髓炎 播散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联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
15
作者 于微 刘园园 +6 位作者 郭进琪 曲范娜 魏丽郦 王相茹 张子怡 王彤娇 马佳歌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5,共7页
文章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联合使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分析了二者联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微观结构、细胞内容物泄露、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 文章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联合使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分析了二者联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微观结构、细胞内容物泄露、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和甘草查尔酮A的联合使用显著增加了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内容物泄露,并显著抑制了其运动能力,从而抑制生物膜形成(P<0.05)。此外,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显著减少了不同食品表面(不锈钢、橡胶、铝片和玻璃)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成熟生物膜中活菌数(P<0.05)。为防控食品加工环境中的生物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 甘草查尔酮A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生物膜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σ^(B)激活因子样Lmo1642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环境应激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张亚萍 李能秀 +5 位作者 焦健 季春辉 王立霞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对外界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σ^(B)因子(sigma B)是LM最重要的应激调控因子。为探究σ^(B)激活因子样Lmo1642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国际标准菌株LM EGD-e基因组为模板,扩增lmo164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对外界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σ^(B)因子(sigma B)是LM最重要的应激调控因子。为探究σ^(B)激活因子样Lmo1642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国际标准菌株LM EGD-e基因组为模板,扩增lmo164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o1642基因缺失株LM-Δlmo1642及回补株LM-CΔlmo1642,比较其在不同胁迫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及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的差异,并通过qPCR检测与环境应激和BF形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Lmo1642蛋白含有STAS结构域,属于STAS蛋白家族;与LM EGD-e和LM-CΔlmo1642相比,LM-Δlmo1642在42℃、pH9.0、3.8%乙醇以及不同渗透压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明显减弱(P<0.05),但对LM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qPCR显示与环境应激有关基因sigB、opuCC、betL、clpP的相对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F相关基因actA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表明lmo1642基因对LM的环境应激适应能力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lmo1642基因调控LM环境应激能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lmo1642 环境应激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r家族转录因子Lmo1956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环境应激及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17
作者 常意行 左雨霏 +5 位作者 钱亿宽 李能秀 焦健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对外界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为了探究铁摄取调节蛋白(Fur)家族转录因子Lmo1956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提取的LM EGD-e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lmo1956基因并通过在线软件分析Lm...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菌,对外界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为了探究铁摄取调节蛋白(Fur)家族转录因子Lmo1956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提取的LM EGD-e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lmo1956基因并通过在线软件分析Lmo1956蛋白的结构域特征;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o1956基因缺失株LM-Δlmo1956及回补株LM-CΔlmo1956,采用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及测序鉴定。将LM EGD-e、LM-Δlmo1956及LM-CΔlmo1956菌株在不同应激环境下培养,通过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各菌株的生长情况;采用铬天青S(CAS)培养板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及微量结晶紫法对2种菌株铁载体、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鉴定,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F形成相关基因gltB、gltC的转录水平。PCR扩增结果显示,从LM EGD-e株基因组中扩增到453 bp的lmo1956基因。Interpro软件分析结果显示Lmo1956蛋白含有Fur结构域,属于Fur蛋白家族转录因子。PCR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LM-Δlmo1956及LM-CΔlmo1956株均正确构建。不同应激环境下培养各菌株后检测结果显示,与LM EGD-e和LM-CΔlmo1956株相比,LM-Δlmo1956在铁限制、37℃、42℃、pH9、8%NaCl、7 mmol/L H2O2等环境下的生长能力明显减弱,铁载体、BF形成能力极显著下降(P<0.01)。qPCR结果显示,与LM EGD-e和LM-CΔlmo1956株相比,LM-Δlmo1956中BF形成相关基因gltB、gltC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Lmo1956在LM环境适应性和BF形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揭示Lmo1956在调控LM环境适应性和BF形成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lmo1956 环境应激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膜脂适应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园 纪婧 +3 位作者 吴酉芝 刘爱国 董银苹 董庆利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60-369,共10页
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食品工业常通过低温冷藏、酸化处理、化学消毒等胁迫技术抑制微生物活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作为典型嗜冷菌,因其极强的环境耐受性而广泛存活于加工环境、设施及食品中。细菌细胞膜作为外部环境与细胞质之间... 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食品工业常通过低温冷藏、酸化处理、化学消毒等胁迫技术抑制微生物活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作为典型嗜冷菌,因其极强的环境耐受性而广泛存活于加工环境、设施及食品中。细菌细胞膜作为外部环境与细胞质之间的结构屏障,是菌体适应环境胁迫的关键靶点。脂肪酸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不仅参与膜结构的组装,更在细胞应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环境胁迫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膜脂适应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低温胁迫,阐释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膜脂组成与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深入探讨膜流动性及毒力因子表达调控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当微生物面临外界压力时,膜脂肪酸的修饰是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功能的关键策略。深入解析不同环境胁迫下菌体膜脂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将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因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膜脂适应 膜流动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闫静 刘小菊 肖晶 王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3,共9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系统发育谱系、CC型、ST型、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基因、毒力基因、抗性基因、系统发生关系。结果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属谱系Ⅰ、谱系Ⅱ,以谱系Ⅱ为主,共21株(84.0%)。血清型以1/2a为主,共14株(56.0%),分属10个CC型,其中CC9、CC8和CC121为优势CC型,共占56.0%(14株),发现一个新的ST型,即ST3142。仅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4.0%,1/25),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多重耐药株,本研究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基本一致。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携带LIPI-1和内化素基因,未发现携带LIPI-3的菌株,仅2株ST87型菌株携带LIPI-4。16株菌(64.0%)携带SSI-1,5株ST121携带SSI-2。68.0%(17/25)的菌株inlA基因发生了提前终止(PMSC)。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能将不同谱系、血清群和CC型的菌株明显分开,25株菌共分为10个亚群,与CC型保持一致。结论甘肃省市售食品中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呈现遗传进化多样性,耐药基因及表型均表现出低耐药率,且携带的毒力基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核酸纸条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毒素基因
20
作者 刘岩 杨建宇 +6 位作者 周钰娇 丁文博 张先宇 高林然 潘蓓珍 杨继飞 赵云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4,共8页
目的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和胶体金技术相结合的双重核酸试纸条方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rfA和hly两种毒素基因。方法采用加热煮沸法提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为靶基因,分别用6-FAM标记prfA... 目的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和胶体金技术相结合的双重核酸试纸条方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rfA和hly两种毒素基因。方法采用加热煮沸法提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为靶基因,分别用6-FAM标记prfA上游引物5'端,Biotin标记prfA下游引物5'端,Digoxin标记hly上游引物5'端和Biotin标记hly下游引物5'端,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素基因检测方法,通过克隆转化、测序分析,克隆阳性对照品,研发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特异性、灵敏度、复现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样品检测对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水煮法提取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浓度为148.81±0.97ng/μL,A_(260)/A_(280)在1.8~2.0范围内;PCR产物经克隆转化、测序对比,与GenBank数据库中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特异性检测,仅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阳性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2)ng/μL,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10倍;复现性检测,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分别对核酸试纸条进行验证,结果一致;稳定性检测,在第6、9、12月对核酸试纸条进行验证,稳定性较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试剂盒可准确快速的检出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本剂盒可同时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rfA和hly毒素基因,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复现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prfA hly 双重核酸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