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骏 肖新莉 +5 位作者 刘哲 秦皓 刘丽华 张敏 张波 刘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2~79(59.3±12.1)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类型,颅脑CT检查计数颅内分布区的梗死病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26)、稳定型斑块组(n=38)、不稳定型斑块组(n=60)。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膜联蛋白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膜联蛋白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1蛋白质表达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的颈内动脉分布区病灶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显著(F=21.36、24.5,P<0.05);②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型斑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的含量比较差异显著(F=19.8,P<0.05);不稳定型斑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织膜联蛋白A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表达率明显少于稳定型斑块组(t=2.19、2.876,χ2=9.23,P<0.05)。结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 膜联蛋白A1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和白介素8对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翊群 丁磊 +3 位作者 夏文权 王也飞 余文红 王鸿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06-507,共2页
关键词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8 单核细胞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守力 韩雅玲 +2 位作者 刘丽军 阎承惠 康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人80例,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CP-1水平。结果(1)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hs-CRP为(2.37±0.56)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1.59±0.41)μg/L(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为(1.18±0.37)μg/L与术前的(1.13±0.32)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为(26.04±5.43)pg/L,显著高于术前的(18.07±4.30)pg/L(P<0.01),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CP-1为(9.80±2.64)pg/L,与术前的(9.63±2.52)p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病人血浆hs-CRP及MC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杏仁核脑区(CeA)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在慢性炎症性疼痛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董玉林 曹德利 +2 位作者 张志军 高永静 倪衡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100,共6页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足底皮下注射CFA 20μL,制作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机械性刺激缩爪阈值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MCP-1/CCR2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CCR2蛋白的表达变化;选择CFA 7天组,用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双标染色来定位表达MCP-1/CCR2的细胞类型。结果造模1h后小鼠同侧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显著降低(P<0.001),并能维持7天以上;造模1天后,CeA中MCP-1mRNA表达量增加(P<0.05),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5);CCR2mRNA从造模6h起表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A中CCR2蛋白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上调,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FA 7天组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而且荧光双标染色显示MCP-1/CCR2蛋白主要与神经元核标记物(NeuN)共标。结论足底皮下注射CFA能诱导小鼠产生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CeA中MCP-1/CCR2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且均在神经元表达,提示该部位表达增加的MCP-1/CCR2可能参与炎症性疼痛的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疼痛 杏仁核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小鼠 完全弗氏佐剂(C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常伟 孙汉英 +1 位作者 曾红兵 吕永曼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和火把花根治疗组,14d后测量24h尿蛋白,处死大鼠,用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C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火把花根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肾组织TGF-β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 系膜增殖性肾炎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4 位作者 徐亮 陆进明 陈兰芳 毛桐俊 宣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药物浓度分别加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进行干预。以MTT法检测药物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两种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半数抑制浓度分别及联合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h,以RT-PCR的方法比较3组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UVECs的增殖,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IC50分别为0.74、1.87mg/mL。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分别及联合孵育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作用组显著低于单个药物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MCP-1mRNA表达,从而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并可能为临床治疗血管炎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细胞间黏附分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高血压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启应 孙明 +1 位作者 杨天山仑 周宏研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 ( 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 1的表达 ;在 2K1C大...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 ( 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 1的表达 ;在 2K1C大鼠高血压形成一周 ,主动脉壁MCP 1即有表达 ,并随时间延长 ,其表达持续增加。结论 :提示高血压早期即有主动脉壁MCP 1的表达 ,并随时间延长增加 ,这可能与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高血压 主动脉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立明 许丹 +8 位作者 马威 尚小明 孙淑娴 张春来 纪征 姜玉凤 卢峰 赵宝春 张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证实;采用ELISA方法(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检测血浆MCP-1水平。检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并比较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P-1水平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P-1水平达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CP-1水平不能够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P-1水平达峰无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CP-1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晓东 陈宗雄 +2 位作者 徐皓 陈金水 杨国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2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MCP-1,剂量分别为1μg、10μg、100μg、1mg;F组为正常裸鼠,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空白对照。结果A组裸鼠颈部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接种2周后均形成瘤体;1个月后瘤体体积均值达653.18mm3。C~E组中MCP-1明显阻止了骨肉瘤细胞的种植;极小剂量组B组MCP-1也明显延迟其种植生长,抑瘤指数为69.69%,B~E组裸鼠血清AKP值明显低于A组(P<0.01)。病理检查示B~E组裸鼠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结论MCP-1具有显著阻止骨肉瘤细胞种植的作用,局部应用对预防手术野内肿瘤细胞种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骨肉瘤 种植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通路在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晓光 方勇 +3 位作者 姚敏 胡孝辉 徐鹏 俞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对此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在对数生长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GMCSF和(或)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对此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在对数生长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GMCSF和(或)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D98059组、GMCSF组及PD98059+GMCSF组。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D98059组比较,GMCSF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质量体积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在GMCSF+PD98059组中,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应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GMCSF组(P<0.05)。结论 GMCSF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表达,ERK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心肌病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聃红 邓悦 +1 位作者 南征 王旭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41-124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心肌病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玲 周炜 陈曼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73-2376,共4页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MMP-9与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特拉唑嗪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激活单核细胞核因子-кB及辛伐他汀干预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学军 LI Jian-jun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予辛伐他汀干预,探讨CRP/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的抗AS效应.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免...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予辛伐他汀干预,探讨CRP/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的抗AS效应.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观察CRP致单核细胞NF-κB p65活化的时间效应,ELISA法观察IL-6产生的时间-浓度效应,其峰值分别与辛伐他汀抑制剂组比较.结果:CRP刺激单核细胞NF-κB活化呈时间依赖性,高峰在2 h,单核细胞表达IL-6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在24 h达高峰.辛伐他汀(1×10-8mol/L~1×10-6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NF-κB活化与IL-6表达.结论:CRP激活正常人单核细胞NF-B信号途径,并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辛伐他汀抑制单核细胞NF-κB活性与IL-6表达,提示CRP/NF-κB信号途径在促进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抑制NF-κB有可能减轻或抑制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因子-κB 辛伐他汀 致病机制 免疫细胞化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艳 许秀娟 +1 位作者 王伟 邹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ig)的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方法选取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5例,按有无特异性体质分为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以同年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ig)的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方法选取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5例,按有无特异性体质分为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以同年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CD183)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CXCR3配体Mig的水平。结果特应性组、非特应性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83+的表达分别为(16.39±4.13)%、(14.39±3.74)%和(11.1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CD183+的表达分别为(67.18±10.57)%、(61.44±11.46)%和(51.19±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g水平分别为(99.67±35.77)ng/L、(120.28±32.28)ng/L和(63.90±15.8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g和CXCR3均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CXCR3可能与特应性体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3 特应性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竞 包艳 +3 位作者 叶迎春 秦莹 王丹 崔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其表达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NF-κB抑...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其表达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DP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8周末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重指数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肾组织NF-κB、MCP-1以及ICAM-1的表达。结果:(1)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肾重指数、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DP组也有增高但显著低于DM组(均P<0.01);(2)DM组大鼠肾组织NF-κB、MCP-1以及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NC组,DP组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而高于NC组(均P<0.01);(3)NF-κB的表达与MCP-1、ICAM-1、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885,P<0.01;r=0.861,P<0.01;r=0.796,P<0.01;r=0.457,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增加,抑制其活性可减少MCP-1、ICAM-1的表达,减轻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的检测及应用
16
作者 郭振辉 洪新 +2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邹霞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3-74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 (Mo)NF κB核易位及其检测方法 ,了解脂多糖 (LPS)对NF κB的活化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法。结果 Mo免疫组化结果 ,胞浆组化染色强阳性 ,其胞核染色弱阳性 ;LPS刺激Mo后 ,...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 (Mo)NF κB核易位及其检测方法 ,了解脂多糖 (LPS)对NF κB的活化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法。结果 Mo免疫组化结果 ,胞浆组化染色强阳性 ,其胞核染色弱阳性 ;LPS刺激Mo后 ,胞核组化染色显强阳性。EMSA示LPS刺激组的自显影密度远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Mo受LPS刺激后 ,免疫组化方法证实在完整细胞中NF κB核易位并活化 ;EMSA证明LPS刺激后 ,NF κB核易位大量增加 ,与κB序列结合活力大为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因子-kB 脂多糖 免疫组织化学 EMSA法 DNA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N-端膜外第一襻特异抗体F(ab′)_2的制备及鉴定
17
作者 张莉 郭葆玉 +1 位作者 苗红 张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 :研究人 β趋化因子受体 5 (huCCR5 )NH2 端膜外第一襻特异抗体F(ab′) 2 的制备及鉴定方法。方法 :计算机分析定位超基因家族中同源顺序最低的结构域NH2 端膜外第一襻 ,PCR扩增出该基因片段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 1N中 ,经测... 目的 :研究人 β趋化因子受体 5 (huCCR5 )NH2 端膜外第一襻特异抗体F(ab′) 2 的制备及鉴定方法。方法 :计算机分析定位超基因家族中同源顺序最低的结构域NH2 端膜外第一襻 ,PCR扩增出该基因片段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 1N中 ,经测序鉴定正确后 ,在E coli中表达 ,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经A蛋白 SepharoseCL 4B亲和层析纯化后 ,用胃蛋白酶消化IgG ,经S 2 0 0凝胶过滤柱分离制备F(ab′) 2 。结果 :经还原和非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ELISA阻断实验分析证明得到抗huCCR5NH2 端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这一简捷快速的特定功能结构域抗体F(ab′) 2 的制备方法 ,对研究该基因在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同时也对超基因家族中亚家族特异抗体研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 融合蛋白 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素芬 韩泉洪 +1 位作者 李丽华 南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 ... 目的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 lux、1000 lux的LED白光、蓝光、绿光中分别照射6 h、12 h、24 h,并分别设置对照组避光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PE细胞的增生值(A_(460)),分别使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生值显示:蓝光、白光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蓝光各照度6h、12 h、24 h,RPE细胞增生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增生值随着白光和蓝光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RT-PCR结果显示,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24 h,蓝光500 lux 12 h、24 h和1000 lux 12 h、24 h,绿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24 h,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白光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蓝光500 lux 12 h、24 h和1000 lux 12 h、24 h,绿光500 lux 24 h、1000 lux 24 h,与对照组相比,RPE细胞MCP-1、IL-8分泌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蓝光在500 lux 24 h和1000 lux 12 h、24 h,MCP-1和IL-8分泌量较白光、绿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ED白光、蓝光和绿光能以照度和时间依赖性影响ARPE细胞增生及分泌MCP-1和IL-8,以蓝光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细胞介素-8 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等长收缩运动促进大鼠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骏涛 耿灿茹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6-862,共7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等长收缩运动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G)、心肌缺血组(MI)、运动训练组(ET)、MCP-1抑制剂组(LG),每组均...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等长收缩运动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G)、心肌缺血组(MI)、运动训练组(ET)、MCP-1抑制剂组(LG),每组均有6只大鼠。CG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I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kg/d),造成心肌缺血;ET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并且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LG组在ET组的基础上进行MCP-1抑制剂来氟米特灌胃。训练8周结束后,麻醉大鼠,取左心室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缺血区心肌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区心肌小动脉密度和单核细胞数量;以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缺血心肌中MCP-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ET组大鼠的相对侧支血流量(RCBF)、小动脉密度(AD)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01),LG组的RCBF和AD与M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ET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单核细胞数量、MCP-1 mRNA以及MCP-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01),而LG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单核细胞数量、MCP-1 mRNA以及MCP-1蛋白表达与M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8周的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大鼠缺血心肌中MCP-1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心肌缺血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侧支动脉生成 动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执兵 刘俊 +3 位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方红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脂联素、血浆MCP-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日和6个月的血浆MCP-1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术后3日和6个月的FMD和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与脂联素和FMD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再狭窄 血管重塑 脂联素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