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肤子对单核巨噬系统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戴岳 黄罗生 +1 位作者 冯国雄 杭秉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地肤子水提物500mg/kg使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明显降低,同时减少肝脏和脾脏对碳粒的摄取;地肤子100,500mg/kg能明显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CRBC)的吞噬作用,对PC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PC-DTH)... 地肤子水提物500mg/kg使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明显降低,同时减少肝脏和脾脏对碳粒的摄取;地肤子100,500mg/kg能明显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CRBC)的吞噬作用,对PC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PC-DTH)及绵羊红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SRBC-DTH)的诱导相及效应相均有一定的抑制趋势,但对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却无明显影响。表明地肤子水提物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其抑制DTH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对单核巨噬系统功能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子 碳粒廓清速率 单核巨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造血干细胞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张宇辰 赵明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屏障,包括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执行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最近研究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不只是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分化...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屏障,包括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执行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最近研究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不只是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分化发育而成的一种执行防御功能的细胞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HSCs的静止、自我更新、动员以及凋亡进行调控,但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这些调控作用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相关研究作一总结,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系统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龛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参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郑翊君 刘怀存 王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7,共9页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诸多可能机制中,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受体、细胞因子和细胞分泌物都可能参与CIPNP的发生。本文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异常活化、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几个角度总结并讨论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CIPNP中已知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最新进展,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下游通路和开发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单核细胞系统 趋化因子 补体 神经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朱静和 钱雷 +2 位作者 蒋凤 谢迎弟 于建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7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96例为AS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7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96例为AS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IL-37和Lp-PLA2水平。2组均随机选择7例,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将对照组来源细胞分为空白1组(A组)、氧化型LDL(ox-LDL)组(B组)及IL-37+ox-LDL组(C组),将AS组来源细胞分为空白2组(D组)、AS+ox-LDL组(E组)及AS+IL-37+ox-LDL组(F组),检测各组单核细胞凋亡率和单核细胞中Lp-PLA2 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与AS组性别、年龄及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S组体质量指数、单核细胞、TC、TG、LDL-C及血清Lp-PLA2和Lp-PLA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AS组血清IL-37和IL-3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0.92)ng/L vs(5.04±1.03)ng/L,4.25±2.11 vs 5.28±1.88,P<0.01]。IL-37+ox-LDL刺激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48 h后,B组较A组,E组较D组单核细胞凋亡率及Lp-PLA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F组较E组单核细胞凋亡率及Lp-PLA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对ox-LDL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Lp-PLA2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继乐 张莉 王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发现已愈百年。近年发现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不仅在机体的自身稳态、免疫监视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发育来源上,成年个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成员不仅来源于骨髓造血,还来源...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发现已愈百年。近年发现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不仅在机体的自身稳态、免疫监视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发育来源上,成年个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成员不仅来源于骨髓造血,还来源于胚胎原始造血;在功能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更是展现出广泛的异质性,尤其是近年来发现该系统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阐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分化、激活、效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对深刻认识机体自身稳态、免疫应答、以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最终建立有效的干预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系统 细胞 树突状细胞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7基因沉默对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大勇 李运田 +3 位作者 李雪杰 柳杨 薛峰 杨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筛选出高效抑制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D147表达的短链RNA(shRNA)慢病毒载体,观察CD147基因沉默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兔源CD147 mRNA序列,设计并构建shRNA慢病毒载体,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组,加CD147 shRNA慢病毒干... 目的筛选出高效抑制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D147表达的短链RNA(shRNA)慢病毒载体,观察CD147基因沉默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兔源CD147 mRNA序列,设计并构建shRNA慢病毒载体,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组,加CD147 shRNA慢病毒干扰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将其分别转染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72 h后观察转染效果,用RT-PCR测CD147 mRNA表达,ELISA法测CD147 MMP-2及MMP-9蛋白表达。结果 A、B、C、D组CD147 mRNA及CD147、MMP-2和MMP-9蛋白较空白组显著减少(P<0.01),A组CD147 mRNA和蛋白降低最显著,较空白组分别减少57.7%和50.9%(P<0.01),MMP-2、MMP-9蛋白表达分别减少95.9%和45.4%。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能高效、且特异阻断CD147基因表达的shRNA慢病毒载体。CD147基因沉默后,MMP-2和MMP-9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沉默 单核细胞系统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RNA 信使 基因表达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童金龙 陈龙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461-3464,共4页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或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是一种单核巨噬系统过度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或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是一种单核巨噬系统过度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组织学特征为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的过度增生与活化。近年来的研究深化了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血细胞综合征 单核巨噬系统 全血细胞减少 淋巴结肿大 肝功能异常 组织学特征 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腹部组织胞浆菌病致小肠梗阻的护理
8
作者 喻姣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年第9期1783-1784,共2页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小肠梗阻 护理 腹部 荚膜组织胞浆菌 单核巨噬系统 肺部感染 深部真菌病 胃肠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隆骨提取物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晓辉 蒋福泉 +2 位作者 岳会兰 邵赟 陶燕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1-1223,共3页
关键词 塞隆骨 佐剂性关节炎 单核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牛钰 何爱丽 张王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62-267,共6页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组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严重损坏脏器功能的疾病。临床可见发热、肝脾大、血细胞减少等复杂表现...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组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严重损坏脏器功能的疾病。临床可见发热、肝脾大、血细胞减少等复杂表现,同时有高甘油三脂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所致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血清铁蛋白升高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NK细胞和T细胞功能显著下降是本病标志性特点。地塞米松、依托泊苷、环孢素A联合应用的免疫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HLH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对HLH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单核/细胞系统 免疫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的活性测定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洪潇 余若黔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42,39,共4页
溶菌酶是一种与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有关的非特异防御机制 ,参与机体的免疫作用 ,测定溶菌酶活性值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国内外目前采用比浊法 ,琼脂板扩散法 ,比色测定法 ,琼脂火箭糖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前两种方法较为常用 ,但干扰... 溶菌酶是一种与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有关的非特异防御机制 ,参与机体的免疫作用 ,测定溶菌酶活性值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国内外目前采用比浊法 ,琼脂板扩散法 ,比色测定法 ,琼脂火箭糖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前两种方法较为常用 ,但干扰因素多 ,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差 ;比色法操作简单但误差较大。以琼脂火箭糖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泳法 比色测定法 溶菌酶 活性测定 临床 防御机制 单核-细胞系统 酶活性 琼脂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胞浆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纪会 郭述良 +2 位作者 黄仕聪 王璞 杨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51-1152,共2页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一种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在我国少见,常经呼吸道感染,侵犯肺部引起急慢性损害,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多系统症状,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文献复习 单核细胞系统 网状内皮系统 深部真菌病 呼吸道感染 慢性损害 系统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玉顺 蔡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贮能纵织,更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如瘦索、TNF-α、纤溶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剂1、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视黄醇、脂联素等;在免疫及代谢中具有较明显调节作用。其所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贮能纵织,更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如瘦索、TNF-α、纤溶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剂1、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视黄醇、脂联素等;在免疫及代谢中具有较明显调节作用。其所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受体 脂联素 信号传导 内皮 血管 脂类代谢 单核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举 廖清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34-63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畜禽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希国 张秀英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9期51-54,共4页
 对近年来中草药在畜禽免疫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中草药对畜禽免疫器官、白细胞水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中草药 兽药 免疫药理作用 免疫器官 白细胞水平 单核-细胞系统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综合诊疗在Erdheim-Chester病诊断中的实践:个案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蓓 杨磊 钟定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63,共6页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包含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来源的一组复杂的疾病,其中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可以表现为多系统的受累,包括骨、皮肤、肺、垂体等[1]。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这可能是对于ECD的认识逐渐提...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包含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来源的一组复杂的疾病,其中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可以表现为多系统的受累,包括骨、皮肤、肺、垂体等[1]。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这可能是对于ECD的认识逐渐提高的结果。当ECD首先表现在非骨组织的其他器官中,并具有与该部位更常见的其他疾病相类似的临床表现时,对于内科医生、影像医生和病理医生来说是一种诊断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医生 个案报道 单核细胞系统 病理医生 多学科综合诊疗 骨组织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影像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畜禽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希国 张秀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中草药 畜禽 免疫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药物 免疫器官 白细胞 单核-细胞系统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4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慧卿 金凤表 +3 位作者 李青联 高宇 刘晓腾 侯瑞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9-1414,共6页
冠心病和糖尿病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炎因子,主要通过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 receptor,CSF-1R)结合,参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与... 冠心病和糖尿病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炎因子,主要通过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 receptor,CSF-1R)结合,参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机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IL-34在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表达,它通过多途径发挥促炎作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其共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4 炎症因子 冠心病 糖尿病 单核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乙酰转移酶fadA3对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体内存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玉衡 张蓝月 +9 位作者 董静 史雨婷 贾红彦 李自慧 邢爱英 杜博平 孙琦 潘丽萍 朱传智 张宗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乙酰转移酶fadA3对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基因表达和MTB在体内存活的影响。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选取MTB标准株(H37R...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乙酰转移酶fadA3对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基因表达和MTB在体内存活的影响。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选取MTB标准株(H37Rv),利用CRISPR-cas系统辅助的非同源性末端接合技术(CRISPR-NHEJ)构建H37Rv-fadA3基因敲除株(ΔfadA3),利用微孔板法分别检测H37Rv和ΔfadA3在7H9液体培养基中的吸光度值(A值)和细菌活性,绘制生长曲线图和最低抑菌浓度表。运用免疫印迹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H37Rv和ΔfadA3感染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系THP-1分化得到)后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变化及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采用菌落计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析H37Rv和ΔfadA3在C57BL/6J小鼠肺组织和巨噬细胞中的存活及病理变化。结果:fadA3经敲除1116 bp片段后成功获得ΔfadA3敲除株。H37Rv和ΔfadA3在培养第3、6、9和12天的A 600值(分别为0.245±0.005和0.232±0.013、0.403±0.122和0.385±0.009、0.444±0.010和0.442±0.005、0.675±0.027和0.662±0.0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3、2.351、0.178、0.848,P值均>0.05);二者对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PA-824、利奈唑胺、氯法齐明、利福平、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的90%最低抑菌浓度相同(分别为0.006、2.000、0.313、0.156、0.250、0.625、1.250、0.003、0.125、0.320μg/ml)。H37Rv感染巨噬细胞中全蛋白乙酰化修饰灰度值(243.100±7.125)与未感染组(204.800±9.348)和ΔfadA3感染组(154.500±14.89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4,P=0.013;t=9.350,P=0.003)。与H37Rv相比,ΔfadA3感染上调的差异基因有94个,下调有7个。同时,在巨噬细胞模型(72 h)和小鼠肺组织中(28 d),H37Rv感染后的菌落形成单位计数[分别为(41.000±4.583)×10^(4)和log 10(5.531±0.203)]与ΔfadA3感染[(18.670±1.155)×10^(4)和log 10(4.541±0.27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15,P=0.001;t=6.466,P<0.001);ΔfadA3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性浸润较H37Rv感染小鼠明显减弱。结论:抗结核药物对ΔfadA3敲除株与H37Rv的杀菌效果一致。fadA3可显著调控宿主蛋白乙酰化修饰和基因表达,可能是维持H37Rv在巨噬细胞胞内和小鼠肺组织中存活,并导致肺组织炎症性浸润的重要毒力因子。这些发现将为靶向fadA3和宿主蛋白乙酰化的宿主导向治疗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乙酰转移酶 单核细胞系统 乙酰化作用 基因表达 细胞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苗苗 邬志惠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1-894,共4页
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以及与肝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介绍了HBV诱导的肝脏炎症以及天然免疫细胞与HSC的相互作用,简述了HBV作用下单核/巨噬... 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以及与肝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介绍了HBV诱导的肝脏炎症以及天然免疫细胞与HSC的相互作用,简述了HBV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HSC的激活和杀伤作用以及HSC的肝脏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单核细胞系统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