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花荚脱落及单株荚数的QTL定位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琰 孙晓环 +9 位作者 孙霞 王燕平 宗春美 齐玉鑫 白艳凤 任海洋 潘相文 杜维广 孔凡江 刘宝辉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2期71-76,共6页
大豆花荚脱落率和单株荚数是影响大豆单株产量的两个主要性状。研究以花荚脱落率高的大豆品种吉育73为母本及花荚脱落率低的铁荚四粒黄为父本,构建了样本容量为100的F2遗传群体。所构筑的遗传图谱总长为1 351.5 c M,具34个连锁群。利用... 大豆花荚脱落率和单株荚数是影响大豆单株产量的两个主要性状。研究以花荚脱落率高的大豆品种吉育73为母本及花荚脱落率低的铁荚四粒黄为父本,构建了样本容量为100的F2遗传群体。所构筑的遗传图谱总长为1 351.5 c M,具34个连锁群。利用多QTL模型(MQM)对该群体花荚脱落率和单株荚数进行QTL定位,共鉴定出2个花荚脱落率QTL,同位于GM16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0.9%和9.7%;同时鉴定出5个控制单株荚数的QTL,分别位于GM02、GM07、GM10、GM04和GM05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介于8.8%~15.9%之间。研究结果为大豆花荚脱落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候选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育种材料。图1,表3,参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脱落率 单株荚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单株荚数QTL定位及整合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花 白志元 +2 位作者 张瑞军 卫一超 卫保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5,共6页
大豆单株荚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大豆种质资源中也是一个变异范围较广的性状,为了有助于大豆单株荚数分子选择育种,以大豆多荚材料C025和少荚材料JD18为亲本,以通过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亲本及遗传群体进行2a(太... 大豆单株荚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大豆种质资源中也是一个变异范围较广的性状,为了有助于大豆单株荚数分子选择育种,以大豆多荚材料C025和少荚材料JD18为亲本,以通过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亲本及遗传群体进行2a(太原2017、太原2018)表型性状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利用已知的大豆SSR遗传图谱,结果显示,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QTLs33个,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2%~56.4%;通过元分析整合最终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23个QTLs,其中有5个QTLs(qPN.C2-3、qPN.I、qPN.C2-4、qPN.C1和qPN.L)与前人的研究重叠,分别位于C2、N、C1这3条染色体上;其余18个QTLs是研究发现的控制大豆单株荚数新的QTLs(qPN.D1a、qPN.N、qPN.C2-1、qPN.C2-2、qPN.M、qPN.A2-1、qPN.A2-2、qPN.K、qPN.O-1、qPN.O-2、qPN.B1、qPN.F、qPN.B2、qPN.E、qPN.J、qPN.D2-1、qPN.D2-2、qPN.G)。qPN.A2-1、qPN.C2-4和qPN.C1(贡献率分别为56.4%,29.5%,35.4%)这3个QTLs可被多环境重复检测且贡献率较高,因此,其可以作为主效QTL进行后续大豆单株荚数分子研究。由于大豆单株荚数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且由多位点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研究检测到一些新的QTLs,并且也验证了一些前人检测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同时整合目前比较完善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单株荚数 QTL QTL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世代回交群体定位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及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彦芝 蒋洪蔚 +4 位作者 刘春燕 辛大伟 车京玉 胡国华 陈庆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7-472,共6页
为进一步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挖掘大豆荚粒性状关键基因,以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推广的绥农14为轮回亲本,野生种ZYD00006为供体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和自交,得到157株BC3F3株系,对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挖掘大豆荚粒性状关键基因,以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推广的绥农14为轮回亲本,野生种ZYD00006为供体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和自交,得到157株BC3F3株系,对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和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测验两种方法进行QTL定位,同时采用QTL network进行了上位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都与单株粒重、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用两种方法共检测到4个单株荚数QTL,分别定位在B2,D1a,G和N连锁群上;5个单株粒数QTL,分别定位在F,J,D2和K连锁群上,其中定位在F连锁群上的Satt425~Satt663用两种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上位性分析均检测到3对互作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世代回交群体 单株荚数 单株 遗传搭车原理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优质早熟硬荚鲜食豌豆秋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艳 刘琼 +1 位作者 朱俐遐 李喜 《长江蔬菜》 2015年第17期44-45,共2页
早熟硬荚鲜食豌豆生育期短,在9月上中旬秋播,11月初即可采摘上市,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而且鲜荚正值蔬菜秋淡上市,种植效益较高,一般每667 m2产500~600 kg,效益在2 000~3 000元。同时,豌豆具有养地的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1豌豆对环境条... 早熟硬荚鲜食豌豆生育期短,在9月上中旬秋播,11月初即可采摘上市,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而且鲜荚正值蔬菜秋淡上市,种植效益较高,一般每667 m2产500~600 kg,效益在2 000~3 000元。同时,豌豆具有养地的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1豌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发芽适温:16~18℃;茎叶生长适温:12~16℃;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15~18℃;嫩荚成熟期适温:1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品种 栽培技术 开花结 长日照 叶生 环境条件 单株荚数 适宜温度 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_4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5
作者 杜智欣 陈学珍 +4 位作者 谢皓 白宝良 于同泉 路苹 王文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0-,共1页
对北京地区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8个大豆M4家系的146个品系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品质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的品系主要集中在中作92-121,中作976,中品5802等3个M4品种中.(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 对北京地区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8个大豆M4家系的146个品系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品质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的品系主要集中在中作92-121,中作976,中品5802等3个M4品种中.(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单株荚数,R8,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R1,结荚高度.(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单株荚数,R7,R8,主茎分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M4 农艺性状 单株荚数 遗传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秕荚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桂华 刘靖 +3 位作者 任卫东 谢幸华 孙淑芝 朱敏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2,共2页
2006—2007年商丘市夏播大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秕荚现象,有的单株秕荚数占单株荚数的一半,一般减产20%~60%,个别单株甚至无有效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基本明确了造成大豆秕荚的主要原因... 2006—2007年商丘市夏播大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秕荚现象,有的单株秕荚数占单株荚数的一半,一般减产20%~60%,个别单株甚至无有效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基本明确了造成大豆秕荚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预防 原因 单株荚数 夏播大豆 技术人员 商丘市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体系合作项目“豇豆荚螟生物防控技术”通过专家验收
7
作者 朱绪伟 《蚕学通讯》 2019年第4期4-4,共1页
2019年8月30日,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阳综合试验站协作完成的“豇豆荚螟生物防控技术”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该项目是郑州综合试验站利用一化性柞蚕卵繁... 2019年8月30日,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阳综合试验站协作完成的“豇豆荚螟生物防控技术”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该项目是郑州综合试验站利用一化性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防治绿豆豆荚螟进行共同实验,平均防治率在90%以上。测产田块位于郑州综合试验站示范县方城县清河乡,面积2 hm 2,前作小麦。测产按对角线取样法,取3点,每点取样2.4 m 2。调查单株荚数、荚粒数、密度,百粒重按常年均值5.7 g计算667 m 2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 鉴定验收 生物防控 产业技术体系 豇豆 单株荚数 赤眼蜂 取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用豇豆新品种冀豇2号
8
作者 王彦 张志肖 +6 位作者 时会影 王珅 沈颖超 刘长友 苏秋竹 田静 范保杰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9期23-23,共1页
冀豇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粒用豇豆新品种,2023年通过了河北省种子总站品种认定。该品种早熟,平均生育日数春播为91.5天、夏播为67.4天。株高51.1厘米,主茎分枝数2.4个,主茎节数10.8节,单株荚数14.3荚,荚长16.2厘... 冀豇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粒用豇豆新品种,2023年通过了河北省种子总站品种认定。该品种早熟,平均生育日数春播为91.5天、夏播为67.4天。株高51.1厘米,主茎分枝数2.4个,主茎节数10.8节,单株荚数14.3荚,荚长16.2厘米,每荚粒数9.3粒,百粒重15.4克。籽粒白色、饱满整齐,蛋白质含量26%,淀粉含量47.63%,脂肪含量0.92%,出沙率63.68%。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直立抗倒,结荚集中,成熟期一致,不炸荚,适宜一次性机械收获。抗根腐病、病毒病,抗倒性强,适宜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春、夏播种植。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1000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结习性 抗根腐病 主茎节 豇豆新品种 单株荚数 蛋白质含量 分枝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优质豌豆新品种“云豌118”
9
作者 何玉华 胡朝芹 +2 位作者 杨新 李琼 寸婕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3,共1页
云豌11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鲜食籽粒类型豌豆新品种,抗白粉病和枯萎病,同时具有广适应性特点,适合在中国南北方豌豆主栽区种植。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187 d,播种后110 d采收鲜荚。半蔓生株型,株高90~120 cm;单株茎枝... 云豌11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鲜食籽粒类型豌豆新品种,抗白粉病和枯萎病,同时具有广适应性特点,适合在中国南北方豌豆主栽区种植。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187 d,播种后110 d采收鲜荚。半蔓生株型,株高90~120 cm;单株茎枝数4.3枝,有效枝3.0枝,单株荚数11.5荚,单荚粒数7.1粒,荚长6.89 cm,荚宽1.30 cm,干籽粒百粒重23.5 g,鲜籽粒百粒重56g。复叶叶形普通、叶缘全缘,花色白、单花花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粉病 单株荚数 豌豆新品种 枯萎病 叶缘 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结实率与花粉败育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丽梅 孙寰 +2 位作者 黄梅 王曙明 王跃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以(YA×167)F2、(ZABC5×ZD8319)F2和(ZD8319×YB)F2三个育性分离群体为试材,在逐株检查花粉败育率的同时调查单株结荚数量,以搞清花粉败育与植株结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吉育30和另外11个栽培大豆的正常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 以(YA×167)F2、(ZABC5×ZD8319)F2和(ZD8319×YB)F2三个育性分离群体为试材,在逐株检查花粉败育率的同时调查单株结荚数量,以搞清花粉败育与植株结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吉育30和另外11个栽培大豆的正常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1)在不同F2群体中,花粉育性的变化对结实的影响略有不同,在(YA×167)F2群体中引起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为70%,而在另两个群体中则为60%。(2)每朵花中花粉粒数量多少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为3200-5800个花粉粒/花。这也正是不同群体材料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不同的原因。(3)大豆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以应用于杂交种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结实率 花粉败育率 单株荚数 品种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史宏 刘学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4-268,共5页
1999年对 4 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 ,2 0 0 0 - 2 0 0 2年对 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 ,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 ,其中ZYD1936、ZYD36 5 4的平均抗... 1999年对 4 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 ,2 0 0 0 - 2 0 0 2年对 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 ,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 ,其中ZYD1936、ZYD36 5 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 0 .6 5 0 0 ,系 1级抗旱材料 ,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 ,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 :生育日数 12 0天左右 ,株高 2 0 0cm左右 ,主茎明显 ,主茎节数较多 ,分枝数较少且短 ,结荚部位较低 ;中型椭圆叶 ,紫花 ,棕毛 ,无限结荚蔓生习性 ;小粒、黑种皮、椭圆粒 ,以二、三粒荚为主 ,一粒荚次之 ,四粒荚较少 ,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抗旱性 抗旱基因型 抗旱系 抗旱材料 株高 高度 分枝 主茎节 单株荚数 单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粉霞 李桂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6-69,共4页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期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变异度较小。(3)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变异系 相关分析 粒色 单株荚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石英 张爱军 +1 位作者 王红 周大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89-2289,2312,共2页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哥绿豆 株高 单株荚数 主茎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博 董莹莹 +8 位作者 付雪 刘赫禹 张翔超 刘冀 史飞飞 赵雪 韩英鹏 李文滨 滕卫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8-1238,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作物,而我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提高大豆产量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为定位大豆产量相关性状,本研究以产量差异显著的东农42和东农50作为杂交亲本,构建了包含16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作物,而我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提高大豆产量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为定位大豆产量相关性状,本研究以产量差异显著的东农42和东农50作为杂交亲本,构建了包含16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对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R/qtl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结合两年六点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利用测序获得的660316个SNP标记构建了一张分布在20个连锁群的包含6227个bin标记的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总图距和平均图距分别为2739.15 cM,0.44 cM。在12个染色体上定位到22个大豆产量相关性状QTL,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性状定位到的QTL分别为5、4、5和8个。在3号和19号染色体上各有一段基因组区域在两年间重复定位,涉及6个主效QTL,分别为qNFSP-19-1(22.976%)、qNFSP-19-2(11.977%)、qNFSP 19-3(17.203%)、qHSW-3-1(11.346%)、qHSW-3-2(11.346%)和qHSW-3-3(11.175%),加性效应值均为负值。在3、7、11、12和20号染色体上新定位到7个产量相关性状QTL,其中表型贡献率最高的为qHSW-3-3(14.276%),包含具有重复定位区间的qHSW-3-2和qHSW-3-3。与前人定位的结果相比,更多QTL极大地缩短了定位区间,表明本文报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更准确,可以为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精细定位、候选基因的挖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密度遗传图谱 四粒 单株荚数 单株粒重 百粒重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抗豆象育种后代F2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须珍 王素华 +1 位作者 吴绍宇 周吉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选用抗豆象品种 (系 )VC6 0 89A 6、VC1973A×V2 70 9 2、V2 80 2 ,与农艺性状优良的推广品种中绿 1号 (VC1973A)和中绿 2号 (VC2 917A系选 )作亲本 ,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 ,配置杂交组合。对 2 0个杂交组合后代F2 群体主要农... 选用抗豆象品种 (系 )VC6 0 89A 6、VC1973A×V2 70 9 2、V2 80 2 ,与农艺性状优良的推广品种中绿 1号 (VC1973A)和中绿 2号 (VC2 917A系选 )作亲本 ,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 ,配置杂交组合。对 2 0个杂交组合后代F2 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抗虫性分析 ,发现株高和抗虫性有超亲遗传现象 ,杂交优势明显 ;单株荚数普遍低于亲本 ,而单荚粒数略高于亲本 ,百粒重与亲本之间差异不明显。抗虫基因有抗性累加效应 ,3份抗虫材料的抗虫基因可能不在同一位点上。单株荚数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 ,且遗传变异程度大与抗虫性相关性不紧密 ,在后代选择时 ,应以单株荚数为主攻目标 ,其次是株高、荚粒数、百粒重和抗虫性。初步认为从P1×P4、P1×P5、P2 ×P4、P4×P2 、P2 ×P5、P5×P2 和P5×P3 组合后代中选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荚数 豆象 抗虫性 后代 亲本 遗传变异 百粒重 F2群体 遗传现象 选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加银 徐海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对12个早熟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春夏播试验,研究不同播季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不同播季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几乎所有性状均高于夏播;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夏播;单株荚数、全生育期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 对12个早熟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春夏播试验,研究不同播季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不同播季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几乎所有性状均高于夏播;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夏播;单株荚数、全生育期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达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差异的原因及分季播种条件下有关性状的选择,为早熟菜用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状选择与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菜用大豆 早熟 播种季节 单株荚数 品种(系) 夏播试验 变异系 全生育期 单株产量 单株 遗传差异 性状选择 环境条件 大豆育种 相关性 播季 种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肥对瓜尔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飏 吕国华 +1 位作者 金新文 夏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对不同开花状态下的瓜尔豆叶面喷施 6种不同肥料 ,并对不同处理下瓜尔豆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开花状态下 ,不同浓度的肥料对瓜尔豆产量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 5 0 %的开花状态下 ,各肥料处理对瓜尔豆单荚籽数、... 对不同开花状态下的瓜尔豆叶面喷施 6种不同肥料 ,并对不同处理下瓜尔豆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开花状态下 ,不同浓度的肥料对瓜尔豆产量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 5 0 %的开花状态下 ,各肥料处理对瓜尔豆单荚籽数、单株荚数、单株籽数、单株籽重等影响产量关键性因素的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尔豆 产量性状 根外追肥 微肥 施肥浓度 单株荚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江苏省栽培的扁豆新品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新 顾和平 +3 位作者 张红梅 张智明 李红飞 黄萍霞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X期4-4,共1页
扁豆是夏秋季上市的主要蔬菜品种,是江苏省南通、盐城地区有名的地方特种蔬菜,鲜荚肉质细腻,酥糯爽口,营养丰富,吃法多样,炒、煮、煨汤均可,风味极佳,扁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蛋白,具有解渴健脾、补肾止泄。
关键词 蔬菜品种 益气生津 无限结习性 单株荚数 特种蔬菜 止泄 补肾 盐城地区 植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勇 周斌 +1 位作者 张磊 张丽亚 《中国种业》 2016年第6期76-76,共1页
皖科绿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由安徽省地方资源收集的绿豆群体的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皖品鉴登字第1211003。该品种具有直立抗倒、高产、优质、子粒... 皖科绿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由安徽省地方资源收集的绿豆群体的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皖品鉴登字第1211003。该品种具有直立抗倒、高产、优质、子粒饱满、抗病等优点,适宜于安徽省绿豆主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品种 非主要农作物 资源收集 栽培技术 品鉴 品种鉴定 作物研究所 省农业科学院 单株荚数 开花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神豆2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锋 裴桂英 +2 位作者 马赛飞 刘健 侯俊奎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1期49-49,共1页
通过不同播期对神豆2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其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明显的影响,自6月7日以后,播期越晚,生育期越短,株高、结荚高度越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越少,产量减产越多,并且每一播期都较前一播期产量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播期 产量 生长 单株荚数 单株 生物性状 减产 影响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