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建华 赵其兵 +4 位作者 刘强明 陈兰 陈甫龙 乔保健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位点和上位性位点均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将生育期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71。将单株有效穗数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生育期性状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4.64。将株高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62;1个生育期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3.89。利用这些适用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育期 株高 单株有效穗数 非条件QTL定位 条件QTL定位 重组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发掘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有利等位变异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建华 陈兰 +2 位作者 刘强明 赫英俊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发掘控制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的有利等位变异和携带有利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培育适应性广和产量竞争优势强的杂交粳稻组合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94个粳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2个环境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单株... 发掘控制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的有利等位变异和携带有利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培育适应性广和产量竞争优势强的杂交粳稻组合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94个粳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2个环境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单株有效穗数和株高,采用QGAStation软件中线性模型的方法进行条件表型值的转换,并利用TASSEL软件中的GLM进行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的基于非条件和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4个与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相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其中15个与生育期关联,19个与单株有效穗数关联。RM8095-120bp、RM7102-176bp、RM72-170bp和RM72-178bp是与生育期关联的4个有利等位变异,其载体品种分别是红芒沙粳、日本晴、红芒沙粳和南农粳62401。将这些载体品种中的有利等位变异导入改良材料中,可缩短生育期2.03~9.93d。RM72-182bp是与单株有效穗数关联的有利等位变异,其载体材料为小青种。将小青种中的RM72-182bp条带导入改良材料中可以增加单株有效穗数3个左右。且利用上述载体材料中的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育期 单株有效穗数 株高 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 有利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淼平 任丽娟 +3 位作者 张旭 余桂红 马鸿翔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单株有效穗数 千粒重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稻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存红 陈宗祥 +4 位作者 毛海燕 张亚芳 左示敏 程金荣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通过对14个水稻品种分期播种试验,发现在籼稻品种盐恢559中存在一种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将盐恢559与出叶速率最慢的Lemont进行比较,两者在各播期的播始历期均相近的情况下,前者的主茎叶片数始终比后者多4~5张,出叶速率极显... 通过对14个水稻品种分期播种试验,发现在籼稻品种盐恢559中存在一种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将盐恢559与出叶速率最慢的Lemont进行比较,两者在各播期的播始历期均相近的情况下,前者的主茎叶片数始终比后者多4~5张,出叶速率极显著快于后者,且出叶速率差异主要表现在秧田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期两品种的出叶速率差异不显著。分析盐恢559、Lemont及其配制的2个回交群体及F2群体的单株出叶速率,推测盐恢559的快速出叶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数量基因。通过对双亲及回交后代群体中部分类型亚群体性状调查发现,这种基因型出叶速率快,单株茎蘖数、茎蘖增加速度以及高峰苗均相对较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明显高于出叶速率慢的类型。讨论了对这种快速出叶基因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及育种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出叶 主茎叶片 单株有效穗数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晚熟水稻资源高产性状及其利用途径的研究
5
作者 张振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3,共3页
本文对42份晚熟品种资源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多的多穗型... 本文对42份晚熟品种资源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多的多穗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作为晚熟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株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作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性状 利用途径 单株有效穗数 单株分蘖 水稻 宁夏 型品种 千粒重 研究结果 品种资源 植株高度 品种产量 遗传贡献 遗传相关 亲本材料 高产育种 单株粒重 晚熟品种 直接利用 高产品种 表现型 分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