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精氨酸铜的合成研究及表征分析
1
作者 陈光伟 陶建军 +3 位作者 彭红星 桑诚诚 肖少军 刘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研究旨在制备饲料添加剂L-精氨酸铜。以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和L-精氨酸为原料,通过调节化学反应的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制备L-精氨酸铜晶体,采用红外分析和单晶衍射分析对L-精氨酸铜进行定性... 研究旨在制备饲料添加剂L-精氨酸铜。以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和L-精氨酸为原料,通过调节化学反应的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制备L-精氨酸铜晶体,采用红外分析和单晶衍射分析对L-精氨酸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L-精氨酸铜的最佳合成条件为:L-精氨酸与CuSO_(4)·5H_(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反应pH值6、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80 min;所合成的L-精氨酸铜的结构式为[Cu(C6H_(14)N_(4)O_(2))_(2)]·SO_(4)。单晶衍射分析可知,L-精氨酸铜属于斜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0.7355(6)nm,b=1.2928(10)nm,c=2.6900(2)nm,α=90.00°,β=90.00°,γ=90.00°,V=0.002558(3)nm^(3)。研究表明,试验所用方法具有反应转化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废物排放少等优点,可为饲料行业生产L-精氨酸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铜 红外分析 单晶衍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C_(19)-二萜生物碱的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阿萍 陈巧鸿 王锋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本文综述了 2 0 0 2年以前 4 5个天然产C19 二萜生物碱的单晶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及其结构特点。
关键词 碳19-二萜生物碱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 结构特点 乌头碱型 牛扁碱型 内酯型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硝基氯苯的表征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苗艳玲 张同来 +3 位作者 乔小晶 张建国 于仁光 郁开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40,共4页
从丙酮溶液中培养了2,4,6-三硝基氯苯(TNCB)的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TNCB进行了结构表征,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501(1)nm,b=0.6803(1)nm,c=1.1038(1)nm,β=102.842(9)°,V=0.91526(15)n... 从丙酮溶液中培养了2,4,6-三硝基氯苯(TNCB)的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TNCB进行了结构表征,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501(1)nm,b=0.6803(1)nm,c=1.1038(1)nm,β=102.842(9)°,V=0.91526(15)nm3,Z=2,Dc=1.797g/cm3,μ(MoKα)=0.438/mm,F(000)=496,R1=0.0395,ωR2=0.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硝基氯苯 表征 晶体结构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TN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冬青甙甲的结构研究(Ⅰ)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陇梅 苏镜娱 张树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503-508,共6页
从毛冬青根分离出一种具有强心作用的新的三萜甙——毛冬青甙甲(I)。分析证明(Ⅰ)为毛冬青酸(Ⅱ)的β-木糖甙。(Ⅱ)是新的三萜酸,经化学反应和波谱分析推定其结构为18-去氢-20-表乌苏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证了毛冬青酸的结构及其立... 从毛冬青根分离出一种具有强心作用的新的三萜甙——毛冬青甙甲(I)。分析证明(Ⅰ)为毛冬青酸(Ⅱ)的β-木糖甙。(Ⅱ)是新的三萜酸,经化学反应和波谱分析推定其结构为18-去氢-20-表乌苏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证了毛冬青酸的结构及其立体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作用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乌苏酸 立体化学 波谱分析 三萜酸 毛冬青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3-tri)(amp)Cl][ZnCl_4]体系中部分几何经式异构体的结构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祝黔江 陶朱 +1 位作者 周忠远 周向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1-818,共8页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Co23triampClZnCl423tri=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amp=2Aminomethylpyridine体系中的一异构体m3Co23triampClZnCl4·2.5H2O结构用二维核磁共振DQCOSY和NOESY技术联合解析了另两个异构体m2Co23triampClZ...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Co23triampClZnCl423tri=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amp=2Aminomethylpyridine体系中的一异构体m3Co23triampClZnCl4·2.5H2O结构用二维核磁共振DQCOSY和NOESY技术联合解析了另两个异构体m2Co23triampClZnCl4及m4Co23triampClZnCl4在溶液中的结构。结构解析显示它们为该体系的三个几何经式异构体。解析的晶体结构属中心对称的空间群表明它是外消旋的对映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Ⅲ)配合物 结构测定 Co(Ⅲ)配合物 经式异构体 单晶X-衍射分析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甘氨酸锌络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舒绪刚 张敏 +4 位作者 樊明智 李大光 滕冰 崔志英 邱桂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75-79,共5页
为甘氨酸锌络合物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产品的研究和规范应用,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对2种甘氨酸锌络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确定2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甘氨酸锌(1∶1型)[Zn(C2H5NO2)2·4H2O]SO4·ZnSO4·6H2O和甘氨酸锌(2∶1... 为甘氨酸锌络合物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产品的研究和规范应用,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对2种甘氨酸锌络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确定2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甘氨酸锌(1∶1型)[Zn(C2H5NO2)2·4H2O]SO4·ZnSO4·6H2O和甘氨酸锌(2∶1型)Zn(C2H4NO2)2·H2O。分析认为:甘氨酸锌(1∶1型)中的Zn(Ⅱ)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2个配体羟基氧和4个配位水与1个Zn(Ⅱ)配位,氢键结合六水合硫酸锌形成复合物。甘氨酸锌(2∶1型)分子中的水为结晶水,未参与配位;Zn(Ⅱ)为五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与2个配体形成2个五元螯合环;甘氨酸配体中羟基氧和羧基氧原子配位后形成大π键,其中一个氧和氨基氮与Zn(Ⅱ)形成五元螯合环,另一个氧桥连2个Zn(Ⅱ)中心,并通过与结晶水间的氢键构成大分子,形成螯合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锌 单晶X-衍射分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桥连4-氨基-3,5-二硝基吡唑与多种致爆基团含能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伍波 蒋绣俄 +3 位作者 杜慧英 石先锐 杨雅麟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4-溴-3,5-二硝基吡唑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乙基桥连4-氨基-3,5-二硝基吡唑与多种致爆基团的含能化合物。采用核磁波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感度;运用Gaussian 09程序和EXPLO5软件... 以4-溴-3,5-二硝基吡唑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乙基桥连4-氨基-3,5-二硝基吡唑与多种致爆基团的含能化合物。采用核磁波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感度;运用Gaussian 09程序和EXPLO5软件预估了其爆轰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新型含能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167.3~294.1℃、撞击感度≥18 J、摩擦感度≥240 N,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的机械感度。爆速范围为7939~8448 m/s,爆压范围为25.0~30.8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化合物 吡唑 高能量密度化合物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偶氮配体的一类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
8
作者 张广威 张齐 +1 位作者 李双双 王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9,共10页
合成一种偶氮羧酸类配体(E)-3-(5-羧乙基-2-羟基苯)偶氮烯基苯甲酸(H 2L),采用液相溶剂分散法,在室温下分别与醋酸钴和醋酸锰进行自组装反应,获得了同构的2个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Co(HL)2(H 2O)4]·2H 2O(1)和[Mn(HL)2(H 2O)4]... 合成一种偶氮羧酸类配体(E)-3-(5-羧乙基-2-羟基苯)偶氮烯基苯甲酸(H 2L),采用液相溶剂分散法,在室温下分别与醋酸钴和醋酸锰进行自组装反应,获得了同构的2个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Co(HL)2(H 2O)4]·2H 2O(1)和[Mn(HL)2(H 2O)4]·2H 2O(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等检测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1和2的单晶结构研究表明:配体上的两个羧基中只有苯乙酸基团与金属离子形成了配位键,苯甲酸基团不参与配位,使其有望成为配位化学中的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都在420 nm附近存在低浓度下的荧光发射且高浓度下荧光猝灭。在溶液中测定了该类配合物对铕离子的荧光猝灭作用,并得到了配合物与铕离子在3∶2时的最大猝灭。结果表明,合成的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可以作为一种可修饰的次级建筑单元(SBU)与其他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反应活性和更加多样的结构。配合物的CCDC号:1942960(1),19429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 偶氮双羧酸配体 单晶衍射分析 铕离子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静武 丁峰 +1 位作者 王瑾玲 缪方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晶体结构 .单斜晶系 ,P2 1/c,a=1 .2 1 0 3 (3 ) nm,b=1 .3 881 (4) nm,c=1 .1 886 (4) nm,β=1 0 8.5 4 8o,V=1 .883 6 (9) nm3 ,最终偏离因子 R1=0 .0 5 0 4 .测定结果表明 ,晶... 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晶体结构 .单斜晶系 ,P2 1/c,a=1 .2 1 0 3 (3 ) nm,b=1 .3 881 (4) nm,c=1 .1 886 (4) nm,β=1 0 8.5 4 8o,V=1 .883 6 (9) nm3 ,最终偏离因子 R1=0 .0 5 0 4 .测定结果表明 ,晶胞中每个不对称单位由两个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分子组成 ,两个分子中的酯基和苯基基本共平面 ;分子中的酚羟基氧原子 O(5 )和 O(6 )均与另一个不对称单位的羰基氧原子 O(3 )和 O(4)形成了分子间氢键 ,这表明分子在晶胞内堆积时 ,除了范德华力以外还靠氢键来维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晶体结构 分子间氢链 分子结构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非线性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o(2,3-tri)_2Cl]·ZnCl_4·Cl·H_2O和[Co(amp)_3]·amph·Cl·2ZnCl_4·H_2O合成及晶体结构
10
作者 张云黔 祝黔江 +1 位作者 薛赛凤 陶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23-1527,共5页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_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_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但并未以六胺形式配位[Co(N)_6]^(3+),而以六胺五配位形式形成[Co(N)_6Cl]^(2+),这可能是由于配体与钴形成的六元环的稳定性较差所致。对于二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二元胺配体为2-(Aminomethyl)pyridine(记为amp),则以六胺形式配位[Co(N)_6]^(3+),而所选用的三元胺配体[2-(Aminomethyl)-1,10-phenanthroline](记为amph)并未进入配合物。在配合物中,3个二元胺配体有明显的趋向性,即采用3个配体吡啶环相互垂直的方式以形成最多的C-H…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Ⅲ)配合物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 C-H…Π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