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铌复合钇共掺杂改善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崇 马娜妮 +2 位作者 王子钰 张彩红 王慧萍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为解决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残碱高、高温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利用铌与钇等元素共同掺杂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以高镍单晶三元前驱体Ni_(0.6)Co_(0.1)Mn_(0.3)(OH)_(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不同双元素掺杂系... 为解决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残碱高、高温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利用铌与钇等元素共同掺杂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以高镍单晶三元前驱体Ni_(0.6)Co_(0.1)Mn_(0.3)(OH)_(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不同双元素掺杂系列正极材料。结果表明,Nb与Y双掺杂样品具有优异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45℃下循环50圈后,铌与钇双掺杂样品的容量保持率较单掺铌样品高2.58个百分点;2C倍率充放电条件下,铌与钇双掺杂样品放电容量比单掺铌的样品高6.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 铌掺杂 钇掺杂 共掺杂 高温电化学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熔剂法制备单晶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思佳 田雷武 +1 位作者 邵钦君 陈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702-1713,共12页
高镍三元材料LiNi0.8Co0.1Mn0.1O2(NCM811)具有比容量高、成本较低和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但材料晶胞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发生收缩和膨胀,导致多晶态的NCM811由于晶间应力而产生微裂纹... 高镍三元材料LiNi0.8Co0.1Mn0.1O2(NCM811)具有比容量高、成本较低和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但材料晶胞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发生收缩和膨胀,导致多晶态的NCM811由于晶间应力而产生微裂纹,材料的循环寿命尚不理想。与多晶态的三元材料相比,单晶三元材料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本文优选了低熔点混合助熔剂LiNO3-LiOH,并将其应用于合成单晶NCM811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助熔剂用量和烧结温度对产物NCM811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掺杂Mg元素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改性。结果表明,助熔剂在"助熔剂-前体"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为90%、烧结温度为800℃时,制备的单晶NCM811材料的粒径为1~2μm,结晶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Mg元素掺杂的单晶NCM811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以1 C倍率进行充放电,经过1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65.4 mA·h/g,容量保持率为97.7%。而采用商品前体制备的多晶态的NCM811材料,以1 C倍率进行充放电,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32.9 mA·h/g,容量保持率为75.0%。表明单晶NCM811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均明显优于多晶态的NCM811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镍三元材料 助熔剂合成法 元素掺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含量对三元材料锂浆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高桂红 阮晶晶 +2 位作者 刘艳侠 刘福园 巫湘坤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5-1138,共4页
半固态锂浆料电池是能够提供更低成本、有潜力的能源储存技术,使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克服其固有的间歇性,提高电网的效率。以单晶结构的Li Ni_(0.6)Co_(0.2)Mn_(0.2)O_(2)为活性物质,科琴黑为导电剂,电解液为分散剂,系统研究... 半固态锂浆料电池是能够提供更低成本、有潜力的能源储存技术,使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克服其固有的间歇性,提高电网的效率。以单晶结构的Li Ni_(0.6)Co_(0.2)Mn_(0.2)O_(2)为活性物质,科琴黑为导电剂,电解液为分散剂,系统研究了活性物质含量在10%~50%范围内浆料的电导率分布、沉降速率、电化学阻抗、浆料组成形貌及所组装的扣式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比容量、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浆料的电导率和沉降速率均呈逐步下降趋势;质量分数为50%的浆料具有最大的初始Rct(855.71Ω),其他浆料的初始Rct在106.06~151.85Ω;三元活性物质为粒径约5μm、形状规则的单晶一次颗粒;质量分数为30%的浆料活性物质周围被科琴黑均匀包围,没有较多的科琴黑的团聚和堆叠;30%的浆料在0.1 C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71.2 m Ah/g,首次充放电效率高达88.15%,稳定循环250周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浆料电池 固含量 三元单晶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