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非视距单散射信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倩 李晓毅 +1 位作者 何攀 肖文林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19期58-60,64,共4页
基于单散射信道模型,在散射分析的过程中加入了天气因素对信道传输的影响,结合大气散射理论,推导出考虑天气因素的脉冲响应和能量密度公式。重点仿真正常天气、雾天、云天和雨天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性能,从仿真结果上验证了紫外光非视距通... 基于单散射信道模型,在散射分析的过程中加入了天气因素对信道传输的影响,结合大气散射理论,推导出考虑天气因素的脉冲响应和能量密度公式。重点仿真正常天气、雾天、云天和雨天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性能,从仿真结果上验证了紫外光非视距通信的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非视距 单散射模型 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U单散射并行绘制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福恺 刘新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9,共8页
为了加快介质单散射绘制的速度,提出一种基于GPU的介质单散射并行绘制算法.首先利用光线与场景的交点链表以及光线与介质包围盒的交点计算光线在介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然后进行Ray Marching计算介质单散射光照,使得绘制过程高度并行化.... 为了加快介质单散射绘制的速度,提出一种基于GPU的介质单散射并行绘制算法.首先利用光线与场景的交点链表以及光线与介质包围盒的交点计算光线在介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然后进行Ray Marching计算介质单散射光照,使得绘制过程高度并行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图像空间的插值加速算法,利用单散射只与Ray Marching的深度、采样点到光源的距离以及局部介质属性有关的特点,通过定义适当的插值函数在图像空间对像素进行插值,减少Ray Marching的次数,节省绘制时间开销.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达到可交互的绘制效率,且不需要预计算,并支持用户在绘制过程中实时修改光照和介质属性,包括各向异性的均匀和非均匀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 单散射 GPU 真实感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振荡天平法与激光散射单粒子法在气溶胶观测中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菲 邓雪娇 +9 位作者 谭浩波 张晓春 颜鹏 贾小芳 邓涛 邹宇 张芷言 李丽云 王海霞 吴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4,共8页
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仪器基于多种不同的测量原理,为比对不同仪器观测结果的差异,使用两种仪器TEOM-1405s(微量振荡天平原理)和GRIMM180(激光散射单粒子原理),于2011年11月9日-2013年6月30日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观测站开展PM10/... 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仪器基于多种不同的测量原理,为比对不同仪器观测结果的差异,使用两种仪器TEOM-1405s(微量振荡天平原理)和GRIMM180(激光散射单粒子原理),于2011年11月9日-2013年6月30日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观测站开展PM10/PM22.5/M1的同步比对观测试验。将观测结果配合同期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RIMM180的运行稳定性明显好于TEOM1405s,TEOM1405s的错误多由干燥器、夹管阀相关故障引起,出错百分比分别在33%和15%以上,其测值小于GRIMM180的数据占总观测量的53.5%。两种仪器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随时问变化的趋势一致,测量的PM10/eM2.5/PM1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60,两种仪器观测的PM1和PM25的统计拟合斜率接近于1,分别为0.99和1.04,而PM,0为1-31。TEOM1405s统计的平均值、均方差和极大值等均偏大于GRIMM180,特别是PM10的结果明显偏高;而极小值均小于GRIMM180。综合认为PM2.5的一致性相对较好,但在高相对湿度情况下,两仪器观测的PM2.5差异(PM№)绝对值较大,主要集中在风速0~2m/s的静小风期间。结合气象因子分析,推测两种仪器测值的差异成因,一方面可能与TEOM1405s考虑了半挥发性物质的补偿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GRIMM180的除湿模块效果不佳以及气溶胶密度假设与实际差异较大,在高湿度、静小风等气象条件下两种仪器的响应与性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质量浓度 微量振荡天平原理 激光散射粒子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平面单轴对称结构电磁波散射的减元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关振宏 朱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5-217,共3页
大容量与长计算时间的要求 ,是当前限制矩量法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 ,如何利用散射体的几何对称特征 ,有效地降低求解散射问题所需的存储空间和减少计算时间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具有轴对称的散射体 ,通过引入对称镜像分解 ,... 大容量与长计算时间的要求 ,是当前限制矩量法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 ,如何利用散射体的几何对称特征 ,有效地降低求解散射问题所需的存储空间和减少计算时间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具有轴对称的散射体 ,通过引入对称镜像分解 ,能够使总的所需矩阵阶数降至直接求解的 1/2 ,运算时间缩减为直接求解的1/4 ;同时还给出了分解实现的数学公式以及分解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散射 扩展边界条件 减元分解 矩量法 平面轴对称散射 对称镜像分解 分解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ONET和OMI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典型地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康颖 王莉莉 +5 位作者 辛金元 陶明辉 宋涛 巩崇水 王跃思 李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7-551,共15页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表征气溶胶吸收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辐射强迫的正负,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中的气溶胶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地基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和OMI(Ozone Monitoring I...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表征气溶胶吸收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辐射强迫的正负,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中的气溶胶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地基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和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卫星数据,分析了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北京、香河、兴隆和兰州郊区)SSA的变化趋势以及两组数据的一致性。4个站AERONET和OMI的SSA年均值分别为:北京0.89±0.04和0.90±0.04,香河0.89±0.04和0.91±0.04,兴隆0.92±0.04和0.91±0.04,兰州0.91±0.04和0.90±0.04。4个站点SSA季节变化一致,夏季高冬季低。SSA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因有效数据较少且为非正态分布,用月中位数代替月均值,同时需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去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北京和香河均有地基和卫星有效数据时间尺度不同的情况,而兴隆OMI和兰州AERONET满足趋势分析要求。在研究期间,4站SSA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中国北方气溶胶的吸收性减弱,散射特性增强,尤其北京四季地基和卫星数据均呈上升趋势,但香河秋冬吸收性增强。同时,对AERONET和OMI两种反演算法得到的SSA一致性进行分析。香河结果差异较大,仅30%的数据在误差±0.03的范围内,55%在±0.05的范围内;北京分别为46%(±0.03)和68%(±0.05),兴隆分别为50%(±0.03)和76%(±0.05),兰州数据一致性较好,分别为51%(±0.03)和86%(±0.05),总体来说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数据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NET卫星数据 OMI卫星数据 气溶胶散射反照率(SSA)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紫外辐射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方法研究
6
作者 夏冬 谭浩波 +3 位作者 邓雪娇 万齐林 鄢俊一 莫伟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8,共7页
利用紫外辐射监测资料,结合对流层紫外与可见光辐射传输模式,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敏感性试验和误差分析表明:紫外辐照度对SSA敏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对反演SSA的误差影响最大,波长指数次之,地表反照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利用紫外辐射监测资料,结合对流层紫外与可见光辐射传输模式,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敏感性试验和误差分析表明:紫外辐照度对SSA敏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对反演SSA的误差影响最大,波长指数次之,地表反照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使用该方法计算的珠三角地区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4~0.99,平均值为0.92,与以往研究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散射反照率 紫外辐射 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大气体散射强度特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浩 孙学金 唐丽萍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搜集整理了气溶胶、雾和雨的观测资料,运用米氏理论计算并分析了大气体散射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大气体散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前向较窄的散射角区间内,体散射相函数随散射角的分布取决于粒子尺度谱、波长和复折射指数,不同类型粒子体散射相... 搜集整理了气溶胶、雾和雨的观测资料,运用米氏理论计算并分析了大气体散射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大气体散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前向较窄的散射角区间内,体散射相函数随散射角的分布取决于粒子尺度谱、波长和复折射指数,不同类型粒子体散射相函数随散射角的分布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大气单散射反照率受波长和复折射指数虚部影响,其值范围变化较大,相同波长下城市气溶胶单散射反照率小于雾,城市气溶胶和雾的单散射反照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红外 大气 散射相函数 单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散射媒质中的光程可分割动态光散射研究
8
作者 夏辉 庞如意 +2 位作者 程建卫 苗彩霞 吴小云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2-536,共5页
为研究散射光强度随光子在散射媒质中散射光程的变化,基于单散射理论与扩散波光谱理论,采用了低相干动态光散射装置对不同粒径大小的聚苯乙烯悬浮液进行研究。将测量得到的背散射光光场强度谱的线宽与相应的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在... 为研究散射光强度随光子在散射媒质中散射光程的变化,基于单散射理论与扩散波光谱理论,采用了低相干动态光散射装置对不同粒径大小的聚苯乙烯悬浮液进行研究。将测量得到的背散射光光场强度谱的线宽与相应的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在短光程区域,考虑容器壁附近拖曳效应的影响后,对于不同粒径的颗粒,光程为约5倍粒子平均自由程的区域可看成为单散射区域;对于光程大于225μm的区域可看成为扩散光波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低相干动态光散射法可实现高散射媒质从单散射区域到低次散射再到扩散区域的全光程的可分割的光场强度谱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相干动态光散射 单散射 扩散波 平均自由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下关于玉米前向散射系数的研究
9
作者 刘昕 张钟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9-601,共3页
在植被层的微波散射和衰减过程中,研究玉米作物在高频率下的前向散射系数α.利用改进的积分方程模型、物理光学近似理论来计算单散射体的散射和衰减矩阵,并利用双矩阵算法,计算植被层内部以及植被跟地表之间的多次散射效应.同时在零阶... 在植被层的微波散射和衰减过程中,研究玉米作物在高频率下的前向散射系数α.利用改进的积分方程模型、物理光学近似理论来计算单散射体的散射和衰减矩阵,并利用双矩阵算法,计算植被层内部以及植被跟地表之间的多次散射效应.同时在零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单散射反照率R有效,准确得到了C(6.925GHz)、X(10.65GHz)波段下植被散射体的性质以及对微波散射的影响.通过δ函数近似找出单散射反照率R和R有效之间的关系,即前向散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单散射反照率 零阶模型 双矩阵 前向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薄膜层材料近旁轴激光波束散射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明军 吴振森 +1 位作者 李应乐 张耿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6,共3页
研究了多种材料、涂层及多层介质薄膜近旁轴激光波束入射下的散射特征。数值计算不同材料,不同极化方式和入射角的激光波束单、双站散射系数,并分析不同材料物性参数、激光波束束腰半径和入射角对材料散射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金... 研究了多种材料、涂层及多层介质薄膜近旁轴激光波束入射下的散射特征。数值计算不同材料,不同极化方式和入射角的激光波束单、双站散射系数,并分析不同材料物性参数、激光波束束腰半径和入射角对材料散射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金属较介质材料单、双站散射系数大,材料的介电常数、高度起伏和相关长度影响散射系数显著;对介质薄膜材料,多层介质薄膜较单层后向散射系数小9.21db;改变入射角度时,离轴激光波束对介质单多层薄膜材料散射系数影响都较小;且波束束腰半径和入射波长相比拟时,激光波束散射较强,波束束腰半径远大于入射波长时,波束逐渐趋向于平面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射 基尔霍夫近似 双站散射系数 近旁轴高斯波束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组装体系中偶联单分子层膜结构的SERS光谱表征与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晓卫 刘文华 +2 位作者 李欣然 王荣 吴霞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00-1608,共9页
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4,4'-二硫联吡啶(PySSPy)单分子膜修饰的金电极.利用所形成的对巯基吡啶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作为偶联层进行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的组装.对该纳米粒子组装体系进行Raman光谱测定,得到了具有良好信噪比的对巯基... 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4,4'-二硫联吡啶(PySSPy)单分子膜修饰的金电极.利用所形成的对巯基吡啶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作为偶联层进行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的组装.对该纳米粒子组装体系进行Raman光谱测定,得到了具有良好信噪比的对巯基吡啶单分子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电化学现场SERS光谱技术研究了该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SERS光谱随电位变化的规律.在该体系稳定的电位范围内表征对巯基吡啶单分子膜的特征谱峰1011与1093 cm^(-1)、1575与1610 cm^(-1)以及1206与1215cm^(-1)这三对谱峰其强度随着所施加电位的改变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分析表明,偶联单分子层中吡啶环芳香性随着所施加电位的改变而有规律地变化是SERS光谱特征改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有序膜 4 4’-二硫联吡啶 自组装分子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电极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oda attenuation of the Yao'a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61
12
作者 李白基 秦嘉政 +1 位作者 钱晓东 叶建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平均品质因子Qc(f)=49f^0.95,f=1.5~20.0Hz,具有高构造活动性区域的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单散射模型 尾波衰减 地震定位 地震波 数字地震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90
13
作者 毛节泰 李成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2-635,共14页
利用一个简化的辐射平衡模式,讨论了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气溶胶辐射特性以及与地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表明,增加气溶胶层以后,地气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取决于气溶胶的单散射反射率-ω0、不对称度因子g... 利用一个简化的辐射平衡模式,讨论了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气溶胶辐射特性以及与地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表明,增加气溶胶层以后,地气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取决于气溶胶的单散射反射率-ω0、不对称度因子g与地面反射率αg之间的配置,但与气溶胶光学厚度δ没有直接的关系.气溶胶光学厚度值仅和反射率变化的幅度成正比.从辐射平衡模式的结果可知,为了定量地研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作用,需要有系统的有关气溶胶辐射特性的观测资料.从地面和空间对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特性开展了观测研究,包括从地面用太阳光度计测量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用浊度计测量气溶胶的散射系数、黑碳仪测量气溶胶的吸收系数,并且利用MODIS资料反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地面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用于检验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对中国东部地区,遥感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主要是由于这一地区存在较低的地表反射率;但对中国北方植被条件不很好的地区,在遥感反演时对地面反射率的估计可能偏低,如做适当的修改还有可能提高遥感反演的精度.从地面直接测量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算出的气溶胶单散射反射率在0.8左右,需要有更多的观测,以便进一步查清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辐射特性 单散射反射率 光学厚度 吸收系数 直接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散的植被模型分析地物的微波辐射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钟军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3期12-14,共3页
在研究被动微波辐射过程中 ,覆盖的植被层通常看作是一层均匀的连续介质 ,用简单的半经验模型来表征植被层的传输和辐射特性。本文使用一种离散的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植被模型 ,这种模型基于物理散射机制 ,能更加真实地描述组成植被的散... 在研究被动微波辐射过程中 ,覆盖的植被层通常看作是一层均匀的连续介质 ,用简单的半经验模型来表征植被层的传输和辐射特性。本文使用一种离散的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植被模型 ,这种模型基于物理散射机制 ,能更加真实地描述组成植被的散射个体如叶、茎、枝等对辐射的影响。模拟结果跟实际的PBMR数据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模型 微波辐射 斯托克斯矩阵 单散射反照率 亮度温度 传输率 微波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时间延迟的紫外光通信系统设计
15
作者 冯欣 杨华民 杜昌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78-2282,共5页
针对紫外光大气传输理论和非直视单散射模型,分析了大气信道对紫外光通信的影响,并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对大气信道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进行了定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时间延迟随通信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通信距离增加1km,时间延迟增加约2倍... 针对紫外光大气传输理论和非直视单散射模型,分析了大气信道对紫外光通信的影响,并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对大气信道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进行了定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时间延迟随通信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通信距离增加1km,时间延迟增加约2倍;时间延迟随发射和接收仰角的增加而增加,且发射仰角对时间延迟的影响大于接收仰角;时间延迟随发射束散角和接收视场角的增加而减小。因此,为减小通信系统的时间延迟,在紫外光通信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小系统的发射仰角和接收仰角,增加系统的发射束散角和接收视场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大气信道 非直视单散射模型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紫外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晓燕 谭洁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11期42-44,共3页
为了使通信手段更新颖、更隐蔽、更安全和不易被干扰,对紫外光通信进行研究。紫外光通信具有辐射衰减剧烈、保密性强、系统易于开发等特性。通过介绍紫外光通信的研究状况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基于非视距单散射信道模型对航空紫外光通... 为了使通信手段更新颖、更隐蔽、更安全和不易被干扰,对紫外光通信进行研究。紫外光通信具有辐射衰减剧烈、保密性强、系统易于开发等特性。通过介绍紫外光通信的研究状况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基于非视距单散射信道模型对航空紫外光通信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非视距 单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ato模型研究邢台震区尾波Q_C值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小涛 韩利萍 +3 位作者 吕凤章 马广庆 孙晴 靳玉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0.08)。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点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2002年4月22日邢台隆尧5.0级地震前高频部分Qc值出现“升高-降低-再升高-发震”的发震模式,对预测邢台地区的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发现相对Aki模型而言Sato模型更适合邢台震区的尾波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散射模型 邢台震区 Q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鹏水电站及其周围地震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小艳 付虹 +1 位作者 毛玉平 邬成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利用云鹏水电站周边5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的108个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423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0值。结果显示:云鹏水电站地区尾波的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90.2f0.94。... 利用云鹏水电站周边5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的108个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423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0值。结果显示:云鹏水电站地区尾波的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90.2f0.94。该地区的Q0值比云南其它构造活动强烈地区的要高,因此属于中等构造活动地区。云鹏水电站蓄水后弥勒台记录到的108个地震的尾波Q0值及分频Qc值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表明水库蓄水对库区及其附近区域地下介质性质有所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鹏水电站 尾波Qc Aki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密集台阵资料研究宾川盆地浅层介质尾波Q值
19
作者 都燊 俞言祥 肖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1024,共14页
为得到更准确的浅部介质衰减参数,便于工程地震领域开展更精细的地震动模拟等研究,以气枪密集台阵资料为基础,联合天然地震资料,利用Sato单散射模型研究了云南宾川盆地浅层介质尾波衰减特征。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尾波Q值Q_(c)整体... 为得到更准确的浅部介质衰减参数,便于工程地震领域开展更精细的地震动模拟等研究,以气枪密集台阵资料为基础,联合天然地震资料,利用Sato单散射模型研究了云南宾川盆地浅层介质尾波衰减特征。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尾波Q值Q_(c)整体呈增加趋势,符合Q值的频率依赖关系。在空间上,该地区Q_(c)值分布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位于研究区中部宾川盆地的台站Q_(c)值较低,而位于研究区南西和北东方向的山地丘陵地区的台站Q_(c)值较高,与速度层析成像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区平均Q_(c)频率依赖关系为Q_(c)(f)=28.04f^(1.07),气枪震源密集台阵资料得到的Q_(0)值较天然地震得到的值更低,证明使用密集台阵资料得到的结果反映了更浅部介质的衰减特征,而更高的频率依赖指数η值意味着浅层介质的非均匀性高于深部介质,符合实际情况。宾川盆地Q_(0)值大于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中国大陆平均沉积层,而指数η小于松辽盆地和中国大陆,表明本研究所用资料反映的Q值信息介于近地表与深部介质之间。随着尾波流逝时间窗口的增大,Q_(0)逐渐增大,而频率依赖性降低。因此,在研究区尺度较小且选择的天然地震事件震级不高的情况下,需要选取较小的流逝时间窗口以确保满足研究需要。此外,局部地形和地震地质构造变化可能导致衰减参数和相应的标准差相差较大。使用气枪震源和近震资料配合小尺度密集台阵,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浅层介质衰减参数,为工程应用和浅部结构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气枪震源 云南宾川盆地 Sato 单散射模型 尾波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地震尾波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小艳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及邻区总体上属低值Qc区;尾波Qc值空间差异较大,小江断裂带中段为低Qc值,明显低于北段和南段的Qc值。研究了尾波Qc值在时间上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尾波QC值 Aki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