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热源驱动的单效/双级(SE/DL)吸收式制冷循环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滢 朱玉群 +1 位作者 耿玮 张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 (水、汽等 )驱动而获得较高制冷量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 (单效 /双级循环 )。该循环采用加大热源温差的思路 ,具有单效循环和双级循环的优点。文中给出了循环的流程、各设备的有关计算公式和循环的...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 (水、汽等 )驱动而获得较高制冷量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 (单效 /双级循环 )。该循环采用加大热源温差的思路 ,具有单效循环和双级循环的优点。文中给出了循环的流程、各设备的有关计算公式和循环的性能指标 ,并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 ,对循环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 ,本循环适于以低温热水为驱动热源 ,循环热力系数在 0 4 2~ 0 6 2之间 ,热源出口温度可降到 5 5℃左右 ,并可在 5 7 5℃左右获得最大制冷量 ,其值约等于由相同进口温度、相同流量的热水驱动的单效机的 4倍。因此 ,该循环特别适宜于利用低品位废热、地热、冷热电三联供、太阳能制冷等场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 吸收式 单效/双级 低温热源 制冷循环 驱动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超 杨玉涛 +3 位作者 张琰清 刘胜 赵有信 贺素艳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7年第4期125-129,共5页
为了得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随热源温度变化的曲线,本文基于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数学模型,并以Matlab/Simulink为... 为了得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随热源温度变化的曲线,本文基于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数学模型,并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平台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溶液循环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源水进口温度的升高,发生器的换热量增加,该研究表明出口的溴化锂浓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加,放气范围变大,产生的制冷量增多,循环倍率减小,COP上升;当热源温度减小时,浓溶液的质量分数降低,放气范围减小,机组制冷量也减小,COP减小。该研究表明制冷系统COP与热源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研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效 吸收式制冷 太阳能 MATLAB/SIMULINK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特性与工况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昀 解国珍 刘蕾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以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研究对象,对溴化锂水溶液的热力性质参数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求解溴化锂水溶液热力参数的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通过消耗热能来实现制冷... 以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研究对象,对溴化锂水溶液的热力性质参数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求解溴化锂水溶液热力参数的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通过消耗热能来实现制冷目的的。通过对单效循环的仿真模拟计算,实现了对机组在不同工作工况下的性能预测。为进一步利用数字和模拟手段深入研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水溶液 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热力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东东 张凤鸣 +2 位作者 苏闯建 陈顺权 旷万军 《集成技术》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板式低温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远洋船舶的重要淡水制备方法,文章根据板式低温蒸馏的热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了一台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并以产水率为优化目的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源水入口温度和流量是影响系统产水率的重要参数,... 板式低温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远洋船舶的重要淡水制备方法,文章根据板式低温蒸馏的热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了一台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并以产水率为优化目的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源水入口温度和流量是影响系统产水率的重要参数,产水率随热源水入口温度(60~74℃)和流量(2 000~3 900 kg/h)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的趋势;进料水流量存在最优值(150 kg/h左右),低于最优值时,产水率随进料水流量增大而增大,超过最优值后,进料水流量并不能显著提高产水率,甚至导致产水率下降,相关实验数据对海水淡化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效 蒸馏 海水淡化 板式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空调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振全 肖尤明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为了减少轿车的油耗和提高轿车的动力性 ,应用热力学的方法 ,通过对现有轿车空调系统和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轿车空调系统的比较 ,指出利用发动机冷却水驱动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在轿车空调中运用的可行性 ,并给出了轿车... 为了减少轿车的油耗和提高轿车的动力性 ,应用热力学的方法 ,通过对现有轿车空调系统和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轿车空调系统的比较 ,指出利用发动机冷却水驱动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在轿车空调中运用的可行性 ,并给出了轿车空调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系统原理简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空调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余热利用 轿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在液态奶生产中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殿宇 陈丽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4期167-168,155,共3页
液态奶生产中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浓缩比比较小,蒸发温度不得过高,浓缩后的奶液浓度要求严格不得有较大的波动,因此其蒸发参数要求必须稳定,无论是自动控制还是手动控制其进料质量分数、进汽压力必须稳定,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液态奶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 浓缩 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乙酸乙酯蒸发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殿宇 张吉宁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2期34-35,共2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等的总称,因其化学结构中有多个活性羟基,对人体的保健极为有利,且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功能,作为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看好。茶多... 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等的总称,因其化学结构中有多个活性羟基,对人体的保健极为有利,且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功能,作为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看好。茶多酚提取工艺之一为溶剂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 乙酸乙酯 应用 设计 溶剂提取法 茶多酚 儿茶素类 黄酮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乙酸乙酯蒸发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的设计及应用
8
作者 刘殿宇 陈丽 《饮料工业》 2010年第6期45-47,共3页
乙酸乙酯用于茶多酚浸渍提取,完成浸渍提取后需要将其蒸发、冷凝、回收返回至储罐内储存以备再利用。而用于乙酸乙酯蒸发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不同于其它水溶性物料的蒸发,随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能按常规的降... 乙酸乙酯用于茶多酚浸渍提取,完成浸渍提取后需要将其蒸发、冷凝、回收返回至储罐内储存以备再利用。而用于乙酸乙酯蒸发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不同于其它水溶性物料的蒸发,随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能按常规的降膜式蒸发器设计,尤其冷凝器的设计更为关键。以YZJM01-3500型单效降膜式蒸发器在乙酸乙酯的蒸发、冷凝、回收上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其设计过程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 蒸发 冷凝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蒸发温度下小型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慧 王林 +3 位作者 陈忠梅 付文轩 梁坤峰 王占伟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12期89-94,共6页
传统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取冷冻水承担建筑空调负荷,为了同时消除建筑空调显热和潜热负荷,需要较高集热温度驱动以获得较低蒸发温度,从而导致机组COP不高、太阳能利用温区窄和设备初投资偏高等问题。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 传统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取冷冻水承担建筑空调负荷,为了同时消除建筑空调显热和潜热负荷,需要较高集热温度驱动以获得较低蒸发温度,从而导致机组COP不高、太阳能利用温区窄和设备初投资偏高等问题。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特点,可利用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提供较高温度冷水承担建筑空调显热负荷,使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显著增加,实现提高机组性能、扩大太阳能利用温区和降低集热器初投资的效果。为了验证高蒸发温度下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自行设计并搭建一台小型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试验装置,研究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吸收/压缩复合制冷机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高蒸发温度 复叠制冷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在液态奶生产中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殿宇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3年第4期26-27,共2页
用于液态奶蒸发浓缩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有别于用于奶粉生产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 ,以RNJM0 1-12
关键词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 液态奶 设计 应用 结构特点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R单效强制循环蒸发器的设计及注意事项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英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192-193,共2页
阐述了MVR蒸发器工作原理,对MVR单效强制循环蒸发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优化选择蒸汽压缩机以及科学设置冷凝器两方面内容着手,提出了几点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进而实现MVR单效强制循环蒸发器质量... 阐述了MVR蒸发器工作原理,对MVR单效强制循环蒸发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优化选择蒸汽压缩机以及科学设置冷凝器两方面内容着手,提出了几点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进而实现MVR单效强制循环蒸发器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R 单效强制循环蒸发器 清洁能源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氯化镁溶液蒸发工艺的分析比较
12
作者 王如明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文章提出用分段蒸发的工艺代替现有的单效真空蒸发工艺,使生产含纯45%氯化镁的蒸发过程节能1/3以上,并且使蒸发过程由间歇操作改变为连续操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并为供汽车间和其他用汽车间工艺控制的稳定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工厂的... 文章提出用分段蒸发的工艺代替现有的单效真空蒸发工艺,使生产含纯45%氯化镁的蒸发过程节能1/3以上,并且使蒸发过程由间歇操作改变为连续操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并为供汽车间和其他用汽车间工艺控制的稳定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工厂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蒸发 单效蒸发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根据热源温度品位自动调节效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震原 王如竹 夏再忠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一种提出的根据热源温度品位自动调节效能的新型溴化锂一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该循环可以平滑调节系统COP和工作范围。循环在单效循环基础上加入一对中压蒸发/吸收器,中压蒸发器的冷量用于冷却进入系统的冷却水。这... 针对一种提出的根据热源温度品位自动调节效能的新型溴化锂一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该循环可以平滑调节系统COP和工作范围。循环在单效循环基础上加入一对中压蒸发/吸收器,中压蒸发器的冷量用于冷却进入系统的冷却水。这样降低了吸收器出口稀溶液的浓度,升高了被结晶特性限制的发生温度上限,也降低了循环截止发生温度。通过建立模型直观说明了循环的效率变化以及对循环工作范围的扩大。计算结果表明在32℃和40℃的冷却水温下,新的循环(0.n效循环)可以分别将单效循环发生温度范围扩大2倍和6倍,同时保持0.3—0.75的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溴化锂 单效 多效 发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lo结晶器在煤直接液化项目硫酸铵浓液中的应用与改进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伟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8年第10期43-48,共6页
煤直接液化项目催化剂制备单元排放的硫酸铵废水经过降膜式蒸发器蒸发浓缩工艺处理,其产品水回用,产生的硫酸铵浓液采用OSLO结晶工艺,将硫酸铵浓液中的无机盐全部以固体物析出,产生的固体硫酸铵产品外卖。由于煤直接液化项目排放的硫酸... 煤直接液化项目催化剂制备单元排放的硫酸铵废水经过降膜式蒸发器蒸发浓缩工艺处理,其产品水回用,产生的硫酸铵浓液采用OSLO结晶工艺,将硫酸铵浓液中的无机盐全部以固体物析出,产生的固体硫酸铵产品外卖。由于煤直接液化项目排放的硫酸铵废水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煤粉,很难去除而造成后续结晶装置无法高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经过不断探索与技术攻关,基本上实现了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硫酸铵浓液中TDS含量为500 000 mg/L,TSS含量为90 000 mg/L,其产品是硫酸铵(颗粒)直接外卖,而产品水送下游氨汽提装置脱氨后进行回用,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放 单效蒸发 Oslo结晶器 离心机 硫酸铵浓液 硫酸铵产品 产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的实验
15
作者 李育隆 吴宏 +1 位作者 乔迈 陈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791,共4页
针对传统机械压汽蒸馏的不足,提出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建立了一套容量为1.5m3/d的单效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套旋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压缩机组成.通过改变压缩机转速和蒸发温度来研究系统的性... 针对传统机械压汽蒸馏的不足,提出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建立了一套容量为1.5m3/d的单效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套旋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压缩机组成.通过改变压缩机转速和蒸发温度来研究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产量一定的前提下压缩机进口压力和冷凝器进口压力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换热温差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最高温差稳定在8.5℃左右.通过改变系统的真空度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蒸发温度越高,蒸馏产量越高,系统性能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压汽蒸馏 单效蒸发 分离结构 旋转蒸发器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器生产时不连续的原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殿宇 《饮料工业》 2018年第3期56-58,共3页
蒸发器生产不能连续生产,即间断进料间断出料,最为常见的是外循环蒸发器,这是由蒸发器本身特点决定的,而一些同等蒸发量的同一种类型的蒸发器采用单效、双效与采用多效蒸发其效果也不相同,即单效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够连续进料连续出料的,... 蒸发器生产不能连续生产,即间断进料间断出料,最为常见的是外循环蒸发器,这是由蒸发器本身特点决定的,而一些同等蒸发量的同一种类型的蒸发器采用单效、双效与采用多效蒸发其效果也不相同,即单效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够连续进料连续出料的,非进行循环不可,这种不连续生产最为普遍。该文仅以蒸发量都是5200kg/h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与三效降膜式蒸发器在牛奶生产上的应用为例加以阐述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效 三效 效果 不连续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调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机理和效果分析
17
作者 孙少杰 朱布博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2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旨在分析空调系统对可吸入颗粒物的阻隔机理、过滤机理和过滤效果。介绍了空调系统CLEAN AIR功能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在最优状态的工作机制。在不同风速下测定了单效空调滤清器和双效空调滤清器在过滤前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计数浓... 本文旨在分析空调系统对可吸入颗粒物的阻隔机理、过滤机理和过滤效果。介绍了空调系统CLEAN AIR功能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在最优状态的工作机制。在不同风速下测定了单效空调滤清器和双效空调滤清器在过滤前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计数浓度,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各空调滤清器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率。研究发现,单效空调滤清器的过滤效率较低,不同条件下的过滤效率均不高于50%。双效空调滤清器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更好,过滤效率达到80%以上,过滤效率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双效过滤器的过滤阻力越大,其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越高,而采用静电驻极技术可以在不牺牲风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另外,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过相同里程和时间的空调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依据过滤器的堵塞程度选择合理的更换周期,对维持良好的过滤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效空调过滤器 双效空调过滤器 可吸入颗粒物 过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兑卤法生产氯化钾节能降耗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吉生 李树生 吴宗生 《盐业与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17-20,共4页
分析了氯化钾生产中两效蒸发工艺单位产品消耗燃煤过高的原因,提出由两效工艺改三效蒸发工艺,调整蒸发罐的结构,单位产品消耗燃煤降低30%以上;同时提出也可由两效蒸发工艺改热泵技术单效蒸发工艺,除热泵启动时消耗一部分锅炉生蒸汽外,... 分析了氯化钾生产中两效蒸发工艺单位产品消耗燃煤过高的原因,提出由两效工艺改三效蒸发工艺,调整蒸发罐的结构,单位产品消耗燃煤降低30%以上;同时提出也可由两效蒸发工艺改热泵技术单效蒸发工艺,除热泵启动时消耗一部分锅炉生蒸汽外,生产时产品不消耗燃煤,单位产品的综合成本可以降低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降耗 两效蒸发 三效蒸发 热泵技术单效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核心设备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匡胜严 方雷 +2 位作者 谢垚 李冬波 贺金 《暖通空调》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综合分析了烟气换热器和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中的特点和适用性。在烟气换热器选择方面,间接接触式换热器相较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体积更小、阻力更低、占地更少、系统更简单,但低温水温度要求更低。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选... 综合分析了烟气换热器和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中的特点和适用性。在烟气换热器选择方面,间接接触式换热器相较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体积更小、阻力更低、占地更少、系统更简单,但低温水温度要求更低。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选择方面,重点分析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和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特性及与不同换热器的匹配使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双效热泵供热温度低、效率高,适合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匹配;而单效热泵适用性更强,应用更广泛,2种换热器都可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烟气余热 直接接触式 间接接触式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单效热泵 双效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at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dominant species in forests?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兴兵 林永慧 +1 位作者 韩国民 田兴军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87-292,396,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dominant species in a community on global scale and successional trajectorie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data. We explained the reas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using a ... In this work, the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dominant species in a community on global scale and successional trajectorie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data. We explained the reas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using a resource availability hypothes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vailable resource determined the pattern of commu-nity domin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global scale the number of dominant species of community varied across latitudinal forest zone, namely from single-species dominance in boreal and temperate forest to multi-species codominance, even no dominant species in tropical forest.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tern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on global scale. Similarly, in successional trajectories, the number of dominant species gradually radiated from single-species dominance to multi-species codominance, even no dominant species in tropical forest. The changing available resources in trajectori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is difference. By contrary, a community was often dominated by single species in temperate or boreal forest. This was determined by the low available resource, especially low available water and temperature. In boreal forest, low temperature greatly reduced availability of water and nutrient,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single-species dominance. In addition, the conclusion that high available resources sustained low dominance of community might be deduce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dominance of community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pecies diversity. To sum up, the richer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were, the lower the dominance of community was, and vice versa.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source availability controlled the dominance of community could well elucidate the difference of community dominance on global and community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ominance resource availability single domin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