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蓝光HLCT材料pCzAnN作敏化主体的单发光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
作者 李晓霞 田甜甜 +3 位作者 杨睿浩 许慧侠 苗艳勤 王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7-1757,共11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作为照明和显示领域极其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实现超简单、高效率、低滚降的白光OLEDs,对有机发光层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杂化局部和电荷转移(Hybridized local and c...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作为照明和显示领域极其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实现超简单、高效率、低滚降的白光OLEDs,对有机发光层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杂化局部和电荷转移(Hybridized local and charge transfer,HLCT)材料的“热激子”通道可以将高能三线态激子窜跃至单线态,实现理论上100%的激子利用率,快速的反向系间窜跃可有效抑制三线态激子猝灭,从而降低器件效率滚降。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电荷平衡策略优化器件结构,制备了基于HLCT材料pCzAnN的高效蓝光OLED。在此基础上,以pCzAnN作为传统荧光材料的敏化主体,通过不完全能量传递策略,实现了双色及三色白光OLEDs制备。制备的白光OLEDs最高显色指数达到90,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8.76%,且展现出较低效率滚降及良好的光谱稳定性。本研究对开发简单、高效率、低滚降白光OLEDs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白光 杂化局部和电荷转移 效率滚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钰卜 潘钰宇 +4 位作者 何国晖 林嘉诚 刘士瑀 郑华 刘佰全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7-416,共20页
作为新一代自发光显示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逐渐开始商业化。柔性白光技术是未来显示和照明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柔性白光OLED(FWOLED)的开发必要且迫切。首先介绍了FWOLED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实现柔性白光器件的五个重... 作为新一代自发光显示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逐渐开始商业化。柔性白光技术是未来显示和照明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柔性白光OLED(FWOLED)的开发必要且迫切。首先介绍了FWOLED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实现柔性白光器件的五个重要因素,包括柔性衬底、导电电极、器件结构、光取出技术和柔性封装;随后分类概括了各种FWOLED的实现策略,包括荧光、磷光、延迟荧光、混合型FWOLED;接着综述了其他类型的柔性白光自发光技术器件,如柔性白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柔性白光钙钛矿LED(PeLED)和柔性白光胶体量子阱LED(CQW⁃LED);最后,对FWOLED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LED) 有机 白光 柔性 发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基复合物和磷光超薄层相结合的高效率非掺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超 李向峰 +1 位作者 刘泽美 赵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3,共9页
将蓝光激基复合物mCP∶PO-T2T和磷光超薄层结合,分别制备了基于Ir(pq)_(2)acac(~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双色互补色和基于Ir(ppy)_(3)(~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三基色非掺杂白... 将蓝光激基复合物mCP∶PO-T2T和磷光超薄层结合,分别制备了基于Ir(pq)_(2)acac(~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双色互补色和基于Ir(ppy)_(3)(~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三基色非掺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WOLED),以探索超薄层在激基复合物中的应用。所制备的双色互补色WOLED,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46.1 cd/A、43.9 lm/W和22.2%,而三基色WOLED所实现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66.8 cd/A、63.5 lm/W和24.2%。研究分析表明,从高能的蓝光激基复合物发光层向两侧低能的红光和绿光磷光超薄层有效的能量传递是实现非掺杂WOLED高效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激基复合物 超薄层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性小分子的单层非掺杂红色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云龙 段炼 +3 位作者 乔娟 张德强 王立铎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1-534,共4页
以双极性小分子4,9-二(4-(2,2-二苯乙烯基)苯基)萘并[2,3-c][1,2,5]噻二唑(BDPNTD)为发光层,制备得到了单层非掺杂红色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在阳极ITO与有机层BDPNTD之间插入1nm厚的WO3或MoO3薄膜,获得了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起亮电压... 以双极性小分子4,9-二(4-(2,2-二苯乙烯基)苯基)萘并[2,3-c][1,2,5]噻二唑(BDPNTD)为发光层,制备得到了单层非掺杂红色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在阳极ITO与有机层BDPNTD之间插入1nm厚的WO3或MoO3薄膜,获得了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起亮电压为2.4V,最大发光亮度为4950cd·m-2,发光波长为636nm,CIE坐标约为(0.65,0.35).这证明了作为修饰层的WO3或MoO3薄膜可以改进ITO/BDPNTD界面的空穴注入,进而在器件中实现空穴与电子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掺杂 红色荧光 双极性 ITO修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佰全 高栋雨 +5 位作者 王剑斌 王曦 王磊 邹建华 宁洪龙 彭俊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3-1852,共30页
由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功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超薄超轻以及可柔性化等优异性能,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学者和业界的广泛重视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实现WOLED... 由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功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超薄超轻以及可柔性化等优异性能,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学者和业界的广泛重视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实现WOLED的不同方法,然后从发光材料种类的角度,阐述了全荧光WOLED、全磷光WOLED、基于荧光/磷光杂化WOLED以及延迟荧光WOLED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们研究团队最近的工作详细地介绍了不同高性能WOLED的器件结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物理机制以及发光过程;接着,简单介绍了柔性WOLED最近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WOLED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白光 显示 照明 柔韧性 发光材料 器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热处理方法提高MEH-PPV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娟 华玉林 +2 位作者 牛霞 王奕 吴晓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对以MEH PPV为发光层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器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处理 ,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施加电压后器件的阴极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器件阴极表面的气泡及黑斑明显减少。器件的发光性能显著提高。与未经处理的器... 对以MEH PPV为发光层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器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处理 ,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施加电压后器件的阴极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器件阴极表面的气泡及黑斑明显减少。器件的发光性能显著提高。与未经处理的器件相比 ,最大相对发光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启亮电压降低了2 0V ,半寿命提高了 1 2 7倍。初步分析表明热处理方法提高器件发光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地减少了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焦耳热产生的某些气体 ,从而减少阴极表面气泡及黑斑的出现 ,另一方面 ,热处理方法也增强了有机发光层与阴极接触界面的结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 热处理 黑斑 界面 OLED MEH-PPV层聚合物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琦 马东阁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7-629,共13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颜色可在可见光区内任意调节、易于大面积制作和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在照明光源领域也显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实现白光OLEDs的方法及...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颜色可在可见光区内任意调节、易于大面积制作和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在照明光源领域也显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实现白光OLEDs的方法及其近期进展,并结合自身工作介绍了白光OLEDs的制备方法,最后对白光OLEDs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照明 荧光 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邦东 张积梅 +5 位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吴有智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487,共3页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是实现全色显示的重要原型器件之一,而且作为一种超薄光源还可用作液晶的背光源以及一些特殊场合的照明.本文从发光区域、器件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回顾了有机白光发光研究的一些进展情况.
关键词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 发光区域 O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q_3掺杂Bphen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桃利 王秀峰 +2 位作者 牟强 张方辉 李亭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9-1075,共7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_3(30 nm)/NPB(40 nm)/TCTA(10 nm)/CBP∶R-4B(8%)(30 nm)/电子传输层(40 nm)/Li F(1 nm)/Al(150 nm)的器件,其中R-4B为红色磷光染料,电子传输层分别采用Alq_3、Bphen∶Alq_3(x%)和Bphen,对3种不同电子传输层器件的...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_3(30 nm)/NPB(40 nm)/TCTA(10 nm)/CBP∶R-4B(8%)(30 nm)/电子传输层(40 nm)/Li F(1 nm)/Al(150 nm)的器件,其中R-4B为红色磷光染料,电子传输层分别采用Alq_3、Bphen∶Alq_3(x%)和Bphen,对3种不同电子传输层器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phen∶Alq_3(x%)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与Alq_3或Bphen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相比,亮度提高了约3.5倍,电流效率提高了1.1~2.5倍,效率滚降变得平缓。采用Bphen∶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不仅减小了电子在LUMO能级传输时的跳跃传输距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Bphen的结晶,使器件的电子传输能力和效率滚降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电子传输层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复合母体的高效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键卓 李文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3,共5页
采用复合母体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效率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压在8 V到12 V变化时,器件的CIE-1931色坐标由(0.343 2,0.339 7)变化到(0.324 3,0.321 8),相关色温由5 035 K变化到5 915 K,其显色指数均保持在90以上。器件在14 ... 采用复合母体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效率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压在8 V到12 V变化时,器件的CIE-1931色坐标由(0.343 2,0.339 7)变化到(0.324 3,0.321 8),相关色温由5 035 K变化到5 915 K,其显色指数均保持在90以上。器件在14 V时达到最大亮度,为27 853 cd/m2,在7.5 V时达到最大效率为9.58 cd/A。实验中通过调节绿色和红色发光层的厚度来调节器件的发光光谱,通过敏化绿色和红色发光成分以实现电致发光效率的提高,器件的最大效率比没有采用敏化机制的参比器件提高了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母体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光共振增强的白光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
11
作者 邓玲玲 孟雪 +2 位作者 陈淑芬 刘斌 黄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在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两侧金属电极的高反射在器件内形成了微腔效应,抑制了蓝光的出射,无法获得平衡的白光。一种经典的电磁理论被用于对器件的结构进行光学设计,通过增长微腔的腔长,器件实现了在蓝光波段的一级共振,增强的蓝光与... 在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两侧金属电极的高反射在器件内形成了微腔效应,抑制了蓝光的出射,无法获得平衡的白光。一种经典的电磁理论被用于对器件的结构进行光学设计,通过增长微腔的腔长,器件实现了在蓝光波段的一级共振,增强的蓝光与红光混合后获得了白光。接着,具有不同传输性能的阻隔层被引入发光层中,研究阻隔层对激子形成及复合区域的影响,发现在空穴主导器件中,电子阻挡型的阻隔层能够有效地控制激子复合区域随电压的漂移,提高顶发射白光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腔效应 蓝光增强 白光发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掺杂PTCDA复合材料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翠然 陈玉焕 +2 位作者 秦大山 全威 刘金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采用碳酸锂(Li2CO3)为n型掺杂剂,苝四甲酸二酐(3,4,9,10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为母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发方式制备了n型掺杂的PTCDA复合材料,将其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NPB/Alq3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研... 采用碳酸锂(Li2CO3)为n型掺杂剂,苝四甲酸二酐(3,4,9,10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为母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发方式制备了n型掺杂的PTCDA复合材料,将其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NPB/Alq3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研究发现,同Li2CO3∶BCP(1∶4)/Al结构和LiF/Al结构相比,Li2CO3∶PTCDA(1∶1)/Al结构能显著提高发光器件的亮度,器件功率效率也有所增加。发光器件性能的提高可以归因于两点:一是Li2CO3∶PTCDA(1∶1)的电导率显著高于Li2CO3∶BCP(1∶4)和本征Alq3,能够有效降低电流传导过程中的欧姆损失;二是阴极Al原子的渗透使Alq3/Li2CO3∶PTCDA界面变成欧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N型掺杂 PTCDA B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浓度和无序对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雨璐 侯晓远 岑剡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基于电荷分布的泊松方程和载流子输运方程,考虑最低能量非占据态和最高能量占据态的载流子态密度服从双高斯分布的模型,自洽地研究了掺杂浓度和无序对Alq3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发现掺杂浓度低于1×1020cm-3时,掺... 基于电荷分布的泊松方程和载流子输运方程,考虑最低能量非占据态和最高能量占据态的载流子态密度服从双高斯分布的模型,自洽地研究了掺杂浓度和无序对Alq3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发现掺杂浓度低于1×1020cm-3时,掺杂浓度对迁移率影响很小,迁移率几乎保持不变;当掺杂浓度大于1×1020cm-3时,载流子迁移率非线性增加,与实验结果很好一致.考虑不同无序度时,发现无序度的增加,相应的迁移率下降;低掺杂浓度下迁移率与无序度的大小关系不大,当掺杂浓度较高的时,无序度较小的材料迁移率增加较快.最终给出了柔性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功率密度与电压关系,表明载流子浓度和无序相关的迁移率结果对制备高性能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掺杂浓度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鹏程 宋晓增 段炼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5-993,共9页
照明一直是我国能源领域的消费大户,寻找高效健康的白光光源一直是照明行业的重要任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自1987年被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提出以来,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小尺寸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市场的认可。在照... 照明一直是我国能源领域的消费大户,寻找高效健康的白光光源一直是照明行业的重要任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自1987年被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提出以来,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小尺寸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市场的认可。在照明领域,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也以其高性能、可弯曲、面光源、无蓝害等一系列优势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是未来新型固态照明光源的有力竞争者。随着OLED技术的深入发展,WOLED近年来已经得到了理论、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发展,而且取得了重要成果。综述了近期WOLED的设计方法、主要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全荧光WOLED、全磷光WOLED和杂化WOLED三种器件构筑方法对WOLED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白光 传统荧光 磷光 热活化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间隔层结构的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5
作者 代岩峰 张智强 +1 位作者 刘一鹏 马东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9-1145,共7页
采用磷光红光/荧光蓝光/磷光绿光无间隔层三发光层结构,制备出了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选取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的荧光染料4P-NPD(双[N-(1-萘基)-N-苯基-氨基]四联苯)作为蓝光发射分子,以及常用的... 采用磷光红光/荧光蓝光/磷光绿光无间隔层三发光层结构,制备出了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选取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的荧光染料4P-NPD(双[N-(1-萘基)-N-苯基-氨基]四联苯)作为蓝光发射分子,以及常用的高效磷光染料Ir(MDQ)2(acac)和Ir(ppy)3(acac)分别作为红光和绿光的客体,通过混合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发光层,实现了发光层中激子的有效利用和白光发射。制备的白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了27.1 cd/A和30.3 lm/W,当电压为6 V时,CIE色坐标为(0.33,0.41),显色指数CRI为70,色温CCT为5432 K。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备了高色温的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s,其色温(CCT)达到了7106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层 荧光/磷光混合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配合物染料调节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思成 高景宣 +5 位作者 马舒杨 赵思萌 吕京繁 田苗 张东东 赵欣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5,共8页
为了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发光特性与材料能带结构的关系,把不同的Ir配合物染料掺杂到结构相同的OLED器件中。OLED结构为ITO/NPB/CBP∶染料/TPBi/Mg∶Ag/Ag,染料分别为Ir(MDQ)2(acac)、Ir(ppy)3和Firpic。实验表明,这3种染料对应... 为了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发光特性与材料能带结构的关系,把不同的Ir配合物染料掺杂到结构相同的OLED器件中。OLED结构为ITO/NPB/CBP∶染料/TPBi/Mg∶Ag/Ag,染料分别为Ir(MDQ)2(acac)、Ir(ppy)3和Firpic。实验表明,这3种染料对应的掺杂器件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3个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一致((6$0.1)V),但是,在100 cd/m2亮度下,绿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高(7.64%),蓝光器件外量子效率(5.65%)与绿光相近,红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低(2.75%)。分析认为,由于染料的掺杂浓度低,器件结构和载流子传输特性变化小,因而掺杂对阈值电压影响小;CBP与掺杂染料间存在能量转移,红色染料能级差小,非辐射跃迁几率大,发光效率最低;相比于绿光,蓝色染料能级差大,跃迁几率小,因此发光效率比绿光低。实验还发现,染料的发光波长与其能级差相比有红移现象,分析认为,这是由激发态能量振动弛豫和系间窜越过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染料 有机发光二极管 掺杂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文尚胜 王保争 +1 位作者 牛晶华 李爱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7-311,共5页
针对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WPLEDs)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器件结构和相关材料方面进行了讨论。从结构上将白光器件分为单发光层器件和多发光层器件;从发光材料的性质上将白光器件分为荧光器件、磷光器件和单一高分子白光器... 针对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WPLEDs)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器件结构和相关材料方面进行了讨论。从结构上将白光器件分为单发光层器件和多发光层器件;从发光材料的性质上将白光器件分为荧光器件、磷光器件和单一高分子白光器件。通过探讨各种器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各种器件的发展方向,并对WPLEDs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有机电致发光 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 固态照明 白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互掺过渡层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特宁 郭享群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研究互掺过渡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的电子传输层 (ETL)与空穴传输层 (HTL)、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缓冲层之间 ,加入由这两层材料组成的浓度渐变互掺过渡层 .它消除有机层间的界面 ,减少有机层间的... 研究互掺过渡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的电子传输层 (ETL)与空穴传输层 (HTL)、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缓冲层之间 ,加入由这两层材料组成的浓度渐变互掺过渡层 .它消除有机层间的界面 ,减少有机层间的缺陷 ,且与没有过渡层的器件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致发光 掺杂 激基复合物 互掺过渡层 器件结构 发光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空穴传输层的分子取向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东岳 王帅 +2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云龙 王文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1-699,共9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性能的提高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优化OLED器件中的载流子平衡是提高OLED器件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调控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中的分子取向,从而优化器件中的载流子...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性能的提高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优化OLED器件中的载流子平衡是提高OLED器件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调控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中的分子取向,从而优化器件中的载流子平衡未被关注。本文通过对空穴传输层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来改变空穴传输层中的分子取向,研究分子取向对其空穴迁移率和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退火温度的升高使得空穴传输层中具有垂直取向的分子的比例增加,促进了空穴迁移率的提高。当把具有不同分子取向的空穴传输层应用于OLED器件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载流子平衡因子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载流子平衡 空穴器件 分子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ITO阴极电子注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磊 李志毅 +1 位作者 刘冠豪 王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2,共14页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器件结构设计和功能材料开发是实现器件高效率发光的关键。倒置结构器件被认为是实现OLEDs器件高效率、长寿命的一种可行方案。但倒置器件以ITO为阴极造成了器件电子注入势垒过大,限制了倒...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器件结构设计和功能材料开发是实现器件高效率发光的关键。倒置结构器件被认为是实现OLEDs器件高效率、长寿命的一种可行方案。但倒置器件以ITO为阴极造成了器件电子注入势垒过大,限制了倒置器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实现倒置器件电子注入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了n型掺杂、偶极层修饰和隧穿注入等方法在提高ITO阴极电子注入性能的相关研究工作。最后,对提高倒置器件电子注入性能的3种不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倒置结构 电子注入 N型掺杂 偶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