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单排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郑刚 白若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9-45,共7页
用适当角度的倾斜单排桩代替竖直单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可起到减小排桩位移和内力的作用。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单排悬臂倾斜支护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了测量。本试验共进行5组模型试验,对... 用适当角度的倾斜单排桩代替竖直单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可起到减小排桩位移和内力的作用。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单排悬臂倾斜支护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了测量。本试验共进行5组模型试验,对比相同排桩桩距时,采用不同倾角和不同布置形式下单排桩的工作性状,分析了倾斜单排桩和斜直交替桩的位移弯矩随倾斜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倾斜单排桩的抗倾覆能力优于竖直单排桩;随着排桩倾斜度增加,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均逐渐减小。同等条件下,倾斜垂直交替布置的单排桩的工作性状更优于倾斜单排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支护结构 倾斜单排桩 水平位移 抗倾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地基中单排桩远场被动隔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时刚 高广运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553,共8页
针对均质饱和地基中单排桩远场被动隔振问题,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边界元法,建立了以薄层法(TLM)基本解作为动力Green函数的饱和土半解析边界元法,该方法可有效分析饱和半空间的动力问题,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针对均质饱和地基中单排桩远场被动隔振问题,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边界元法,建立了以薄层法(TLM)基本解作为动力Green函数的饱和土半解析边界元法,该方法可有效分析饱和半空间的动力问题,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根据排桩与周围土体的邻接条件,推导得到了单排桩对Rayleigh波散射的三维边界元方程;运用上述边界元方程,对单排桩的远场被动隔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单排桩能以一个整体对Rayleigh波进行隔振;增加单排桩的桩长、桩径和桩身剪切模量均能有效提高其隔振效果;减小桩间净距也能够有效提高屏障的隔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薄层法 边界元法 单排桩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单排桩基梁式桥墩的实用延性抗震验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阎贵平 项海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8-57,共10页
本文在对典型桥墩进行详尽弹塑性地震反应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桥墩延性地震响应的主要特性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两质点延性抗震简化分析模型和相应的简化分析方法,并首次导出了决定单排桩基桥墩屈服截面位置的近似计算公式。本法与现有... 本文在对典型桥墩进行详尽弹塑性地震反应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桥墩延性地震响应的主要特性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两质点延性抗震简化分析模型和相应的简化分析方法,并首次导出了决定单排桩基桥墩屈服截面位置的近似计算公式。本法与现有的其他桥墩延性地震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全面,模型反映实际结构真实,分析精度高和对桥墩抗震安全性判别准确的特点。该法为实际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桥墩 单排桩 抗震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桩隔振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晶磊 杨烁 +2 位作者 魏宝川 吴浩 赵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6-234,共9页
为了研究单排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振源距离等因素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效果与非单调性,通过室外试验,以连续型荷载作为振源,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作为评价指标,对以上影响单排桩隔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桩长可以... 为了研究单排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振源距离等因素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效果与非单调性,通过室外试验,以连续型荷载作为振源,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作为评价指标,对以上影响单排桩隔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桩长可以提升隔振效果,当桩长增加1.67倍时,有效隔振区域增大2.29倍。增大桩径可以增加有效隔振区域,桩径增大3倍,有效隔振区域增加2.32倍。增大桩间距会降低隔振效果,当桩间距增大3倍时,桩后区域振幅降低比也随之增大,有效隔振区域的距离变远,并且有效隔振区域变小5.42倍。振源距离的增加也不利于单排桩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随着振源距离的增加,振幅降低比Ar值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非单调性,当振源距离与10 cm桩径一半的比值为1~7时,Ar达到最大值。当振源距离与10 cm桩径一半的比值为15.6~24.0时,Ar达到最小值,在波谷区范围内存在有效隔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单排桩 室外试验 连续型荷载 非单调性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桩支护在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应用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克意 俞济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00,共6页
研究目的:结合某市在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针对工程所处的城市垃圾填埋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对如何运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在这一典型工程中进行设计探讨。研究结论: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取得了双排桩设计的相关经验参数,与... 研究目的:结合某市在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针对工程所处的城市垃圾填埋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对如何运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在这一典型工程中进行设计探讨。研究结论: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取得了双排桩设计的相关经验参数,与单排桩相比,双排桩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侧向变形和减小桩身弯矩,桩身弯矩更合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在影响范围内土体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加,且基坑开挖对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随着土体的深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 单排桩 垃圾填埋场 深基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3号墩基础大堤防护施工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永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4-57,103,共5页
研究目的:鹦鹉洲长江大桥3号墩位于武昌江岸坡脚,墩位处江岸坡度较大,承台基坑尺寸大且深,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桩基施工或放坡进行基坑开挖将破坏长江堤防,危及堤防安全。基于此,对3号墩基础的武昌侧防护进行研究,以找出最为经济、有效的... 研究目的:鹦鹉洲长江大桥3号墩位于武昌江岸坡脚,墩位处江岸坡度较大,承台基坑尺寸大且深,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桩基施工或放坡进行基坑开挖将破坏长江堤防,危及堤防安全。基于此,对3号墩基础的武昌侧防护进行研究,以找出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护方式与计算方法。研究结论:根据鹦鹉洲长江大桥项目的地质条件,对支挡结构型式进行了研究,通过方案比较,证明3号墩采用"桩顶设胸墙单排桩"对大堤进行防护,是最经济、有效的结构型式。且经施工实践检验,证明了防护桩按m法,辅以电算,计算桩身截面的弯矩、剪力、变形,以及桩侧土压力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可以保证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桩 大堤防护 单排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沉桩施工新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汉梅 孙舒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484-486,共3页
肇庆换流站供水工程之一的五尺峡取水泵站施工中 ,在受施工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采用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改为开口钢管桩 ,将双排桩改为单排桩 ,尝试搭设水上竹平台作沉桩施工平台等措施均取得成功 ,保证了质量、安全、进度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双排桩 搭设 下沉 单排桩 取水泵站 钢管桩 沉桩施工 水下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土地基中几何参数对单排混凝土桩隔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晶磊 张冲冲 +1 位作者 刘航 梅名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为了研究分层土地基(上层为粘土层,下层为砂层)条件下几何参数对单排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该试验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激振器作为点振源产生振动波向四周扩散,通过对比单排桩前后两侧振动加速度极值,清晰地展现出了单排... 为了研究分层土地基(上层为粘土层,下层为砂层)条件下几何参数对单排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该试验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激振器作为点振源产生振动波向四周扩散,通过对比单排桩前后两侧振动加速度极值,清晰地展现出了单排桩对振动波的的影响区域,并得到了几何参数的隔振影响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得出结论: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桩长是影响隔振效果的重要参数,当桩长参数由0.28增至0.57时可提高约9%的隔振面积,同时增加桩长和隔振区长度可使隔振区域振幅大幅度减小与有效隔振面积大幅增加,但同时会造成桩前一侧振动增强;对于低频振动,单排桩隔振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作用,该试验条件下隔振效果可相差约3%,且频率越高,穿透性越强,且将在桩后形成一个振动加强区;增加振源距可有效提高隔振效果,但当频率较低时,中远振源的隔振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效果 单排桩 上软下硬地基 隔振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非连续排桩几何参量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涛 刘晶磊 +2 位作者 刘桓 刘鹏泉 张冲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5-1051,共7页
为了研究砂土地基中单排非连续排桩几何参量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以振动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为理论基础,构造评价隔振效果的无量纲指标A_(RC)(加速度消耗率)和S_(P)(面积增加比),结合地表加速度消耗率等值线图,分析A_(RC)分别为0.2,... 为了研究砂土地基中单排非连续排桩几何参量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以振动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为理论基础,构造评价隔振效果的无量纲指标A_(RC)(加速度消耗率)和S_(P)(面积增加比),结合地表加速度消耗率等值线图,分析A_(RC)分别为0.2,0.3,0.4,0.5时对应的排桩几何参量与S_(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A_(RC)条件下,桩后屏蔽区面积均表现为长桩时较大,S_(P)值分布于0%~9%;桩间距对S_(P)的影响表现为小间距时桩后屏蔽区面积较大,S_(P)分布范围在0%~28%;振源距对S_(P)的影响与桩长相反,S_(P)值处于5%~12%;关于布置形式对S_(P)的影响,振源正对桩间中心这一布置形式在桩长和间距变化时对S_(P)的影响较大,而在振源距这一参量变化时,布置形式的差异对S_(P)值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地基 单排桩 浅层隔振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溪河大桥桥台整改后的力学分析及评价
10
作者 李雷 傅鹤林 《隧道建设》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了荷载作用下志溪河大桥桥台区域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 ,综合考虑了挡土墙、单排桩的稳定性 ,根据分析结果 。
关键词 志溪河大桥 桥台整改 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位移特征 挡土墙 单排桩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