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态的量子隐私集合求交协议
1
作者 田欣莹 林舒欣 林崧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4,共8页
隐私集合求交(private set intersection,简称PSI)是一种重要的密码原语.提出基于单态的量子隐私集合求交(quantum private set intersection,简称QPSI)协议.在该协议中,单态作为信息载体由一个半可信第三方制备,两个参与者根据各自的... 隐私集合求交(private set intersection,简称PSI)是一种重要的密码原语.提出基于单态的量子隐私集合求交(quantum private set intersection,简称QPSI)协议.在该协议中,单态作为信息载体由一个半可信第三方制备,两个参与者根据各自的私有数据集将信息编码至载体粒子.参与者在半可信第三方协助下能获得正确的交集,且不会得到交集以外另一方集合的任何信息.该文协议能抵抗一些常见的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该文协议可推广至多方情形,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码 隐私集合求交 单态 FOURIER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76)及C_(76)~n离子的电子结构和单态的电子光谱 被引量:8
2
作者 滕启文 吴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The INDO series of method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s of C n 76(-4≤n≤6) without any symmetry constriction.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30 kinds of bonds and 19 types of unique carbon atoms, but there a... The INDO series of method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s of C n 76(-4≤n≤6) without any symmetry constriction.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30 kinds of bonds and 19 types of unique carbon atoms, but there are not Jahn Teller distortion in C n 76,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 n 60 and C n 70. Furthermore, the C n 76 ions are less stable than C 76. Based on the optimized geometries, the electronic spectra were calculated by INDO/SCI method. It was shown that the NIR absorptions for C n 76 singlet will appear beyond \{1 000\} nm. Electronic transition was assign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reason of red shift for absorption peaks of C n 76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 76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谱 INDO 碳76 单态离子 电子结构 红移 电子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的单态氧量子产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步洪 余松林 +1 位作者 谢树森 薛金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研究新型光敏剂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在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中1O2的近红外发光光谱特性,以玫瑰红作为参考标样,测定其1O2量子产率.结果表明,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在DMF中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75 nm... 研究新型光敏剂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在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中1O2的近红外发光光谱特性,以玫瑰红作为参考标样,测定其1O2量子产率.结果表明,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在DMF中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75 nm,摩尔消光系数为1.86×105mol-1cm-1;1O2近红外发光的最大发射峰位于1280 nm,量子产率为0.60±0.02.与现有酞菁金属配合物相比,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光动力学疗法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锌 单态 近红外发光 量子产率 光动力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态氧(1,0)~1Δ_g→~3∑_g^-近红外磷光的直接光谱观察
4
作者 于英宁 孙孝忠 王文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5-60,共6页
从光谱上直接观察了单态氧~1.07μm谱带。血卟啉、原卟啉、卟啉C和四氯四碘荧光素钠等含极性基团的光敏剂与非极性的四苯基卟吩在相同的溶剂中所产生的谱带形状有所不同,测量了β-胡萝卜素对单态氧的猝灭常数,与文献在1.27μm测得的数... 从光谱上直接观察了单态氧~1.07μm谱带。血卟啉、原卟啉、卟啉C和四氯四碘荧光素钠等含极性基团的光敏剂与非极性的四苯基卟吩在相同的溶剂中所产生的谱带形状有所不同,测量了β-胡萝卜素对单态氧的猝灭常数,与文献在1.27μm测得的数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态 红外 磷光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伦满态、单态的弱形式与局部化
5
作者 林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一个映射的局部化是K。满态或K1单态,则此映射是K。一满态或K’_1单态以及弱单态在局部化下保持不变。
关键词 单态 局部化 同伦满 单态 弱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CLA特征荧光实现单态氧和超氧的高灵敏检测
6
作者 魏言春 罗世明 徐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33-2635,共3页
活性氧(ROS)的检测对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很多领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光动力治疗肿瘤的治疗检测、植物应激反应检测、种子活力检测等。实现活性氧中的单态氧、超氧阴离子高灵敏度的检测,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研究发现单态氧、超氧的选择性... 活性氧(ROS)的检测对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很多领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光动力治疗肿瘤的治疗检测、植物应激反应检测、种子活力检测等。实现活性氧中的单态氧、超氧阴离子高灵敏度的检测,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研究发现单态氧、超氧的选择性化学发光探针FCLA(fluoresceinyl cypridina luciferin analog)氧化后,在515 nm处荧光会大大增强。利用这个性质并结合非常成熟的荧光检测方法,可以实现活性氧的高灵敏度检测。尤其在微观检测方面,如单细胞,FCLA的化学发光很微弱而难以检测到,但是却可以灵敏地检测到其荧光变化。FCLA荧光检测不仅灵敏度高而且选择性好,其无毒和易于透膜的性质更适于在细胞和生物体上应用。另外如果同时结合FCLA的化学发光,对单态氧和超氧阴离子的检测将更准确、更具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LA 单态 超氧阴离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态氧猝灭剂叠氮钠治疗角膜碱烧伤实验研究
7
作者 邱良秀 张泺 沈远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496,500,共3页
为研究叠氮钠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在家兔的角膜碱烧伤模型中 ,用 1g/ L Na N3及 10 g/ L Na N3+ 10 0g/ L 枸橼酸钠滴眼剂治疗。同时用硫代巴比妥酸 ( TBA)反应法检测过氧化脂质 ( L PO) ,用组织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检测 Na N3毒性 ... 为研究叠氮钠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在家兔的角膜碱烧伤模型中 ,用 1g/ L Na N3及 10 g/ L Na N3+ 10 0g/ L 枸橼酸钠滴眼剂治疗。同时用硫代巴比妥酸 ( TBA)反应法检测过氧化脂质 ( L PO) ,用组织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检测 Na N3毒性 ,发现角膜烧伤后 L PO逐渐减少。治疗组病情较轻 ,且 Na N3毒性低 ,认为角膜碱烧伤后 ,用 Na N3治疗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态 叠氮钠 角膜碱烧伤 角膜烧伤 治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L中稀释气体对单态氧产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赵伟力 多丽萍 桑凤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1-423,共3页
 利用自发Raman散射光谱对射流式氧发生器的单态氧产率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稀释气体对于发生器产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造成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 单态氧产率 稀释气体 C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变同伦拉回和等变同伦单态
9
作者 张平 沈文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33-36,共4页
考查了在M ather意义下等变同伦拉回当其限制在它的H-不动点子空间上时的性质变化,并应用其结果对等变同伦单态进行了相应研究,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结果.
关键词 等变同伦拉回 等变同伦单态 H-不动点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光动力过程单态氧相对产率实验设计
10
作者 许紫婷 陈铮 +1 位作者 刘沈 王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87,共5页
结合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化学发光法检测光动力过程单态氧相对产率"的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实验中采用一种海萤荧光素类似物(MCLA)作为化学发光探针,通过Origin软件对体系延迟发光信号进行指数衰减非线性拟合数据处理,实现光... 结合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化学发光法检测光动力过程单态氧相对产率"的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实验中采用一种海萤荧光素类似物(MCLA)作为化学发光探针,通过Origin软件对体系延迟发光信号进行指数衰减非线性拟合数据处理,实现光动力过程单态氧的实时在线测定。该实验注重综合应用,与其他学科渗透交织广泛,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项目,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知识迁移与转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单态 光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负载瞬态检测的DC-DC转换器单粒子加固设计方法
11
作者 郭仲杰 刘楠 +2 位作者 卢沪 李梦丽 邱子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148,共9页
为提高电源管理芯片中DC-DC转换器的抗单粒子瞬态(single event transient,SET)效应能力,深入研究了DC-DC转换器中SET与负载瞬态的区别,并提出一种基于负载瞬态检测的辐射加固设计(radiation hardened by design,RHBD)电路。该设计通过... 为提高电源管理芯片中DC-DC转换器的抗单粒子瞬态(single event transient,SET)效应能力,深入研究了DC-DC转换器中SET与负载瞬态的区别,并提出一种基于负载瞬态检测的辐射加固设计(radiation hardened by design,RHBD)电路。该设计通过区分SET与负载瞬态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RHBD电路,从而实现动态条件下系统瞬态特性的改善。基于180 nm的BCD工艺,完成Boost型转换器的设计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输入电压为2.9~4.5 V,输出电压为5.8~7.9 V,负载电流为0~55 mA时,负载瞬态过程中,检测电路能及时关闭加固电路,避免系统振荡;SET作用下,系统输出电压波动不超过最大电压纹波,SET抑制能力达到86%以上,系统可在线性能量传递值(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为100 MeV·cm^(2)/mg的辐射条件下正常工作。本文提出的加固电路,在负载变化下能够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且可以抑制SE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管理芯片 DC-DC转换器 粒子瞬效应 负载瞬检测 辐射加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器件单粒子瞬态效应的敏感区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博翰 梁斌 +1 位作者 刘小年 方亚豪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基于3D-TCAD模拟,研究了22 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SOI)器件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 transient,SET)效应的敏感性区域。对比了使用单管和使用反相器来研究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方法,从而分析实际... 基于3D-TCAD模拟,研究了22 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SOI)器件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 transient,SET)效应的敏感性区域。对比了使用单管和使用反相器来研究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方法,从而分析实际电路中重离子轰击位置对22 nm FDSOI器件SET敏感性的影响,并从电荷收集机制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深入分析发现寄生双极放大效应对重粒子轰击位置敏感是造成器件不同区域SET敏感性不同的原因。而单管漏极接恒压源造成漏极敏感性增强是导致单管与反相器中器件SET敏感区域不同的原因。修正了FDSOI工艺下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研究方法,与单管相比,采用反相器进行仿真,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将为器件SET加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瞬 电荷收集 双极放大效应 敏感区域 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模型的纳米器件逻辑单元单粒子瞬态仿真研究
13
作者 王坦 丁李利 +3 位作者 罗尹虹 赵雯 张凤祁 徐静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26,共8页
空间辐射诱发的单粒子瞬态(SET)是航天电子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威胁。本文分析了现有电荷注入仿真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合灵敏体和双极扩散机制的电荷收集模型,综合考虑了寄生双极放大效应和电荷共享效应,可针对不同角度、不同线... 空间辐射诱发的单粒子瞬态(SET)是航天电子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威胁。本文分析了现有电荷注入仿真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合灵敏体和双极扩散机制的电荷收集模型,综合考虑了寄生双极放大效应和电荷共享效应,可针对不同角度、不同线性能量传输值(LET)的重离子入射版图不同位置,计算获取SET平均脉宽及敏感截面分布。该方法已集成于项目组自研TREES软件,并针对商用65 nm工艺库中的多种逻辑单元开展了相关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物理版图设计阶段评估单粒子瞬态截面及脉宽分布,为版图屏蔽SET设计加固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 粒子瞬 电路级仿真 电荷共享 寄生双极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艺波动的单粒子串扰效应研究
14
作者 刘保军 雍霄驹 +1 位作者 张爽 陈名华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了表征互连线结构参数工艺波动对单粒子串扰(SEC)的影响,基于互连线的RLC等效模型和单粒子瞬态(SET)的等效电路,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确定了互连线结构参数工艺波动时SEC的极限工艺角,并分析了技术节点、粒子能量... 为了表征互连线结构参数工艺波动对单粒子串扰(SEC)的影响,基于互连线的RLC等效模型和单粒子瞬态(SET)的等效电路,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确定了互连线结构参数工艺波动时SEC的极限工艺角,并分析了技术节点、粒子能量、互连线长度对SEC极限工艺角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互连线耦合效应和脉冲传播特性的共同作用下,45 nm技术节点以上,互连线结构参数波动±10%时,SEC的波动范围大于20%,且相对变化量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并没有随着互连线长度的增加而出现较大的差异。45 nm技术节点以下,尽管SEC的电压峰值、噪声面积显著增加,但互连线工艺波动对SEC的影响却呈减小趋势,且随着互连线长度增加,SEC的波动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波动 粒子瞬(SET) 串扰效应 极限工艺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Air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推力测试(I)单波模态下的推力 被引量:18
15
作者 林伟 周进 +1 位作者 林志勇 刘世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503,共9页
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射的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上,以H2/Air为工质,对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单波模态稳定自持的典型波形特征和时域、频域特征进行了研究。直接测量了模型发动机工作在该模态下产生的一维推力,讨论了比冲等推进性能。试验结... 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射的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上,以H2/Air为工质,对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单波模态稳定自持的典型波形特征和时域、频域特征进行了研究。直接测量了模型发动机工作在该模态下产生的一维推力,讨论了比冲等推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出口背压为大气压时,在空气流量253 g·s-1,氢气流量6.15 g·s-1,当量比为0.834的工况下,模型发动机以平均传播频率5.5563 k Hz、平均传播速度1658.3 m·s-1的单波模态稳定工作360 ms。产生可靠的有效推力约为183.7 N。以火箭模式计算,有效排气速度为708.9 m·s-1,总比冲为72.34 s;以冲压模式计算,有效排气速度(氢气消耗率)为29870 m·s-1,燃料比冲为3048 s,消耗的氢气的单位面积质量流率为4122 g·m-2·s-1,单位推力为726 m·s-1。推力曲线的面积积分表明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所提供的推力比较稳定;微观来看,推力波形与爆震波高频压力波形耦合,围绕推力平均值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 波模 时频分析 推力测量 推力积分 比冲 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耦合器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封国强 马英起 +1 位作者 张振龙 韩建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36-40,共5页
利用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实验装置研究光电耦合器HCPL-5231和HP6N134的单粒子瞬态脉冲(SET)效应。实验获得了相关器件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波形参数与等效LET的关系,并甄别出器件SET效应的敏感位置,初步分析了SET效应产生的机理。利用脉... 利用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实验装置研究光电耦合器HCPL-5231和HP6N134的单粒子瞬态脉冲(SET)效应。实验获得了相关器件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波形参数与等效LET的关系,并甄别出器件SET效应的敏感位置,初步分析了SET效应产生的机理。利用脉冲激光测试了光电耦合器的SET宽度与等效LET的关系,并尝试测试了两种光电耦合器的SET效应的截面,其中,HCPL-5231的实验结果与其他文献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得到的数据符合较好,验证了脉冲激光测试器件单粒子效应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粒子瞬脉冲 光电耦合器 等效L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e BiCMOS线性器件脉冲激光单粒子瞬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安恒 张晨光 +3 位作者 杨生胜 薛玉雄 王光毅 王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5,共7页
验证SiGe BiCMOS工艺线性器件的单粒子瞬态(Single Event Transient, SET)效应敏感性,选取典型运算放大器THS4304和稳压器TPS760进行了脉冲激光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能量逐渐逼近方法确定了其诱发SET效应的激光阈值能量,并通过逐点扫... 验证SiGe BiCMOS工艺线性器件的单粒子瞬态(Single Event Transient, SET)效应敏感性,选取典型运算放大器THS4304和稳压器TPS760进行了脉冲激光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能量逐渐逼近方法确定了其诱发SET效应的激光阈值能量,并通过逐点扫描的办法分析了器件内部单粒子效应敏感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脉冲激光能量与SET脉冲的相互关系,获得了单粒子效应截面,为SiGe BiCMOS工艺器件在卫星电子系统的筛选应用以及抗辐射加固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E BICMOS 线性器件 粒子效应 粒子瞬 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波纹板传热与阻力特性单吹瞬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磊 聂鹏 +1 位作者 刘文娟 车得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675-6680,共6页
DN型波纹板传热元件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的常用板型,但有关DN板的研究报道较匮乏。文中采用一种改进的单吹瞬态技术对DN板的传热、阻力特性展开实验研究,测量DN板的传热和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DN板的传热、阻力性能与DU板相当,而介... DN型波纹板传热元件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的常用板型,但有关DN板的研究报道较匮乏。文中采用一种改进的单吹瞬态技术对DN板的传热、阻力特性展开实验研究,测量DN板的传热和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DN板的传热、阻力性能与DU板相当,而介于CC板和平行平板之间。实验发现DN板的传热系数j和阻力系数f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本文实验数据拟合了DN板特性参数j和f数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DN板 吹瞬技术 传热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瞬时态单边生灭Q过程的常返性和遍历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正军 吴慧中 +1 位作者 张汉君 邹捷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设 Q为单瞬时态单边生灭矩阵 ,该文利用单边生灭 Q-矩阵的定性理论和单瞬时态 Q过程的分解定理得到了单边生灭 Q -矩阵存在常返 Q过程和遍历 Q过程的充要条件 ,并在 Q -矩阵满足定理条件时构造了单边生灭常返 Q过程和遍历 Q过程。
关键词 返性 遍历性 瞬时 边生灭过程 常返Q过程 遍历Q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耦合器4N49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英起 封国强 +3 位作者 安广朋 张振龙 黄建国 韩建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4-768,共5页
通过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对光电耦合器4N49的单粒子瞬态脉冲(SET)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在10V工作电压下,获取了4N49在特定线性能量传输(LET)值下的SET波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器件SET效应的等效LET阈值为10MeV.cm2.mg-1,而饱和... 通过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对光电耦合器4N49的单粒子瞬态脉冲(SET)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在10V工作电压下,获取了4N49在特定线性能量传输(LET)值下的SET波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器件SET效应的等效LET阈值为10MeV.cm2.mg-1,而饱和截面数值则高达1.2×10-3cm2。试验验证了4N49的SET效应对后续数字电路的影响状况,定量研究了SET效应减缓电路的有效性,通过设计合理的电路参数可将器件在5V工作电压下的SET效应阈值由7.89MeV.cm2.mg-1提高至22.19MeV.cm2.mg-1。4N49的SET效应试验研究为光电耦合器SET效应的测试及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验证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光电耦合器 粒子瞬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