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层结构陶瓷天线罩材料的宽频透波性能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邹晓蓉 张长瑞 +3 位作者 李斌 莫锦军 王思青 曹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依据天线罩对宽频带透波性能的要求,采用传输线理论,建立了单层结构天线罩平板材料透波率的计算方法。对单层结构天线罩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在2-18 GHz频带,0-40°入射角范围内满足透波率要求的最优介电性能参... 依据天线罩对宽频带透波性能的要求,采用传输线理论,建立了单层结构天线罩平板材料透波率的计算方法。对单层结构天线罩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在2-18 GHz频带,0-40°入射角范围内满足透波率要求的最优介电性能参数。设计结果表明,当材料的介电常数ε≤3.0,损耗角正切tanδ≤0.02时,具有最佳厚度的材料在2-18 GHz频带,0-40°入射角范围内透波率大于60%。根据优化设计结果,兼顾天线罩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等要求,确定了单层结构天线罩材料体系为空心石英纤维增强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根据所选材料体系的介电性能(ε=2.8,tanδ=0.005),进一步对其结构参数(厚度)进行了优化计算,确定了满足宽频带透波性能要求的最佳厚度为7mm。对满足壁厚设计要求的单层结构天线罩平板材料进行了宽频带透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单层平板材料在2-18 GHz频带范围内透波率大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罩材料 单层结构 宽频带 传输线理论 透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及水下单层结构的隔声相似性研究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军锋 王敏庆 刘彦森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3-686,共4页
文章以波动声学理论和传递矩阵法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声波垂直入射时空气中与水下单层隔声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就上述两种结构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下对其隔声性能的相似性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对比分析;最后,以6mm厚的钢板为样品,对它们的隔声... 文章以波动声学理论和传递矩阵法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声波垂直入射时空气中与水下单层隔声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就上述两种结构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下对其隔声性能的相似性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对比分析;最后,以6mm厚的钢板为样品,对它们的隔声相似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这种相似性,可以通过对空气中结构的隔声降噪趋势来估计水下该结构的隔声降噪趋势,对水下隔声理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 单层结构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掺杂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研究
3
作者 张伟民 吴倜 +2 位作者 王文产 贾志梅 蒲嘉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24-326,共3页
研究以联苯醌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ETM)与空穴传输材料(HTM)、电荷产生材料(CGM)和成膜树脂进行匹配,制备了三组分掺杂和双组分掺杂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系统地研究了电荷传输材料对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静电照相性能的影响... 研究以联苯醌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ETM)与空穴传输材料(HTM)、电荷产生材料(CGM)和成膜树脂进行匹配,制备了三组分掺杂和双组分掺杂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系统地研究了电荷传输材料对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静电照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导体的的半衰曝光量对电子传榆材料的掺杂浓度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半衰曝光量首先随ETM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780nm处,三组分掺杂光导体最低半衰曝光量为2.2μJ/cm(正充电),负充电半衰曝光量为2.8μJ/cm(负充电):双组分掺杂正充电光导体的半衰曝光量为0.59μJ/cm^2,负充电光导体的半衰曝光量为9.6μ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掺杂 单层结构 静电照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柱面网壳结构节点加速度反应谱研究
4
作者 王多智 金友明 +1 位作者 李奉泽 张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40,共15页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该文基于ABAQUS与Python建立了九类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比选确定了柱壳的代表性节点,研究分析了其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特征,确立了节点反应谱的拟合形式,并提出了单层柱面网壳节点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拟合公式。此外,该文通过拟合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代表性节点研究探讨了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谱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与节点有效距离、结构矢跨比及屋面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单层柱面网壳结构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近似计算,同时可为其他大跨空间结构反应谱生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网壳结构 节点加速度反应谱 地震作用 数值模拟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的局部加肋渐进式拓扑优化方法
5
作者 王润谷 董骁 龚景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9-1028,共10页
研究单层网壳结构的局部加肋拓扑优化对提升其经济性与整体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针对单层网壳结构,以结构用钢量为评价指标,基于渐进结构优化算法,提出局部加肋拓扑优化方法.根据结构中杆件的内力分布计算应变能,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特点建... 研究单层网壳结构的局部加肋拓扑优化对提升其经济性与整体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针对单层网壳结构,以结构用钢量为评价指标,基于渐进结构优化算法,提出局部加肋拓扑优化方法.根据结构中杆件的内力分布计算应变能,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特点建立网格加强评价准则,在迭代运算中增加锥体加强应变能过大的网格,删除应变能过小的新增锥体,比较优化前后网壳结构的用钢量与整体稳定性,验证结构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经拓扑优化得到新的局部加肋单层网壳结构,相较于初始结构,优化后的结构用钢量减小,并且整体稳定性提高,结果可为单层网壳结构的局部加肋设计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局部加肋 渐进结构优化算法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单层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研究及关键节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宏伟 徐健聪 +1 位作者 吴文斌 莫振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单层网壳结构属于缺陷敏感结构,整体稳定问题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单层网壳结构可以采用空间相贯节点,有必要对节点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节点的力学性能.本文总结了单层网壳结构整体稳定分析的方法,归纳了空间相贯节点三... 单层网壳结构属于缺陷敏感结构,整体稳定问题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单层网壳结构可以采用空间相贯节点,有必要对节点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节点的力学性能.本文总结了单层网壳结构整体稳定分析的方法,归纳了空间相贯节点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异形单层网壳结构,研究了结构的静力性能、结构网格与建筑形状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确定了结构的弹性稳定承载力和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对空间相贯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节点处应力的分布情况,并研究了节点隐蔽部位有无焊缝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形单层网壳的曲率变化和结构网格对关键部位处杆件受力影响较大;稳定承载力对单层网壳结构起控制作用,对此异形单层网壳进行弹塑性稳定分析,结构安全系数达到24;隐蔽部位焊缝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较大,设置隐蔽部位焊缝后,节点处各杆件的最大应力可减小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整体稳定 相贯节点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庆华 王月 +2 位作者 芦燕 李亚明 薛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地震波入射一侧出现翘起,网壳总体沿入射方向发生旋转,当P波斜入射时支座位移差最大达0.514 m,为网壳跨度的1/250。当P波斜入射时,软弱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中软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V波入射时,中软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软弱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斜入射地震波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网壳顶点位移增幅最大达5.5倍,网壳外圈位移增幅大于网壳跨中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网壳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斜入射P波 斜入射SV波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考虑构件断裂的单层网壳结构倒塌破坏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继红 许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塑性铰模型计算效率高,可快速获得结构宏观破坏模式,韧性断裂损伤模型从微观机制揭示钢材的断裂机理,可较准确预测钢材的断裂行为。为此,该文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将两者联合建立构件断裂模拟算法,既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又保证构件断裂... 塑性铰模型计算效率高,可快速获得结构宏观破坏模式,韧性断裂损伤模型从微观机制揭示钢材的断裂机理,可较准确预测钢材的断裂行为。为此,该文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将两者联合建立构件断裂模拟算法,既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又保证构件断裂模拟的精度。首先介绍杆系离散元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宏观塑性铰模型和微观韧性断裂损伤模型具体计算流程;然后给出将两者联合分析的具体实施策略,即以接触截面边缘最不利点处的应力作为整个截面的应力状态,进而调用韧性断裂损伤模型。最后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分析程序,并通过悬臂梁断裂算例和单层网壳振动台倒塌试验,验证该算法对模拟杆件断裂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杆系离散元法模拟构件断裂时,截面发生开裂,颗粒间发生脱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需其他任何修正即可实现结构由连续体状态向断裂后非连续体状态过渡,与有限元方法相比,不存在网格畸变重划分、迭代不收敛的问题,更具计算优势,为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倒塌破坏分析提供新的计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系离散元法 断裂 网壳结构 塑性铰模型 韧性断裂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法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地震倒塌破坏分析
9
作者 吴文青 朱南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在地震作用中,结构的薄弱部位构件可能会先发生初始失效,并导致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中发生倒塌破坏。为研究在杆件初始失效下单层网壳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法)确定网壳结构薄弱区域分布规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引... 在地震作用中,结构的薄弱部位构件可能会先发生初始失效,并导致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中发生倒塌破坏。为研究在杆件初始失效下单层网壳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法)确定网壳结构薄弱区域分布规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引入最大响应参数(应力、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等)杆件作为初始破坏杆件,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AP法)分析剩余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作用中产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单层网壳结构地震薄弱区处于底部区域,且受地震影响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处于薄弱区域的杆件初始失效会使结构节点最大竖向位移、塑性杆件比例、总应变能等结构响应参数急剧增大,并且加速了结构的凹陷。由于杆件的初始失效,其两端节点发生较大塑性,周围杆件塑性发展明显,应重点关注处于地震薄弱区的杆件,该区域杆件若发生初始失效将对结构产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备用荷载路径法 初始失效 连续性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运行对单层砌体结构的动力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浩 刘维宁 +2 位作者 周顺华 袁扬 于凯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5-331,共7页
为研究地铁振动对沿线单层砌体结构的动力影响,对北京某地铁线特定区间的单层砌体结构进行铅垂向和水平向振动加速度测试。同时,为研究不同距离处单层砌体结构的振动,对测试区街面进行铅垂向振动加速度测试。根据室内地面铅垂向计权振... 为研究地铁振动对沿线单层砌体结构的动力影响,对北京某地铁线特定区间的单层砌体结构进行铅垂向和水平向振动加速度测试。同时,为研究不同距离处单层砌体结构的振动,对测试区街面进行铅垂向振动加速度测试。根据室内地面铅垂向计权振动加速度级,推出相同距离处街面铅垂向计权振动加速度级的修正量。由此,修正测得的不同位置街面铅垂向计权振动加速度级。最终,拟合得到地铁线不同距离处单层砌体结构室内地面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分频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振动测试 砌体结构 振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强度破坏的双控准则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文风 高博青 董石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16-1920,1926,共6页
针对在地震等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强度破坏问题,通过探讨结构的耗能机理,将结构塑性累积耗能与最大变形进行线性组合建立了动力强度破坏的双控准则,并应用动力破坏指数判定结构的动力破坏程度.以一个跨度为40 m的K8,... 针对在地震等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强度破坏问题,通过探讨结构的耗能机理,将结构塑性累积耗能与最大变形进行线性组合建立了动力强度破坏的双控准则,并应用动力破坏指数判定结构的动力破坏程度.以一个跨度为40 m的K8,6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例,应用动力破坏指数进行了强震下的结构动力强度破坏分析,并同结构最大变形和塑性杆件比例等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用双控准则和动力破坏指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强度破坏的量化分析,并且对于存在局部刚度薄弱的网壳结构结果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动力强度破坏 动力破坏指数 双控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永峰 沈祖炎 胡学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40,共8页
本文为了论证单层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分析的理论,进行了单层网壳结构的弹塑性稳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网壳结构的失稳具有缺陷敏感性,并且部分杆件的塑性变形对其稳定性能及承载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网壳结构 弹塑性 稳定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慧娟 罗永峰 +1 位作者 杨绿峰 张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4-1299,共6页
根据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随机缺陷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Timeshenko梁理论的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推导建立空间Timeshenko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方程,在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缺陷模... 根据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随机缺陷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Timeshenko梁理论的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推导建立空间Timeshenko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方程,在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缺陷模态参与系数的概率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对具有随机缺陷的结构进行稳定承载力分析,进而提出了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法克服了已有传统方法随机变量过多的局限,可精确识别出结构失稳的最不利缺陷模式,获得最不利缺陷分布下的稳定承载力,并可对结构屈曲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 最不利缺陷模式 稳定承载力 Timeshenko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姆科节点铝合金单层穹顶结构稳定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帅 陈志华 +1 位作者 王小盾 刘红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32-38,共7页
针对铝合金单层穹顶结构中常用的泰姆科节点,通过有限元精细化模拟的方式得到其节点的转动刚度.并且研究了一跨度为95,m的泰姆科节点铝合金单层球面穹顶实际工程的稳定性,对比在考虑泰姆科节点转动刚度和假定节点为刚接情况两种情况下,... 针对铝合金单层穹顶结构中常用的泰姆科节点,通过有限元精细化模拟的方式得到其节点的转动刚度.并且研究了一跨度为95,m的泰姆科节点铝合金单层球面穹顶实际工程的稳定性,对比在考虑泰姆科节点转动刚度和假定节点为刚接情况两种情况下,穹顶结构的屈曲分析特征值和考虑几何初始缺陷后的结构稳定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泰姆科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的范畴.在考虑节点的实际转动刚度之后,结构的屈曲特征值有所降低,节点刚度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系统地研究泰姆科节点铝合金单层穹顶结构稳定性,可以为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姆科节点 铝合金穹顶结构 节点刚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幕墙中主体结构对单层索网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丽丽 王元清 石永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101,112,共6页
点支式玻璃幕墙单层平面索网结构是一种较典型的风敏感结构,目前对在风荷载作用下,索网结构与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甚少。采用随机模拟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改变主体结构特性、索网结构特性及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多种方式,研究索... 点支式玻璃幕墙单层平面索网结构是一种较典型的风敏感结构,目前对在风荷载作用下,索网结构与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甚少。采用随机模拟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改变主体结构特性、索网结构特性及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多种方式,研究索网结构和主体结构共同工作时的风振响应特性,并与索网单独受力时的风振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索网和主体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常见的工程应用参数范围内,主体结构对索网自身的风振响应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对索网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时可以不考虑主体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支式幕墙 平面索网结构 主体结构 风振响应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 被引量:35
16
作者 郭海山 钱宏亮 沈世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40m跨度K8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特点,提出了动力稳定性判别方法。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临界荷载的影响,其中包括: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三... 本文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40m跨度K8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特点,提出了动力稳定性判别方法。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临界荷载的影响,其中包括: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三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考虑材料弹塑性的影响;不同地震输入的影响;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不同矢跨比和不同杆件截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网壳结构 动力稳定性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 矢跨比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异型钢结构大型雨篷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及结构布置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智敏 罗振 +1 位作者 张敬学 刘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6,共5页
针对沿海地区某异形钢结构大型雨篷单层网格结构,分析了雨篷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和动力性能及雨篷在各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包括雨篷刚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形式的支承、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支承对刚度的影响,及不同连接方式对雨篷刚... 针对沿海地区某异形钢结构大型雨篷单层网格结构,分析了雨篷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和动力性能及雨篷在各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包括雨篷刚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形式的支承、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支承对刚度的影响,及不同连接方式对雨篷刚度产生的变化.研究表明:风荷载是该雨篷设计的控制因素,而恒荷载、地震作用和温度对雨篷性能的影响不大,并提出了为获得经济合理方案应采取的有效构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网格结构 雨篷 风荷载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破坏指数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文风 高博青 董石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60,206,共8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反映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一种描述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程度的新指标——动力破坏指数,并给出了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对应不同破坏程度的动力破坏指数分界值.在研究地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各项耗能的计算... 为了更加有效地反映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一种描述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程度的新指标——动力破坏指数,并给出了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对应不同破坏程度的动力破坏指数分界值.在研究地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各项耗能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塑性耗能与最大位移建立了动力破坏指数的表达式,并通过对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进行大量的参数分析,比较了动力破坏指数同位移、塑性杆件数两个指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存在局部刚度薄弱的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指数的分析结果更加合理.动力破坏指数是进行单层网壳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动力破坏指数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风致响应计算的块里兹向量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方慧 倪振华 沈世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自振频率密集,且高阶模态可能对结构的风致响应有较大贡献。利用传统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构风致响应时需截取较多的模态,导致计算效率较低。本文提出的块里兹向量法所生成的向量都是被荷载所激发的,因此仅使用少数向量即...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自振频率密集,且高阶模态可能对结构的风致响应有较大贡献。利用传统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构风致响应时需截取较多的模态,导致计算效率较低。本文提出的块里兹向量法所生成的向量都是被荷载所激发的,因此仅使用少数向量即可获得准确的响应结果。块里兹向量迭代所需的多荷载模式可以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技术获得,这种技术将脉动风压场分解为与时间无关的协方差模态以及与空间位置无关的主坐标。根据风洞实验同步测量的风压数据,利用本文计算了0.1和0.2矢跨比的单层球面网壳的风致响应。通过与传统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响应 块里兹向量法 本征正交分解法 风洞试验 网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振动台试验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毅 薛素铎 +1 位作者 王国鑫 李雄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基于设计长度×宽度×高度为7.7 m×3.2 m×1.2 m的模型箱,以长度×跨度为1.8 m×1.8 m的单层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设计实现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地震波输入下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 基于设计长度×宽度×高度为7.7 m×3.2 m×1.2 m的模型箱,以长度×跨度为1.8 m×1.8 m的单层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设计实现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地震波输入下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规律,同时采用整体有限元法建立振动台试验的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基础底部的加速度峰值响应较自由场加速度峰值响应增大;土体与基础之间滑移和提离现象及模型箱的刚度是影响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差距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振动次数增多,土体与基础之间的非线性接触更加显著;地震波频谱特性是影响土-独立基础-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重要因素,在试验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开结构体系与地震波主频一致而发生共振现象,否则造成试验结果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网壳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