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质推移质断面输沙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振林 胡亚兰 汤运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56,共6页
当今众多推移质计算公式 ,其成果都与实际难符。本文对泥沙统计理论建立的单宽输沙率公式、给各符号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优选 ,只需根据水文站日常测验中得到的有关资料 ,即可求出单宽输沙率的沿河宽分布曲线 ;沿河宽积分 ,则可求得相应断... 当今众多推移质计算公式 ,其成果都与实际难符。本文对泥沙统计理论建立的单宽输沙率公式、给各符号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优选 ,只需根据水文站日常测验中得到的有关资料 ,即可求出单宽输沙率的沿河宽分布曲线 ;沿河宽积分 ,则可求得相应断面推移质输沙率。本方法与各家公式对比 ,其成果接近恩格隆公式 ,经长江三个站实测资料验证 ,实际误差与当前测验精度一致。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单宽输沙率 特征粒径 泥沙统计理论 特征概 起动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滴击溅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震 高建恩 +1 位作者 赵春红 韩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3,共4页
针对雨滴击溅下坡面径流输沙研究中存在的研究方法及机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相对比的方法,研究有无雨滴击溅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滴击溅会增强水流的紊动作用和水流流态的不稳定性... 针对雨滴击溅下坡面径流输沙研究中存在的研究方法及机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相对比的方法,研究有无雨滴击溅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滴击溅会增强水流的紊动作用和水流流态的不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雨滴击溅总是增加坡面输沙的强度;当坡度较大时(10°~12°),随雨强的增加,雨滴击溅对坡面流单宽输沙率的贡献由增强转为抑制。初步给出坡面输沙的影响因素及雨滴击溅对坡面产沙的贡献关系。上述研究对深入探讨坡面输沙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击溅 坡面流 单宽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埕岛近岸海域悬浮泥沙运动 被引量:19
3
作者 冯秀丽 吴世强 +2 位作者 林霖 刘涛 周松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6-70,共5页
根据1998年9月8日和1999年3月19日两次对埕北海域进行的10个站位的同步海流、悬浮泥沙观测资料 ,进行该海区的悬浮泥沙输运趋势分析 ,发现该海区含沙量较大 ,从整个海区来看 ,底层含沙量大于表层含沙量 ,该海区泥沙含量普遍表现为东南... 根据1998年9月8日和1999年3月19日两次对埕北海域进行的10个站位的同步海流、悬浮泥沙观测资料 ,进行该海区的悬浮泥沙输运趋势分析 ,发现该海区含沙量较大 ,从整个海区来看 ,底层含沙量大于表层含沙量 ,该海区泥沙含量普遍表现为东南部的泥沙含量高于西北部的泥沙含量 ;由单宽输沙量的计算及有关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秋季泥沙运移趋势是由东南向到西北向 ,而春季泥沙的运移趋势是由东北向到西南向 ;含沙量是随流速的加大而增加 ,含沙量的峰值稍滞后于流速的峰值 ;该海区为冲蚀海区 ,悬浮泥沙产生的平均年冲刷量为2c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运动 海流 含沙量 单宽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流中沙粒相输移的测量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斌 王元 王大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6-850,共5页
在风洞内对风沙流中运动沙粒进行了粒子图像速度场(PIV)测量,通过调整进光量和降噪处理得到了满意的PIV图像与沙粒相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颗粒在空中的运动受到球形度、风速的影响:在1m/s来流风速下,在固定点处50~63μm沉降沙粒的... 在风洞内对风沙流中运动沙粒进行了粒子图像速度场(PIV)测量,通过调整进光量和降噪处理得到了满意的PIV图像与沙粒相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颗粒在空中的运动受到球形度、风速的影响:在1m/s来流风速下,在固定点处50~63μm沉降沙粒的垂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双峰性,其时均值抹平了瞬时速度的波动;随着风速的增大,沙粒受气流脉动作用的影响越发显著,当来流风速增大到3.5m/s时,观察域内的63~80μm沙粒处于悬移状态;当来流风速为5m/s时,整个测量流场内沙粒的垂向速度的平均值为正值,方向向上.采用图像处理的数字掩码技术,处理图像得到了沙粒在流场中的面密度以及单宽输沙率.分析指出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沙粒的粒径尺寸和沙粒图像形心位置的不确定性所造成,且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粒子图像速度场仪 球形度 面密度 单宽输沙率 形心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挑河河口悬沙分布与输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权永峥 边淑华 +2 位作者 刘建强 冯秀丽 王景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3-149,共7页
基于实测资料对黄河废弃河道挑河河口段的悬沙分布及输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河河口段悬沙浓度与潮流流速正相关,风浪作用则导致悬沙质量浓度大大提高;在空间尺度上悬沙浓度呈河口高、河道上游低的特点;挑河河口附近,涨潮流输... 基于实测资料对黄河废弃河道挑河河口段的悬沙分布及输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河河口段悬沙浓度与潮流流速正相关,风浪作用则导致悬沙质量浓度大大提高;在空间尺度上悬沙浓度呈河口高、河道上游低的特点;挑河河口附近,涨潮流输沙明显占优势,向河道内侧,悬沙输移率有所降低,且逐渐转变为落潮输沙占优势。结合河口外侧海域冲淤演变趋势以及悬沙输运动力机制,认为河口段河道总体处于弱淤积状态,而风浪作用可以加速河道淤积。本研究可为挑河的河口演变和航道整治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河 悬沙分布特征 单宽输沙率 风浪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影响下的莱州湾西岸单站底层泥沙输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 万凯 +3 位作者 宋新 宋德海 王楠 鲍献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9,共12页
基于2018年10月21日至11月6日莱州湾西岸连续站观测数据,本文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希尔伯特-黄变换和小波分析法对底层单宽输沙率的小尺度特征做分析,并针对观测期间出现的大风天气对泥沙输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单宽输沙率... 基于2018年10月21日至11月6日莱州湾西岸连续站观测数据,本文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希尔伯特-黄变换和小波分析法对底层单宽输沙率的小尺度特征做分析,并针对观测期间出现的大风天气对泥沙输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单宽输沙率在观测时间段内具有高频、潮周期、低频以及长周期尺度变化特征,周期尺度从小到大。其中高频和潮周期分量方差贡献率及所含能量最高,对输沙率的影响最强。边际谱显示东西方向输沙率的显著周期为13.3 h,南北方向大于11 h的周期较为显著。观测期间底层净泥沙通量分别为东向305.77 kg/m、南向597.25 kg/m,余流分量贡献最大,低频和高频分量贡献最小。上强迫风场主要在风速衰减期通过湍流和波浪影响输沙速率的时频分布,使其低频变化显著增强的同时,产生1 h周期左右的高频波动。交叉小波分析显示,风速和单宽输沙率在低频波段上相干性较强,且单宽输沙率会滞后风速1/4至1/2个周期。另外,风浪会增强泥沙输运的涨落潮不对称性,进而增加潮周期分量上的泥沙净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宽输沙率 输沙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HHT时频分析 交叉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