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浙北单季稻区的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耀亮 李罕琼 +3 位作者 姚晓明 许永超 吕仲贤 郑许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873-1875,1878,共4页
由于大面积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稻田生态环境脆弱,病虫害再猖獗现象时有发生。2017年在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进行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的实践,结果表明,集成应用以生态调控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了水稻主要害虫的... 由于大面积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稻田生态环境脆弱,病虫害再猖獗现象时有发生。2017年在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进行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的实践,结果表明,集成应用以生态调控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了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种群和危害水平,绿色防控区较农户自防区平均减少农药使用量46.1%,每667 m^2经济效益平均增加151.8元。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还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可构建生态景观,打造美丽田园,让人切身感受到田园风光、农业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绿色防控 浙北 单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单季稻区“稻—草—鹅”高效可持续种养模式研究初报
2
作者 荆宇 王立阁 +1 位作者 钱庆华 王善发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针对北方稻区单季种植效益下降 ,春季干旱缺水 ,土壤肥力下降的现状 ,提出“稻—草—鹅”高效可持续种养模式。该模式采用系统耦合技术 ,实现水稻、牧草种植系统与肉鹅饲养系统的耦合 ,以水稻田为基础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有机整体 ,从而... 针对北方稻区单季种植效益下降 ,春季干旱缺水 ,土壤肥力下降的现状 ,提出“稻—草—鹅”高效可持续种养模式。该模式采用系统耦合技术 ,实现水稻、牧草种植系统与肉鹅饲养系统的耦合 ,以水稻田为基础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有机整体 ,从而实现稳产增收、节约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区 可持续 耕作学 稻-草-鹅 模式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单季稻区烟稻轮作的生态环境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辜尊荣 谢金水 +3 位作者 申昌优 方先兰 邱志义 林永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33-36,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 :在赣南海拔 2 90~ 750m单季稻区种植烤烟 ,实行烟稻轮作是可行的 ,是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 ,烟稻轮作的配套技术已臻于完善。单季改双季 ,充分利用光温资源 ,增加复种指数 ,每公顷新增产值 192 89 2 5元 ;解决了粮烟争地矛... 研究结果表明 :在赣南海拔 2 90~ 750m单季稻区种植烤烟 ,实行烟稻轮作是可行的 ,是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 ,烟稻轮作的配套技术已臻于完善。单季改双季 ,充分利用光温资源 ,增加复种指数 ,每公顷新增产值 192 89 2 5元 ;解决了粮烟争地矛盾 ;赣南高海拔单季稻区有利于烟叶充分发育和营养积累 ,产量提高 5 9% ,上等烟提高 6 6个百分点 ,化学成分比较协调 ,比双季稻区植烟每公顷增值 2 782 95元 ,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区 烟稻轮作 生态环境 配套技术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单季稻区粳稻生产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云呈 肖文生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7-8,共2页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单季稻区 粳稻 技术 生产 印度尼西亚 台湾地 种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单季稻区近年二化螟回升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永保 王新翠 黄正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2期48-50,共3页
九十年代后期 ,二化螟出现了回升势头猛、发生型改变、发生期异常等新特点 ,分析认为 :7、8月份高温、主防农药防效下降、秋播免 (少 )耕面积扩大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多元化是二化螟回升的综合原因。近年该种群仍将维持重发态势 。
关键词 单季稻区 二化螟 回升原因 治理对策 水稻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区紫云英“闽紫4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健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紫云英 单季稻区 有机肥源 改良土壤 蛋白质 维生素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单季稻区发展松花菜—鲜食甜玉米—萝卜周年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小燕 《长江蔬菜》 2019年第14期56-58,共3页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耕地呈梯田状,分布于垂直海拔200~1 000 m山地间,绝大部分地区1 a只种植单季稻,产出效益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空闲时间长或抛荒时有发生。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土地资源,产出较丰裕的...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耕地呈梯田状,分布于垂直海拔200~1 000 m山地间,绝大部分地区1 a只种植单季稻,产出效益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空闲时间长或抛荒时有发生。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土地资源,产出较丰裕的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海拔600~900 m的云和梯田示范推广松花菜—鲜食甜玉米—萝卜周年配套种植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改善土壤性状和农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浙西南山 单季稻区 周年栽培技术 萝卜 花菜 农业技术推广 农田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单季稻区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悠熙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87-87,99,共2页
红壤单季稻区种植荷兰豆,是提高红壤单季稻区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红壤单季稻区芬兰豆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近年来实践的秋种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探讨,主要包括选好品种、适时播种、单垄高畦... 红壤单季稻区种植荷兰豆,是提高红壤单季稻区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红壤单季稻区芬兰豆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近年来实践的秋种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探讨,主要包括选好品种、适时播种、单垄高畦种植、合理密植、强化田管、适时采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豆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红壤单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区菇稻轮作的综合效益与栽培技术
9
作者 王伟平 兰晓茹 王水景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5期62-62,共1页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近4667hm^2水田,近50%分布在高山地区,以生产单季稻为主。单纯种植水稻,效益低。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一步发展商品农业,使原来单一粮食生产向“一优二高...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近4667hm^2水田,近50%分布在高山地区,以生产单季稻为主。单纯种植水稻,效益低。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一步发展商品农业,使原来单一粮食生产向“一优二高”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菇稻轮作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区 香菇 水稻 轮作 综合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单季稻区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变化及预报指标和防治策略的研究
10
作者 周翔骏 吴照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124-125,127,共3页
通过对沿江单季稻区白背飞虱的田间调查表明:沿江单季稻区白背飞虱常年始迁入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为主迁入期,发生程度属基数决定型,即迁入后田间虫口数量是影响本稻区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以7月15日左右田间虫量为指标,60... 通过对沿江单季稻区白背飞虱的田间调查表明:沿江单季稻区白背飞虱常年始迁入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为主迁入期,发生程度属基数决定型,即迁入后田间虫口数量是影响本稻区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以7月15日左右田间虫量为指标,60头/百穴以下轻发生,60~300头/百穴中等程度发生,300头/百穴以上偏重至大发生。中等程度发生狠治主迁入代,偏重至大发生需防治2~3次,以扬花期狠治1次为重点。田间蛛虫比是衡量白背飞虱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之一,蛛虫比小于17.∶6时,自然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种群变化 预报指标 防治策略 沿江单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区春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作者 叶家松 叶云翔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5期40-41,共2页
春种马铃薯作为单季稻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耕地产出的种植模式,是政和县岭腰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就岭腰乡多年来推广春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的经验和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 单季稻区 春种马铃薯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单季稻有效合理利用抗病虫品种的研究
12
作者 王连生 刘志龙 +1 位作者 李小荣 杜一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X期16-17,共2页
丽水山区单季稻面积约5.33万hm^2,占全区水田面积的50.2%。农田大多分布在海拔400~1100m山谷中,山区气候特殊,山高、多雾、湿度大,对稻瘟病菌发生、蔓延有利。原有品种因多年种植,抗性丧失,导致稻瘟病大暴发,不能再生产。后... 丽水山区单季稻面积约5.33万hm^2,占全区水田面积的50.2%。农田大多分布在海拔400~1100m山谷中,山区气候特殊,山高、多雾、湿度大,对稻瘟病菌发生、蔓延有利。原有品种因多年种植,抗性丧失,导致稻瘟病大暴发,不能再生产。后用抗病的汕优64和汕优63代替,近年来已在不少地方发现这些品种抗性逐渐衰退,特别是汕优64更为严重。因此,筛选适宜山区不同海拔高度种植的单季稻区抗病虫品种,为山区有效合理利用单季稻品种提供依据。1996年起,我们在景宁、缙云、云和等山区综防基点不同海拔高度稻区进行了单季稻新组合(品种)的田间抗病虫鉴定及适应试验。其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虫品种 单季稻区 丽水山 合理利用 海拔高度 稻瘟病菌 气候 抗性丧失 汕优63 品种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梦熊 《中国马铃薯》 1994年第1期53-57,共5页
浙西南山区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调查刘梦熊(浙江省丽水地区农业局323000)丽水地区位于东经118°41'37"~120°26'5",北纬27°25'10"~28°57'5"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全区耕... 浙西南山区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调查刘梦熊(浙江省丽水地区农业局323000)丽水地区位于东经118°41'37"~120°26'5",北纬27°25'10"~28°57'5"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全区耕地148万亩(其中水田13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马铃薯 浙西南山 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 单季稻区 低海拔地 播种期间 峰峦叠嶂 克新 农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络氨铜乳油防治单季晚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永兵 周有铭 《福建稻麦科技》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田间药效试验 乳油防治 单季晚稻 稻曲病 稻绿核菌 单季稻区 产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稻区增产的重要途径
15
作者 苏焕兰 杨桂清 李学 《宁夏农林科技》 1991年第6期6-9,共4页
本课题组在1980~1984年研究水稻冷害的过程中已发现,宁夏稻区与我国北方稻区一样,当地的光热资源还有较大的利用潜力.随着品种筛选和高产模式的研究,又进一步证实,在宁夏水稻可利用的积温,由3000~3100℃日了增加到3300~3400℃;水稻... 本课题组在1980~1984年研究水稻冷害的过程中已发现,宁夏稻区与我国北方稻区一样,当地的光热资源还有较大的利用潜力.随着品种筛选和高产模式的研究,又进一步证实,在宁夏水稻可利用的积温,由3000~3100℃日了增加到3300~3400℃;水稻生育天数比70年代可增加30~3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稻 光热资源 品种筛选 光温资源 播期 营养生长期 籽粒灌浆 高产品种 秧苗素质 单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涟源市为例试论湘中、湘东地区冬闲稻田种大麦问题
16
作者 肖腾桂 刘保初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1年第3期21-24,共4页
涟源市位于湘中腹地,介于东径111°33′—112°2′;北纬27°27′—28°2′之间。东毗双峰,娄底,南抵邵东、新邵,西连新化、冷江,北与宁乡、安化为邻。1990年来,全市总人口100.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9%,人口密度大,每... 涟源市位于湘中腹地,介于东径111°33′—112°2′;北纬27°27′—28°2′之间。东毗双峰,娄底,南抵邵东、新邵,西连新化、冷江,北与宁乡、安化为邻。1990年来,全市总人口100.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9%,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531人,比全省平均多248人。总耕地64.53万亩,人平0.64亩,其中水田42.7万亩,人平0.42亩,是全省人平占地最少的县、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邵 西连 湘东 安化 邵东 单季稻区 双季稻 播种面积 冬季绿肥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中稻地区种植的稳产性与适应性的初步分析
17
作者 黄华康 《福建稻麦科技》 1989年第2期29-34,共6页
我区中稻面积110多万亩,占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为全省中稻总面积的26.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汕优63组合推广年限的延长,中稻区杂交稻推广组合的后继问题日趋突出。为此,我们今年从省内外引进10个具... 我区中稻面积110多万亩,占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为全省中稻总面积的26.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汕优63组合推广年限的延长,中稻区杂交稻推广组合的后继问题日趋突出。为此,我们今年从省内外引进10个具有苗头的新组合,在五个中稻区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的系统鉴定,经筛选获等了几个能适应我区中稻生态条件的杂交稻新组合。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参加试验鉴定的有特优63等10个组合(见表1),并以本地当家组合汕优63为对照。试验点五个,试验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法设三个重复,小区实插面积为0.02亩,四周设置保护行。栽培管理及农事操作均按当地习惯,试点内各组合基本一致,试验田治虫未治病。在试验汇总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新组合 稳产性 水稻播种面积 随机组法 试验鉴定 产量构成因素 生态条件 粮食生产 栽培水平 单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劲特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仕高 肖晓华 +3 位作者 蒲正国 谢雪梅 谯青春 刘春 《植物医生》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锐劲特 施药 单季稻区 大发生 适期 中籼 罕见 受害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再生丰产技术研究——1报: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及宜栽生态环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义珍 黄育民 《福建稻麦科技》 1989年第4期24-29,共6页
应用连续解剖镜检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水稻潜伏芽再生发育规律、生育期变化,并讨论了再生稻宜栽的生态环境,结果明确: 1.水稻再生潜伏腋芽于头季稻抽穗后22天少量进入幼穗分化,平均于头季稻抽穗后27天进入幼穗分化。穗发育历时34天,... 应用连续解剖镜检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水稻潜伏芽再生发育规律、生育期变化,并讨论了再生稻宜栽的生态环境,结果明确: 1.水稻再生潜伏腋芽于头季稻抽穗后22天少量进入幼穗分化,平均于头季稻抽穗后27天进入幼穗分化。穗发育历时34天,一、二次枝梗及颖花分化历时只8天,明显短于头季稻。这是再生稻穗小的形态学原因。 2.再生稻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时进行,生育期稳定,一般为60—70天。 3.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明确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北纬25°在海拔500—650米,北纬26°在海拔450—600米,北纬27°在海拔400—550米,北纬28°在300—45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特性 头季稻 幼穗分化 丰产技术 二次枝梗 分期播种试验 颖花 单季稻区 生殖生长 齐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稻99,皖稻123与皖稻121
20
作者 朱启升 《作物研究》 2004年第4期242-244,共2页
关键词 中籼 平均株高 安徽省农科院 不育系 优质米 花粉败育度 每穗实粒数 分蘖力 剑叶 中稻 水稻 绿色食品工程 恢复系 穗长 茎蘖数 单季稻区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一季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