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龙雨欣 彭萱 +3 位作者 张小梅 倪海燕 邹龙 龙中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8,共10页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ara echinospora)是一种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信号传导系统,一般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ara echinospora)是一种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信号传导系统,一般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应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2部分组成,细菌可通过该系统感受外界环境变化,调控自身的生理过程以维持生存,是细菌适应选择压力的一种机制.该文以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菌株基因组内TCSs表达基因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基因组共编码35个组氨酸激酶和47个应答调控蛋白,其中包括21对配对的TCSs、2个杂合蛋白、14个孤儿HK蛋白、26个孤儿RR蛋白.这些配对的TCSs可能参与调控金属离子转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代谢、生长运动、群体感应、应激反应、细菌毒力、细胞膜细胞壁的合成及抗生素的合成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开发其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菌DSM 43816 双组分系统 组氨酸激酶 应答调控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单孢菌属新种──粉黄高温单孢菌
2
作者 林永珠 程元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4-411,共8页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中温好气性稀有放线菌No.80-22。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体生长丰茂,粉黄色,单个孢子着生于孢子梗上,常形成穗状的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横隔、但不断裂,偶尔可见菌丝...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中温好气性稀有放线菌No.80-22。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体生长丰茂,粉黄色,单个孢子着生于孢子梗上,常形成穗状的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横隔、但不断裂,偶尔可见菌丝上产生的单个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分析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和少量甘氨酸,细胞壁Ⅱ型。全细胞水解含有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马杜拉糖、核糖和少量鼠李糖。磷酸类脂pⅡ,甲基萘醌为MK-(H4)(H6)。45℃不生长。No,80-22菌株与高温单孢菌属内已知菌种的描述均不相同,定名为粉黄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roseoflavan.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单孢菌 粉黄高温单孢菌 新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青铜小单孢菌FIM 02-523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FW523的分离鉴别和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7
3
作者 江红 林如 +1 位作者 郑卫 程元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7-270,277,共5页
在筛选新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从海洋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chalcea.FIM02-523发酵液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FW523,经纯化得到5个组分。组分3(FW523-3)与抗肿瘤抗生素rakicidinB同质,但它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和与环孢菌素相当... 在筛选新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从海洋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chalcea.FIM02-523发酵液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FW523,经纯化得到5个组分。组分3(FW523-3)与抗肿瘤抗生素rakicidinB同质,但它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和与环孢菌素相当的免疫抑制活性。组分1和2(FW523-1,2)与rakicidinA分子量相同,组分4(FW523-4)比rakicidinB多1个-CH2,组分5(FW523-5)比rakicidinA少1个-CH2,它们是rakicidins的两个新同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小单孢菌 脂肽类化合物 免疫抑制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C_(1a)单组份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JIM-202的筛选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敏 范瑾 +4 位作者 胡小玲 谢凤龙 刘军 汪洁 杨晓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5,44,共5页
利用紫外光和氯化锂复合因子处理小诺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JIM-401获得了JIM-202突变株,其发酵产物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洗脱、脱色、浓缩和经冷冻干燥可得白色粉末。用薄层层析检验其发酵产物为1个单组份;通过红外光谱、... 利用紫外光和氯化锂复合因子处理小诺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JIM-401获得了JIM-202突变株,其发酵产物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洗脱、脱色、浓缩和经冷冻干燥可得白色粉末。用薄层层析检验其发酵产物为1个单组份;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测定表明该抗生素与庆大霉素C1a同质,因而可用其进行新衍生物合成(如新抗生素89-07)。根据小诺霉素和庆大霉素生物合成途径推测,该突变株在最后一步的6’-N甲基化部位发生了阻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诱变筛选 庆大霉素 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单孢菌株配对后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与无性型产孢结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新华 吴畏 +2 位作者 钱国琛 崔星明 陈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S1期85-92,共8页
由野生子实体分离的低代菌株“ C.m.H95-1”和“ C.m.H97-G6”的子囊孢子单孢,配对后产生了较大变异,31%和50%的配对菌株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遗传特性,而且子实体形成能力及生物产量明显增加。配对菌株“... 由野生子实体分离的低代菌株“ C.m.H95-1”和“ C.m.H97-G6”的子囊孢子单孢,配对后产生了较大变异,31%和50%的配对菌株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遗传特性,而且子实体形成能力及生物产量明显增加。配对菌株“ C.m.H97-2693”和“ C.m.H97-2627”的子囊孢子再配对后,几乎所有的再配对菌株不能回复到亲本菌株的生长型,其子实体的形成能力及生物产量也低于亲本菌株。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在PDA组合培养基1上,单孢及配对菌株的无性型产孢结构,对子实体形成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单孢菌 配对 子实体形成能力 无性型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严凌斌 洪文荣 +1 位作者 方志锴 封成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9-904,共6页
目的构建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的接合转移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方法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甲基化酶基因gntK的上下游序列各2000bp左右作为同源交换臂,并将红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 目的构建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的接合转移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方法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甲基化酶基因gntK的上下游序列各2000bp左右作为同源交换臂,并将红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插入两交换臂之间。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作为基本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D306。借助接合转移技术,将该质粒导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结果经抗性筛选,得到一株阳性菌株,命名为GK1008,经PCR鉴定和测序,验证了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上。GK1008菌株对红霉素和安普霉素的抗性均超过500μg/mL。结论绛红色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实现了对该体系的优化,这为其它小单孢菌的分子遗传学操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红色小单孢菌 接合转移 庆大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丽 赵薇 +4 位作者 陈名洪 方东升 方志锴 江红 连云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40-9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采自青海湖的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MS和NMR等数据解... 目的本研究对采自青海湖的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MS和NMR等数据解析其结构。结果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N-甲基-3-甲酰胺-1H-吲哚(1)、N-乙酰基色胺(2)、β-卡巴林(3)、(Z)-9-十八碳烯酸(4)、(Z)-9-十八碳烯酸甲酯(5)、甘油醇-α-单油酸酯(6)。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糖单孢菌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生物碱1~3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糖单孢菌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诺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突变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敏 谢凤龙 +2 位作者 汪洁 杨晓伟 范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6,共7页
甘氨酸(Gly)的加入将会影响棘孢小单孢突变型菌株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其影响程度与甘氨酸浓度及菌丝培养基成份有关,在Ⅱ号培养基中,0.3%Gly对菌丝形态的改变十分明显,而0.5%Gly能抑制孢子发芽。消色肽酶(ac... 甘氨酸(Gly)的加入将会影响棘孢小单孢突变型菌株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其影响程度与甘氨酸浓度及菌丝培养基成份有关,在Ⅱ号培养基中,0.3%Gly对菌丝形态的改变十分明显,而0.5%Gly能抑制孢子发芽。消色肽酶(achromopepitidase)与溶菌酶(lysozyme)联合作用比单一溶菌酶制备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有明显提高。再生培养基以原分离培养基补充0.2mol/L蔗糖为宜,其再生频率可达到15%。采用PEG4000,42%(w/v)为助融剂,直接法检出融合重组体,其重组频率可达0.5%~1.0%,重组体中大部分苗株的次级代谢特性与亲株有较大差异,在再生菌落筛选中获得一些优良菌株,其小诺霉素产率较原亲株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诺霉素 单孢菌 原生质体 再生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对G^-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伟梦 黄运红 +2 位作者 李瑾 高兴强 龙中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基于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研究了JXNU-1所产抗生素对G-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所产抗生素对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常见G-细菌均有抗菌作用... 基于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研究了JXNU-1所产抗生素对G-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所产抗生素对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常见G-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其最低杀菌浓度一般是最低抑菌浓度的8~16倍.杀菌曲线表明其对G-的杀菌作用非常快速,8 h的杀菌率已超过90%.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抗G-的作用机理在于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样小单孢菌 抗生素 革兰氏阴性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重离子对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诱变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颉红梅 卫增泉 +4 位作者 李文建 杨伟成 王莉 冯杰天 田维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62-463,共2页
采用重离子辐照技术,对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进行了诱变处理,本文报告诱变处理后筛选的部分结果。1材料和方法1.1菌种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由兰州制药厂提供。生物检定菌为短小芽孢杆菌63202。1.2培养基斜... 采用重离子辐照技术,对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进行了诱变处理,本文报告诱变处理后筛选的部分结果。1材料和方法1.1菌种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由兰州制药厂提供。生物检定菌为短小芽孢杆菌63202。1.2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Ca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绛红小单孢菌 重离子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糖单孢菌-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暖 丁梦璇 +4 位作者 汪文静 谢响明 何晓青 赵国柱 李志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4-138,共5页
本研究以一株中度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为研究对象,用16 L发酵罐对该菌进行了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s,LiP)的诱导发酵,确定了最适的产酶工艺条件:接种量为10%,C/N为1∶3,搅拌速度为250... 本研究以一株中度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为研究对象,用16 L发酵罐对该菌进行了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s,LiP)的诱导发酵,确定了最适的产酶工艺条件:接种量为10%,C/N为1∶3,搅拌速度为250 r/min,通气量为5 L/min,通过控制通气量和调整搅拌转速,使溶氧维持在35%以上,此条件下绿色糖单孢菌较摇瓶实验提前将近24 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最高可达0.41 U/ml;同时在发酵罐中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代谢曲线以确定其发酵代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 绿色糖单孢菌 木素过氧化物酶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色高温单孢菌PE-211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黎海彬 黄日波 韦小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对褐色高温单孢菌PE-211(ThermomonosporafuscaPE-211)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菌适宜在pH8.0~10.0、55~60℃条件下生长.初步研究了该菌产生的纤维素酶(CMCase)的一些基本性质,结果表明,CMCase最适作用温度为75℃,最适作用pH... 对褐色高温单孢菌PE-211(ThermomonosporafuscaPE-211)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菌适宜在pH8.0~10.0、55~60℃条件下生长.初步研究了该菌产生的纤维素酶(CMCase)的一些基本性质,结果表明,CMCase最适作用温度为75℃,最适作用pH为9.0,Ca2+和Mn2+对酶反应有促进作用,Pb2+和Hg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这种酶制剂在洗涤剂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高温单孢菌 纤维索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糖单孢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梦璇 刘炳梅 +3 位作者 张国庆 翟楠 谢响明 王贺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8-202,共5页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木质素降解酶,但已报道真菌来源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只能在酸性低温条件下发挥作用,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工业应用。通过培养一株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发酵产酶,采用DEAE-Cellulose...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木质素降解酶,但已报道真菌来源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只能在酸性低温条件下发挥作用,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工业应用。通过培养一株耐热耐碱放线菌——绿色糖单孢菌发酵产酶,采用DEAE-Cellulose,CM-Cellulose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得到一种具有耐热耐碱特性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经凝胶电泳检测其为单一蛋白,分子量为41kD。最终纯化倍数达到20倍,活性回收率为6%。采用LTQ法对纯酶进行蛋白质归类鉴定,得到其部分氨基酸片段,为该酶的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糖单孢菌 耐热耐碱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分离纯化 蛋白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酒泉发现坎诺单孢菌引起的甜瓜倒秧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苏琴 白滨 +3 位作者 文朝慧 荆卓琼 孟选宁 徐生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306,共4页
2018年7月中旬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甜瓜成熟前10~20 d,一些田块出现了严重的倒秧,从罹病植株的褐腐根上分离到坎诺单孢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病株分出率达76.9%。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25℃±3℃),菌株TG-84... 2018年7月中旬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甜瓜成熟前10~20 d,一些田块出现了严重的倒秧,从罹病植株的褐腐根上分离到坎诺单孢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病株分出率达76.9%。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25℃±3℃),菌株TG-84对甜瓜(品种:‘86-1’)的致病性强,出苗后13 d,倒苗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坎诺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纸浆的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勇 蒲俊文 +1 位作者 吴玉英 吕卫军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经过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的纸浆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SEM、GC、FT-IR、CP/MAS13C-NMR、XRD等仪器分析手段全面阐释由一种菌同时产生的两种酶(木聚糖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协同漂白纸浆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该复合胞外酶漂白,对纸... 以经过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的纸浆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SEM、GC、FT-IR、CP/MAS13C-NMR、XRD等仪器分析手段全面阐释由一种菌同时产生的两种酶(木聚糖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协同漂白纸浆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该复合胞外酶漂白,对纸浆中的木聚糖和聚阿拉伯糖降解显著;可断裂部分残余木素和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减少或改变纸浆中的发色和助色基团;使纤维结构变得疏松,增强后续漂剂的渗透,促进木素的溶出;漂白对纸浆纤维素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无定形区,对结晶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糖单孢菌 复合胞外酶 纸浆 协同漂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诱变绛红小单孢菌提高其庆大霉素生产能力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桂馥 吴健 +5 位作者 李宗伟 王雁萍 秦广雍 苏明杰 李萍 袁天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67-71,共5页
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purpureaKR960796)(开封制药厂提供)经30keVN+注入诱变处理,筛选到B0020等四株高产菌株.它们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的幅度分别是B0020... 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purpureaKR960796)(开封制药厂提供)经30keVN+注入诱变处理,筛选到B0020等四株高产菌株.它们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的幅度分别是B002030.2%,B003022.1%,B001716.7%,B001315.1%.B0017通过条件优化,总产量提高46%.在对B0017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中确定了正效应因子为:料液浓度>pH>葡萄糖>青霉素;负效应因子为:118小时,酵母汁>CoCl2>NH+4;125小时,NH+4>酵母汁,CoCl2几乎无负效应.说明游离NH+4对产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红小单孢菌 离子注入 庆大霉素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庆大霉素B的绛红小单孢菌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飞 高辉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6-811,834,共7页
通过对一株自行筛选的野生稀有放线菌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鉴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将所分离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将发酵液上清液采用... 通过对一株自行筛选的野生稀有放线菌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鉴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将所分离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将发酵液上清液采用HPLC进行组分检测。该菌株菌落微黄色或浅棕色;产红色色素,气生菌丝不发达,基内菌丝直径平均0.4~0.8μm,产单孢子,生理生化特征与绛红小单孢菌相似,16 S rDNA测定结果与Micromonsopora sp.(EU214948)序列同源性达97%,与M.purpurea(X92595)最为接近。其发酵产物中含有庆大霉素B、小诺霉素和庆大霉素。鉴定该菌株为产庆大霉素B的小单孢菌属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 分类鉴定 绛红小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小单孢菌耐受无机磷突变株129-P1产生的新的氨基糖苷抗生素复合物GP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榕 刘勇 +6 位作者 赵宁 黄捷 程元荣 杜建国 季红兵 黄武军 聂中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15-420,共6页
庆大霉素生产菌棘状小单孢菌耐受无机磷突变株M,echinosporaMutant129-P1产生一种新的氨基糖苷抗生素复合物GP,经分离纯化获两个单组分GPA和GPB。研究结果证明抗生素GPB与紫色小单孢菌突变株M.... 庆大霉素生产菌棘状小单孢菌耐受无机磷突变株M,echinosporaMutant129-P1产生一种新的氨基糖苷抗生素复合物GP,经分离纯化获两个单组分GPA和GPB。研究结果证明抗生素GPB与紫色小单孢菌突变株M.PurpureaJI20所产生的抗生素JI-20日同质,抗生素GPA与相模湾小单孢菌突变株M.sagamiensisNRRL110060/31生物转化的产物抗生素TPJ-B同质。抗生物GPA和GPB的抗菌谱广,除对绿脓假单孢菌外,均具有与庆大霉素相近的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生物活性。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比庆大霉素低,体内治疗效果明显比庆大霉素好。GPA和GPB有协同抗细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菌 突变株129-P1 氨基酸苷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热诱变育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瑾 黄运红 +2 位作者 李鹿鸣 彭伟梦 龙中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1,共5页
采用热诱变处理,结合庆大霉素抗性筛选法筛选,对产抗生素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进行选育,最终获得抗生素高产菌株JXNU-1-16-R4。结果显示,其抗生素产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8.53%。
关键词 炭样小单孢菌 热诱变 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龟嗜水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华俊 谢彬 +3 位作者 黄红梅 袁书智 白安斌 吴健敏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从患病石龟上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无芽孢和荚膜,在山羊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经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分离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孢菌。经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 从患病石龟上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无芽孢和荚膜,在山羊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经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分离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孢菌。经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菌株与嗜水气单孢菌B27、HSO2(Genbank登录号:FJ494900.1、FJ562211.1)同源性高达99.5%。而药敏试验表明,该分离株除了对赛福欣(复方恩诺沙星)、肠清(复方乳酸环丙沙星)2种药物高度敏感外,对大部分抗菌素均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龟 嗜水气单孢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