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14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迎涛 董晓鹏 +3 位作者 赵小刚 孙启峰 赵云鹏 丛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4例肺癌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叶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遵循无瘤原则,术中选用双关节手术器械,先易后难处理血管,对于中叶动静脉、上叶后升支动脉等叶间血管,使用... 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4例肺癌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叶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遵循无瘤原则,术中选用双关节手术器械,先易后难处理血管,对于中叶动静脉、上叶后升支动脉等叶间血管,使用血管结扎锁结扎后用超声刀进行处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站数、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肺癌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行中转开胸术。1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2.86±24.00)min、术中出血量为(194.29±63.82)m L、清扫淋巴结为(13.79±2.89)枚、淋巴结清扫(5.07±0.83)站、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21±0.80)d、住院时间(9.42±1.83)d。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术后30 d内无一例死亡。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效果较好,但术中切口应继续使用保护套,选用双关节手术器械,叶间血管用血管结扎锁结扎后采用超声刀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电视胸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卞倩 徐晓芸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临床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VAS评分、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生活质量主观感觉、环境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能更有效地改善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胸腔肺叶切除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肺癌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NSCLC 临床疗效 肺功能 Pentrax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珏瑾 沈嘉丽 秦玫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常规手术护理的4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常规手术护理的43例为对照组,行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的43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认知重构护理能够明显消除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其自我效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肺叶切除 共情护理 认知重构护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瞿亚冬 吴映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20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5...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20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肺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ACBT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运动能力[6 min步行距离(6 MWD)]、生命质量[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经过2个月的干预,观察组FEV1/FVC,PEF以及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且6 MWD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运用5A模式的分阶段ACBT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5A模式分阶段 肺功能 运动能力 主动循环呼吸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徐伟 梁毅 +3 位作者 吴颖猛 黄伟钊 叶红雨 唐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管放置时间(5.42±3.49)d及住院时间(7.59±1.43)d均显著短于B组的(7.04±3.37)、(8.42±2.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6 h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NSCLC中,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疗效显著,但与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创伤和切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双孔胸腔下肺叶切除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7
作者 廖艳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能。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针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能。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心率、术中舒张压、接受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和应激性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心率以及术中舒张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应激性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应激性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室护理配合 常规护理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李冰 陈平 +3 位作者 张宁 陈晓伟 郭建霞 周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8例),根据是否中转开胸,将建模组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采...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8例),根据是否中转开胸,将建模组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ter法)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112例中,有39例发生中转开胸,中转开胸率为34.82%。开胸组和未开胸组年龄、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是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P<0.05)。验证建模组结果,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区分度较好,H-L检验提示一致性良好(χ^(2)=5.34,P=0.502)。外部验证的AUC为0.917,区分度较好,H-L检验提示一致性良好(χ^(2)=6.21,P=0.414)。结论年龄≥65岁、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是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能直观地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下肺叶切除 中转开胸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腔镜、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万宏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分析在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中分别采取单孔腔镜、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并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宜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共计93例纳入研究中,按照不同的手术形... 目的分析在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中分别采取单孔腔镜、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并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宜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共计93例纳入研究中,按照不同的手术形式分为三组,分别对应开腹组(31例)、三孔腔镜组(31例)、单孔腔镜组(31例),各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三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胃肠道功能及美观程度。结果三孔腔镜组与单孔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开腹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三孔腔镜组、单孔腔镜组C反应蛋白、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优于开腹组,且单孔腔镜组上述3项指标优于三孔腔镜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三孔腔镜组、单孔腔镜组胃排空率、胃窦收缩次数、胃体蠕动次数均高于开腹组,且单孔腔镜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三孔腔镜组(P<0.05);单孔腔镜组术后美观程度均优于三孔腔镜组、开腹组(P<0.05)。结论虽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大体相近,均能够有效治疗胆囊炎伴胆结石疾病。但相较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创伤更小,且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其中,单孔腔镜胆囊切除的优势更为明显,且不仅术后恢复情况更好,且美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结石 腹腔胆囊切除 单孔 三孔腔 应激反应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侯永超 刘同馨 +4 位作者 冉鑫 张杰 梁永涛 刘珂琦 周述芝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和试验组(行全身麻醉联合ESPB),每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T0)、切皮(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和拔管时(T3)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NK细胞及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0、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肺叶切除 后恢复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坤 王林 +4 位作者 王伟 孙涛 李伟 宋焕 胡旭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6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后的围术期状况及远期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该科同一术者收治的行VATS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孔VATS治疗肺癌52例(单孔组),... 目的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后的围术期状况及远期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该科同一术者收治的行VATS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孔VATS治疗肺癌52例(单孔组),同期三孔法VATS手术89例(三孔组),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孔组与三孔组相比,两组在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6.1±19.6)和(162.7±1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3±13.6)和(176.5±1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7)和(9.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单孔VATS能够达到三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虽然手术时间增加,但能避免多余切口对胸壁肌肉、肋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胸腔 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明 吴奇勇 +4 位作者 王勇 钟斌 张科 袁俊强 王烨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5-1126,1130,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胸腔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13
作者 万子扬 王峰 唐玉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5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98例,其中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9例(胸腔镜组)、行开胸手术4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98例,其中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9例(胸腔镜组)、行开胸手术4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心率(HR)、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气体弥散量(DLCO)]、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2(ABCG2)水平,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后均随访3年,记录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HR升高而SV、LVEF、FEV_(1)、DLCO均降低,且对照组术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胸腔镜组手术前后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MVV较同组术前及胸腔镜组术后均降低(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血清TSGF、ABCG2水平均降低(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TSGF、ABCG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 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颜建华 向泓宪 +5 位作者 张志功 刘慧 田双如 周文武 杨劲松 周亚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6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资...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6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发症、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30天死亡,无中转传统三孔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85~225(138.1±32.2)min,失血量10~500(中位数50)ml,清扫淋巴结3~35(18.5±6.5)枚,并发症发生率16.7%(11/66),胸管留置时间1~11(中位数2)d,术后住院时间3~12(5.7±1.7)d。术后第1、3、7、30天VAS分别为2.9±0.9、2.7±0.9、1.2±0.6、0.3±0.5。结论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 肺癌 后入路 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29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晨 张仁泉 +3 位作者 于在诚 葛威 康宁宁 汤挺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的29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1例中...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的29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1例中转多孔胸腔镜手术,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45~240 min,平均(52.69 ±51.91) min.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40.17±21.98) mL.术后ICU观察时间0~1d,平均0.5d.术后胸腔总引流量25~2 125 mL,平均(804.14±546.39) mL.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2~8d,平均4.7d.术后住院天数3~16d,平均6.3d.24例肺癌病例共清扫218枚淋巴结,平均9枚/例.5例查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0.83% (5/24).术后病理分期:0期2例,Ⅰ期15例,Ⅱ期5例,ⅢA期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时间1~11个月,其中因各种原因失访2例,随访率93.1%,所有随访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肝转移,1例对侧肺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的,更具微创优势,近期疗效满意,对部分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良性肺部肿瘤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叶切除 单孔电视胸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40
16
作者 周斌 刘传彬 +1 位作者 王家富 安术祥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8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90例根据入院病案单双号将其分为单孔切除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50例...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90例根据入院病案单双号将其分为单孔切除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50例与三孔切除组(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孔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切除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短于或低于三孔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切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6%(8/50),三孔切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5%(14/40),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临床效果基本相当,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稍微延长,但其可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切除 胸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珊瑚 孟杰 +1 位作者 李依玲 肖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PCIA),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艾司氯胺酮0.3 mg/kg、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托烷司琼10 mg。比较两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谵妄(POD)发生率,D0、D1、D3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静息、活动状态下,试验组T2、T3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D0时比较,两组D1时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D1时,试验组MMSE评分(26.35±0.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3±0.85)分(P<0.05)。D0~D3时,对照组共有11例(27.5%)发生POD,试验组共有4例(10.0%)发生POD,试验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D1、D3时,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D0时下降,且试验组SAS评分(38.93±3.79)、(37.85±3.54)分低于对照组的(41.88±3.02)、(39.68±3.56)分,SDS评分(47.93±3.75)、(45.08±3.95)分低于对照组的(49.93±2.52)、(47.85±3.85)分(P<0.05)。D0~D3时,试验组抑郁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共4例(10.0%)发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烦躁、疲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5.0%)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能够降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术后第1天的认知功能,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老年 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被引量:14
18
作者 肖鹏 张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9期60-61,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50例和三孔组(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孔组的手术时间为(135.49&...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50例和三孔组(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孔组的手术时间为(135.49±6.94)min长于三孔组的(124.93±7.23)min,切口长度为(4.89±0.64)cm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为(1.48±0.75)分,均低于三孔组的(7.93±0.54)cm及(4.3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疗效无较大差异,但单孔组能减轻术后疼痛、缩小切口长度,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肺叶切除 单孔 三孔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19
作者 许潇潇 刘霞 王佳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央型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央型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各41例。对比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复发率。分析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1.49±23.56)mL、胸腔引流量(902.20±102.39)mL,均少于对照组[(302.17±30.41)mL、(1145.32±172.41)mL],而术后引流时间(6.15±1.41)d、住院时间(11.41±2.49)d短于对照组[(7.10±1.93)d、(13.56±3.24)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支气管袖式 成形肺叶切除 中央型 小细胞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对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20
作者 张香梅 林青 黄鑫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舒适度、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适度更优(P<0.05);护理5 d后,2组的一秒率、最大自主通气量和6分钟步行试验对应数值均大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呼吸频率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可提高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肺功能与运动耐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下肺叶切除 呼吸训练 系统护理模式 舒适度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