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麦田单子叶杂草发生与化学防除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长强 陈永健 +2 位作者 王绍敏 王霞 王书友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92-94,共3页
对山东省麦田单子叶杂草在不同区域、不同茬口(稻茬麦田、玉米茬麦田)的发生种类、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试验验证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4种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明确了化学防治麦田杂草冬季防效明显高于传统的春季防效,提出了山东... 对山东省麦田单子叶杂草在不同区域、不同茬口(稻茬麦田、玉米茬麦田)的发生种类、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试验验证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4种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明确了化学防治麦田杂草冬季防效明显高于传统的春季防效,提出了山东省麦田单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麦田 单子叶杂草 种类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有机硅助剂对草甘膦在单子叶植物体内吸收、转移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武菊英 F. Dastgheib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6,共6页
采用14C-草甘膦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4种有机硅助剂Silwet L-77、Silwet 800 、Freeway 和Boost 在体积分数0.1%用量下对草甘膦在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L. cv. Grasslands Greenstone)体内吸收、转移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用草... 采用14C-草甘膦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4种有机硅助剂Silwet L-77、Silwet 800 、Freeway 和Boost 在体积分数0.1%用量下对草甘膦在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L. cv. Grasslands Greenstone)体内吸收、转移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用草甘膦相比,4 种助剂的加入显著地降低了草甘膦在黑麦草体内的吸收和转移量,助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处理后24和72 h测定,草甘膦主要分布在幼嫩组织中,其次是根部,在老叶片中的转移量最 少。无论转移量高低,草甘膦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总是表现为地上部的比例高于地下部。有机 硅助剂对草甘膦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比例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有机硅 助剂 单子叶植物 吸收 转移 分布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谷友”防治谷田单子叶杂草的试验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汉章 刘环 +5 位作者 周新建 王维莲 薄奎勇 寇俊杰 王新玉 任中秋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1期61-65,共5页
针对谷田恶性杂草严重危害问题,进行了最佳化控措施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44%谷友WP防除谷田单子叶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4%谷友WP的最佳剂量为1 800 g/hm2,施药后30 d和45 d,对单子叶杂草株数防效分别为50.54%和... 针对谷田恶性杂草严重危害问题,进行了最佳化控措施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44%谷友WP防除谷田单子叶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4%谷友WP的最佳剂量为1 800 g/hm2,施药后30 d和45 d,对单子叶杂草株数防效分别为50.54%和48.38%,对单子叶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7.83%和94.07%,较对照药剂的防效明显提高;谷子产量与人工锄草产量一致,较药剂对照与空白对照增产极显著。该剂量对谷子安全,防控杂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除草剂 44%谷友 单子叶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UN3300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臻 王庆国 +1 位作者 孙萍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表达载体所包含的结构元件,如启动子、多克隆位点、筛选标记等,对植物遗传转化效率、外源基因表达强度及遗传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为提高目的基因对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表达载体所包含的结构元件,如启动子、多克隆位点、筛选标记等,对植物遗传转化效率、外源基因表达强度及遗传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为提高目的基因对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效率,对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进行改造,在原有以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酶切的方法添加了Ubiquitin启动子,经酶切、测序表明,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UN3300构建成功。该载体对于研究外源基因功能、植物性状改良及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表达载体 pUN3300 Ubiquitin启动子 BA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岳西县药用单子叶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查孝柱 王德群 +2 位作者 李俊 毛小明 查光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86-187,192,共3页
[目的]调查安徽岳西县药用单子叶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整理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岳西县分布的药用单子叶植物69种,隶属55科,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区。[结论]岳西县药用单子叶植物资源丰富,应... [目的]调查安徽岳西县药用单子叶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整理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岳西县分布的药用单子叶植物69种,隶属55科,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区。[结论]岳西县药用单子叶植物资源丰富,应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单子叶植物 资源调查 安徽岳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学名订正(五)——单子叶植物纲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继文 任俞新 +1 位作者 张国樑 马伟红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订正了《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单子叶植物纲38种5变种1栽培变型的学名。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学名订正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子叶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玉米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7
作者 冯玉兰 王汉宁 +1 位作者 张金文 孔维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8-23,共6页
从原核表达载体pETChi上切下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BIUA上的Res基因片段,构建玉米ubi启动子驱动的单子叶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UC;以目前国内大面积种植的6个骨干自交系综3、87-1、郑58、昌7-2、137、和K12的幼胚为材料,诱... 从原核表达载体pETChi上切下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BIUA上的Res基因片段,构建玉米ubi启动子驱动的单子叶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UC;以目前国内大面积种植的6个骨干自交系综3、87-1、郑58、昌7-2、137、和K12的幼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以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综3、郑58和K12建立玉米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pBIUC植物表达载体成功构建;玉米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基因型依赖较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ubi启动子 单子叶高效表达载体 玉米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细胞壁果胶结构单糖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程小乔 李科 +2 位作者 陈雪梅 蒋湘宁 盖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9,共6页
为了系统研究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结构单糖的组成成分及其与被子植物两纲分类的关系,结合单糖单一环式的衍生化方法,采用GC/MS测定22种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中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主成分、t检验和香农--威纳指数分析。结果表... 为了系统研究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结构单糖的组成成分及其与被子植物两纲分类的关系,结合单糖单一环式的衍生化方法,采用GC/MS测定22种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中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主成分、t检验和香农--威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细胞壁果胶由木糖、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7种单糖组成,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较高;岩藻糖和甘露糖含量极少。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决定22种被子植物间糖含量差异的5种果胶单糖分别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主成分二维图和t检验结果显示:可通过果胶单糖含量实现被子植物中双子叶和单子叶两纲植物的区分,且木糖和半乳糖决定了两纲间的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香农--威纳指数结果显示了被子植物两纲在单糖含量的多样性上也存在差异,且双子叶植物的单糖多样性显著高于单子叶植物(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植物分类 主成分分析 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后使用麦草净二号防除麦田单子叶杂草效果初探
9
作者 姜春义 沈书龙 +2 位作者 刘德还 蒋兆余 奚圣贵 《植物医生》 1997年第3期36-37,共2页
冬后使用麦草净二号防除麦田单子叶杂草效果初探姜春义沈书龙(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刘德还蒋兆余奚圣贵(新团乡农技站)(草埝镇农技站麦草净二号系由江苏省吴县市农科所实验农药厂生产,冬前使用效果很好,但由于有时受... 冬后使用麦草净二号防除麦田单子叶杂草效果初探姜春义沈书龙(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刘德还蒋兆余奚圣贵(新团乡农技站)(草埝镇农技站麦草净二号系由江苏省吴县市农科所实验农药厂生产,冬前使用效果很好,但由于有时受气候和其它原因的限制,不少农户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单子叶杂草 麦草净二号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玉米为例探究单子叶植物重力响应及维管结构的变化
10
作者 贺学娇 楚立威 +2 位作者 文爽爽 卢孟柱 唐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2,共10页
【目的】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理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着重大作用,重力条件改变会诱导植物发生一系列生长与定向的变化。大部分木本植物在响应重力条件改变时,形成层活动会不均衡增加从而形成偏心生长的应力木,木质部结构... 【目的】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理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着重大作用,重力条件改变会诱导植物发生一系列生长与定向的变化。大部分木本植物在响应重力条件改变时,形成层活动会不均衡增加从而形成偏心生长的应力木,木质部结构和细胞壁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单子叶植物一般没有形成层,不能进行径向次生生长,且维管束多为散生。为了探究单子叶植物对重力的响应过程和结构变化,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响应重力的动态过程和形态结构变化;并通过与木本植物进行比较,揭示它们重力响应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单子叶植物(如竹子等)及其他林木的重力反应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玉米B73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待幼苗发育至10叶期,将试验植株水平放倒,对照植株保持直立。利用延时拍摄记录玉米重力响应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变化的时间节点。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和特异染色,分析发生重力响应的茎节产生的结构及细胞壁成分的变化。【结果】以第1片旗叶着生的节作为第1茎节,从下往上依次标记茎节。重力改变后玉米的响应过程及变化如下:1)响应过程:玉米从顶端向下依次感应重力作用。植株放倒10 h后开始响应重力,在之后的20 h内,植株从顶端到第4茎节先后向上弯起,直至植株与水平面呈90°角到达终止状态。2)形态变化:多次重复试验显示只有第4、5、6茎节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在靠近节的近地侧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膨大。通过纵切观察,3个茎节膨大部位的组织和内部导管呈向上弯曲的状态。对照植株相应茎节并未发生改变。3)维管束结构变化:与对照相比,近地侧维管束的细胞数量增多并呈纺锤形,细胞壁极显著变薄且没有明显的导管组织;远地侧维管束的细胞数量和细胞壁厚度因生长状态不同而变化不一。第4茎节变化最显著。4)维管束细胞壁成分变化:分别用木质素特异染料间苯三酚和纤维素染料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横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显示:近地侧维管束细胞壁的木质素含量较少,而纤维素含量比对照增多;远地侧维管束细胞壁成分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玉米在重力条件改变后迅速调整茎节延伸方向,与对照相比茎节近地侧维管束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细胞壁变薄、木质素减少而纤维素增多。由此推测玉米受重力影响后,通过调整居间分生组织活动,产生类似应拉木、压缩木的组织,但又与二者有所区别。这可为研究重力响应下木本植物维管组织分化(木材形成)的调控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玉米 重力响应 细胞壁 木质素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子叶植物居间分生组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江伟 丁雨龙 董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049-10051,共3页
对单子叶植物居间分生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并且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居间分生组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油菜田单子叶杂草的防效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蓉 夏海生 +2 位作者 巫鹏云 夏文明 王年安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
油菜是安徽省无为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及油料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在实际生产中,油菜田内的单子叶杂草不断滋生,对油菜产量及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为提高无为市油菜田间防除单子叶杂草的成效,在当地一油菜种植地,选择了5种除草剂... 油菜是安徽省无为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及油料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在实际生产中,油菜田内的单子叶杂草不断滋生,对油菜产量及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为提高无为市油菜田间防除单子叶杂草的成效,在当地一油菜种植地,选择了5种除草剂,进行5组化学单剂及3种混合药剂的除草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对比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选用药剂对油菜生长无安全性影响,化学单剂中,药后35 d,24%烯草酮的平均株防效最佳,药后47 d,108 g·L-1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平均株防效和平均鲜重防效最佳。9组处理中,24%烯草酮+108 g·L-1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平均株防效和平均鲜重防效均为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单子叶杂草 药剂防效 安徽省无为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树木野外识别歌诀(单子叶植物部分)
13
作者 陈淮安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127-127,共1页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总述 单子叶植物特征,多草灌稀有乔本;脉平行或者弧形,其根系常为须根;维管束茎部散生,无形成层无年轮;花各部三为基数,萼与瓣花上不分;种胚里子叶一枚,双子叶与之不混。芭蕉属中有芭蕉,果实形态似香...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总述 单子叶植物特征,多草灌稀有乔本;脉平行或者弧形,其根系常为须根;维管束茎部散生,无形成层无年轮;花各部三为基数,萼与瓣花上不分;种胚里子叶一枚,双子叶与之不混。芭蕉属中有芭蕉,果实形态似香蕉;常绿草本多年生,植株能达四米高;丛生独茎不落叶,一叶新舒一叶焦;叶大可达三米长,假干原由叶鞘包;世人又称甘露树,积水如蜜于花苞;主脉侧有平行脉,观叶品韵听雨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野外识别 歌诀 树木 被子植物门 植物特征 果实形态 芭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田单双子叶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世全 吴怀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4期111-111,113,共2页
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看麦娘、荠菜、大巢菜等多种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猪殃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安全。推荐使用剂量为1 200~2 400g/hm2。
关键词 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小麦田 单子叶杂草 子叶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十三) 番茄斑萎病毒病在宁夏的发现与防治 被引量:24
15
作者 曹金强 谢学文 +1 位作者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89,共3页
番茄斑萎病最早于1915年在澳大利亚被发现,1930年确定由病毒引起,并将引发该病的病原命名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Samuel et al.,1930)。随后欧美许多国家也报道了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和危害,其中在1... 番茄斑萎病最早于1915年在澳大利亚被发现,1930年确定由病毒引起,并将引发该病的病原命名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Samuel et al.,1930)。随后欧美许多国家也报道了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和危害,其中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该病曾暴发流行,给美国夏威夷、意大利等地的番茄、莴苣等作物生产造成毁灭性危害(Soler et al.,2003)。番茄斑萎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Bunyaviridae)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典型成员,番茄斑萎病毒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够侵染84个科1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番茄是其主要的寄主之一。蓟马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西花蓟马的传毒率最高。由于该病毒寄主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目前已被列为世界危害最大的十大植物病毒之一,且高居第二位(Scholthof et al.,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病毒病 单子叶植物 防治 宁夏 寄主范围 西花蓟马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绍艳 张升晖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多年生草本植物 应用 食品 单子叶植物 天南星科 主要成分 资源丰富 种植历史 魔芋属 KGM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小麦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学春 彭清才 +2 位作者 宋哲 宋云枝 温孚江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单子叶植物总DNA分别导入普通小麦 ,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 ,对D2 代株高、穗粒数、千粒重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性状变异 小麦 单子叶植物 针刺法 花粉管通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蒜中石蒜碱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霞 熊海蓉 +2 位作者 蒋利华 文祝友 熊远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3-734,共2页
石蒜(Lycoris Herb.)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石蒜碱(Lycorien)是石蒜中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异喹啉类生物碱阻川,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和抗肿瘤作用口,在临床上多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目前,石蒜碱... 石蒜(Lycoris Herb.)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石蒜碱(Lycorien)是石蒜中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异喹啉类生物碱阻川,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和抗肿瘤作用口,在临床上多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目前,石蒜碱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由于该法操作复杂,不利于常规检测,因此建立石蒜碱的简便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工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蒜中石蒜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石蒜科 碱含量 紫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单子叶植物 常规检测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嘉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1-203,共3页
经野外调查,发现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共有荒漠植物23科81属13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20科63属109种;单子叶植物3科18属22种。在这些植物中,有可食用植物23种,饲用植物18种,药用植物18种,观赏植物7种,纤维植物6种,鞣质植物3种,制碱植物2种。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河西走廊 观赏植物 饲用植物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药用植物 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荒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志明 罗杨合 陈振林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9X期141-,共1页
荸荠皮是药食两用食物。荸荠加工中产生的大量的废弃荸荠皮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本文针对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加工利用进行了预测。荸荠皮简介荸荠又名马蹄、地栗、乌芋、通天草等,属单子... 荸荠皮是药食两用食物。荸荠加工中产生的大量的废弃荸荠皮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本文针对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加工利用进行了预测。荸荠皮简介荸荠又名马蹄、地栗、乌芋、通天草等,属单子叶莎草科,学名Heleocharis Tuberose Schult,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及印度,中国自西汉时已有栽培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活性物质 通天草 宿根性 单子叶 乌芋 中国南部 不溶性膳食纤维 莎草科 氧化活性 果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