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勇 陈发棣 +7 位作者 房伟民 陈素梅 叶燕萍 姚建军 刘兆磊 管志勇 王春昕 石常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6,共5页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建立了单头切花菊综合评价体系。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他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3个对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建立了单头切花菊综合评价体系。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他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3个对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花径对单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113;花色和舌状花数次之,其权重均为0.106。对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14个,占24.14%;良等级品种24个,占41.38%;差等级品种20个,占34.48%。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切花菊 品质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K-Means聚类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层次分析法初选单头切花菊杂种F_1代优良单株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娜娜 张德平 +1 位作者 朱珺 戴思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后代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切花菊 杂种F1代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体系 花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头切花菊‘白扇’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婷 杨惠婷 +5 位作者 胡计红 朱梦珠 洪荣钦 潘东明 佘文琴 陈桂信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5-723,共9页
以日本单头切花菊‘白扇’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中,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顶芽和带腋芽茎段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3 min和4 min,初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 以日本单头切花菊‘白扇’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中,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顶芽和带腋芽茎段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3 min和4 min,初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平均芽诱导率为100%,平均单芽数达1.69个。以无菌苗腋芽茎段进行扩增繁殖,其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5 mg/L,30 d后增殖系数达3.05,有效芽率65.26%,平均株高3.22cm;瓶内生根培养时,添加了NAA和IBA的1/2MS培养基均能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也可瓶外生根,插穗浸蘸NAA溶液5 min后插入基质,生根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白扇’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种苗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切花菊 '白扇’ 组培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单头切花菊祭祀适宜品种综合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豪 陆云峰 +4 位作者 沈波 赵绮 金文良 袁冬明 王建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68-74,共7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出口单头切花菊祭祀适宜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17个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祭祀用切花菊规模化出口和单头切花菊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7个单头切花菊品种可划... 利用层次分析法、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出口单头切花菊祭祀适宜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17个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祭祀用切花菊规模化出口和单头切花菊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7个单头切花菊品种可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优等级5个品种,占29.4%;良等级9个品种,占52.9%;差等级3个品种,占17.7%;5个优等级品种分别为金扇、白扇、优香、黄玉、神马;花径大小、花枝高度、花梗长度、侧芽数量、茎秆粗度、花色亮度、瓶插观赏期、气温适应性与抗性等是重要的品质性状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切花菊 层次分析法 K-Means聚类法 综合评价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切花单头菊扦插苗的效应初探
5
作者 张驭 彭绿春 +4 位作者 陈林 瞿素萍 王继华 薛建平 张颢 《南方农业》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以神马H、神马06、神马08、虹之无暇与虹之白露5个切花单头菊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0 Gy,75 Gy与100 Gy 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其株高、分枝数、叶片数与叶绿素的SPAD值均明显下降... 以神马H、神马06、神马08、虹之无暇与虹之白露5个切花单头菊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0 Gy,75 Gy与100 Gy 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其株高、分枝数、叶片数与叶绿素的SPAD值均明显下降,成活率与开花植株数显著下降,生育期延长;5个品种的半致死剂量为33.2~62.5 Gy,平均为46.2 Gy;致死剂量为100.0~106.0 Gy,平均为101.7 Gy;切花单头菊的适宜辐射剂量约为30~4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单头 辐射 60Co-γ射线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