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
1
作者 吴澄宇 李迎秋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以韭花精油两种主成分(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细菌细胞形态等研究其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两种主成分的MIC均为1.0 mg/mL,MBC均为2... 以韭花精油两种主成分(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细菌细胞形态等研究其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两种主成分的MIC均为1.0 mg/mL,MBC均为2.0 mg/mL,且当其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均会严重损坏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膜结构;用质量浓度为4.0 mg/mL的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分别处理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其β-半乳糖苷酶和蛋白质泄露量均显著上升,ATP酶活性(0.52 U/mg prot和0.55 U/mg pro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5 U/mg prot,P<0.05);经两种主成分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DNA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由此可知,两种主成分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抑制ATP酶活性、降低DNA质量浓度等实现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活性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韭花 精油 烯丙基甲基二硫醚 二甲基三硫醚 单增李斯特氏菌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氏菌MALDI-TOF-MS鉴定与分型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耀 曹际娟 +5 位作者 赵昕 郑秋月 王刚 田卓 史媛媛 曹远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4-198,共5页
为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快速鉴定与分型方法,实验收集3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株,应用MALDI-TOF-MS采集图谱,获取独特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汇总成标准图谱,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数据库。... 为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快速鉴定与分型方法,实验收集3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株,应用MALDI-TOF-MS采集图谱,获取独特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汇总成标准图谱,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数据库。采用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进行验证,表明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很高。在数据库信息的基础上,对3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株进行聚类分型。分型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水平上,MALDI-TOF-MS可把3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分成9个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鉴定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苗云 张秋会 +4 位作者 赵改名 黄现青 高晓平 柳艳霞 杨欢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34-236,共3页
为建立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把单增李斯特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中,分别放置于2、15、28℃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其在不同贮藏时间的菌数。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描述单增李斯特氏菌在2、15、28℃下的生长动态... 为建立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把单增李斯特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中,分别放置于2、15、28℃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其在不同贮藏时间的菌数。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描述单增李斯特氏菌在2、15、28℃下的生长动态,建立不同温度下其在冷却猪肉中的生长曲线和模型。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延滞时间(λ)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在0~30℃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7164和0.9717。模型残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0.03,在"零"上下浮动,表明该模型描述的温度与μmax和λ(的关系是完全可信的,说明用平方根模型能很好的描述不同温度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单增李斯特氏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单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阳 祝长青 +8 位作者 郭桂萍 徐幸莲 徐宝才 薛建丽 蒋原 杨军 郭云昌 刘秀梅 付瑞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124,共6页
【目的】确定适用于不同条件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方法】以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CMCC54004和市售盐水鸭、凉拌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4789.30-2010)对检测样品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选择阴性样品进行人工... 【目的】确定适用于不同条件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方法】以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CMCC54004和市售盐水鸭、凉拌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4789.30-2010)对检测样品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选择阴性样品进行人工布菌,比较单增李斯特氏菌蛋白条检测法、CPA恒温扩增法以及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效果,并以传统平板分离法进行验证。【结果】蛋白条检测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最低检测限为106cfu/mL;实时荧光PCR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01 cfu/mL,但操作繁琐,对操作技术及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CPA恒温扩增方法灵敏度相对较高,最低检测限为105 cfu/mL,操作相对简单。【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适合灵敏度要求高、且具备良好实验条件时使用;CPA恒温扩增法适于对灵敏度要求不高、实验室条件简单的基层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检测方法比较 蛋白条检测法 CPA恒温扩增法 实时荧光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氏菌磷脂酶C(lm-plc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油脂脱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榛榛 常明 +3 位作者 刘睿杰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4-49,共6页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磷脂酶C,并进行发酵优化。当接种量为4%时,37℃,200 r/min培养2 h后添加2.5 g/L乳糖,25℃摇瓶诱导发酵26 h,最终获得重组磷脂酶C的活力达到754.6 U/mL。利用该重组磷脂酶C...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磷脂酶C,并进行发酵优化。当接种量为4%时,37℃,200 r/min培养2 h后添加2.5 g/L乳糖,25℃摇瓶诱导发酵26 h,最终获得重组磷脂酶C的活力达到754.6 U/mL。利用该重组磷脂酶C对大豆毛油和菜籽毛油进行脱胶,精炼油中的含磷量分别从216.67mg/kg和183.70 mg/kg下降到3.70 mg/kg和4.50 mg/kg,说明该重组磷脂酶C能够用于不同植物毛油脱胶,可以达到后续精炼工艺要求,同时增加毛油精炼率,在油脂脱胶工艺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单增李斯特氏菌 重组表达 油脂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面团中抗单增李斯特氏菌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东霞 王雁萍 +3 位作者 李宗伟 袁世超 杨慧晓 金庆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单增李斯特氏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对从发酵面团样品中分离出的54株乳酸菌进行抑菌试验。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其中1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对单增李斯特氏菌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在酸性条件下较... 以单增李斯特氏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对从发酵面团样品中分离出的54株乳酸菌进行抑菌试验。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其中1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对单增李斯特氏菌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在酸性条件下较强,在加入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以及100℃以上热处理时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说明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蛋白质类抑菌物质,是一类细菌素。经Trcine-SDS-PAGE试验分析该细菌素分子质量为25 kDa;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被鉴定为Lactobacillus curv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单增李斯特氏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溴化丙锭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阳 罗岚 +6 位作者 唐泰山 沈涛 徐幸莲 郭云昌 叶可萍 付瑞燕 祝长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0-644,共5页
为研究叠氮溴化丙锭(PMA)在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中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PMA处理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CMCC 54004的死菌和活菌核酸的扩增情况。结果显示,1.0 mg/ml PMA能有效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死菌核酸的扩增。经... 为研究叠氮溴化丙锭(PMA)在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中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PMA处理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CMCC 54004的死菌和活菌核酸的扩增情况。结果显示,1.0 mg/ml PMA能有效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死菌核酸的扩增。经过PMA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死菌与未经PMA处理的检测结果间差异极显著,而PMA处理后CMCC 54004活菌与未经PMA处理的检测结果间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对PMA处理的CMCC 54004死菌、活菌、不同比例死菌与活菌混合液以及其在不同食品基质下的检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1.0 mg/ml PMA在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中能有效减少死菌核酸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叠氮溴化丙锭( 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鳗鱼制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基因探针鉴定及分析
8
作者 陈彬 黄晓蓉 +2 位作者 汤敏英 邵碧英 郑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2-65,共4页
从10份鳗鱼制品中分离到4株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可疑菌株,应用Accuprobe基因探针方法进行快速鉴定,鉴定结果与APIListeria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因探针鉴定方法更简便、快速、准确,缩短了检验鉴定周... 从10份鳗鱼制品中分离到4株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可疑菌株,应用Accuprobe基因探针方法进行快速鉴定,鉴定结果与APIListeria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因探针鉴定方法更简便、快速、准确,缩短了检验鉴定周期。检测鉴定结果也表明,加工过的鳗鱼产品仍然存在被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的可能,应引起生产及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防止食物中毒的爆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探针 鳗鱼制品 单增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氏菌ActA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9
作者 张辉 王兴龙 《现代畜牧兽医》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PCR扩增单增李斯特氏菌ActA基因,纯化后克隆到pMD 18T simple vector中,以BamHI和EcoRI双酶切克隆载体pMD-18T/ActA,再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3X中,获得重组质粒pGEX-3X/ActA,转化E.coli BL21(DE3)细胞,IPTG诱导融合蛋白(GST-ActA)表... PCR扩增单增李斯特氏菌ActA基因,纯化后克隆到pMD 18T simple vector中,以BamHI和EcoRI双酶切克隆载体pMD-18T/ActA,再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3X中,获得重组质粒pGEX-3X/ActA,转化E.coli BL21(DE3)细胞,IPTG诱导融合蛋白(GST-Act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与单增李斯特氏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试验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合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对单增李斯特氏菌ActA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的研究为单增李斯特氏菌诊断试剂的研制及ActA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ACTA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RF-SRCA检测乳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活菌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新潮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杨倩 卢鑫 徐慧 张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52,57,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实时荧光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RF-SRCA)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灵敏检测乳中活的单增李斯特氏菌。以hlyA基因为靶点,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MA的工作浓度、暗孵育时间和光反应时间进行优化,...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实时荧光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RF-SRCA)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灵敏检测乳中活的单增李斯特氏菌。以hlyA基因为靶点,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MA的工作浓度、暗孵育时间和光反应时间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此外,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检出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引物特异性良好,6株单增李斯特氏菌结果均为阳性,12株非单增李斯特氏菌结果均为阴性;当PMA工作浓度为30μmol/L、暗孵育10 min、光反应15 min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为3.9 CFU/mL,人工污染乳制品的检出限为1.56×10 CFU/mL。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PMA-RF-SRC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检测食品中活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RCA) 叠氮溴化丙锭(PMA) 单增李斯特氏菌 hlyA基因 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天然防腐剂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抑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双童 张志毅 李迎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6,共3页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核酸蛋白泄露情况、扫描电镜实验(SEM),研究了两种天然抗菌剂大豆球蛋白碱性抗菌肽和乳酸链球菌素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力和抑制机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抗菌剂均对单增李斯特氏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核酸蛋白泄露情况、扫描电镜实验(SEM),研究了两种天然抗菌剂大豆球蛋白碱性抗菌肽和乳酸链球菌素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力和抑制机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抗菌剂均对单增李斯特氏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大豆球蛋白碱性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更低,乳酸链球菌素对胞膜的破坏更强,乳酸链球菌素可能主要通过诱导膜损伤来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而大豆球蛋白碱性抗菌肽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抑制方式,两种防腐剂具有潜在的复配使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防腐剂 大豆球蛋白碱性抗 乳酸链球 单增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尔市部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雅雯 韩慧 +2 位作者 米热依·奴尔沙热普 巴合达吾列提·达吾列提汗 吴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52,共4页
为了解阿拉尔市部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采取随机抽样法采集阿拉尔市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店等场所的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沙拉、甜点等即食食品360份,进行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培养、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 为了解阿拉尔市部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采取随机抽样法采集阿拉尔市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店等场所的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沙拉、甜点等即食食品360份,进行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培养、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用圆纸片扩散法(K-B法)对鉴定菌株进行1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氏菌总检出率为6.39%,其中餐饮店的检出率最高为8.33%;按即食食品种类来说,熟肉制品污染情况最严重为8.89%;小鼠感染试验表明,分离株均有致病性;23株菌对11种抗生素总耐药率为21.7%,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7%,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吩、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和利福平均敏感。研究表明,阿拉尔市部分即食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且分离株均有致病性,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食品 单增李斯特氏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LAMP技术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保华 李贺 +2 位作者 高家明 劳春霞 郭俊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4,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4℃-6℃的冷藏情况下能较快生长和繁殖.引起冷藏食品包括冷藏肉品严重污染。因此.该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该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在各国已引起食品加工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快速检测 LAMP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技术 冷藏食品 病原 食品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MPCR法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浩 罗公平 +4 位作者 苏永泉 徐贵升 张健 吴永生 邹殿文 《中国动物检疫》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7,31,共4页
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单增李斯特氏菌(LM)和副溶血性弧菌(VP),根据各菌的相关基因设计引物,分别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O上的hlyA基因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 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单增李斯特氏菌(LM)和副溶血性弧菌(VP),根据各菌的相关基因设计引物,分别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O上的hlyA基因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建立一种M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结果表明,三条特异性扩增片段分别为279bp、243bp和202bp,经DNA测序证明其序列与模板被扩增片段一致。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CR 金色葡萄球 单增李斯特氏菌 副溶血性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Reveal试剂盒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保华 吕平 +2 位作者 李贺 鄢志强 刘计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0,共2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40℃-6℃的冷藏情况下能较快生长和繁殖.引起冷藏食品包括冷藏肉品严重污染。因此.该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该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在各国已引起食品加工部门、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研究者的研究兴趣.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该菌的检测及研究工作.WHO将其列为90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快速检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试剂盒 冷藏食品 食品卫生 病原 温度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洪蕾 王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属于人畜共患病,可引起严重的李斯特氏菌病。因此,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控制和监测极为重要,以便更好地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目前,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属于人畜共患病,可引起严重的李斯特氏菌病。因此,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控制和监测极为重要,以便更好地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目前,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传统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法。传统方法易于操作、灵敏度高、成本低,但检测周期长,没办法满足对目的食物快速检测的需求。免疫学检测方法时间短,步骤简单,但该方法要依赖较高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学检测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但是该方法需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而且需要特殊仪器。论文综述了传统方法、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多种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结合最新参考文献就检测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氏菌 传统分离鉴定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磁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
17
《中国畜牧业》 2021年第15期13-13,共1页
新西兰拟修订动物产品标准法律法规7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发布咨询文件,拟修订动物产品标准法规。主要修订内容为:删除重复定义,重新调整相关定义,增加了新术语“用水标准”;增加验证以检查风险管理计划是否已有效实施,正在发... 新西兰拟修订动物产品标准法律法规7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发布咨询文件,拟修订动物产品标准法规。主要修订内容为:删除重复定义,重新调整相关定义,增加了新术语“用水标准”;增加验证以检查风险管理计划是否已有效实施,正在发生监测并进行适当的纠正不满足要求时采取措施;风险管理计划必须包含程序(支持系统)来管理风险因素,支持系统包括良好操作规范(COP),可进一步细分为良好生产规范(GMP)或良好卫生规范(GHP);标签和包装要求外部包装或单个包装有食品标准代码等信息;对于不合格产品处理,乳品经营者还必须遵守动物产品通知(不合格乳制品或乳制品的处置);乳制品法规中规定了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标准修订,商业无菌乳制品对需氧和厌氧细胞的限制标准;婴儿配方产品和配方补充食品、牛奶和奶粉中的氯酸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好生产规范 支持系统 良好操作规范 单增李斯特氏菌 标准修订 用水标准 主要修订内容 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DBI试剂盒在食品微生物生化鉴定中的应用
18
作者 吴艳辉 王杰伟 何艳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537-538,543,共3页
考查新研制的克罗诺杆菌属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干制生化鉴定(DBI)试剂盒在微生物生化鉴定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标准菌株的比对试验和样品分离菌株的鉴定,比较DBI试剂盒与传统微量生化试验管的鉴定结果,并与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比对。结果表明... 考查新研制的克罗诺杆菌属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干制生化鉴定(DBI)试剂盒在微生物生化鉴定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标准菌株的比对试验和样品分离菌株的鉴定,比较DBI试剂盒与传统微量生化试验管的鉴定结果,并与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比对。结果表明,DBI试剂盒鉴定标准菌株的准确率达到100%;对样品中分离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疑似菌株,3种鉴定方法的生化反应结果完全一致。DBI试剂盒能准确、快速、简单地进行生化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生化试验管 DBI试剂盒 阪崎克罗诺杆 单增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